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家园共育模式研究

2024-06-21刘莉

中国新通信 2024年7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学前教育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在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是伴随着社会以及教育进步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本文首先针对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家园共育模式发展现状进行阐述。通过客观分析其常见问题,重点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家园共育模式的创新研究思路,希望可以切实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角色定位,与幼儿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培养幼儿健康成长,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互联网;学前教育;家园共育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前,家庭是他们主要的学习场所,家长的角色和他们提供的教育对儿童的早期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家长可能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这可能会限制他们为孩子提供高质量教育体验的能力。因此,家园共育的理念强调了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以确保儿童能够在一个支持性和连贯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教育部门确实加大了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并推动了家园共育的实践。这种合作模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价值,并鼓励幼儿园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这种合作提供了便利,使得家长和教师能够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有效沟通,分享教育资源,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并在必要时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干预。

一、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家园共育模式发展现状

自2020年开始,我国在学前教育的发展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受到疫情因素影响,许多幼儿园不得不选择线上授课的方式,这为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切实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优化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保障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向。事实上,大多数父母都能够认识并知晓家园共育工作开展的积极作用,也愿意为幼儿园提供更多的教育辅助活动。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资金和硬件条件不足,加之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家园共育模式的提出只能流于形式,实际的教学效果甚微。还有一些地区,主要是留守儿童,老一辈的教育理念也相对保守,这都会为家园共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较多阻碍。如何真正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契机发挥出家园共育在学前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是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

二、学前教育家园共育模式的常见问题

(一)家长在家园共育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

在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家庭始终是幼儿园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然而,我国大多数幼儿园在实施家园共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家长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家长被动地接收信息,同时也只是协助教师完成教育活动,很少有机会进行主动沟通和交流,也无法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家园共育理念最初提出时,其立足点始终是幼儿,其目的是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并帮助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幼儿园必须逐步意识到这种教育方式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支撑,才能产生优质的教学和教育成果,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辅助和帮助作用。然而,目前许多幼儿园在家园共育工作中经常出现家庭与幼儿园地位相互矛盾的情况。这是因为二者之间缺乏明确的主次关系,导致家园共育理念不能很好地渗透。因此,普遍存在的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为家园共育模式的应用仅停留在表面,更多地类似于填鸭式教育模式。长此以往,这对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非常不利。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家庭和幼儿园在家园共育中的角色和地位,并建立起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合作关系。家长应被视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经验和看法应受到重视。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交流,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方案,并与家长共同参与幼儿的成长过程。同时,幼儿园应加强家园共育教育师资培训,增强教师的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总之,建立起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平等合作的家园共育模式,对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理解,以建立积极互动的教育伙伴关系,共同关心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二)彼此之间的育儿观念差异较大

不同的家长由于成长环境、生活环境、工作情况以及社会阅历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其在教育理念、育儿观念以及对幼儿园工作的认同感等诸多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别。当然,如果幼儿园在沟通方式的选择方面也存在不够合理的情况,那么也会导致家长和幼儿园双方在沟通过程中出现矛盾,甚至会直接降低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还有一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其“趋小学化”趋势越发显著,对于这样的教育诉求也非常强烈。因此,家长更加关注孩子在幼儿园所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是否足够全面,完全忽视了这一阶段幼儿最应该接受的素质教育。所以,从长远来看,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较少,对于家园共育本身也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长此以往必然不能够形成科学的育儿理念,不利于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推行。

(三)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作为保障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作为保障。然而,目前学前教育的家园共育工作仍然沿用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导致双方对幼儿的实际教育帮助作用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缺乏长期合作教育规划,短期内很难取得显著效果,从而容易打消双方在家园共育方面的积极性。此外,大多数幼儿园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作为保障。因此,从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确实需要一套完整的监督管理机制来保障线上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通过辅助线上交流和教育指导工作,使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共育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种管理机制可以包括:建立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提供在线培训和支持,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共育能力;建立双向沟通平台,促进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定期组织家园共育活动,增强双方的互动和合作。

这些监督管理措施,可以使家园共育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可以推动幼儿园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家长参与度的提升,促进家庭与幼儿园的良好合作关系。

三、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家园共育的模式创新研究

(一)正确把握家园共育过程中家长与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学前教育家园共育模式中,家长和教师的角色定位得到了正确把握。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承担起培养孩子良好品德、习惯和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家长通过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幼儿园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并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和家长会议,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则担负起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角色,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资源,引导孩子全面发展。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紧密配合,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家长准确把握家园共育过程中家长以及教师的角色定位,明确各自职责。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形成家园共育模式的背景下,家长不可以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可以认为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应该完全交给教师。在我国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师都是专业科班出身,同时完全了解学前教育知识内容,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作为教师,他们了解的大多数是群体幼儿的特点,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了解是教师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家长理应从孩子的日常习惯入手,结合孩子发展的心理诉求变化以及受教育特点,与教师之间展开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与此同时,幼儿园还需要鼓励家长对自身的主体地位引起重视,不能够单纯将自己看作是指导和配合的关系,而是应该真正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教育的合力。共同作为教育主体,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打造丰富的幼儿园线上家园共育模式

家园共育的模式需要幼儿园建立一个丰富的线上家园共育平台,这个平台能够将家庭和学校紧密连接起来,为家长和幼儿园提供一个便捷的互动交流环境。通过这个平台,家长可以实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以及孩子的学习进展,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家园共育平台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分享孩子的学习成果、日常表现和行为习惯,使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此外,平台还可以作为家长和教师共同讨论孩子成长问题的论坛,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为了提高家园共育的效果,幼儿园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一个互动性强、操作简便的家园共育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功能:(1)信息发布:幼儿园可以通过平台发布最新的教育资讯、活动通知和重要提醒,确保家长及时获取相关信息。(2)在线沟通:平台应提供即时消息、论坛讨论和视频会议等功能,方便家长和教师进行实时沟通和交流。(3)学习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上传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和学习材料,供家长和孩子在家使用。(4)孩子成长档案:平台可以建立孩子的电子成长档案,记录孩子的学习进展、作品展示和个人成就,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5)家长参与活动:幼儿园可以通过平台组织线上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和亲子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6)反馈与评价:平台应提供反馈和评价机制,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和服务质量提出建议和意见。

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家园共育平台不仅能够帮助家长和幼儿园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快速对接,还能够促进双方在幼儿发展问题上的及时沟通,共同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家园共育模式的核心是建立一个丰富的幼儿园线上家园共育平台。这个平台将家庭和学校连接在一起,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互动交流的机会。家长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去。教师则可以通过平台与家长进行及时地交流,分享孩子的学习成果和优秀作品。平台还提供了家长和教师之间交流的空间,促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合作。

(三)建立健全家园共育监督管理机制

家园共育模式的应用效果想要得到提升,在于幼儿园可以切实为自身以及家长双方搭建合理的交流平台。通过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作为保障,确实可以为家园共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基础。在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来实现。家长和教师通过在群中交流与互动,可以针对家庭环境情况、家庭教育理念以及具体的育儿需求进行沟通和交流。然而,纵观现阶段交流情况来看,其依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互动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或者是充斥着广告和投票等信息,这会影响重要信息的发布和接收,同时也会使得家长对该群的重视程度明显降低。

家长和教师在角色定位和责任分工上存在一定的困惑和矛盾。一些家长过分依赖幼儿园,希望教师能够承担所有的教育责任,而不愿意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一些教师也存在对家长参与的拒绝和不信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前教育家园共育模式需要建立起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幼儿园应加强对家长和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教育意识和专业水平。同时,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应加大对学前教育家园共育模式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因此,可以组建家长委员会,制定科学合理的交流群规章制度,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护线上教育的整体环境。此外,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定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及时了解家长对现阶段幼儿园教育的满意度,实时进行教学方案调整,促进幼儿的综合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幼儿教育领域正逐渐重视家园共育模式的运用,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为了加强家园共育模式的应用效果,在幼儿教育阶段,可以增加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结。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幼儿园可以开发在线教育平台、手机应用等,方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活动安排等,并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家长会、家委会等组织形式,让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管理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幼儿园也应加强对家长的引导和支持,提供专业的育儿指导和教育资源。家园共育工作需要清晰地界定家长和教师的角色,明确责任分工。只有通过互相理解和协作,才能更好地共同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应加大对家园共育模式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资源的支持,为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作者单位:刘莉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第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何云竹.三育合一:实现家园共育的有效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3(26):10-13.

[2]朱琳.“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的实施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3(14):42-44.

[3]林秋.“双减”背景下幼儿园家园共育策略的创新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4):45-47.

[4]徐嫣.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实践的优化路径研究[J].家长,2023(18):111-113.

[5]来洁茹.互联网环境下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策略与思考[J].中国新通信,2024,26(3):170-172.

[6]周君彦.新视域下家园共育对幼儿教育发展的作用[J].家长,2023(16):95-97.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学前教育互联网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