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英博物馆藏青花胜形瓶断代研究

2024-06-28查凌姝滢

大观 2024年4期

查凌姝滢

摘 要:青花胜形瓶馆藏于大英博物馆,收录于该馆所出图录《大英博物馆藏中国明代陶瓷》中。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图像分析法进行相关研究,从青花胜形瓶的形制与纹饰两个方面着手查阅研读资料,对青花胜形瓶纹饰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发现此类纹饰在嘉靖年间具有独特地位,完善前人对青花胜形瓶产于明代嘉靖时期的判断。

关键词:青花胜形瓶;断代研究;陶瓷葫芦瓶

陶瓷葫芦瓶以标志性的细腰双腹造型贯穿中国历史,备受瞩目,且常见于博物馆及文献。时光流转,朝代更迭,葫芦瓶的细节及功能或许改变,但其经典轮廓恒久不变。

在《大英博物馆藏中国明代陶瓷》中有对青花胜形瓶具体的描述:“这件葫芦瓶上部为丰满的梨形,束腰,下部为方形,向足部方向逐渐收敛,方底内隐。”(图1)这一描述使用了“葫芦瓶”的名称,加上其造型也遵循葫芦瓶传统之小口和束腰,因此可以将其归为葫芦瓶一类。不同的是,其下部展现为独特方形,棱角分明。

该图录介绍了青花胜形瓶的产出地点,即江西省景德镇,但其时代定位尚含疑云,人们推测大约是明代嘉靖年间。本文从形制和纹饰两个方面入手,对青花胜形瓶的产出年代进行深入剖析。

一、青花胜形瓶形制

(一)葫芦形制在明代的发展与流行

受自然界中葫芦的启迪,我国古人将其造型巧妙融入日常生活。宋元时期出现了葫芦瓶,元代陶瓷葫芦瓶已见青花纹饰,但直至明代,葫芦瓶才真正盛行起来。

元代时,蒙古族所制瓷器多具有健硕厚重的特点。元代瓷器器形大致承袭宋朝,但也已经出现多棱葫芦瓶,如《中国陶瓷3》中的八棱青花葫芦瓶,其造型是元朝与中西亚文化交流影响的结果。而明代的陶瓷葫芦瓶在形制上延续元制,呈现丰富多变之貌。

(二)明代各时期的葫芦瓶

通过考察多方馆藏,发现明朝永乐时期已见双耳葫芦式扁瓶,但应是受到了西亚元素的影响。成化时期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则是双球形鼓腹,雅致和谐,为明代中期葫芦瓶代表。至嘉靖朝,葫芦瓶数量增加,形制与纹饰丰富多样,既有双圆鼓腹的葫芦瓶,又有上圆下方形葫芦瓶。万历年间,葫芦瓶样式更多。

现代学者常认为上圆下方形葫芦瓶为嘉靖独有。图2到图5为明代各时期典型葫芦瓶。

参考《江西省大志》《明代宫廷陶瓷史》等资料和图录,对比分析记录在册的陶瓷葫芦瓶形制,可知嘉靖以前未见上圆下方葫芦瓶,万历所见系嘉靖之延续,因此从形制上来看,青花胜形瓶来自明代嘉靖时期。

二、青花胜形瓶纹饰

元代时,蒙古族的生活、生态环境造就了其鲜明的民族艺术风貌,白色和蓝色成为其文化中尊贵的象征,使釉下青花的装饰手段备受推崇。孕育于唐代的青花瓷在经历宋朝的低迷期后在元朝臻于成熟,并由明代继承发展。青花胜形瓶上富含特殊寓意的纹饰,尤以八仙图案为常见。

本节通过对青花胜形瓶之八仙图案、配饰纹样及青花着色的精细考察与分析,确立了其制作年份。

(一)人物纹饰

在青花胜形瓶身上部,饰有四个圆形开光,内中各有一位仙人,伴以如意云纹环绕。关于开光中的人物纹饰,笔者有两种判断:其一,这四位仙人都是刘海;其二,图案呈现的是“四仙祝寿”,即为刘海与金蟾,铁拐李及其拐杖,执卷轴、乘叶而来的寒山以及乘着扫帚的拾得。

图6为明嘉靖的青花通景刘海祝寿图葫芦瓶,其上所绘仙人形象与青花胜形瓶之纹饰非常相似,远异于宋元时期的仙人形象。

明代画家商喜所绘的《四仙拱寿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四仙祝寿题材最早的作品。其图中人物与胜形瓶所绘如出一辙,人物特征刻画亦颇为相似,如刘海旁必有金蟾、铁拐李不离拐杖、寒山手持卷轴等。

在瓶下部方形腹部上,各侧面都绘有八仙中的两位,以风景图案为背景。据图录所载,此八仙随顺时针排列依序为:蓝采和与韩湘子、铁拐李与钟离权、何仙姑与吕洞宾、张果老与曹国舅。明以前八仙人物组成版本众多,至《东游记》问世后方确定八仙的人物组成,与上述八人相符。此后八仙人选便固定为此八位,延续至今。青花胜形瓶上所绘八仙形象与明代小说《东游记》中所述的八仙形象大体一致。

嘉靖皇帝笃信道教,乃历代之最,影响了社会风气,引领了八仙图像的流行,庆寿等题材之杂剧也得到了普及。万历帝受嘉靖帝影响,也尊道,因此这一时期的瓷器中也常见到相关纹饰。明末社会矛盾凸显,统治者无暇顾及宗教问题,人物纹瓷器并不常见。

对比明朝各个时期瓷器上的八仙纹饰发现,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由于政局动荡,处于明瓷史上的空白期。三朝的器物纹样大致类似,布局疏朗,画风缓柔,八仙人物常伴云纹,多呈灵芝形或如意形,构思繁复,犹若神境,人物具飘逸之感。成化时期的珐花瓷罐上的八仙纹饰带有杂宝纹,应是宪宗二教俱信影响所致。而嘉靖时期的八仙纹饰人物表现趋近民间生活,神圣虚幻意味不再,充满祥瑞之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八仙纹饰的寓意逐渐转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物造型特点也在嘉靖后稳定,例如铁拐李露腹、蓝采和双髻、曹国舅执玉板。万历时期纹饰人物形象与嘉靖相似,画面生动别致。天启时期彩绘盘中吕洞宾和何仙姑的形象与青花胜形瓶一致。由此可以大致推测,嘉靖时期基本确立了八仙的人物形象,后续不再变更。

(二)辅助纹饰

方形部分上方的四角和胜形瓶上部圆腹开光圆附近所绘纹饰为如意云纹,具体为明代典型的团云纹。众云朝中心汇聚,与同为嘉靖时期的云鹤八卦纹葫芦瓶上所饰云纹风韵相通。这与收录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的嘉靖时期葫芦瓶八仙人物纹饰周围的云纹十分相似。

(三)青花色调

借由大英博物馆提供的高清实物影像,审视青花的色调,可见此瓶色泽浓郁艳丽,器身蓝调清澈透纯,肉眼难觅杂质,十分符合嘉靖时期青花瓷的鲜明特色。明世宗在位时,景德镇为官窑生产核心,青花瓷器为制瓷主流,而青花胜形瓶正出自此镇名窑。嘉靖年间,所用青花釉料主要为西域引进的“回青”,又名“青金蓝”“佛头青”,色泽鲜明跳脱,不同于成化时期之淡雅和正德时期发灰之调。嘉靖青花蓝色璀璨,其中红紫色隐现,无铁锈斑等杂质,纯净精致,极富观赏价值。

(四)嘉靖官样纹饰

自明洪武二十六年起,官窑制瓷必须追随内府制定的款式与结构进行烧造,官方定制的纹饰被称作官样。嘉靖八年至万历二十二年的御窑厂所烧造的器物类别以及纹样在《江西大志》中有所记载。

嘉靖帝信道亦从官瓷纹饰中可见。曾肃良在《明代官窑鉴定》中提及,诸如“八卦”“海宇仙山”“云鹤”等具有特殊意味的象征性纹饰,初见于官窑之作。同时,在王光尧所统计的纹样中,“凤凰仙鹤”“云鹤寿字”“仙人八卦”“群仙祝寿”“如意云”也是在嘉靖时期初次出现,而这些纹饰也恰好见于青花胜形瓶。

结合上述分析,青花胜形瓶的制作时期确为明代嘉靖年间。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青花胜形瓶的形制、纹饰的深入探索与研究,对之前学者既有的断代推测进行了材料补充与佐证,确定了青花胜形瓶应产于明代嘉靖时期。青花胜形瓶作为明嘉靖时期瓷艺的瑰宝,不但在技艺上达到了巅峰,其装饰风格亦深受宫廷影响,与当时的文化发展密不可分。瓷器之美既蕴含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又反映了时代的审美趣味。从元代青花瓷的起源,至明代葫芦瓶的流行,尤其是嘉靖时期特有的上圆下方形制,可见历史的缩影和文化的融合。其不仅赋予了物品以生命,更将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延续至今,让人们在赞叹古代工艺之精妙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温度。青花胜形瓶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更在于其作为历史文化符号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兰涛.“福禄平安”:传统陶瓷葫芦瓶造型分类及演化研究[J].陶瓷学报,2020(3):442-449.

[2]董健丽.董健丽: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鉴赏[J].文物天地,2015(5):74-81.

[3]高阿申.鉴识嘉靖、隆庆、万历青花瓷[J].检察风云,2014(14):88-91.

[4]陈润民.明朝嘉靖青花瓷器[J].文史知识,2001(6):112-114.

[5]王阵.中国传统葫芦形造型艺术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6]刘洁.皇权与世风:明代嘉靖官窑瓷器[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21.

[7]乔岳.明清葫芦瓶比较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

[8]李正中,朱裕平.中国青花瓷[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