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琵琶的流传与发展探究
2024-06-28任佳王书雅
任佳 王书雅
摘 要:琵琶起源于波斯,在北魏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原,唐代开始在我国盛行并传到日本。另外,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也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在琵琶的传播过程中,各国结合本土特色,将琵琶进行一系列改良与改革。从琵琶的形制变化和演奏发展的角度,探究琵琶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变化与发展。
关键词:琵琶;丝绸之路;中外音乐交流;民族民间音乐
琵琶是我国民间传统乐器之一,属于弹拨乐器的一种。据史料记载,琵琶并非中国产物,是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并在隋唐时期传播到日本和朝鲜。经过漫长的流传过程,随着地域文化的发展,琵琶的形制和演奏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常见的琵琶与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琵琶有一些不同,甚至与最初的琵琶有很大差异。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琵琶可分为“胡琵琶”和“秦琵琶”两大类。如今最常见的琵琶是由“胡琵琶”演变而成的。最早在南北朝时期从西域传入我国的曲项琵琶,吸收我国传统弹拨乐器的特点后,成为我国的特色乐器。另一种被称为“秦琵琶”的乐器,是由中国的阮咸(月琴)演变而成的。本文主要探究“胡琵琶”的演变过程。
一、琵琶的变革
(一)形制的变化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更为了符合听众的审美,琵琶一直在不断进行变革,琵琶的形制也随之产生变化,与早期琵琶,也就是刚传入时的琵琶形成了鲜明对比。
1.琴弦的演变
从琴弦数量来看,早期琵琶有四根弦,在北魏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并且在唐代开始盛行,后一直是四弦。其传到日本后,形成了一种用于日本雅乐的琵琶,琴弦数也是四根。如今,最常见的琵琶依然是四根弦,被称为四弦琵琶。除四弦琵琶外,还有五根弦的琵琶,被称为五弦琵琶。
大量的文献和考古资料已充分证实五弦琵琶于3世纪下半叶通过天山北麓的龟兹等地传入我国。五弦琵琶主要是从印度传入我国的,但是宋朝以后五弦琵琶在中国并未得到应有的发展,逐渐销声匿迹了。唐朝五弦琵琶随着遣唐使东渡日本,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同中国一样,真正得到发展的还是四弦琵琶,五弦琵琶只在隋唐时期的宫廷以及民间亮出一抹艳丽的光彩,很快便消逝了。
从材质来看,曾经琵琶琴弦的材质不是丝弦而是皮质的琴弦,因为当时琵琶的演奏方式为大拨子扫弦,皮质的琴弦更为牢固,不容易断裂。唐代以后,随着中国传统音乐的重心从宫廷移至民间,指弹琵琶的演奏方式渐渐出现,琴弦的材质逐渐改为丝线。后为扩大音量,琵琶琴弦的材质又改为钢弦,钢弦比丝弦更坚硬,禁得住大力的拨弹,扫弦等演奏技巧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表现。琴弦材质的变化,是琵琶史上的重大变革,体现了琵琶的重大发展。
2.琴颈的变化
从波斯传入中原的琵琶琴颈为曲项,在唐朝时期,曲项琵琶已经相当普及了,得到了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的好感。在隋炀帝时期的“九部乐”中,曲项琵琶被用作主奏或伴奏乐器,而在唐代的“十部乐”中,有七部都有使用曲项琵琶。可见,琵琶艺术随着隋唐音乐的创新发展,也绽放出光彩。到明清时期,大多数的琵琶已将琴颈改为直颈。今天,人们还能看到的曲项琵琶已经不多了,主要代表有日本的雅乐琵琶,和陕北琵琶说书里的琵琶。
3.琴箱的变化
琵琶或类似于琵琶的乐器,其共鸣箱有梨形也有圆形,早期也是如此。那么,早期的“胡琵琶”是什么样子的呢?早期西域地区更多的是游牧民族,其是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从外形上分析,梨形琴箱比圆形琴箱更适合在马背上演奏,而且梨形的琴箱所发出的声音更为亮丽,更具有穿透力,在野外远距离都可以听到。故而可以推断出,从西域流传而来的琵琶,其共鸣箱为梨形。中原汉文化地区对事物“形”的概念从来都是天圆地方,对称均匀,从波斯流传至中原,这种非圆非方的形状虽然经历了变化、融合,尺寸也历经无数次的伸缩,但梨形的样子始终没有被汉文化同化,顽强地流传下来。至宋代以后,琵琶逐渐成为梨形音箱琵琶的专属称谓,时至今日,人们一般提到的琵琶也特指梨形的琵琶。
上文提到,除了一般理论意义上所讲的琵琶外,还有一种以“秦琵琶”为代表的汉式琵琶,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阮咸(月琴)。它的琴箱不是梨形的,而是圆形的,其声音较为浑厚、内敛,声音不通透,传不到远处,但近距离听非常有韵味,适合室内欣赏,特别适合在宫廷中演奏。
4.其他变化
从品来看,早期的琵琶有四品,流传到中原后,不断加品,到明清时期已经加到了十二品。品的增加拓展了琵琶的音域,使琵琶变为十二平均律的乐器,适应乐队作品的各种转调。目前通用的琵琶是六相二十四品,音域为三至四个八度。从琴柱来看,琵琶从波斯传入中国,再到日本一直都是四根琴柱,没有做改变。
(二)演奏的变化与发展
1.抱琴方式
人们所知的琵琶的抱琴方式无非横抱和竖抱两种,时至今日,中国大多数的琵琶都采用竖抱的方式。笔者在分析了一些文献之后,发现琵琶的抱琴方式并不仅仅有简单的横抱和竖抱两种方式,还有上斜抱、下斜抱等方式。
北魏至唐代,演奏者在演奏琵琶时习惯将琵琶的“身体”横着放在怀中,但琴与地面不是平行的,而是琴头向左下方倾斜,呈现出一种下斜抱的演奏方式。这一时期的曲项琵琶绝大多数是琴头向左下方的斜抱,但由于演奏时的姿势不同,也有琴头向左平放的横抱,还有琴头向左上方的斜抱。这一时期,曲项琵琶是西域马上乐器,传入中原也仍然保留着西域乐器的传统,因而保留了西域乐器的抱持法。在马上演奏时,琴头向左下方斜抱,左手可以伸直、放松,弹奏、演唱起来自如、随心。刚传进宫廷时,人们还未来得及对西域马上演奏的方式进行变更,即使是席地而坐,也采用琴头朝向左下方的抱琴方式。
五代、宋代的琵琶有两种抱持法,一种是琴头平向左方,横抱在怀中,另一种是琴头向左上方的斜抱。元代时曲项琵琶采用左上方斜抱的演奏方式,明清亦是如此。直至清晚期才出现竖抱的演奏方式,也就是人们今天所说的普遍意义上的琵琶演奏方式,但至于这种演奏方式是由什么人发明的,其发明动机是什么,还有待学界进一步的考察。
琵琶的抱琴方式是由左下方斜抱到横抱再到左上方斜抱,横抱是一个过渡。关于琵琶抱持法,引起其变化的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不同于西域的交通工具马,中原地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车、船等,从而渐渐不需要采用马上乐器的抱琴方式了。第二,随着演奏技法的发展,左下方抱琴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演奏技巧的提高;而至于左上方抱琴方式,在演奏时,左手不需要扶持琵琶,更不需要承担琵琶的重量,双手可以自如运行,各种演奏技巧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据史料记载,有学者对琵琶的背板、有效弦长等数据做了统计和比较,发现今天的琵琶与唐朝时期的曲项琵琶相比较,唐朝时期的琵琶更大、更厚,琴弦更长,采用左下斜抱的演奏方式,演奏技法得不到发展与创新,故而逐渐改变抱琴方式,使演奏技法得到更好的发挥。
2.演奏方式
这部分所谈到的演奏方式是拨弹和指弹两种,对演奏琵琶时常运用的拨弦工具进行分析。早期波斯一带采用拨子拨弦的演奏方式,传至我国唐代仍然采用拨子拨弦的方式进行演奏。这一时期也有用手弹的演奏方式,但是比较少见。明清时期,琵琶在弹奏时逐渐改为竖抱,用手弹。
关于手弹,有一种说法是裴神符初以手弹,唐太宗看后大为喜悦。但裴神符是否为最早用手弹琵琶的人?笔者结合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进行了论证。由于琵琶在历代指代的乐器均有变化,用手弹拨自汉代就已有记载,后被用于琵琶中,故“弃拨用手”并非裴神符首创。而手弹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早期是演奏者用自己的真指甲进行演奏,而随着琴弦材质的改变,义甲出现,渐渐取代了真指甲。
20世纪,我国仿照西方管弦乐队的体制成立了民族管弦乐队。琵琶为了适应乐队音响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乐器改革。第一,增加品相,拓宽琵琶的音域。传统琵琶的演奏技巧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左手出现了快速的音阶性质的按弦方式。第二,为了扩大音量,将琴弦材质由丝弦改为钢弦,使其更坚硬,禁得住大力的扫弦等技巧,使情感得到更充分的表达。由于钢弦过于坚硬,用真指甲拨弦很容易受伤,而且弹琴的力度会大大减小,声音不会增大反而会减小,因此使用义甲进行弹奏。通过使用义甲,演奏者可以大力扫弦,充分放大音量。第三,随着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很多作品都会出现一段非常快速的片段,如果用拨子拨弦,拨单根弦是非常困难的;在扫弦时,往上拨比往下拨要困难得多,其音量和力度不好控制。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使用义甲演奏便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了。
二、其他地区琵琶的介绍
(一)日本琵琶
琵琶由中国传入日本之后,在日本也得到了发展,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琵琶种类。其一,五弦琵琶。其在中唐时期,也就是日本奈良时期传入日本,五弦琵琶一直流传到平安时期,现在几乎看不到了。其二,雅乐琵琶。7世纪从中国传入,流传于日本奈良时代,是日本体型最大的四弦、四品、四柱的曲项琵琶。演奏时采用横抱的方式,席地横抱,与地面平行,拨子击弦,由上而下拨弦,用左手按弦。其三,盲僧琵琶。这种琵琶体型较小,形制上有四弦四柱和五弦五柱两种。其萌芽于飞鸟时代的九州一带,由盲人弹奏,所用拨弦的拨子较为宽大。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逐渐融入乐琵琶的元素,盲僧琵琶演奏的乐曲逐渐从佛教音乐转变为游艺音乐,并向多元化音乐发展,推动了琵琶事业的发展。其四,萨摩琵琶。这种琵琶体型小,全长只有一米,柱高且大,有四弦四柱和五弦五柱两种,是流传于日本室町时期的一种琵琶,是由盲僧琵琶派生出来的,在江户时代定型,比盲僧琵琶大。其演奏方式与大多数日本琵琶不同,采用竖抱演奏,演奏者坐下,把琵琶竖起来扶着,左手指压着琴柱,右手拿着“大拨”横向拨动来弹奏乐曲。这种琵琶派生出两种琵琶歌,即武士自弹自唱的“士风琵琶”和娱乐性的“町风琵琶”。其五,锦琵琶。其是出现在明治时代的五弦琵琶,有五柱,由萨摩琵琶改造而成。昭和初期,萨摩琵琶锦心流的女演奏家修改了萨摩琵琶的形状,创作了锦琵琶及其演奏新曲。锦琵琶可以边弹边唱,并以女性演奏者居多。
(二)其他地区
其一,朝鲜琵琶。其是从中国唐代传入朝鲜半岛的,到达朝鲜后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乡琵琶”,另一种是在唐式琵琶传到朝鲜半岛后,在新罗时期经过演化,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形成的具有朝鲜特色的琵琶,被称为“唐琵琶”。另外,朝鲜还有一种圆形琵琶,于4世纪中叶以前传入,且相对流行,其形式为长直颈、有品、四弦,演奏方式为左手按弦、右手弹奏。
其二,越南琵琶。这是一种木质的、梨形四弦琵琶,多用于皇室雅乐中,在演奏时接近垂直,用手指拨弦。值得注意的是,越南琵琶使用左手拨弦,据说是为了改变音色,但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三、结语
通过对琵琶形制和演奏方式的分析,不难发现,琵琶在传播途中,随着地域的变迁和时代的变更,一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当今普遍意义上的琵琶的形制和演奏方式,与千年前的琵琶相差甚远,并有各种各样的分支。一件乐器的发展变化肯定是由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莫过于音乐活动的主体——人,所以将音乐相关的历史与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才可以使研究的结果更加直观、鲜活。
本文所探究的琵琶只是一般理论上的琵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如三弦、长颈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琵琶。有说法认为,古代波斯四弦、四品、四柱的曲项琵琶在流传到中原一带的时候,也流传到了阿拉伯,被称为乌德琴,是欧洲琉特琴的前身。从这些角度来考虑,相关研究也是非常值得的。
参考文献:
[1]陈志新.古老的琵琶“达比亚”[J].中国音乐,1996(4):2.
[2]吴慧娟.刘德海与中国琵琶艺术发展的第四次高潮[J].中国音乐,2013(4):217-221.
[3]王超慧.浅析日本盲僧琵琶的沿革和变迁[J].人民音乐,2011(9):76-79.
[4]周菁葆.丝绸之路上的五弦琵琶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3):122-128.
[5]林谦三.东亚乐器考[M].钱稻孙,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