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黄河文化的价值与数字化传承探究

2024-06-28朱慈君

大观 2024年4期
关键词:黄河文化传承新时代

朱慈君

摘 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在特定区域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源头,也是黄河流域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国家政策引导与时代需求,黄河文化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社会管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新时代黄河文化的价值出发,分析新时代黄河文化数字化传承的困境,并提出黄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承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黄河文化的影响力。

关键词:新时代;黄河文化;价值;数字化;传承

注:本文系2020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黄河生态廊道景观空间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20BYS004)阶段性成果。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如何在保护和弘扬这一独特文化遗产的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数字化技术,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将黄河文化传承下去,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在新时代背景下,黄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不仅关乎文化的保存和再生,更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一次深度探索。这不仅需要深刻理解黄河文化的内在价值,还需要掌握和应用数字化技术,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一、新时代黄河文化的价值

(一)展示民族精神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黄河文化不仅仅是对古老文明的记录,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例如,黄河流域的历史遗址、古代文学作品和民间艺术,都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面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变迁时的坚韧不拔和创新精神。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包括了古代的神话传说、历史事件,还有世代相传的民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些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身份和价值观,是民族自我认同的重要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加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民族精神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黄河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使更多人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1]。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还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责任感,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促进区域发展

黄河文化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资源,为沿线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黄河流域的历史遗迹、民间艺术、节庆活动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这不仅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收入,还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比如餐饮、住宿和交通等行业。黄河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为地方特色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灵感。地方特产、手工艺品以及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创意产品,不仅丰富了市场多样性,还增强了地方经济的竞争力。黄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项目,如文化遗址的修复和文化节庆的举办,为地方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黄河文化的挖掘和整合,可以有效提升地方品牌形象和影响力。通过将黄河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和规划,不仅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还增强了区域的吸引力,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比如,一些沿黄城市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展示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黄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如数字博物馆、在线文化展览等,不仅拓宽了黄河文化的传播渠道,还为地方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平台。

二、新时代黄河文化数字化传承的困境

(一)黄河文化传承内容选择不全面

黄河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历史、艺术、民俗等诸多方面,但在数字化传承的实践中,只有部分文化元素被提炼出。这种选择性偏差,导致了黄河文化在数字化传承中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深层次元素,如民间传统、地方习俗等,常因为难以被量化或数字化而被忽视。这些文化元素虽然不易被直接转化为数字内容,但它们对于理解黄河文化的整体和深层意义至关重要。黄河文化的多样性在数字化传承中往往被简化。例如,在对黄河流域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性和地域特色进行数字化处理时,可能会出现由于技术或资源限制而无法充分展现的情况,这不仅损害了文化的多元性,还影响了公众对黄河文化全貌的认识。黄河文化中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传说、民间音乐等,在数字化转化过程中面临着表达方式和传播效果的挑战。这些文化形式在非数字化环境中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但在数字化过程中可能因缺乏恰当的转化方式而失去其原有的魅力和意义。由于这些问题,黄河文化在数字化传承中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了挑战,这不仅影响了文化传承的质量,还影响了公众对黄河文化的理解。

(二)数字技术应用不成熟

尽管数字技术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途径,但当前使用的数字化技术在处理复杂和深层次的文化内容时,往往无法精准捕捉到黄河文化的精髓和细微之处。例如,传统艺术作品的数字化再现往往难以复原其原有的色彩、质感和深层文化寓意,使数字化作品与原作存在差异,这种技术上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文化传承的质量和效果。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在黄河文化传承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些技术虽然具有巨大潜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面临资源配置不足、技术开发不充分等问题。例如,虚拟现实中的互动体验和场景再现往往无法完全重现黄河文化,这限制了其在文化教育和传播中的应用效果。人工智能在黄河文化数字化中的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方面有显著优势,但在理解和传达黄河文化深层含义和精神内涵方面仍然存在局限。人工智能技术在处理文化复杂性和多样性方面的能力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黄河文化数字化传承的深度和广度。虽然数字化技术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保护,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有效地结合传统保护方法和现代数字技术,以及如何处理技术更新迭代与长期保存之间的矛盾,都是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

(三)数字化传播的互动性不足

虽然数字化手段大大拓宽了黄河文化的传播渠道,使其能够迅速、广泛地传播,但这种传播形式往往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在数字化平台上,用户往往是以被动的接收者身份存在,缺乏与文化内容的深层次互动和参与,这限制了文化理解和体验的深度。当前的数字化传播多依赖于视觉和听觉的呈现,而对于文化的多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方面的探索不足。黄河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刻性需要通过多维度的感官体验才能更全面地呈现,但现有的数字化技术往往难以完全复现这种体验,导致用户难以在数字空间中充分感受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层内涵,限制了观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性[2]。虽然社交媒体和其他互动平台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但这些平台上的互动往往是零散和表层的,缺乏针对黄河文化深入讨论和学习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这种情况导致了黄河文化在数字空间中的传播虽广泛,但深度不足,难以形成持久和有效的文化影响。这不仅影响了黄河文化在数字空间中的有效传播和深度体验,还限制了黄河文化传承的广度和深度。

三、黄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承策略

(一)全面提炼整合黄河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记录与保管

黄河文化的传承管理部门需要对黄河文化的历史背景、地理特征、民俗习惯、艺术形式等进行全面梳理,这不仅包括广为人知的文化符号,如黄河之水、龙门石窟等,还应包括一些地方性文化元素,如地方方言、民间传说、乡土风情等。管理部门需要采用适当的数字化手段,将这些文化元素转化为数字格式。在这一过程中,要重点保持文化元素的原貌和精髓,使其适应数字化的需求。例如,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黄河沿岸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可以通过高清视频记录其表演过程,通过详细的文字描述来记录其历史背景和表演特点。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如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则可利用3D扫描技术进行高精度复制,以确保在数字空间中的真实呈现。为了使这些文化元素长期保存并便于检索,管理部门还需建立一个系统的数字化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不仅要包括丰富的文化内容,还要有便于用户查询和学习的界面设计[3]。数据库中的内容应该是动态更新的,随着新的文化元素的发掘和研究成果的出现,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数据库的构建过程中,还需考虑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如专业研究者、教育工作者、普通公众等,以确保不同用户都能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和知识。

(二)注重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更新,丰富黄河文化的鉴赏体验

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黄河文化传承人员持续关注和引入最新的数字化技术。例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的黄河文化体验。通过这些技术,用户仿佛置身于黄河流域的历史现场,可以更直观地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分析用户的兴趣和行为模式,从而为用户推荐更符合其兴趣的黄河文化内容,增强其个性化体验。以黄河文化的历史遗迹为例,可以采用高精度的三维扫描技术来对这些遗迹进行数字化复原。这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360度无死角的浏览体验,还能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历史信息和文化背景层叠在实景之上,使用户能够在参观遗迹的同时,了解到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解读。技术更新不仅仅是引入新技术,更重要的是不断优化和调整现有技术的应用方式。相关部门需要不断评估现有数字化手段在传承黄河文化中的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技术应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传承的目的。针对黄河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故事和传统音乐,可以通过数字媒体将这些内容制作成互动式的数字展览。例如,结合动画和音频技术,将黄河传说转化为生动的动画短片,配以地方特色音乐,不仅能够吸引年轻观众的注意,还能以更加生动的形式传承和展示黄河文化。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还需密切关注用户的反馈和体验,以便不断调整和优化数字化内容。例如,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分析,了解用户在数字化平台上的浏览习惯和偏好,进而调整展示内容的布局和交互设计,确保用户能够更容易地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并享受流畅的浏览体验[4]。

(三)开发数字平台和工具,增强黄河文化数字化传播互动性

黄河文化传承需要利用新媒体艺术的多元表现形式和交互技术,创造更加生动和参与感强的黄河文化体验。相关部门需要对黄河文化的核心元素和特色进行深入分析,如黄河的自然景观、历史故事、民间艺术等,然后将这些元素转化为新媒体艺术装置的设计灵感。可以通过安装交互式触摸屏、运用动态视频墙、设计沉浸式音响效果等方式,将传统的黄河文化展示转变为一种互动体验。例如,创建一个以黄河为主题的互动装置,使观众通过触摸或移动来探索黄河的源头、流域文化和历史变迁,这样的装置不仅呈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观,还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故事和文化的虚拟空间。利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出虚拟的黄河文化环境,打造用户友好、易于操作且富有教育意义的互动界面。观众戴上VR头盔,就能够沉浸在黄河风光中,感受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数字化的黄河文化元素嵌入现实世界,例如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扫描特定的图像,就能在屏幕上看到黄河文化的相关介绍和互动内容。也可以为不同年龄层的观众设计不同的互动模式,让孩童能通过简单的游戏了解黄河文化,而成年人可以通过更深层次的互动,如模拟考古挖掘、在线文化研讨会等方式,深入学习黄河文化[5]。为了确保新媒体艺术装置的有效性和持续吸引力,需要进行持续的内容更新和技术迭代。这意味着不断收集用户反馈,根据用户的互动体验来调整内容和技术应用,确保装置始终保持新鲜感和教育价值。此外,还需要与时俱进地关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将最新的技术融入装置,以提升互动体验的质量和效果。

四、结语

新时代黄河文化的价值与数字化传承探究,不仅是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一次革新,还是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对民族文化的再发现和再创造。在未来的实践中,人们应不断深化对黄河文化内涵的理解,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使这一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注重保持黄河文化的原汁原味,确保在传承过程中不失其历史和文化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周婷婷.黄河文化的价值及其数字化传承[J].文化产业,2024(1):105-107.

[2]高升.黄河文化的价值意蕴及其保护传承弘扬路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98-101.

[3]牟海侠.黄河文化产业化的价值意蕴与创新路径探赜[J].领导科学论坛,2023(10):63-66.

[4]马啸.媒介融合视域下黄河文脉的数字化保护与发展探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3(7):123-125.

[5]牛雯雯.黄河流域文化精神与新媒体传播研究[J].明日风尚,2023(12):152-154.

猜你喜欢

黄河文化传承新时代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背景下兰州黄河文化传承的思考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黄河文化研究
基于黄河文化背景下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研究
品牌传播视域下的郑州市城市形象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