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简与《说文》小篆文字形体比较研究
2024-06-05崔佳艳
【摘要】秦简文字再现了当时的书写情况,本文从与官方小篆纵向对比入手,比较字形的差异,给简化的秦简文字归类,识别其中的讹变字、俗体字,并归纳复古写法的字。由此得知“书同文”政策的实质面貌,补正对历史史实的认识。
【关键词】秦简;说文;小篆;文字形体
【中图分类号】H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8-012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8.037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颁布书同文字,以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小篆的保存有很大的功绩。利用出土文献对《说文解字》的研究还有较大的空间。秦简陆续大量出土,更加有利于二者比较研究。本文采用《秦简牍文字编》收录的先秦时期至秦代的竹简或木牍文字,收录的简牍有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青川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岳山秦牍、龙岗秦简、王家台秦简、周家台秦简、里耶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方勇,2012)。
一、秦简文字的简化
相较于《说文》小篆,秦简文字并不似官方规范文字那样严苛,简化现象普遍存在。文字出于书写便利的要求,不可避免的呈现简化的趋势。由于书写载体的不同,文字的简化现象也更加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类:化曲为直、简单构件代替复杂构件、省去部分构件、用示意符号代替构件。
(一)化曲为直
1.言
如“言”字,见表1-1。其第一字为《说文》形,第二、三字为睡虎地秦简形,第四字为岳麓简形,第五字为周家台秦简形。相较第一字,此四字字形横画更为平直,后两字已经将上半部简化为四横,更加舒展。
2.八
如“八”字,见表1-2。从“八”之字皆是如此。其第一字为《说文》形,第二字为睡虎地秦简形,第三字为里耶秦简形,第四字为周家台秦牍形。“八”像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描摹意味更加明显,秦简文字皆平直化。
笔画平直化是最普遍的简化现象,字例不胜枚举,后来的隶书也继承了这种变化,和隶变不谋而合。书写的载体多为木牍,木牍的尺寸也制约了文字形体的构造。在写法上要降低书写难度,自然象形程度也大大降低。为节省时间还在重文下加注两點,以重文符号代替原文。
(二)简单构件代替复杂构件
秦小篆很好的保留了古意,正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许慎,1963),在书写流传中,象形意味逐渐丧失,字形发生了讹变。
1.船
如“船”字,见表2-1。其第一字为《说文》形,第二、三字为睡虎地秦简形,第四字为岳麓简形,第五字为里耶秦简形。“船,舟也”,本属象形字,偏旁讹变为“月”,秦简中的字形用简单构件代替了复杂构件。
2.河
如“河”字,见表2-2。其第一字为《说文》形,第二字为睡虎地秦简形,第三字为龙岗秦简形,第四字为岳麓简形,第五字为里耶秦简形。“河,从水,可声”(许慎,1963)。秦简中“水”作为偏旁都写作“氵”,在小篆中,由于书写求快、求简省等原因,采用了连笔,已经产生了形讹。
(三)省去部分构件
古文字简化现象中比较普遍的现象还有保留原字形中的部分作为代表,剩下的则省去,保留的部分可识别性较强。
1.星
如“星”字,见表3-1。其第一字为《说文》形,第二、三字为睡虎地秦简形,第四字为周家台秦简形。“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从晶生声。”“星”本字为“晶”,古文 与篆文构形相同,中间沒有短横。金文 (麓伯星父簋)、楚国文字 (九·56·79)①是篆文之本。原由象形的“晶”字为形,以表星星,后省为“日”,也是表星星。
2.焦
如“焦”字,见表3-2。其第一字为《说文》形,第二字为睡虎地秦简形,第三字为岳麓简形,第四字为周家台秦简形。金文 (集成10583)②像鸟在火上烤的样子,篆文上部从“隹”,下部从“焦”,秦简“焦”字上“隹”、下“火”,“雥”省略为“隹”。
《秦简牍文字编》中省略了部分构件的其他字例,见表3-3。
(四)用示意符号代替构件
秦简中有的文字用交叉的短线、短横等示意符号代替了原本复杂的象形笔画,简化更为剧烈的是“悤”“蔥”“總”三字,用一个点代替了一个或多个部件。这些符号在隶书的发展过程中,也会逐渐固定下来。
简写现象在秦简中是普遍存在的,和隶变的关系非常紧密。隶变和秦简中的简化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里,由篆文变为隶书,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裘锡圭,1988:82)。通过归类可以更明显的看到日常书写中应用的文字简化的剧烈程度,以此窥见秦始皇颁布“书同文”的实质。已经出土的秦简中,除了官方文件,来往文书繁多,要求时效性,因此在实际书写中,有很多不稳定的变化。在书写中也使用了区别于正体字的俗体字,可见政策之下有通达之处。这些改变对原本的字做了适度的简化,说明隶变并不是一蹴而就。
二、秦简文字中复古的写法
在文字书写过程中简化是必然的趋势,秦简文字相较《说文》小篆笔画增加或不同都有一定的来由。
1.陵
如“陵”字,见表5-1。其第一字为《说文》形,第二、三字为睡虎地秦简形,第四字为岳麓秦简形,第五字为里耶秦简形。“陵”始见于周金文,在春秋之后从“土”。秦简中“陵”字多写两点并不是偶然,追溯到金文“陵”字形 (陵父日乙罍)、 (三年□壶),可见下半部分加两点是复古的写法。
2.寡
如“寡”字,见表5-2。其第一字为《说文》形,第二、三、四字为睡虎地秦简形,第五字为岳麓秦简形。金文字形作 (集成2841),由“宀”“頁”二字构成。秦简中从金文,增加从“人”。《说文》小篆增加从“分”。
3.寒
如“寒”字,见表5-3。其第一字为《说文》形,第二、三、四字为睡虎地秦简形,第五字为岳麓秦简形。金文字形作 (集成2836),从“宀”,示屋舍。从“人”“茻”,示人在“宀”下, “仌”会寒冷之义。第二、五字示人在“宀”下“艸”中,第三、四字延伸所从“茻”之下半部分,与“仌”相结合。
4.求
如“求”字,见表5-4。其第一字为《说文》形,第二、三、四字为睡虎地秦简形,第五字为岳麓秦简形。甲骨文字形作 (合集7921)③,像毛绒绒的皮毛。金文承自甲文之形,增 为声。原本像皮衣的 转为声符,成了从“衣”,“求”声,字形作 (集成2832)。第二字就是从此而来。而其他的“求”字则是复古的写法,袭自金文 (集成4178),仍是象形字。
5.庚
如“庚”字,见表5-5。其第一字为《说文》形,第二、三字为睡虎地秦简形,第四字为岳麓秦简形,第五字为岳山秦牍形。甲骨文字形作 (合集1115正),中有长柄,左右有两耳可摇。金文字形作 (集成5365),秦简中的字形亦承甲骨文字形而来。同形旁的“康”字、“庸”字也有类似的变化。对比秦简与说文中不同的写法,溯源到甲骨文,可以正说文之误。秦简文字和《说文》小篆有字形完全相同者,亦存在普遍的简化现象。偶有笔画的增加是保留了一定的古意。不难看出《说文》小篆有其继承性,两者的差异也可以纠正讹误,能够进一步研究不同时期文字字形的发展。
注释:
①1981年5月至1989年年底湖北江陵九店发掘的东周墓,其中出土的56号墓竹简。
②“集成”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数字表示图版所在位置,下同。
③“合集”指郭沫若《甲骨文合集》,数字表示图版所在位置,下同。
参考文献:
[1]方勇.秦简牍文字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2.
[2]郭沫若.甲骨文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刘鹗.铁云藏龟[O].上海:蟫隐庐书店石印,1931.
[4]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6]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辭书出版社,
1989.
[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8]吕泉烨.汉印文字“讹变”的界定及其相关问题的解释[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9,17(01):113-122.
[9]尚秀娟.《里耶秦简(壹)》文字隶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9.
[10]孙圣东.宋本《说文》小篆与秦封泥文字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2.
作者简介:
崔佳艳,女,吉首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