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4-06-21康君

南北桥 2024年9期
关键词:内控管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9.043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财务管理对企业业务运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融合了会计学与管理学的理念,为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本文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内涵与重要性出发,通过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现状的梳理与分析,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从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建立动态化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完善信息化建设、优化财务内控环境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旨在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内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企业运营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为规范企业运营,财务内部控制逐渐被用于企业管理,在保障企业稳健运营、防范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许多企业由于管理理念落后、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面临着财务内部控制失效的难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给企业长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深入探究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优化措施,是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1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内涵与重要性

财务内部控制是融合了管理学与会计学,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规范、约束、评价的管理过程,以实现财务活动的预定目标。财务内部控制旨在保护企业财产安全、提高财务运作效率、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防止财务舞弊和错误,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2008年,我国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包括内控环境构建、风险评估、内控活动开展、内部监管、信息交流与沟通五大内容,成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规范依据。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进一步规范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要求,尤其要求国内上市公司全面落实制度规范[1]。

1.1 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一方面,内部控制涵盖内部审计、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制度,能够对企业内部各项经济业务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督,规范内部人员的行为,防范财务欺诈、财务造假及财务处理中的人为误差,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另一方面,在内部控制框架下,企业需要建立健全财务报告流程与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公开披露财务信息,以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使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获取可靠的财务信息。

1.2 降低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控制,以内控制度为依据,企业可以建立风险管理框架,以风险评估、审计等手段,对可能面临的各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识别、评估,以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策略,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内部控制还能通过提高企业职工的个人素质,强化其风险防控能力。坚持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内部控制,以制度约束、培训宣传等方式强化内部人员防范风险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内形成良好的风险防控氛围,从根源上降低财务风险。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与监管机构、银行等开展外部合作,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1.3 改善运营效率与经济效益

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的管控过程,涉及风险管理、业务、财务等各方面的管控,需要深入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流程,以监督、审计等手段,规范管理流程,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也逐步走向信息化管控阶段,借助智能化、自动化的财会监督,可以进一步提高内控效率,更好地支持企业决策[2]。

2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

2.1 财务内控制度有待健全

财务内控制度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活动的指导依据,自内部控制理念引入我国后,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各项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提供了整体框架,但有些企业在内控制度的建设中坚持“拿来主义”,直接套用制度规范,完全照搬行业内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未能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组织结构、经营规模等差异,设计出符合企业特点、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符的规章制度,致使财务内控制度形同虚设[3]。此外,当今外部环境的变化日新月异,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不断变化,内部控制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更新和完善。但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制度建设往往落后于环境的变化,导致现有制度不适合财务内控工作,存在制度上的漏洞,难以切实防范新形势下的各类风险。

2.2 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风险评估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一环,是超前预测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必要手段。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持续变化,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不断增加,很多企业的风险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风险评估的需求。一是评估指标的设置不够科学。大多数指标都是基于财务报表中的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等财务数据设置的,虽说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是常用的财务指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但企业的财务风险远不止这些,还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因素,若仅仅依赖这些财务指标来评估财务风险,极易忽略其他重要的风险因素,导致风险评估结果不准确。二是对非财务指标不够重视。非财务指标指员工满意度、企业文化、客户满意度等。虽然这些内容不直接体现在财务报表上,但也是引发财务风险的间接因素。在财务风险评估中,过度关注财务指标,而忽视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只会导致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过于短视。

2.3 信息化建设滞后,财务信息沟通不畅

内控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内部会计人员并未深入理解内部控制,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应用不够深入,浮于表面,财务管理依旧以人的操作为主,缺乏有力的信息化系统支撑;部分企业虽引进了财务信息化系统,但系统的兼容性较差,难以实现与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整合,相关数据的共享利用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递滞后性严重,大大降低了部门之间的联动效率,难以支持财务内控控制度的落实。

2.4 内部管理条件不满足财务内控应用要求

财务内部控制效果的发挥需要企业内部提供良好的条件基础。当前,不少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普遍存在一人多职的情况,企业内部未建立等级制度,业务规避概念模糊,各岗位工作范围、工作职责不明确,即使明确了工作职责,在实际工作中也难以落实到位,不相容岗位未分离等情况普遍存在。在决策管理方面,最终决定权往往归投资者所有,决策过程中的约束、协商机制普遍不健全,使得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形成纸面上的内控体系,内部控制被束之高阁,与实际执行脱节,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3.1 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关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大到风险防控与重大决策,小至某项流程的设置,从理解法律法规到酝酿、起草、完善,进而形成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可操作性强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都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周期。

一方面,“一杆笔”“一言堂”等现状势必影响内部控制的开展,制约内部控制的效果,给企业经营造成损失,因此企业需要强化决策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靠“制”办事、以“制”约人,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协商决策制度,严控一把手的审批权限,避免重大事项由“一人拍板”,做到决策过程“留痕”,确保各项管理活动有迹可循。同时,针对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建立约束机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避免岗位重叠带来的财务造假、腐败等问题[4]。

另一方面,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指引,深入分析企业业务特点、组织结构、经营规模等情况,安排经验丰富的人员起草企业内控制度文本。制度的制定需要全面征集各层级员工的意见,确保财务内控制度符合企业特点,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符。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应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复盘内控制度的有效性,结合内控审计评价报告等文件,及时对制度进行更新、完善,确保其与新形势下的各类风险保持适应性。

3.2 建立动态化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

一是健全财务风险评估指标设计。设计具体的指标是落实财务风险评价的第一步,指标的设计应能够准确地反映当前阶段企业财务的真实情况,并覆盖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因此,除了常用的财务风险指标,企业尤其要重视对非财务指标的应用,企业管理者应率先转变观念,深入理解非财务指标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分析非财务指标与财务内部控制风险以及与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有机结合,形成全面的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二是建立多口径、多维度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企业应结合自身运营情况,按照各项财务活动的重要程度,对财务活动进行等级分类,根据分类后的等级开展相应的风险评估;按照各项财务活动中不同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各财务活动评分,绘制财务风险评估联系卡,阐明可承受风险的总体水平,以确保在实际的内控活动中做到“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将整体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

三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拓展财务风险评估视角,提前防范即将出现、可能出现以及突发的风险,将财务风险控制的关口前移,从事后防范转为事前控制,做到有备无患。具体来说,企业要借助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在收集分析财务信息时,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全面、高效的财务共享,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风险因素,自动发出预警,做到防微杜渐,从源头防控财务风险。

3.3 完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在信息化时代,数字驱动是时代赋予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随着数字革命的持续推进,企业应逐步转变管理理念,以信息化建设为立足点,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重构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

首先,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内部控制要求为导向,结合企业的地域分布、业务范围、组织架构、技术能力等因素,制订整体信息化建设规划,在信息系统开发、维护、运行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为内部控制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针对信息系统的建设,指定专门的机构实施归口管理,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建设目标、职责分工、人员配备、进度安排、经费保障等工作内容,由归口管理部门对现有财务管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各业务部门财务经营管理流程与内控关键点,并入系统程序,使内部控制“人控”转变为“机控”。在此基础上,打通企业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联通渠道,建立健全信息传递机制与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数据的实时共享与无缝衔接。同时,在系统中设置操作日志功能,以记录所有系统操作,确保各项操作可以被审计和追溯。对于异常或违背内部控制要求的数据,系统自动触发报警,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最后,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的运用需要企业对系统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制订新旧系统转换方案和详细的数据迁移计划,确保新旧系统的平稳衔接和顺利切换。

3.4 优化财务内控所需内部环境

一是健全财务控制系统。企业可选拔专业能力突出、业务经验丰富的骨干,建立起专家级内控团队。内部控制建设的负责人应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财务内部控制目标和计划。团队由熟悉业务流程且具有财务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确保内部控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避免实际业务流程与内部控制脱钩。为确保财务控制项目团队工作的顺利推进,企业业务负责人应建立问责实施机制与审核机制,要求项目团队定期报告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使内控执行有迹可循。

二是打造动态内控监管系统,提高内控标准化程度。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部门不可或缺,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充分发挥其独立审计的作用,对企业财务活动开展深入且全面的监督审计,定期评估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出具具有权威性的评估报告。企业要深入追溯问题的根源,标本兼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并以此作为改进财务内控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是建立全员参与机制。一方面,财务内控人员应全员参与企业相关会议,确保其知悉各业务流程,及时向管理层报告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在财务内部控制中的监督作用也不可小觑,企业可建立全员参与财务内控的“报告管理系统”,明确参与的方式、程序,做好相应的隐私保护工作,以全方位的财务监督防范财务违规、舞弊等行为。

4 结语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稳健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管理的永恒课题,需要企业不断地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更加注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郑生军. 浅谈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 商讯,2023(12):80-83.

[2]邓丽雯. 强化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经营水平[J]. 中国商界,2023(6):164-165.

[3]延新杰.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绩效的影响[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6):89-91.

[4]周建杰. 注册制IPO下企业财务会计及相关问题探讨[J]. 大众投资指南,2023(12):89-91.

[作者简介]康君,女,四川资阳人,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成都分所,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内部控制。

猜你喜欢

内控管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关于集团预算及内控管理的思考
浅谈电力施工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