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势与政策课程对思政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24-06-21冯彩华韦红雪

华章 2024年9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策略影响

冯彩华 韦红雪

[摘 要]高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是立德树人战略目标贯彻、落实执行水平的核心体现之一,是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当代大学生端正认知导向、陶冶情操、规范意识行为,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的思政理论课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将其与社会时事结合起来,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国内外新形势、国家新政策,让思政课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全力提升高校思政课程在知识传递与价值引导这两方面的双重育人成果。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程;思政工作;影响;策略

当代青年学生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要切实强化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高校大学生作为青年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补给力量,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要在尊重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发挥高校的立德树人主阵地作用,打造形势与政策课程金课,全面提升高校思政工作水平。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三大基本要求[2]。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并着重提及教育事业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3]。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学生使命担当精神,使其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新一代接班人的重要课程,是使学生了解社会形势、把握国家政策方向,并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是高校的思政“金课”。形势与政策课程有着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使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育主阵地,是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的引导者[4]。2005年,形势与政策课程被正式纳入高校必修课,时至今日,近二十年的课程建设与发展,使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因此,深度分析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当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并讨论如何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提高高校思政工作针对性、实效性,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领略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极有必要。

二、以形势与政策课程全面提高高校思政水平的策略

(一)强化教学管理

各高校要认真分析形势与政策课程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价值,能够深刻意识到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大思政”体系建设的意义,洞悉该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教育引导综合性特征、释疑解惑针对性特征及理论武装时效性特征,在全面了解其价值、内涵、意义的基础上,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纳入大思政理论课程管理体系,并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金课”来打造,发挥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价值。各高校应统一组织开课,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完整、合规的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同时,全面强化教学管理、任课教师管理。

在教学管理方面,要求各大高校的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思政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等部门协同配合,发挥合力,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管理体系、制度建设提供助力。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落实需求,打造特色教研室,定期组织相关教师集体备课、开办教研会,根据《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3年下辑)》(下文简称《教学要点》)中的内容,确定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点,打造专题式课程单元,并制作优质课件,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在任课教师管理方面,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基本要求确定学校办学理念,明确任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权利、责任与义务,强化纪律建设,保障教学质量。第一,明确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言传身教统一、教书育人统一。第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教学工作的聘任制度建设,并有序分配岗位职责,保障人岗协调,职责落实到位。第三,制定任课教师的教学纪律与教育工作条例,保障教师按规行事,不可违反教学纪律。第四,学校要制定面向任课教师工作的检查与考核制度,并辅以科学、合理的表彰奖励制度与批评处分制度。

(二)保障规范开课

各高校要深刻意识到形势与政策课程对高校思政工作水平的影响,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纳入学校的核心教学计划,确保规范开课。在正式开课前,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思政体系的地位和《教学要点》中的内容,研习教育要求,编制并公布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课程安排及考核考试办法。任课教师要基于教学大纲中的设定及具体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并判断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应技能,再根据课程建设,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合理规划教学环节与具体的课程建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重难点,编制校本化教材。若条件有限,则应选择适宜教材与教学参考书。若在教学过程中需改动教学大纲或课程内容,应视情况向上级负责人报告。如需调整核心课程,则需报请院系主管审批。与此同时,落实好该课程的学分建设,结合校内实际情况及学生当前需求编制学分评价标准。本科可记2学分,并保证本科每学期不少于8学时;专科记1学分,同样保障每学期不少于8学时。另外,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内容以及思政工作的侧重点,设置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选修课项目,以此完善高校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

(三)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置,要坚持贯彻并落实《教学要点》,保障“四个自信”能贯穿大学生思政工作全过程。课堂教学要结合国际局势、社会热点,与学生一同解析新形势、解读新政策,分析世界格局变动、掌握中国发展趋势,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解析,完善大学生思政工作,使其坚定不移地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另外,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具备动态变化性特征,因此,教学内容要根据国际形势与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学校要坚持关注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要求变动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保障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先进性。同时,根据社会热点情况以及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兴趣取向,基于《教学要点》开设的专题课程之外,加设主题课程、社会热点课程,举办申辩活动,与学生一同讨论新形势、新政策,尊重学生的质疑并为学生答疑解惑,发挥出形势与政策课程释疑解惑的核心特征[5]。

(四)整合教育资源

为进一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对高校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各高校要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建设规范化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资源。高校应在教育部的领导之下,积极参与到全国高校思政理论课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的建设工作中去,组织校内优秀教师分享形势与政策课程资源,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优质大思政理论课程资源共享,借助网络渠道的影响力,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进程。另外,高校还可以自行编写课程建设的辅助材料,一并纳入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中去,为构建优秀课程资源、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共享贡献

力量。

(五)创新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方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及政策要点,以先进的教学手段、教育技术,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教育理念上,坚持以生为本,构建学生主体式课堂,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上带领学生筑牢思政理论根基;在课程内容上,要坚持因事而新,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从热点问题入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使学生从被动化听课转化为主动性探索;在教学形式上,以学生自主探究、高效率的师生互动等活动为核心,开展差异化教学,打破讲学式、填鸭式课堂的局限性,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力课堂;在教学方法上,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如互动式课堂、体验式课堂、自主探究性课堂,让学生从听讲、聆听、记忆知识,转变为内化、迁移、运用知识,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让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及学习成果内化,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和创新素养发展,全力提高大学生思政水平。

除此之外,形势与政策课程要打造“课内+课外”的一体化教学形式,真正让课程教育紧跟形势变化,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而非单纯地坐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述课程内容。新时期形势与政策课程可以将线上视频教学、线下互动学习,以及课外实践教学深度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体验,解决传统教育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线上,通过慕课或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用更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习惯、接受信息习惯的方式传播课程内容,将课上学习延伸至课外。另一方面,网络平台高效率的信息传输特征,还可以构建即时性课程,保障学生接收第一手信息,可进一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彻底解决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线下互动学习除了要讲述形势与政策课程专题内容以外,还要紧跟时政热点,导入时事案例,并以此开设课堂讨论活动、申辩活动,引导学生在课上发表个人观点,积极进行互动、讨论与交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社会要闻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时事案例作为思政教育的“跳板”,呼吁学生树立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外实践教学,要贴合阶段教学主题,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全面结合,由学校校级指导,各院系相互配合,构建立体化的课程教育体系,积极整合校内教育资源,设计符合大学生能力水平、学习需求的实践体验活动。如根据社会热点与阶段课程要点,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活动、社会观察活动,或创办演讲、朗诵比赛等文化建设类活动,将其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品牌活动,让理论与实践并行、课内与课外联动。

(六)强化考核效果

课程的考试考核办法是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各高校应充分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考试考核的重要性,在保障课程覆盖所有在校生的基础上,改进考核方式,优化考试考核方法及评价策略,健全评价体系,提高考核结果的客观性、针对性。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成绩考核要严格按照课程考试规定开展,考核的形式通常为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每学期考核一次,成绩计入大学生成绩册。

(七)遴选教师队伍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金课”建设,应有一支高素质、专业性的专职教师队伍,由优秀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组织工作、承担教研任务。因此,各大高校应积极打造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在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优秀辅导员队伍中,择优选取优秀教师,组建形势与政策课程骨干教师团队。为进一步强化教师能力,高校还要为骨干教师队伍提供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和平台,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讲座、教研会,或为教师提供专家讲师的“名师课堂”参考案例,供其借鉴、参考等。各大高校也可根据教育资源使用情况,制定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授特聘制度,聘请特邀教授或社会上的专家人士到校,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研工作,或开设专题讲座,以此强化校内师资建设,并扩充师资力量储备,以高质量、专业性的师资队伍,提高课程教学

成效。

结束语

大思政体系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应渗透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解读,调整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方式,切实强化高校思政工作理论武装的实效性、释疑解惑的针对性、教育引导的综合性,打造更全面、更具实效性的思政课程,让大学生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树立起崇高的理想。所以,各高校要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传递给学生,使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充分发挥出高校的思政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立德树人主战略的教育成效,打造完善的思政课程体系,让照本宣科式的思政理论教育工作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使其重新焕发出光彩,带领学生解析社会热点,发挥出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实际水平,为社会培养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一代优秀青年。

参考文献

[1]韩喜平.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N/OL].红旗文稿,2023-01-20http://www.qstheory.cn/dukan/hqwg/2023-01/20/c_1129303318.htm

[2]怀进鹏.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N/OL].人民日报,2021-12-10(11)http://www.qstheory.cn/qshyjx/2021-12/10/c_1128149907.htm

[3]王鹏.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纪实[N/OL].新华网,2021-12-02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1/12/id/6408522.shtml

[4]肖玉秀.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5):273-274.

[5]谢爱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执行成效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2):4-6.

作者简介:冯彩华(1992— ),女,汉族,河南漯河人,中共许昌市委党校,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韦红雪(1991— ),女,汉族,河南新乡人,河南检察职业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策略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政工作的影响分析
创新思政工作,提高人才素质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