APP下载

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背景下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探索

2024-07-11鞠斌杰冯俊达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三段式创新创业

鞠斌杰 冯俊达

摘 要: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高校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重要一环,也是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通过研究分析当前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面临的挑战,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的工作实践为例,打造“凝聚‘双创精神、提高‘双创能力、落实‘双创成效”的三段式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为新时代铸魂育人、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三段式

新时代高校“双创”育人面临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与社会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在逐年增高,人们已经从理论上接受了创新创业教育。然而,在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并不得力,存在着许多观念的障碍与体制的阻力[1]。

1.多数学生“双创”意识淡薄,“双创”能力不足

当下,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较以往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涌现出了一批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高校青年。但是,新时代也产生了许多新的不利因素影响着大多数学生“双创”意识的形成。第一,家庭背景与教育是最直接的。“00后”的家庭已经实现小康,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尽可能地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最后进入稳定的事业单位或国企、央企工作,这也导致家长在给学生的教育中缺少了创新创业这一环,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多数学生会逐渐丧失创业想法,淡薄创新意识。第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在网上获取到更多的信息,网络上创业成功的案例很难真正唤起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而失败的案例却会对学生产生更深远的负面影响,大量资金的投入与创业失败后的负债,让绝大多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为只有良好的创业项目和足够的资金以及专业的创业技能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从而对创新创业持有观望或怀疑态度。第三,在新的时代经济背景下,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社会就业岗位数量急剧减少,但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多,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形势会越来越严峻[2]。学生择业的选择也更加集中,普遍选择事业单位与国企、央企,民营企业与私营企业作为第一选择的比例极大降低,而选择创业的学生也是屈指可数,这也使高校创新创业类教育很难做到入脑入心,学生创业率变低。创新创业意识的淡薄会导致学生不主动去实践与锻炼,进一步造成了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2.部分高校“双创”教育落后,“双创”制度缺失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但是依然有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较为落后,没有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第一,教育理念上,一些高校仍侧重于传统知识传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不够,未能将其融入整体教育体系中[3]。第二,师资力量上,缺乏具备丰富创新创业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4]。第三,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少,其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大纲不够详细,课程内容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为撰写创新创业报告等,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考核,教学效果不佳[5]。第四,高校所推行的创新创业活动往往缺乏足够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社团活动规模较小、影响力有限,尤其是缺乏实践类的创业活动,这使得那些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难以找到一个理想的交流与实践平台。因此,整个高校的创新创业氛围并不浓厚,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他们的创业意愿不高。除此之外,高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合作尚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和协同育人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工作实践——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三梦”育人模式为例

为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打造“三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引梦”“筑梦”“圆梦”的“三梦”工程为基础,把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作为目标。通过引领创新创业路径、完善创新创业机制,开展具体“双创”育人工作,延展创新创业第二课堂的宽度和深度,拓宽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渠道,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活力,助力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育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1.引导学生形成“双创”意识,树立梦想——“引梦”工程

为引导新生形成创新创业意识,从引导参与、常规动员、辐射带动与课堂强化四个方面构建了“引梦”工程。该工程依托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引航与职业生涯规划课,通过导师与辅导员双重维度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引导,保证所有新生对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有初步了解,灌输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学院建立三个学科竞赛交流群,及时转发各类竞赛通知,提供跨年级跨专业组队平台,已有多名新生通过竞赛群加入高年级竞赛团队,为学生提前接触创新创业竞赛奠定基础。

2.协助学生提高“双创”能力,筑牢梦想——“筑梦”工程

为协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从制度保障、导师引领、术业专攻、产学互补、学科融合、他山之石、创享沙龙、大咖做客与精英对话九个方面构建了“筑梦”工程。学院多次在党政联席会研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制定创新创业体系,发布了创新创业指标激励标准,修订学生综合测评办法,从制度上鼓励师生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与挑战杯等高质量竞赛,进而以赛促练,提高学生“双创”能力。学院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要求导师积极带领学生参与产学研项目、合作,提升学生产学研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至少参加一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做到全员创新创业实践。

3.帮助学生取得“双创”成果,实现梦想——“圆梦”工程

为帮助学生取得创新创业成果,从榜样带动与创业驱动两方面构建了“圆梦”工程。近两年,学院学生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1项、国家级铜奖2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银奖1项,“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各类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70余人次。学院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对各类竞赛中的优秀团队进行宣传,近两年累计宣传达二十余次。同时,学院指导条件成熟的团队创业,并提供创业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近两年已有两个团队在学院的帮助下成立公司。

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背景下三段式“双创”育人路径

1.凝聚“双创”精神,酝酿新理念、新思想

引导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意识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创新创业意识可以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潜力,进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第一,高校要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和新生引航工程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理念灌输,解读创新创业的本质内涵,打破“唯分数论”传统思维,厚植创新创业第一印象,达到引导参与效果。第二,要从导师和辅导员两个维度进行常规性动员,发掘此方面有特长的学生,重点加大引导程度和扶持力度,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第三,要带领低年级本科生进实验室,并为其配置一对一创新创业导师,强化其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意识。第四,要建立竞赛群,发布各类竞赛信息并为学生解答各种问题,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第五,要定期邀请创新创业领域专家和企业家举办讲座,向学生介绍创新创业的理念、方法和案例,讲解创新创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热情。

2.提高“双创”能力,构建新制度、新体系

协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直接提升学生在创新创业比赛中的获奖概率与创业的成功率。第一,高校要出台包括规章制度、评价机制、考核体系等创新创业制度,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保障。第二,要通过导师引领,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创业指导和技术支持,建立广泛的社交网络,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并根据项目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制订项目学习计划,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工、学习进度等,帮助学生清晰掌握项目学习内容和要求,有序推进项目实践过程。第三,要组织辅导员与导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取长补短,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第四,要邀请专家做客莅临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和水平,增强自信心,同时为创业项目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合作机会。第五,要建立实验室、工作室、创客空间等全方位的学科学习交流平台,提供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学科知识和技能。第六,构建产教融合平台,坚持党建引领、团队共建、平台共筑、难题共克、人才共育、成果共赢,有效调动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科研机构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展示的机会,从实践中学习到实用的创新创业方法和技能,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落实“双创”成效,树立新榜样、取得新成果

帮助学生取得创新创业成果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抓手。创新创业成果的取得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是实际实践的产物。通过帮助学生取得创新创业成果,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能够通过展示自己的创新创业成果来吸引用人单位的关注,体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成为学生个人简历中的亮点和竞争优势,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所创造的新产品、新服务或新商业模式等可以为社会带来新的价值和效益,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可能形成新的创业项目或创业企业,为就业和创业创造更多机会和资源。第一,高校要重视榜样带动作用,大力宣传优秀创新创业故事和心得、优秀的创业团队经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和潜力,提供创新创业的思路、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能激励被宣传团队继续努力。第二,要挖掘学科竞赛中的优秀项目,对项目进行孵化与培育,助力该项目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推进项目的落地生根,进而完成对创新成果的转化。

本文系北京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项目“基于能源特色的‘创+育人实践路径探索”(项目编号:YB2021187);2023年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项目“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YCY20235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洪才. 创新创业教育:高等教育强国的根基[J]. 北京教育(高教), 2024(1): 36-38.

[2]林益彬. 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大学生就业困境探究[J]. 中国就业, 2024(3): 58-59.

[3]苏栋, 苏烜.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思考[J]. 北京教育(高教), 2022(2): 56-58.

[4]鞠斌杰, 范晓静.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中国就业, 2016(12): 50-51.

[5]谷洪波, 郑毅勋, 郭云贵.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15(6): 60-66.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三段式创新创业
论宋杂剧结构并无三段式
三段式后桥壳环焊工艺分析及改进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三段式多学科整合改革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1”三段式教育模式研究
动中学,动中导,动中悟
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就业指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