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24-06-23刘人辅
刘人辅
【摘 要】 受学业、就业、情感、社交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形势严峻,因各类心理问题引发的违法行为和极端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学业进步,制约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使得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职院校实施高质量教育教学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支撑。“三全育人”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依据,推动“三全育人”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与成效,依托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 三全育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兼具综合性与系统性的育人工程。以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有赖于高职院校教育者摒弃传统而固化的育人观念和教学模式,将“三全育人”理念全面融入并有效渗透教育教学过程。同时,创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手段及模式,发挥各方育人主体的资源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的整个求学过程,并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方面探寻切入口与契合点,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的内驱动能。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积极的心态和优秀的心理素质是高职学生实现自身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学业、就业、情感、社交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部分高职学生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思想消极、自卑焦虑等不良状态,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阻碍了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心理问题的危害性,帮助学生及时化解不良情绪,指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并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和心态调节手段,在学习中探寻自身价值,在生活中确定人生目标,进而实现个人心理素质水平的提升。这样的提升有助于其妥善处理与他人、学校、社会等主体的关系,在面对挫折与挑战时抓住机遇与契机,为自身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贯彻思政教育的内在要求
从高等教育体系这一宏观层面来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一。它旨在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为此,需要以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向上、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为基础支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与全面成才。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具备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保证学生综合素质有效提升的必要条件。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进步和职业发展方面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为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创造有利条件。
(三)有益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肩负着培育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职学生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逐年递增。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明显的就业压力下,高职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频率不断提升。高职学院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除了就业方面的压力,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也可能引发心理问题,给家庭、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带来负担和困扰,同时也影响了培育高素质优秀人才的目标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全面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这可以通过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帮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和心态调整的技巧、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来实现。这不仅为家庭、社会的稳定提供保障,还助力了“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二、“三全育人”视野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全员育人协同性不够,施教队伍水平有限
首先,大部分高职院校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以心理教师和辅导员为主,缺乏一支兼具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的育人队伍。育人主体的涉及范围较小,未将各专业学科的任课教师纳入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将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与各专业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其次,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缺乏持续性的沟通交流。家校间未能形成合作机制,利用家庭这一重要载体发挥家长的主体资源优势,影响对学生在生活中心理健康状态的全面把握。此外,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育人主体,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知识体系有待完善,缺乏较高水平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力和科学的心理指导手段。加之学校的行政人员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置于自身工作,制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的渗透与融合。
(二)全过程育人机制不完善,教育的科学性与精准性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未实施三年有效贯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持续性。首先,高职院校缺乏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状况及常见心理问题的针对性研究,也未构建阶段辅导工作体系,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精准度。其次,高职院校未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机制及“大思政”格局紧密结合起来,无法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功能。在教育教学各阶段的思政教育中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元素的融入,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的推动作用,导致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性条件不够完善。此外,部分高职院校缺乏系统性研究和整体性规划,未制订兼具科学性与高效性的心理问题预防措施及辅导对策,导致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缺乏衔接性。
(三)全方位育人范围受限,指导形式缺乏丰富性与多元化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以知识讲解、问题排查和心理疏导为主要内容,却忽视了对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塑造能力的培养。这些院校未构建多维度、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体系,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全面融入教育教学、教务管理、实习实训等环节,从而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学习、实践、生活等各方面的有效融入。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及手段滞后,主要以课堂授课和知识讲座为主,缺乏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和指导活动。在思想沟通、面对面谈话等方面也缺乏技巧,难以准确切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找到学生心理方面的痛点和堵点。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缺乏差异化、个性化和人性化,未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因材施教的心理辅导,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三、“三全育人”视野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路径
(一)落实全员育人,打造兼具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的教师队伍
首先,建立心理教师与辅导员的“双主体”育人小组,为心理教师提供参与专业化培训的平台与渠道,提升其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心理辅导能力,积累丰富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经验。同时,安排心理教师负责学生心理咨询、教育宣传、危机预防等工作,并帮助其他教职员工提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学习相关知识和技巧。另外,辅导员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引路人”,需要对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其掌握系统化和丰富化的心理指导能力,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危机干预。
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强专业课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参与。鼓励专业课教师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强化与心理教师和辅导员的沟通,协助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的有效实施。鼓励行政管理人员深入学生,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掌握其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补充性作用。
最后,高职院校需发挥家长的协同作用,强化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并对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培训,使家长在学生生活中扮演“心理指导者”的角色,助力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心理品质。
(二)实施全过程育人,构建兼具贯通性和精准化的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有一定的年龄跨度,每个年级的学生都面临着不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心理发展阶段上的挑战。因此,为了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展开分层次的心理研究,并制订相应的教育方案和个性化的辅导措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融入学生求学的整个过程。
首先,大一阶段的学生通常面临着从家庭到校园的生活环境的显著变化,学习方式的调整以及新的人际关系。这时候,着重开展适应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专门的适应性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引导他们规划自己的学业和成长。同时,进行心理普查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指导他们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大二阶段的学生通常对专业技能和就业问题的关注会更加集中。在这个阶段,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课程、实践指导和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情绪管理和心态调节的能力,促进他们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品质塑造。同时,专业课程也可以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理解。
最后,大三阶段的学生通常会更加关注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学校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对面临就业困难的学生实施个性化的帮扶措施,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就业压力,理性看待就业和创业的问题,顺利过渡到社会角色。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相关的就业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支持和帮助。
(三)贯彻全方位育人,实施多维立体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生的学习、实践和生活各个方面,采用多维度、立体式的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课程维度上,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和交流培训等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科学、前沿且丰富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引导他们审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树立自我提升的学习理念。
在实践维度上,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人生和生命的意义,培养不畏挫折、自立自强的品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态调节能力。
在文化维度上,可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红色经典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通过融合理论知识和案例展示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发挥文化对思想的塑造和价值的引领作用,使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中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在网络维度上,可以利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的短视频、精品图文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借助网络的即时互动性,通过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情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心理品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四、结语
“三全育人”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内核,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相洽性和契合性,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持续性提升。基于此,高职院校与教育者需要以“三全育人”为核心导向,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任务,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诉求、内心需求和学习要求,以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模式实施兼具科学性与创新性的施教措施,实现以“三全育人”驱动“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而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念,并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梅纪萍,周建祥. “大思政课”视域下“五维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 江苏高教,2024(02):103-107.
[2] 刘健康. 辅导员在高校“三全育人”中的角色定位与实现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03):43-47.
[3] 刘国存. 课程思政理念观照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48):101.
[4] 司忠勋,朱静琳.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评《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 科技管理研究,2023,43(2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