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赛事报道的媒体融合实践与策略
2024-06-25杨洲
作者简介 杨洲,广西广播电视台总编室编辑
【摘 要】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体育赛事报道也进入一个新阶段。本文以广西广播电视台对学青会的报道为例,分析其通过多技术、多角度和多平台融合传播策略,为观众提供全方位沉浸式赛事体验、有效扩大学青会社会影响力、促进公众对体育赛事广泛关注的成功实践,探讨媒体融合策略在扩大赛事影响力、提升地区国际形象和促进文化交流方面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媒体融合;体育报道;技术应用;国际传播
2023年11月5日至11月15日,在广西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是继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后的又一项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是目前广西承办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比赛项目最全、参会人数最多的综合性体育盛会[1]。作为学青会的主要转播机构,广西广播电视台精心筹备,开设广西新闻·学青会频道,整合丰富的传播平台资源,借助国内领先的4K超高清转播车和卫星车,携手国内亚运级的专业转播服务团队,汇集国内顶级的资源和技术专长,通过千人规模制作团队的共同努力,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学青会开闭幕式及精彩赛事的全媒体直播任务,从多个维度全面展现了学青会的风采,提升了大型体育赛事报道的传播效果,其成功实践值得探讨和借鉴。
一、媒体融合在体育报道中的应用与展望
(一)媒体融合策略对体育报道的重要性
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2]。
在“智媒”和“智网”时代,大力推进媒体融合从形式相加到内容相融,从莫测变量到可控增量,从宏观趋势到主动选择,方能顺应国家方略和时代要求,也才能构建贴近人民的优质内容[3]。采取媒体融合策略对体育赛事活动进行报道,不仅可以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增强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还能通过多媒体和多平台的集成传播,为观众创造沉浸式的观赛体验,从而极大地满足观众对于体育赛事深度参与和体验的需求。
(二)媒体融合在体育报道中的机遇与挑战
1.技术驱动的创新
媒体融合的技术革新,尤其是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人工智能(AI)的应用,为体育报道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和互动体验。AR技术可在直播赛事中增添互动图层,显示实时数据和运动员统计信息,从而提升观众的观赛体验。而AI的应用,如自动生成赛事摘要和分析,不仅能提高报道的效率,还能确保信息的精确性。
2.全球大型体育赛事的平台作用
奥运会和世界杯等已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练兵场”。不同形态的媒体与不同业态的媒体相互赋能和加速嵌入,共同推动体育全媒体传播格局的构建。技术迭代升级推动体育全媒体传播业态更新,数字媒介技术的更新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为体育全媒体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传播业态[4]。
3.维持内容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在追求实时互动的同时,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是体育媒体面临的主要挑战。媒体机构必须保持高标准的内容管理和校验流程,以防止错误信息的传播。
4.跨平台内容管理和观众参与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在不断更新技术设备和软件的同时,必须有效管理跨平台内容的一致性和观众参与。这要求媒体机构不仅需要技术先进,还需要具备高效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
二、媒体融合在学青会报道中的实践及成效
分析发现,学青会报道中的多维度媒体融合策略,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一体化”[5]。实践证明,这一策略的成效明显。
(一)技术革新与体验优化:重塑体育赛事报道
1.4K技术和轻量化EFP系统推动体育转播升级
在报道中,采用4K超高清技术直播开闭幕式及重要赛事,配合全景音频制作,为观众提供高清晰度、高保真度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仿若亲临现场。同时,首次将轻量化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电子现场制作)系统应用到学青会这样的国家级体育赛事转播中,创造了单场比赛近40万人次观看的纪录。这一创新举措使得赛事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都能被实时捕捉并迅速制作成慢动作回放、精彩集锦等,既丰富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又增加观赛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2.AR+VR技术开创全新视听体验
在乒乓球比赛中,首次采用AR技术将经过智能化分析的比赛数据直接融入电视信号中,动态展示包括击球线路、落点热区及球的旋转角度和速度等数据,不仅丰富报道的细节层次,也极大提升观众的互动体验和科技感。尤其是引进虚拟演播室技术,在广西卫视、广西新闻·学青会频道学青会开闭幕式直播时与学青会吉祥物“壮壮”和“美美”两个虚拟数字人交互,这种新型的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报道形式,不仅展现了赛事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广西的文化特色,为传统电视传播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多媒体融合策略:全面展现学青会盛况
1.开设频道与跨平台网络专题
专门设立广西新闻·学青会频道,对学青会进行全面和深入报道,通过“广西视听”移动客户端、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北部湾在线、广西IPTV共同开设“逐梦新时代 青春更精彩——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特别报道”大型网络专题,进一步扩大学青会的报道范围和影响力,使这场运动会成为广大观众和网友讨论的热点。
2.运用社交媒体强化公众互动
有效运用抖音、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创建“#学青会”“#首届学青会”等话题页面,广泛吸引公众参与和讨论,显著提升赛事的网络热度和社会关注度,例如,微博上的“#吴艳妮学青会夺冠##吴艳妮在饱受争议中披荆斩棘#”阅读量达6000万次,抖音上吴艳妮的赛后采访视频点击量为6781万次。此外,与抖音共同打造“金声计划”项目,推出《学青会100张面孔》网络访谈节目和一系列泛学青会系列新媒体产品,如《遥遥领先》《学青会AB面》《水果运动会》《米粉运动会》等,不仅多角度展现学青会的盛况,也充分展现了壮美广西形象。
3.采取融媒体立体化传播模式
广播与新媒体融合传播。在《广西新闻》《广西新闻联播》《新闻时刻》等多档重点节目中设置学青会专栏,通过快讯、消息、录音等形式实时传递赛事动态,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广泛覆盖,《新闻时刻》节目还开设《迎学青,我们一起来》等多版块,深入报道赛事的多维度信息,包括重要发布和运动员风采。
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创新。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丰富的图文稿件和相关短视频,如《全国主播说学青——相约南宁筑梦学青》和《青春正当燃》,以及“吴艳妮赛后专访:我就希望大家上班打扮得帅气漂亮,展现我们中国人的脸面#学青会”等内容,这些创新形式不仅增强信息的视觉吸引力,也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线上线下活动的组织与国际传播。策划并开展“寻找最美校队”“学青会运动竞技场”等线下活动,同时利用国际传播网络在老挝、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媒体平台上宣传学青会。这种多平台、多语种的传播策略有效地将学青会推向国际舞台,让更多人关注这一富有青春活力的赛事。
4.提供多样化报道形式与内容
118家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通过央视体育频道(CCTV5)、广西卫视、广西新闻·学青会频道、广西国际频道等6个电视频道和广西综合广播等3个广播频率,连同央视频、央视体育客户端、新华电视台、中国日报社、咪咕视频客户端、香港TVB NEWS、香港电台YOUTUBE频道等118家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开幕式,吸引了高收视率并引发热烈的社交媒体互动。闭幕式同样通过广西卫视、广西新闻·学青会频道、广西国际频道,并与人民网、新华网、央视频等中央新闻网站以及广西新闻网、广西视听等地方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确保了赛事的全面覆盖。
推出宣传片与特色专栏。广西综艺旅游频道在“大小屏”创新推出《这是一场青春的盛会》和《在青春的赛道上》两条宣传片,通过其微信视频号,抖音、微博等平台上的广西各级媒体账号及全国各电视旅游联盟台账号进行广泛推送,总阅读量超过120万次。《新闻在线》等平台开设专栏,如《学青会来了》《场馆“遛遛遛”》《我看好你哦》《逐梦新时代 青春更精彩——全力办好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等,从多个角度全方位报道赛事,丰富了报道的形式和内容,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5.打造主持人IP与直播新形式
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以主持人为IP打造《学青会之青春不“陈墨”》和《学青会·我怎么这么好看》等版块,以主持人的学青会之所见、所闻、所感等制作成短视频,在新闻频道新媒体矩阵中进行推广。这些短视频不仅在《新闻在线》的大屏端播出,也在多个新媒体平台发布,实现从电视到网络的内容共振,有效提升报道的吸引力和观众的互动参与度。
打造主持人直播新形式,栏目主持人积极奔赴赛场制作短视频并开通实时直播,提升赛事关注度;推出《学青会时间》栏目,为观众提供即时赛事资讯,以及在特定时段推出《学青会时间》特别节目,精选每天的赛事进行实况转播,为观众呈现最全面的赛事动态和精彩瞬间。
6.发挥平台优势讲好广西故事
在学青会的报道中,广西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其多语种和多平台的优势,通过北部湾之声、国际频道、北部湾在线,以及与东盟合作媒体和境外落地节目的协同,进行深入的国际传播。这种多平台、多语种的传播策略不仅有效地传送了学青会及广西的故事,还充分展示了中国青年的阳光、健康形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实现了文化的跨界共享,提升了广西及其文化在国际上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三、媒体融合在体育报道中的提升策略
(一)整合资源增强媒体融合的实施绩效
基于现有的媒体融合实践,进一步加强电视、网络和移动平台之间的资源整合。通过统一的内容管理系统,实现跨平台的内容共享与自动化分发,从而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加强实时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监控受众反馈和行为模式,以确保内容的及时更新和针对性,强化全面和多角度的报道体系建设。
(二)采用新技术驱动报道创新
继续探索AR、VR和AI等新兴技术,为观众带来更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和更强的互动性。例如,开发VR体验,让观众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亲临现场”观看赛事,或使用AR技术在直播中实时显示观众投票结果。同时,鼓励编辑团队创新内容格式,探索如360度视频报道等新形式,并通过多平台协同,提升内容的视觉呈现和互动性。
(三)优化观众参与互动框架
在已有的社交媒体互动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整合移动应用功能,如即时投票、实时讨论和赛事预测游戏等,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感。建立一个集成的观众反馈系统,使用分析工具来收集和处理观众数据,为节目内容和广告策略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四)构建媒体人才培养新模式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包括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引入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技术,定期举办技术与创新研讨会,提升团队的AI技术、数据分析及多媒体制作技能。同时,通过内部培训与跨部门交流,增强协作与创新能力,推动员工多技能发展。此外,还可实施实习生计划和青年人才梯队建设方案,确保机构在媒体行业的持续竞争力。
四、结语
广西广播电视台通过新型主流媒体、全媒体传播,利用5G、VR、AR、AI、元宇宙等技术手段以及轻量化EFP系统的创新应用,在学青会的报道中展现了媒体融合策略在提升报道深度、丰富观赛体验及增强赛事关注度方面的作用,也向社会展现了学青会不仅是一场充满青春活力的赛事,更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和见证青春力量的重要时刻。其在体育传播领域媒体深度融合策略有效性的成功实践,为未来体育赛事的报道和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路径,展示了体育报道在全媒体“万物皆媒”时代的新可能性。潮
参考文献
[1]王东,周仕兴,王瑾雯.广西交上学青会优异答卷[N].光明日报,2023-11-15(009).
[2]孔晓亮.融媒体时代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嬗变与多元能力重构[J].新闻世界, 2023(8):90-92.
[3]冷凇.媒体融合需要内容、技术双驱动[J].青年记者,2019(10):4-5.
[4]孙海悦.媒体深度融合加速体育全媒体传播生态演变[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23-12-06(002).
[5]《求是》编辑部.媒体融合:用得好是真本事[J].小康,201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