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语法理论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基于电影《孤注一掷》海报

2024-06-05刘雅楠

今古文创 2024年18期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

【摘要】作为兼具图像、色彩、构图等要素的多模态符号系统,电影海报将电影主要信息、主题思想及情感态度更直接有效地传递给观众,使观众获得视觉、听觉愉悦及满足感的同时,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Gunther Kress和Theo van Leeuwen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对视觉图像、色彩等多模态要素相互作用进行探究,衍生出视觉语法及其三种意义,即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以视觉语法理论为指导,文章对《孤注一掷》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以期为影片宣传及其内涵解读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孤注一掷》;电影海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8-012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8.038

当今信息化大环境之下,科技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社会互动的方式。单一的文字已不再是传输和表达信息的唯一手段。图像、色彩和声音等其他模态在传达意义的过程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多模态话语分析成为语言学家们研究的热点。所谓多模态话语是指通过语言、图像、声音、颜色和音乐等多种符号模态进行话语交际,同时充分利用语言以及非语言的资源,将其巧妙融合来构建完整的话语意义[2]。大数据时代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结合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等领域的技术,旨在从多个角度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实际意义方面,多模态话语分析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社交媒体分析、情感分析、智能助理等。

与一般文化宣传不同,电影海报融合了文字、图片和声音等多种符号,通过合理的模态布局和排列,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信息。电影《孤注一掷》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无数网络诈骗的真实案例。在境外电信诈骗背景之下,影片以被骗至海外诈骗集团的程序员潘生试图逃生的故事徐徐展开,又结合电信诈骗元素:荷官、受骗者,两种类型人物的暗线故事,揭示诈骗集团的内幕骗局,最终落幕于诈骗集团被捣毁。在阴暗复杂的紧张氛围中,深入灵魂的人性考量逐层凸显,最终光明战胜了黑暗,反诈主题亦深入人心。

文章以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指导,深入分析电影《孤注一掷》的海报。文章通过研究其中图像、色彩、构图等不同模态之间的意义建构方式,揭示影片更深层次的隐含意义。同时,本文将视觉语法理论探讨推进至实践层面,对相关多模态研究及电影宣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理论框架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R.

Barthes[1]对图像和语言文本的整体意义表达进行了探索,后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Gunther Kress和Theo van Leeuwen[2]进行了研究,对视觉图像、色彩等多模态要素相互作用进行探究,Kress和van Leeuwen认为,视觉语法及其三种意义(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多模态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意义不仅存在于语言符号中,也存在于形象、色彩、动作等非语言形式中,涉及到多种符号系统的意义特征,这种分析方法对于语言社会符号研究及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3][5]。伴随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国内引入,国内一众学者对多模态领域进行了新的探索及拓展,其概念和框架亦不断具体化、清晰化,同时社会符号和系统功能学视阈下的多模态理论在不断成熟完善[4]。模态指交流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而多模态话语则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由此衍生出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契合,涵盖五个层面,即文化层面、语境层面、意义层面、形式层面和媒体层面[6]。现有研究成果表明,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可行且卓有成效的,在研究深度和广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学科发展,对于社会文化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二)视觉语法理论

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根据Kress和van Leeuwen[2]

的观点,语言的三种意义并不仅仅存在于语言符号之中,在非语言场景中依旧存在。因而,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视觉语法及其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将语言的社会符号学延伸至视觉图像范围,建立多模态分析的理论框架,丰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社会层面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其中,再现意义根据矢量的不同进行区分,包括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两种类型。叙事再现通过图像中的不同再現意象,可以有效地讲述事件,概念再现强调图像中并不存在动作和矢量,参与者保持静态及稳定;互动意义囊括接触、社会距离、态度、情态四个要素,通过图像传递信息,展示人际关系,反映观看者对于图像传达意义的态度和见解;构图意义通过信息值、突出和取景,构建观众对于图像的整体映象与信息接收。视觉语法多模态话语分析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分别对应于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种对应关系有助于有效还原图像信息并解释图像的意义。

1.再现意义

根据Kress和van Leeuwen[2]的视觉语法意义,再现意义指图像参与者与受众间的关系。再现意义通过人物、事物、地点三者间的互动关系,使受众形成自身认知。又通过矢量概念的突出,将再现意义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矢量即图像中的方向指示事物,如目光、动作、手势等,都可作为方向判定的参考。叙事再现分为动作过程、反应过程、言语和心理过程,存在动作且行为发出者与受众由矢量连接,具有动态性。在图像中,若图像参与者自身或利用工具发出指向性动作,形成矢量,该过程即为动作过程;若矢量为目光,则该过程为反应过程。概念再现包含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着重于分析和象征,图像中不存在动作和矢量,整个过程具有静态性及稳定性。

2.互动意义

与韩礼德人际功能相对应,视觉语法的互动意义是对人际功能的进一步拓展。互动意义关联受众与图像内容,包含接触、距离、视点、情态四个要素。接触涵盖了索取和提供,指行为发出者与受众间通过视线交流进行信息传递,视线交流也是区分索取和提供的重要标志。距离的分类包括亲近距离、个人近距离、个人远距离等,通过画面展现构成行为发出者与受众之间的联结关系。在电影海报中,距离由取景远近作为判定,若仅能看见面部或头部,为亲近距离,能看到头部及肩部为个人近距离,能看到图像参与者腰部及以上,为个人远距离。视点即拍摄角度,视点不同,布局便不同,图片传达意义也不尽相同。视点包括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水平视角分为正面视角和侧面视角两种,水平视角表示图片参与者与受众间的平等关系。垂直视角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平视表示尊重關系,而俯视、仰视则暗含权利关系并揭示了互动过程中的不平等性。情态则聚焦细节,关注色彩饱和度、亮度、深度等,使受众通感进而产生共鸣,引发共情,激发受众内心深层次感悟,形成独到态度和见解。

3.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即通过信息值、显著性、取景三个维度,融图像意义和互动意义为一体,深化受众对于图片意义的总体认知。信息值即信息在图片中的位置范围分布。Kress和van Leeuwen[2]表明,在一张完整图片中,左侧信息为旧信息,右侧信息为新信息。构图由上至下为意向信息和真实信息的展现,由外至内,即由边缘至中心则是次要信息向主要信息的过渡。显著性,即不同构图元素的吸引力程度。通过色彩差异或对比,来突出图像所传达的信息,以吸引观众注意力,激发观众浏览及探索热情。取景展示了构图方法,即通过画面切割、分界线等表明图像中各元素间关系,将重点信息与原相整体剥离,以突出表达意义,易于受众抓住重点进行理解。

二、电影《孤注一掷》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伴随境外电信诈骗、网络诈骗层出不穷,大众对于该类诈骗有所警觉。电影《孤注一掷》以现实诈骗案例为题材,塑造出一个惊险紧张却真实可感的逃生故事。影片同时制造了强烈的矛盾、悬念和对抗,以潘生视角,描绘刻画梁安娜、陆秉坤、安俊才等众人形象,彰显人物故事背后的光明与黑暗,最终走向光明,升华反诈主题。

(一)再现意义

再现意义指图像参与者与受众间的关系。从叙事再现角度来看,人物皆直视前方,目视观众,与观众形成矢量及动态连接,从而产生反应过程。整体上看,人物呈现欲言又止的状态,吸引观众注意,激发观众探索欲。从动作过程逐个进行人物分析,则更能体现影片深意。潘生(张艺兴饰)反坐椅子且双臂交叠搭于椅背,构成动态矢量的同时,凸显人物形象,表明其虽身处险境但并未被诈骗集团同化的特点。陆秉坤(王传君饰)翘腿坐于靠椅上,彰显其身份及地位,而其身侧的安俊才(孙阳饰)将一只手臂搭于椅背,表明其与陆秉坤关系紧密,但在身份上有所区别。赵东冉(咏梅饰)表情坚毅,气质凛然,体现正义与力量;而其双手插兜则表明其勇敢过人,无惧无畏。海报中最后一位坐在椅子上的人物是顾天之(王大陆饰),正坐椅子,面露犹疑,表明其深陷泥潭却无法自拔。其身侧不远处为宋雨(周也饰),双手环抱于胸前表明其置身事外,清醒理智。

整体上看,海报由人物、环境、文字三个要素构成。海报正中央“孤注一掷”四字呈黄色,且居于上方中心位置,十分醒目。“孤注”出自《宋史·寇凖传》:“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一掷”,出自《晋书·何无忌传》:“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樗蒲一掷百万。”成语孤注一掷意为在绝境或困难的情况下,采取冒险的、不计后果的举动,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次尝试上,寓意电信诈骗抓住博彩者的侥幸冒险心理,进行诈骗,同时一语双关,表明潘生、梁安娜等人的逃生故事是孤注一掷,陆秉坤、安俊才等人的命运与结局仍是孤注一掷。海报左下角“有内幕消息,包赚”字样,揭示了诈骗信息,表明电影内容与电信诈骗相关。海报以电信诈骗办公场景为背景,人物均居于中间位置,再现影片情节及氛围,达成与观众的良好互动,引人入胜。

(二)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联结了图像内容与受众,由接触、距离、视点、情态四项要素组成。

接触包括索取和提供,以是否存在视线交流作为区分标志。若存在视线交流,则为索取类图像,反之则为提供类图像。海报中七位人物均直面观众,与观众产生视线交流,即为索取类图像。虽人物神情各异,但均压抑肃穆,表明叙述情节必然疑云重重,暗藏玄机。

距离指图像参与者与受众间的距离,其远近是参与者内部关系亲疏的反应。海报中,由距离可明显观察出人物关系,获取重要信息。梁安娜紧紧站立于潘生身侧,凸显其与潘生间存在关联。安俊才立于陆秉坤身侧,表明其与陆秉坤间关系紧密。陆秉坤距离安俊才较近,而距离赵东冉较远,表明其与赵东冉间的对抗与敌意。顾天之与宋雨距离较近,表明二人间有所关联。

视点即拍摄角度,包括水平、垂直两种视角。水平视角体现受众的参与程度,分为正面视角和侧面视角两种;而垂直视角体现图像参与者与受众间的权力关系,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从水平视角看,海报图像属正面视角,表明图像参与者与受众的平等关系,拉近与受众间的距离,增强受众体验感;从垂直视角看,图像参与者中有三位为仰视,渲染了惊险紧张的氛围及危机感,使观众身临其境。

情态指通过色彩亮度或饱和度展现图像内容真实度,进而使观众通感,得以产生共鸣。海报下方的褐色地砖以暗色系象征阴暗的诈骗组织及其工作环境,中上部分有亮色系绿光环绕,而阴暗也被绿光包围、点亮,这表明黑暗终将被正义审判,正义从未缺席。最上方电影名“孤注一掷”四字为黄色,代表着光明与希望。

(三)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包含信息值、显著性、取景三个维度。

信息值即信息在图片中的位置分布,构图由外至内是次要信息向主要信息的过渡。海报中潘生处于海报的中心首位,折射出他为影片的中心及突破口,影片将以潘生为出发点,逐步揭露诈骗集团的内幕。以潘生为中心向外辐射,即为主要信息向次要信息的过渡。

显著性即通过不同构图元素色彩差异突出信息,给予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激发受众探索欲。图像中大部分人物以黑色、褐色为主色调,辅以白色、黄色等浅色这表明人物在消极冷漠、悲哀压抑的环境中,仍在内心存有善念与纯洁。赵东冉主色为军绿色,象征着和平正义,表明该角色背后的勇敢与力量;宋雨的主色为白色和蓝色,纯洁中不失冷静理智,这也是宋雨人物特点的真实写照。

取景即通過画面切割、分界线等表明图像中各元素间关系,突出重点信息,向受众展示意义。海报中最前方为潘生和梁安娜,后排由左至右依次为宋雨、顾天之、赵东冉、陆秉坤、安俊才,最后方为其他同为受害者的工作人员。整体似网状结构,所有人物均由这张网连接在一起,即电信诈骗网。而潘生位于该网触点,顺连着梁安娜、陆秉坤等人,再次表明潘生为影片的突破口。

三、结语

电影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元素,是电影宣传的主要媒介之一,在激发观众兴趣及探索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电影海报是电影的重要形象代表,可以传达电影的主题、风格和情感,为观众提供了直观的感性体验。同时,海报以图文结合的多模态形式构成多模态语篇,为受众在视觉上呈现影片的重要信息。本文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三大角度对电影《孤注一掷》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具体探讨电影海报中各多模态元素的意义构建方式,以期为视觉语法理论的实践推进及相关多模态领域研究提供借鉴,为电影宣发及其海报设计提供启示。分析表明,电影海报的再现意义呈现电影的主题和情节,凸显人物形象特征和性格特点。互动意义通过接触、距离、情态要素产生互动,拉近图像参与者与受众间的距离,传递电影情感及氛围。构图意义通过信息值、显著性、取景三个要素向受众传递影片信息,展示人物形象。通过电影海报吸引观众注意、提升知名度、传递信息、建立期待,从而建构与观众沟通和互动的桥梁。

参考文献:

[1]Barthes R.The Rethoric of the Image[M].1977.

[2]Kress G R,Van Leeuwen 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Routledge,1996.

[3]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8.

[4]史兴松,徐文娟.近十五年SSCI期刊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外国语,2020,43(3):12.

[5]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建构中的模态融合模式研究[J].现代外语,2023,46(04):439-451.

[6]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6(01):24-30.

作者简介:

刘雅楠,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及学习模式调查研究
《超能陆战队》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儿童绘本: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新宠
电影《花木兰(赵薇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央视新闻微博的模态意义与协同
多模态视角下宋词翻译的意象美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里约奥运会会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英语单词教学中的运用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