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电影班本课程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探究

2024-06-26蓝玉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班本课程学习力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蓝玉,1976年生,广西宾阳人,正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语文学科教学改革。

摘 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将优质电影资源与高中班级管理有效整合,找准教育教学切入点,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实施电影班本课程,教师需要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教学,同时将高考备考与电影班本课程教学相融合,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使学生具备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和创造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电影资源;班本课程;核心素养;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1-0056-04

班本课程是基于学生情况,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由本班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的课程。班本课程的实施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想充分发挥班本课程的育人功能,班主任需要从课程内容、课程着力点、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真正构建适合学生的班本课程。

为了深入推进班本课程建设,笔者近年来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一是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具有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优势,欣赏电影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休闲方式;二是电影的直观性、故事性和思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三是将优质电影资源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整合,找准恰当的教学切入点,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四是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学生的迫切愿望,也是教育教学的难点。基于以上四个方面的思考,笔者尝试构建电影班本课程,编写“电影分析”教学资料,以优质电影资源作为载体,将电影的画面、声音、色彩,以及演员声情并茂的表演等要素与学生教育实践相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课程设计: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点,设计教学实施环节

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该框架对基础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基础教育学校开始思考如何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这样的教育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力的重要性。近年来,笔者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十八个基本点和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着力点研发电影班本课程。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因此笔者所研发的班本课程以提升学习质量作为课程的核心,实现培养核心素养、提升学习力和高考备考三者融合。班本课程的设计要精选内容,明确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课程既具备高考备考的实用价值,又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班本课程的过程中,笔者总结提炼出八大教学环节。一是影视挑选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学习主题,各小组学生推荐一部电影作品,填写推荐表,并向全班阐述推荐理由然后班级投票,确定影片。二是评析指导环节。学习小组提供多个评析角度,影视评析训练要点为“A主题”和“B主题”。聚焦评析不等于断章取义,聚焦一个评析点也需要把点放在纵横维度、时代背景来考量。三是课堂观影环节。按照相关主题,在相应主题课堂教学中播放学生自选的电影,学生自主观看。四是自主研究环节。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词,结合电影内容,查找与主题词相关的文章及影评,撰写电影评析报告。五是小组探究环节。小组成员进行交流,碰撞智慧火花,汇总学习成果,分工合作完成本组的成果分享PPT。六是成果分享环节。每个小组派代表做学习成果分享。七是成效评估环节。一方面是自评,学生回看成果,看自己能否有意识运用多元思维分析问题的利弊,能否清楚说出项目论文的结构层次;另一方面是他评,学习小组成员以自评标准为每一位成员的影视评析报告写点评,写修改建议。八是持续学习环节。即通过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自选主题进行深度学习,既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想有效实施电影班本课程教学,既要精选优质电影,又要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品质[1]。为此,笔者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设定了电影班本课程的八个教学专题,并在相关专题中融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十八个基本点(如表1所示)。电影班本课程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进行整体设计,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宏观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课程的第一专题、第二专题、第三专题侧重于学习动力的激发,第四专题、第五专题、第六专题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七专题、第八专题偏重于学习毅力的生成,八个专题有序促进学生学习力的稳步提升。

二、课程实施:科学落实各环节教学,促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01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要求,并明确学生的四种关键能力为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2]。根据上述意见,笔者在实施电影班本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集体智慧,深入挖掘团队合作的力量,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协同合作的技巧。而且,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小组内成员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和多角度的交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与人精诚合作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个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和谐发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两者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一方面,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的必要基础,有自主学习能力作支撑,才能够促进更高水平的合作探究;另一方面,合作探究也能促进集体中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思想交流、碰撞出火花,每个人都会从中汲取、吸收到他人自主学习的经验成果,从而弥补自己自主学习能力上的缺陷,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下面,笔者以第七专题的教学为例,说明电影班本课程的设计意图及实施步骤。

根据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十八个基本点,以及所教学生学情和学生目前比较缺乏责任担当的情况,笔者带领课题组成员设定了八个电影班本课程教学主题,“责任·担当”主题是其中之一。为了选出合适的、学生喜爱的电影,笔者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学生通过辩论会、演讲比赛等方式对“责任·担当”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表达自己对责任、担当的看法。接着,笔者采取教师推荐、学生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影片推荐的名单给学生播放相关影片的介绍视频,再由学生投票。最终,根据学生投票,笔者选出《辛德勒名单》《中国机长》两部影片作为第七专题的教学内容。

《辛德勒名单》讲述了浪荡公子辛德勒在人类横遭法西斯统治的悲惨遭遇中进行一场伟大救赎的故事。辛德勒不仅拯救了1 300名深受奴役、濒临死亡的犹太人,还拯救了人性中尚未泯灭的良知与正义。《中国机长》再现了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在万米高空突遇的极端险情。在驾驶舱挡风玻璃脱落、座舱释压的危急关头,9名机组成员不顾危险,安抚乘客情绪,创造奇迹,确保了119名乘客的安全。这背后隐藏着机组成员坚定执着、勇于担当的品质和神圣的使命感。

为了不占用太多学生的学习时间,笔者带领课题组成员教师根据所在学校的教学安排,以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电影班本课程教学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然后按照八个教学环节实施教学。如,完成影视挑选、评析指导、课堂观影等三个教学环节后,在自主研究环节,笔者要求学生观看影片,然后查找与主题词相关的影评和其他有关资料,再以“责任·担当”为主题词撰写电影评析报告。接着,在小组探究环节,笔者要求各小组学生根据评析报告,取其精华,优化成果,分工合作完成本组的成果分享PPT,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总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笔者注重学生的批判质疑,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在成果分享环节,由学习小组推荐本组成员在班级分享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在成效评估环节,笔者设置“能否有意识运用多元思维分析问题的利弊,能否清楚说出项目论文的结构层次”“学习小组成员以自评标准为每一位成员的影视评析报告写点评或修改建议”两个评价任务,由学生进行自评、他评,通过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判断力、欣赏力。在持续学习环节,笔者布置以下两个学习任务:①收集项目成果,将其作为作文素材写进收集本;②全班共读一本书,进行拓展学习。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收集相关素材及共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主题的理解,从而不断发展相关素养。

在该专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两种核心素养:一是批判质疑,二是社会责任。比如,笔者通过探究“辛德勒是不是一个好人”,加深学生对主人公的了解:辛德勒有抽烟酗酒的陋习,但他也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让学生分析、研究这种具有复杂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感的“圆形人物”,有助于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学会总结归纳,提高思维品质。同时,辛德勒、中国机长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临危不乱,顽强地克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这对学生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有助于学生锤炼学习毅力。

另外,在实施电影班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但是教师也要善于捕捉教育信息,及时帮助学生纠偏、及早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灵敏、准确、有力地反馈,及时进行学习效果评价。“灵敏”就是要有敏锐的感知力,及时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准确”就是要有高效的分析系统,对学习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有力”就是把分析加工后的信息变为实际的改进行动。

三、课程拓展:拓展和延伸班本课程的内容、内涵,推进班本课程与高考备考融合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是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是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3]。

根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优质电影资源具有良好的教学应用价值:一是能够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了解;二是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三是对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培养悲悯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开发电影班本课程的过程中,笔者除了以提升学习质量为核心,更关注高考备考工作的落实,积极推进班本课程与高考备考相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高考。

为了实现上述育人目的,在电影班本课程的实施中,笔者采用了一种实用性的电影分析基础模式。该模式包含情节分析、人物分析、结构分析、规范和价值分析等四个板块。这种分析方式符合学习心理学所遵循的由浅入深的次序,与高考复习中的小说阅读密切相关,这就激发了学生通过电影学习作品分析的积极性,增强了电影分析的实用性。按照这样的模式对电影进行分析,主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什么”,即电影的情节,电影中发生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二是关于“谁”,哪一个人物或人物特征在电影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三是关于“如何”,即对叙述方式的追问,电影中采取了什么样的叙述结构;四是关于“为了什么”,即对电影的规范、价值、意识形态以及寓意进行追问。

这种影片分析模式与小说分析方式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作为写作的中心,通过叙述情节完整的故事,描写具体的环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一般来说,高考命题专家会侧重从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的角度出发设计问题。因此,考生要构建“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思路,从这四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入手展开分析。当然,高考有时也考查文章的结构方式等问题。电影分析的四种途径包括情节、角色、结构、主旨,高考小说类文本备考强调的四循环思维包括人物(角色)、情节、环境和主题(主旨),可见两者有很多共通之处。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影分析增强高考备考的趣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电影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养料,能让学生在闲暇中提升审美情趣,获得精神成长。同时,电影与小说有诸多共通之处,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在南宁市高三备考视导活动中,笔者曾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口罩”为例,引导学生从物象入手探究小说类文本的意蕴(如图1所示)。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口罩”这一物象的深刻含义:①象征着生命意识,病人渴望活下去,需要隔绝外界的细菌,口罩是病人保护自己的措施;②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防备,代表人与人内心的隔膜。电影中的物象具有较强的叙事性,“物象”在进入镜头时,体现了导演的主观选择,必定带有某种创作目的。因此,从根本上说,电影中的“物象”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接着,笔者由此及彼,将电影分析的方法运用到高考真题的解答中,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说:人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研发电影班本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闲暇精神”,使之以闲适的心境妙用闲暇,谋求个性化发展,提升生命的质量。而通过长时间实践,笔者发现电影班本课程的实施,需要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强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提升学习力。同时,教师要将高考备考融入校本课程,增强课程实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闲暇精神”,使学生具备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和创造能力,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惠薇.基于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中华文化培育家国情怀的研究:以人教版新教材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21.

[2]李青.关键能力视域下考察探究作业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1(29):67-69.

[3]李莉.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19):34-36.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班本课程学习力核心素养
基于儿童语言表达力培育的班本课程实践
特色龙城,润养课程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