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2016-10-11阮学义
阮学义
【摘要】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受到巨大挑战。电视新闻的创新除了在内容、形式、编排和手段四个方面下足功夫之外,还要做好“电视+”,要跳出有线电视网络和电视圈,放眼全媒体。当下要抓住电视新闻创新的两个重点,即主题报道创新和加快媒体融合。
【关键词】电视新闻;创新;主题报道;媒体融合
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受到巨大挑战。电视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的创新虽然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歇过,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想想,电视新闻除了做足内容、形式、编排和手段四个方面创新之外,还要克服一些不足之处,着力做好主题报道创新和加快媒体融合进程。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创新的粗略梳理,谈谈在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如何创新。
一、电视新闻的创新表现
电视新闻的创新是伴随着电视媒体的诞生而开始的。
(一)内容创新
对于电视新闻,内容上的创新早已经开始。最为显著的例子就是上世纪90年代央视《焦点访谈》的出现。这是人们对电视新闻创新的最初印象。以舆论监督为主要内容支撑的《焦点访谈》栏目改变了人们对电视新闻的最初认知。以央视《焦点访谈》为范本的“曝光新闻”,其实是顺应了当时观众对舆论监督的呼应。除了《焦点访谈》,央视同一时期的一些新闻栏目如《实话实说》、《面对面》、《新闻调查》等栏目也都是顺应了观众的需求。另外,2002年1月1日江苏台城市频道推出的《南京零距离》栏目从民生新闻的角度看还是影响深远的。民生新闻以关注民生报道内容和“说”新闻的播报方式受到观众的欢迎,频道收视率节节攀升。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传播视角的改变。在内容上除了维权新闻、市井新闻、休闲新闻、案件和家庭伦理新闻之外,电视媒体选择了解释性新闻报道方式,着力点放在了把电视媒体作为平台加大市民与政府的互动。有人据此认为民生新闻是城市台和地面频道的新生之路。直到现在,一些城市台和地面频道的电视新闻还以此为“主打”,作为新闻立台的主要措施。
(二)形式创新
在电视新闻发展的黄金时期,除了内容创新之外,其在形式方面的创新也让人耳目一新。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多元化的创新是建立在观众对信息需求多元化之上的。在民生新闻方面,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形式创新就是“说新闻”。其实这种“说新闻”的栏目没有多少花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土得掉渣”。主持人的出像背景和所着服装也是“俗”到了家,却赢得了高收视率和创收。那么民生新闻为何受到欢迎呢?原因是它做到了以人为本,以故事为本,主持人平凡的装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主持人或说、或唱、或喜、或悲,其在一颦一笑之间褒贬兼备,道理很多却很平常,故事不大但很精彩,这种“说新闻”一改联播类新闻的播音腔调,满足了观众的收视需求。
(三)编排创新
除了外在的形式变化外,在编排上,民生新闻也有创新之举。众多民生新闻栏目巧妙地运用了三段论的做法:第一段关注重大民生内容;第二段关注市民身边的事包括讲好故事;第三段传播信息和资讯。除此之外,当时的电视新闻在编排创新上的另外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记者的外景出像。外景出像最大的优势就是改变了主持人室内出像的单一性,在节目的编排中加入现场出镜的因素可以让观众收看新闻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手段创新
手段的创新体现在技术上——主要是电视直播以及新闻策划手段的运用和专业频道的出现。2003年央视新闻频道开播,24小时播出。观众除了收看央视《新闻联播》之外,新闻频道的出现,让他们可以随时打开电视收看新闻。以新闻频道的出现为分野,专业化频道在有线电视网大量出现。其中电视新闻类的频道就有新闻频道、民生新闻频道、法制新闻频道、娱乐新闻频道、旅游频道、纪录片频道等,这些专业化频道的出现使得电视新闻的创新有了无限的空间。在频道专业化时代,新闻成了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历史,新闻策划也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新闻策划除了常态化的策划之外,最重要的做法就是议题的设置。
二、电视新闻创新的不足之处
我们看到电视新闻的创新虽然一直在进行,但是其中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
(一)创新,其实是在电视作为强势媒体的前提下进行的
多年来,电视新闻“我播你听”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变。特别是电视新闻中主题报道的创新因其创新难度大而推进的力度和速度都不明显,“联播体”的突破进展不大。这是因为当时电视媒体一家独大,与生俱来的“傲气”使得很多创新的火花容易被浇灭。直到今天电视媒体由于受新媒体的冲击,创新和渠道问题才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现在看来,虽然栏目创新带来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波,但是因为《焦点访谈》等栏目信息量小和内容上的“抓大放小”以及曝光揭露等特点在采访和传播上受到了极大限制。以至于后来,《焦点访谈》不得不改版,变成了今天的样式:一档栏目可以有两个以上的话题,内容也不仅仅是曝光;即使是民生新闻的创新也有着与观众互动不足的问题。因此,电视新闻的创新主要缺少对两个方面的改变:一是宣传味浓;二是“接地气”和“接天气”之间缺少对传播手法的创新。
(二)创新,其实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进行的
我们知道,常规情况下,电视收视其实是一种“客厅文化”,需要有电视设备和收视环境作为保证。有线网络内最多只有几十个频道。加之近些年开设的高清频道,也不超过200个频道,而且其中有许多的重复部分。尽管在这些众多频道中有相当数量的专业化、小众化频道和设置的回看功能,但是现在除了一些老年观众还习惯于这样的收视方式之外,网络视频成为争夺受众的最大对手。据统计,眼下有超过七成的观众是通过网络视频和手机终端收看电视新闻的。因而电视新闻创新即使有手段上的先进性和内容上的可观赏性,但是受众的流失也是必然的。电视新闻的创新不能仅仅考虑无线传播和有线电视网络传播。
(三)创新,其实是没有跳出电视圈,放眼全媒体
传统的电视传媒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沉淀,在内容品牌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除此之外原有的直播不再有优势了,因为4G技术让直播不再遥不可及,原来电视台的高档直播车和豪华的演播室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负担。而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渠道和互动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这么多的渠道让电视新闻仅有的无线覆盖和有线电视网络不再存有优势。融媒体时代,许多新闻信息的传播几乎处在直播状态,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远超于传统媒体。电视新闻的手段包括客观报道、深度报道、分析性报道、调查报道等,但是这些手段没有新的渠道介入,再好的报道也难以让观众回头。电视媒体有许多的主题宣传任务,但是主题宣传要在坚持导向正确的前提下,与时共进,积极创新,其中渠道创新不可或缺。
三、电视新闻创新当下亟需改变的两个方面
在新媒体铺天盖地而来之时,电视新闻的创新不能止步,同时也不能让原先的创新优势束缚住我们继续前行的手脚。要认清作为传统媒体的劣势和优势。电视新闻要在内容、形式、编排和手段上不断增加新举措的同时,还要抓好主题报道的创新和做好“电视+”,主动融合新媒体。
(一)主题报道的创新
在电视新闻中,主题报道始终是电视人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研究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就会发现,新媒体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了,而我们的主题报道在理念和传播手法上却显老套,受众对主题报道的关注热情在减弱。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更多来自于主题报道的收视下滑。电视主题报道创新有些难度,应在六个方面改革主题报道。一是领导活动报道要求新求变。领导活动,顾名思义,一个是领导,一个是活动。那么,新闻报道究竟关注哪个?关注点应该放在活动上。二是上级定制的选题要创新。这是主题报道遇到的常态性问题。创新主要体现在新闻化和故事化方面。三是常态化策划要讲好故事。四是制造话题要形成规模效应。在主题报道中嵌入话题,不仅考虑领导在想什么,更多地要考虑受众在想什么。五是经济报道要常态化。经济报道是电视新闻的“硬通货”,主要的突破点就是做好组合式经济报道。六是主题报道不要忽视情感因素。主题报道“情感化”是对“刚性题材”的一种“软化”、“柔化”,通过契合观众心理需求的报道手法来打动观众。
(二)做好“电视+”,主动融合新媒体
电视新闻的创新在内容、形式、编排和手段上要全面对接全媒体,加快推进“电视+”,用互联网思维来化解电视新闻收视下滑的瓶颈。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电视媒体人必须要掌握新的技能,通过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以及改革传播形态等寻求与新媒体融合。传统媒体要充分利用新的渠道,要用好用活这些渠道,电视新闻的传播可以和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视、车载电视等新的媒体客户端联合起来,实现互利多赢。重点是开通车载和手机电视业务。特别是手机业务推出后,它可以确保人们随时随地收看电视新闻。还要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让受众参与进来。
总之,在倡导全民创新的时代,电视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和平台,应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内容、形式、编排、手段上融入互联网,发挥电视媒体的品牌优势,利用主题报道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惟有创新才能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