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路径探析
2024-06-03梁蓉婷
梁蓉婷
摘 要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中要积极探究最优化的教学路径,诸如引导学生赏析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结构特点,并从读写结合出发,引导学生应用文中某种抒情方式进行迁移表达。
关键词 《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路径 内容 结构 表达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内容上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还在结构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构思。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将重点限定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上,而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为此,本文以《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为例,将课文内容赏析、文章结构探究与学生迁移表达相融合,探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最优化教学路径,引导学生在加强文学赏析的基础上将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迁移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所以,首先对《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本内容和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构思。然后,介绍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仿效课文中的抒情方式,迁移运用到写作实践中。这一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在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时的自信和熟练度。通过将文学赏析与写作技能相结合,期望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还能提高写作能力,学会更好地表达。
一、强化课文内容的赏析
《谁是最可爱的人》主要描绘了三个英雄事迹。首先是松骨峰战斗,这场战斗是一场激烈的对抗,志愿军部队在面对敌军强烈攻势时毫不畏缩,坚定地守卫阵地,以钢铁之躯阻挡敌人的进攻。志愿军战士表现出坚韧、刚强、纯洁、谦逊和勇敢等高尚品质,展现出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定的意志与信仰。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具体的细节描述和英雄战士的名字列举,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形象和高尚品质。
其次是“抢救受困儿童”,志愿军战士在战火中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了被困火中的朝鲜儿童。志愿军战士展现了对朝鲜人民深厚的感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不顾个人安危,冒险救出儿童的壮举感人至深。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勇敢无畏和对人民生命的珍视,通过细节刻画和情感渲染,使读者感受到志愿军战士形象的崇高伟大。
第三个英雄事迹是“防空洞里吃雪”,志愿军战士在极端寒冷的条件下靠吃雪存活下来坚持战斗,表达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和奉献。志愿军战士表现出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可歌可泣。通过简单而深刻的情景刻画,突出了志愿军战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愿意忍受艱苦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作者通过战士的自白,展现了他们对人民的深情厚意。
全文通过三个事例生动地展示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另外,文中有许多充满抒情色彩的语句,值得特别留意。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这些语句,加强朗读,引导学生从人称、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品味其抒情效果。例如,“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通过第二人称的称呼,建立与读者的亲近感,邀请读者一同感受英雄事迹的动人之处。同样,“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以反问语气强调幸福与感知之间的关系,通过反问引发读者对自身幸福生活的深思,以更深刻地理解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牺牲精神。再如,“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以深情的语气传递对战士的崇敬之情,突出他们的可爱和伟大。还有“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这是自豪的赞美,强调战士的崇高地位。文中一些语句通过修辞手法的强化,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高度评价,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这些语句通过人称、反复、反问、排比等句式和修辞手法,共同打造了强烈的抒情效果,促使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建立联系,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在对课文内容的赏析中,引导学生分析、概括三个英雄事迹,从作者对志愿军战士英雄事迹的生动描述中深刻感受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加深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强化对课文内容的赏析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一个有效教学路径。这一路径不仅仅是列举课文中的抒情语句,还有对人称、句式和修辞手法进行品味和解析,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这些语句的抒情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重视课文结构的探究
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结构,以便全面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特点。本文结构呈现明显的特征,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探究。
首先,文章通过巧妙运用问句,与读者建立紧密的互动关系。寻找并分析文中的问句有助于引导读者深入探究文章的结构特点。文中的问句不仅直接引发读者对主题的关注,而且为后续文章的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读者对“最可爱的人”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反问句和呼吁句被巧妙地穿插其中,与读者建立起亲近感。这不仅引导读者思考,产生共鸣,而且加深了读者对文章情感的理解。通过这种情感引导,读者更容易被带入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深刻思考之中。这种与读者形成共鸣的手法为文章增添了情感色彩,提升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抒情效果。
其次,全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以一个具体的事例为中心,分别是松骨峰战斗、抢救受困儿童、防空洞里吃雪。这些事例的选择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细致的细节描述以及战士的自白,成功地展示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质。这种清晰的结构使读者能够有序地理解每一个事例,并对志愿军战士可亲可敬的形象有更为深刻全面的认知。
最后,叙议结合,以议论引出志愿军战士英雄事例的叙述,事例叙述之后又以议论总结升华,两个事例之间又以议论联结起来。这样,不仅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又巧妙地强化了对志愿军战士的崇敬、爱戴之情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感恩。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是文章的血肉,叙述三个英雄事例使文章血肉丰满,英雄事迹前后的简要议论是对志愿军战士思想情感与崇高精神的揭示与升华,简要议论使文章内涵更丰富、主旨更深刻。文章结尾是对全文的总结,为全文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使读者对志愿军战士的付出和奉献留下深刻的印象,进一步强化了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重视对文章结构的深入分析、探究是又一个有效的教学路径。分析、探究文章的结构特点,包括引子、三个主要部分、反问句、呼吁句和结尾的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作者如何构思文章的结构,如何引导和深化读者的情感和思维,如何丰满志愿军战士的形象、深化文章主旨。
探究文章结构的教学路径要关注每一个典型事例的描写手法,包括生动的场景描写、具体的细节描述和志愿军战士的自白。分析三个典型事例的描写手法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形象和高尚品质。此外,对于文中穿插运用的反问句和呼吁句的作用也要作准确的分析,因为这些写法有助于读者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有助于读者对志愿军战士产生亲近感,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注重应用表达的迁移
在散文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还应引导他们将所学到的语言技巧与写作方法迁移应用到实践中。因此,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路径便是注重应用表达的迁移。例如,可以让学生模仿文中某个段落的抒情方式,写一段表达对身边“最可爱的人”的感激之情的文字。有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写了以下片段:
亲爱的小杰,你是我身边“最可爱的人”,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总在我生活的阴霾时刻为我驱散忧虑。你的乐观和坚韧是我生命中最强大的支持,让我感受到了友情的深厚和坚韧的力量。
每当我面临困境,你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无论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还是一次默默的陪伴,都能让我重新振作起来。你的微笑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为我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色彩和希望。
小杰,你的慷慨和真诚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闪现,给我温暖,给我力量。你的善举和无私的帮助,让我领悟到了真正的友谊和深厚的情感。你是我生命中的明星,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亲爱的小杰,你是值得我永远珍惜的“最可愛的人”。是你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和美好,你的善良和真诚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我要向你学习,发扬你的精神,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暖和爱。无论前方的路途有多曲折,有了你的陪伴,我将充实过好每一天,踏实走好每一步,充满信心和勇气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之后,鼓励学生以课文为范文,借鉴运用课文的构思与语言,写一写身边人的感人事迹,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上面展示的学生习作片段,较好地借鉴运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抒情方式,语言亲切,充满感情。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缺乏《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的典型事例的叙述,缺乏人物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因而“小杰”的形象不够鲜明。不过,读写结合,将课文中所学到的方法迁移应用到写作中的实践是值得肯定的。学生能在写作实践中大胆应用课文中学到的抒情手法,长期训练下去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写作技巧。
上述学生写作实践表明,在《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中,注重应用表达的迁移的教学路径是有效的。这一教学路径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技巧、情感抒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和沟通技巧,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加以迁移应用,通过向自己身边“最可爱的人”表达感激之情,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课文抒情方式的理解。学生在写作中关注身边“最可爱的人”的善良、真诚、乐观等品质,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身边人的真挚赞赏与感恩意识。
从读写结合出发,组织学生课后练笔写作,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选择优秀习作在班上作交流分享,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以致用的重要性,能让学生在积极分享写作成果的过程中建立学习自信,激发生活热情。通过这种读写实践,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文学素养和情感智慧。这样应用表达的迁移法既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又能够培养他们在实际语境中应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的能力。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教学路径主要有三:一是强化课文内容的赏析,二是重视课文结构的探究,三是注重应用表达的迁移。对课文内容的赏析,有助于全面深刻认识志愿军战士的形象特征,引导学生学会对身边人表达感激之情,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使其更善于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建立更加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对课文结构和抒情方式的深入分析、探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布局和表达技巧,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更具审美意识和文学欣赏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之美。对课文语言表达方式与人物描写方法、典型事例的叙述方法的迁移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使学生更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为他们今后在不同语境中的语言应用打下坚实基础。综合起来,积极探究《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教学路径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者通联:贵州兴义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