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4-06-23张雪芹

电脑迷 2024年5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张雪芹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导致教育效果不佳。生活化教学策略旨在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文章探讨了如何有效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提升初中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关键词】 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形成和道德意识建构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法治观念逐渐形成的阶段。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往往采取抽象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难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缺乏对实际生活的指导和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指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和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和重要性。这样不仅能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意义

(一)符合国家政策,促进教学改革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将其纳入了教育改革的重要议程之中。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国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具有较高的政策契合度。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往往采用传授知识、灌输观念的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效果有限。而生活化教学策略则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此外,在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道德规范和法治知识,而且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逐渐培养出合作精神、责任心和公民意识,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新时代公民。

(二)提高学生兴趣,优化学习体验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往往以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概念解释为主,学生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引入,则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实际情境中,面对真实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首先,生活化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游戏化教学等形式,将学习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通过编排有趣的故事情节,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游戏环节,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达到了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深度理解。其次,学生在参与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地接受知识,更是通过情感体验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准则。比如,在探讨道德问题的讨论课上,学生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态度,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加深了对道德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三)深化知识理解,加强课程应用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往往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学生容易将知识局限于书本,难以理解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内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首先,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法治概念和道德原则与实际情境相联系,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法律法规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作的,明白法治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其次,情景模拟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扮演各种角色,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和分析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同时,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加强了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社区服务活动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的道德原则和法律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服务项目中,如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等,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条件欠缺

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制约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发达地区或者优质学校,可能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教学设备、图书馆、实践基地等,能够更好地支持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但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或者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缺乏相应的教学设施和教育资源,限制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发展和应用,会导致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机会差距。首先,生活化教学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环境,如多媒体教室、实践基地等,以支持教师进行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然而,一些学校由于资金不足或者设施陈旧,无法提供这样的教学条件,使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面临诸多困难,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其次,生活化教学需要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案例材料,但某些学校当前的教材和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还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使得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缺乏有效的支持和指导,限制了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二)教师教学方法传统

首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者,主要以讲授和讲解为主,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使得学生缺乏参与感和自主性,容易产生学习厌倦和抵触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使得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难以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准则。其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的单一讲述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使得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许多教师往往侧重于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感,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产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最后,生活化教学强调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然而,在现实中,一些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认识不够深刻,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难以将生活化教学策略有效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使得他们往往无法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缺乏全面客观评价

评价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评价往往停留在传统的考试分数评价上,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考试分数往往被视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教育教学活动主要以备考为目的,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念、道德素养、法治意识等方面的评价,导致评价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其次,由于教学内容涉及的广泛和复杂,评价标准往往比较模糊和抽象,难以量化和规范化,导致评价结果主观性较强,难以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反馈。教师往往根据个人的主观认知和经验进行评价,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和偏差性。同时,评价往往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学生缺乏参与和反馈的机会,难以了解自己的不足和提高空间,使得评价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制订教学规范,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教学规范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指导,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明确规定,可以使教师更清晰地了解教学的要求和标准,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制定明确的教学规范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其次,教学规范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准则和规范,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专业水平,保证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使教师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情境化,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最后,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规范管理,可以提高教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使教师更加有序地组织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成效。

(二)改进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首先,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参与者。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其次,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法治问题,探讨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三)创设学习情境,构建良好氛围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具体的情境和场景,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或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其情感投入,使他们能够在情感上与所学内容产生共鸣和联系。通过创造具体的情境和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情感冲击力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从而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深度。最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通过创造具体的情境和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共同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引入社会时政,拓宽学生视野

社会时政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教学资源。首先,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时事和政治热点问题,如社会公平、法治建设、国际关系等。通过分析新闻报道、政府文件等资料,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和政治现象,拓宽他们的视野。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主题活动和辩论赛,让他们就社会时政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论技巧。其次,学校要积极邀请专业人士、政府官员或者社会组织代表来学校举办讲座或交流活动,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观点。通过互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时政问题,并从中汲取启发和教训。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现实和政治生活。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或者学校周边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和需求,从中发现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动力

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衡量,还是对他们学习态度和能力的反馈。首先,教师通过建立科学、多样化的评价机制,可以充分了解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例如,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评价外,可以引入项目评价、作品展示、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评价方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提高学习动力和投入度。其次,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发展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知识掌握的测验。通过引入项目评价、作品展示等形式,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项目式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并展开研究,通过实践活动和成果展示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提升。最后,教师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促进教学改进和优化。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 邵鹏程.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与运用探究[J]. 安徽教育科研,2024(08):34-36.

[2] 穆琳.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J]. 文理导航:中旬,2024(01):73-75.

[3] 范芳芳.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 试题与研究,2023(28):158-160.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