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教·乐学·融评”教学主张的提炼与实践
2024-06-13邓昌滨
【摘 要】教学主张是教师对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所持的个性化教学见解。“真教·乐学·融评”教学主张,旨在通过创造愉悦的真情境,让学生投入真情感,引发真问题,促进深度学习,将评价有机融入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不断改进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行为,进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主张;内涵阐释;提炼路径;课堂范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9-0038-05
【作者简介】邓昌滨,江苏省兴化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兴化,225700)研训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教学主张是教师对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所持的个性化教学见解。[1]基于我市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笔者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从微课制作与运用、教学评价与命题以及“教—学—评”一体化等维度展开探索,将获得的认知进行梳理加工,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并以此为核心材料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再赋予其教育意义,最终提炼出素养导向下的“真教·乐学·融评”教学主张。
一、“真教·乐学·融评”教学主张的提炼
(一)主张缘起
1.课标之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的学业质量标准,它是学业水平测试命题与评价的依据,也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新课标建立了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以及“课程内容要求”之间的联系,为教学主张的提出予以宏观引领。
2.减负之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压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做到减负不减质。这就需要教师优化作业设计和评价方式,以满足作业改编和变式教学的需求。
3.课堂之盼
在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一是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内容的精准性;二是优化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三是坚持素养导向,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与思维能力;四是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将纸笔测试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五是加强“教”“学”“评”的一致性,要通过提高教师的命题与评价水平,加强教学过程及其质量的常态检测与评价,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
(二)内涵阐释
“真教”中的“真”是指返璞归真、求真务实。“真教”表现为:一是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课标要求,遵循基本认知规律;二是教学内容要关注“四基”“四能”,指向核心素养;三是教学过程要重真情、讲原则、有恒心、敢担当,追求理性精神,体现育人价值。
“乐学”中的“乐”可以解释为喜欢、快乐。“乐学”指学生以学习为乐事,把学习当作兴趣,从而形成一种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
“融评”中的“评”的基本字义是议论、评论、评价,既指对课堂中教与学过程的评价,也指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融”可解释为融合,融评于教,融评于学,学教融评。“融评”是指在教学过程与结果监测中有机融入评价。
“真教·乐学·融评”的教学主张,旨在通过创设愉悦的真情境,让学生投入真情感,引发真问题,开展深度学习,将评价有机融合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不断改进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行为,进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三)理论溯源
1.泰勒原理
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泰勒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可概括为: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体验、组织学习体验、评价学习体验。这又叫“目标模式”,为我国教育教学理念的重构提供了新的视角。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主要起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倡“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
3.“教—学—评”一致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应是一致的,都应围绕目标展开。教师应该设计易操作、易理解的学习目标,并通过评价任务将学习目标融入教学,再借助教学活动完成评价任务,进而实现学习目标。[2]
(四)提炼路径
1.开展微课制作与运用研究,在课题研究中萌发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往往源于问题反思,始于课题研究。基于上述缘起,笔者认真反思,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16年,笔者主持省规划课题“基于‘微课导学的初中数学学习方式实践研究”,尝试在微课运用中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从被动到自主、从单一到合作、从接受到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步形成了“微课导学、乐学善学”的教学特色。该项研究成果于2018年获得泰州市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由此,笔者萌发了把“乐学”作为教学主张的基本定位的想法。
2.开展教学评价与命题研究,在教学尝试中优化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立足于课堂教学,是在实践和反思的基础上逐步提炼出来的。2022年,笔者主持省规划课题“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初中数学常规考试命题与评价研究”,旨在通过命题与评价研究推动教师钻研课标、钻研教材,提升命制试题的水平,为变式教学做好准备;从命题的视角评价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关注思维方式与思维心理,促进知识构建,从而有效开展数学解题教学;从评价的视角改进备考策略,研究相关中考试题的解题策略、试题特点和教学导向。基于上述研究,笔者进而提出“依标施教,以评促学”的基本要求。
3.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研究,在成果推广中提炼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臻于成果培育,成于提炼推广。教学成果是提炼和推广教学主张的重要渠道。通过分解与细化目标,依据学情及时查找问题,笔者开展了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等“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索,旨在将评价有机融入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2021年,笔者主持的项目“初中数学常规考试命题与评价”获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23年,笔者参与的项目“素养指向:数学核心概念主动建构的教学改革实践”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笔者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逐步优化,最终提炼出了素养导向下的“真教·乐学·融评”教学主张。
二、“真教·乐学·融评”教学主张的实践
下面笔者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代数式的值(2)”教学为例,通过“明确目标,创设情境;合作交流,构建新知;变式体验,提升能力;智慧建构,评价反馈”四段式课堂教学范式,对“真教·乐学·融评”教学主张加以阐述。
(一)明确目标,创设情境
1.细化目标,提出问题
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和质量。通过阅读苏科版教师用书中关于七年级上册“代数式的值”的教学目标与课标相关要求,笔者梳理并细化出以下学习目标:能读懂计算程序图(框图),会按照规定的程序计算代数式的值,会按照要求设计简单的计算程序,初步感受“算法”的思想;在探索过程中感受变化的数量及其关系,感悟函数思想。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笔者围绕目标,通过创设熟悉、简洁、指向学科本质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与方法,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激活学生相关的活动经验,营造“乐学”氛围。
如图1,教师呈现出租车计价器,介绍计价器软件的快速计算的功能:只要输入一个值,就可以立即得到输出结果,如当你行驶13公里时,计价器立即显示36元。在输入与输出之间隐藏着我们看不见的运算程序,这个程序可以用一个简洁的框图来表示。
问题1:计价器软件在后台进行的运算程序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如何用框图来表示?
【设计意图】上述教学创设”计价器能迅速计算出租车收费情况“这一真实情境,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并以此问题为主线展开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初步感受函数的对应思想。同时,展示计算机软件的强大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乐学”氛围。
(二)合作交流,构建新知
1.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形成初步感知。
填一填:填表1。
【设计意图】上述教学旨在通过复习求代数式的值的过程,让学生感受代数式的值随代数式里字母的数值的变化而变化的函数思想。
2.合作交流,构建新知
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学,先就知识、技能、方法和经验等方面提出困惑,再通过小组成员讨论、全班展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精讲、师生互评等方式来解疑释惑。学生在思考与交流、质疑与评价中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并进一步归纳提炼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
议一议:(1)在表1中,当x输入-2时,x+1的最终输出结果是什么?中间经历着一个怎样的程序运算?如何用框图表示?
(2)与x+1比较,代数式2x+1有何不同?用框图表示有何不同?
(3)代数式2x2+1呢?用框图怎样表示?
(4)在图2中,如何表示输入框、输出框、处理框、流程线,它们分别有何功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将求代数式的值转化为计算程序的过程,借助已知助推学生理解新知。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生评、师评、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变式体验,提升能力
1.互动体验,掌握方法
本阶段旨在通过对典型例题和习题的研讨来探索新知的应用,重在分析思路、引导思考、归纳方法、积累经验。
写一写:(1)按图3中的程序填写表2;
(2)先在图4中设计代数式3x2-5的计算程序图,再填写表3。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对计算框图的掌握,促使其进一步理解代数式和计算程序的关系。
2.变式拓展,提升能力
此环节的教学中,笔者对典型例题进行适度变式拓展,按照先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拨,后分组交流解法与收获,最后师生共同剖析计算流程,帮助学生弄懂弄通例题的精髓,从思想方法的高度加以提升,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学力。
练一练:(1)在下页图5的计算程序中填写适当的数或转换步骤;
(2)小明的爸爸存入2年期的定期储蓄10000元(假定2年期定期储蓄的年利率为2.5%),到期后本息和(本金与利息的和)自动转存2年期的定期储蓄,像这样,要转存几次就能使本息和超过11000元?
【设计意图】教学评价不仅指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即考试),还包括课中小题检测、即时追问、变式训练等教学过程的评价。上述教学通过练习与评价的融合,助推学生进一步理解代数式和计算程序的关系,熟悉计算框图的应用及设计,以巩固新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智慧建构,评价反馈
1.对标检测,反馈指导
学习目标既是教师教的方向,也是学生学的标杆,没有目标的评价是盲目的。因此,教师应有效分解目标并设计评价任务,确保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课末,教师要组织学生完成达标检测,并及时进行教学反馈。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情,指导学困生,批改各组代表的作业,并由代表批改组员的作业,再全班交流点评。
评一评:课初计价器软件在后台进行的运算程序有何实际意义?如何用计算框图表示?如何用代数式表示?两者之间有何关联?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让学生深刻体悟计算框图运行程序的路径,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评价交流,智慧建构
笔者通过课堂小结,从知识理解、技能掌握、方法领悟、经验积累等四个方面设计问题串,让学生独立思考,多元评价,交流学习收获,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最终形成对程序图认识的结构性板书。(见图6)
3.复习巩固,分层作业
笔者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布置难易程度不等的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提供研究型作业,为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体现因材施教、分层作业的要求。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但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命题水平。通过分层作业设计可以促使教师加强试题研究,提升解题命题能力,这样才能依据学习内容和学情,精选、改编或原创出不同层次的匹配性作业,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
总之,教学主张是教学经验的提炼、概括和提升,是教学思想的具体化、个性化和学科化,其提炼是从零散走向系统、从肤浅走向深刻的过程。当然,教学主张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发展、不断提升、不断完善。只要教师坚持立足课堂教学,乐实践,常反思,勤学习,定会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
【参考文献】
[1]王天平.教师自主提炼教学主张的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7):147-153.
[2]王焕霞,仇立岗,高嵩.基于义务教育物理新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J].物理教师,2024,45(4):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