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路径研究

2024-06-21谢娟娟扶满

华章 2024年9期
关键词:专业认证建设路径学前教育专业

谢娟娟 扶满

[摘 要]在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建设不仅要考虑学术理论的丰富性,还需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当前艺术类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路径,旨在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建设与时俱进,为教育创新和学前儿童艺术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专业认证;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建设路径

在教育领域,专业认证作为保证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艺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阶段艺术教育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符合专业认证标准的艺术类课程体系成为必然趋势。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要优化艺术类课程设置,提高艺术类课程质量,以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学前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的整体教育效能和社会影响力。

一、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在专业认证的背景下,构建一个均衡的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满足社会需求至关重要。均衡的课程体系能够确保教育内容的全面性,覆盖艺术教育的多元领域(如音乐、美术、舞蹈),使学前儿童能在多样化的艺术环境中全面发展[1]。此外,该课程体系还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同时,还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均衡的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整合理论与实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艺术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这对于提高未来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极为关键。基于此,在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建设不仅影响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对学生作为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在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艺术类课程体系不仅促使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符合现代化要求,还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其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儿童艺术素养的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能够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艺术体验,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构建艺术类课程体系可以促使教师持续性发展,显著提高教师整体专业能力。在艺术类课程体系构建之后,学前教育专业能够组织定期的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以及跨学科的合作交流,教师可以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有效性[2]。此外,在艺术类课程体系支持下,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教师在参与艺术类课程过程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这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培养创新教育才能

创新在教育领域意味着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相匹配,这对于艺术教育尤为重要。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构建相应艺术课程体系可以促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有效丰富教师实践能力,实现强化教师创新教育才能的根本目标。完整、系统化的艺术课程体系不仅涉及对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还包括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融合能力的培训。此外,创新型的艺术课程体系也会加强教育方法创新,除了应用更加新型的教学方法,也会加大对教育技术的应用程度,将数字工具和媒体融入艺术教学,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教育环境中不断变化的技术和资源。通过课程体系建设,艺术类课程体系能够培养出具备高度创新能力和教育才能的学前教育师资,提升整个教育行业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整合资源与师资不足

在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的建设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是资源整合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在资源方面,虽然有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可供利用,但这些资源往往分布不均,且与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程度不高,造成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形成系统的教育链条。艺术资源的有效整合需要精心设计与策划,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在师资方面主要面临两方面难题:一方面,优秀艺术教育教师在数量上相对不足,尤其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跨学科背景的教师更为稀缺;另一方面,现有教师在艺术教育方面的专业发展和持续教育机会有限,难以迅速适应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整合资源对教师要求较高以及现有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体系建设的质量和效率,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努力。

(二)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节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课程内容与实际教学实践需要紧密结合,然而大多数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体系的内容与实践教学都存在明显脱节的情况,具体表现为部分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难以与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和小朋友的实际需要相吻合。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不够紧密,使得未来的教师在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行为时遇到困难。此外,课程内容往往忽视了地方特色和创新实践的结合,缺乏对当地文化的融合与尊重,也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和实践能力。这种脱节不仅影响了学生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和体验,也制约了他们作为未来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亟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本土化和创新性实践的探索,更好地服务于学前教育的实际需求。

(三)评估标准缺乏统一

在专业认证背景下,许多学校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都存在评估标准缺乏统一的问题。评估体系缺乏统一导致课程质量难以衡量,不同学校构建的艺术类课程体系存在差异,评估体系难以统一,最终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质量也参差不齐,这不利于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也会影响良性教育竞争机制得到建立。缺少统一评估标准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往往难以判断教育内容是否符合教育目标,以及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儿童的发展需要。此外,评估体系的不健全也影响了教师和教育机构改进教学的动力,因为缺乏明确的标准,教育成果难以量化,这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因此,建立和完善统一的评估标准,是提高学前教育艺术类课程体系建设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推动专业认证深入发展的关键一环。

(四)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在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时,存在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课程内容的固化和缺乏灵活性,这与新时代背景下儿童发展新理念并不一致。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渠道,需要融入更多的开放性和探索性元素,而当前的课程往往过于注重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激发儿童自主探索和创意表达的过程。第二方面是教师在艺术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部分教师缺乏将创新教学理念融入实际教学的经验与能力,以至于虽然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但是实际教学转变效果并不理想。这类教师在课堂上过于强调标准化的教学结果,忽视了学生的艺术培养以及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

三、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路径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建设中,强化师资队伍是课程体系有效构建的根本保障。基于此,学校应该基于专业认证背景采取措施。首先,实施定向培训计划,依托高等院校和专业艺术机构,为教师提供专业进修和艺术研修的机会,以保证教师艺术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同步提升[3]。其次,建立师资交流平台,鼓励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经验分享,定期举办教学研讨和工作坊,增进教师对先进教学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此外,推行校企合作模式,邀请业界艺术家和专家进入课堂,通过实战案例分析和项目合作,使教师能够紧跟艺术教育的最新动态,同时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和现代性。最后,激励教师持续自我提升,通过设立教学创新奖、优秀教案奖等,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探索,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这些具体措施能够构建起一支动态发展、持续进步的师资队伍,为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的高质量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深化课程实践性,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加强艺术类课程体系建设可以进一步深化课程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为高质量学前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在深化课程实践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同时课程设计应强化与实际工作场景的贴合度,结合儿童心理学及艺术教育理论,设计出能够模拟真实教育环境的课堂活动。例如,创设模拟的幼儿园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教师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应对实际教学情境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当地幼儿园及社区艺术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定期参与实际教学活动,通过实习或志愿者服务,让学生在指导教师的监督下进行教学实践,以便于学生将课堂所学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转化[4]。强化学生的项目实施能力也是提升实操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策划和执行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项目,包括艺术工作坊、家长开放日、儿童艺术展等。通过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学生能够在策划、组织、实施和评估中练习和提高实操技能。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示和教学案例分析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热情和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实操能力。

(三)统一课程评价标准,确保教学的可持续性

统一课程评价标准是确保艺术类课程体系建设质量的基础支撑条件。首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全面的需求分析,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的具体情况,制订全面覆盖课程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应涵盖学生的艺术知识掌握、创新能力、实践技能等多维度能力的评价。规范评价程序:明确评价的具体流程,包括作品提交、评价方式、反馈机制等,以及确保评价的公正性与透明性,如通过匿名评审或使用多位评价者共同评分,以减少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多元化评价方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过程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等,以及传统的结果评价,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也让教师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艺术类技能和理论知识。持续性反馈和调整:评价不应只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定期反馈和讨论,学生可以知晓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教师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活动与评价标准的连贯性和实时性。培训评价人员:确保所有参与评价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对评价标准有充分的了解和培训,以确保评价的一致性和专业性。

(四)推进教学理念创新,培养学生创造力

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推进创新教学理念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融入创新理念的课程设计:设计课程时应重视启发思维与激发创造性思考,如引入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与创新[5]。其次,强化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创新教学法的培训,比如,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批判性思维等教学方法的培训,增强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构建跨学科学习平台:鼓励并构建跨学科的教学与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艺术与其他学科(如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的交叉融合中产生新的创意与解决方案。最后,创设实验与探索环境:提供充分的实验材料和空间,如艺术工作室、创客空间等,让学生有机会自由探索、实践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对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决定了学前儿童艺术素质的培养质量。为此,教育者必须紧扣当前教育改革的脉搏,深化艺术课程的内涵与实践,确保课程设计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同时,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前教育艺术类课程体系向更系统、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冲.论学前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对专业建设的影响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41(7):150-154.

[2]彭玉琨,高辉.专业认证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体系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38(7):17-19.

[3]左瑞红,闫祯,蒋庆丰.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4):142-147.

[4]杨婕,李小琴,马娜.专业认证对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5):74-76.

[5]郭小燕.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22(2):53-57+109.

作者简介:谢娟娟(1983— ),女,汉族,湖南怀化人,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民间艺术。

扶满(1977— ),女,汉族,湖南溆浦人,怀化市幼儿园,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

研究方向:幼儿艺术教育。

基金项目:2020年度怀化学院教学单位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子项目“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的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2209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专业认证建设路径学前教育专业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之路径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