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三个协同” 助力全员资助育人

2024-05-28唐榕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学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

唐榕

摘 要: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北京林业大学“阳光优材”项目通过协同“上下内外”、协同“五老队伍”、协同“党职院社”,建立“全员资助育人”工作队伍,构建“纾困、解惑、铸魂”系统帮扶体系,对有需要的学生开展持续、全方位帮扶和培养,提升资助育人工作实效,为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提供了“协同育人”新视角。

关键词:资助育人;学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协同育人

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1.育人队伍变动频繁。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主体主要为学院资助辅导员和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而其中绝大多数辅导员会同时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管理事务,身兼数职时会因为对资助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导致资助辅导员队伍“流动过快”。

2.育人环节存在一定延迟滞后。许多学校仍存在“重物质帮扶轻精神激励、重资助结果轻育人过程”的现象,即花费大部分时间精力在困难认定和经济资助上[1],育人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被推迟、被取消,育人实效也有所折扣。

3.育人工作缺乏个性化设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出“人的各种需要、潜能和个性获得最为充分的发展”[2],受到不同成长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性格、情感、心理、能力等素质都存在差异,但大多数资助育人活动均为普适性开展,难以充分满足学生个体需求。

高校开展协同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路径

1. 协同“上下内外”,实现“三个精准”困难认定。推动“发展型”资助的前提是落实“保障型”资助,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第一步是定位最需要被帮扶的群体,采取指标量化等科学方式来准确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困难程度,是定位资助对象的重要前提。“阳光优材”项目通过协同“上下内外”,找准最需要温暖的人。协同上级民政和教育部门联动数据和学生提交信息,通过学校“智慧学工”系统搭建家庭经济困难认定量化模型,每年将精准识别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纳入优材项目,精准定位帮扶群体。协同学院联络员的深度辅导、宿舍走访、家访等工作,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一人一册”建立信息档案,“一人一策”制定帮扶计划,“一人一组”开展帮扶教育,精准建立帮扶档案。协同社会捐赠,依托学校“奖、助、贷、勤、免、补”加“社会资助”的“6+1”资助工作体系,针对优材学员给予最高等级资助。

2.协同“五老队伍”,重点开展“一对一”帮扶。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构建资助育人协同发力格局,必须高度重视育人主体队伍建设。“阳光优材”项目将离退休领导干部、老教授纳入育人主体,极大弥补了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作战经验”不足的窘境。老同志具有不可替代的经验优势、政治优势,导师们从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全方位了解学生需求,传授生活技能和社会经验,进行思想引导。例如:带领学员参观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荐学员向院士学习专业前沿知识,引导青年人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

3.协同“党职院社”,充分挖掘“多面体”助力。高校全员育人是指全体教职工都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自觉在各自本职工作中对学生实施直接或间接的思想价值引领,其中既包括党团干部、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等专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也包括各级各类职能部门的行政人員乃至后勤服务人员[3]。优材项目充分协同校内各党团支部、职能处室和学院,多维度助力资助育人工作开展。

一是将党建引领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帮扶相结合,如学生处党支部带领优材学员联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前往双秀公园开展义务植绿护绿活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亲身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离退休第二党支部与学员举办“与时代同行、与青年同心”主题座谈会,真正将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转化为教育帮扶优势。

二是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协同学校教育基金会和综合保障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争取社会捐赠资金30万元用于项目活动开展;设立“优材工作坊”,与校园商户联动面向优材学员举办咖啡制作、蛋糕DIY、插花与干花制作和健身房小团课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为举办活动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和场地保障。

三是保持与学院紧密协同。学院具有与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线接触的优势,通过组织开展“一院一品”资助育人品牌项目重点培育立项,分级分类将资助育人活动覆盖到全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充分发挥学院育人主体作用。

四是加强对学生组织的协同带领。组织“阳光社团”开展丰富的公益互助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回馈反哺社会。此外,学校还从优材学员中选拔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开展寒暑假资助政策宣讲,实现由“输血式”资助育人工作向“造血式”转变,培养学员由“他助”向“助他”的思想行为转变。

新时代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优化策略

“阳光优材”项目自2014年实施至今,已资助培养10届共948名学生,相较传统资助育人模式,优材项目的育人优势和成效更为显著。面对“Z世代”大学生成长发展新变化,新时代学生资助工作也面临着新要求、新形势,要深刻把握资助育人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学生资助工作迈上新台阶。

1.不断加强精准认定,做好资助育人关键一步。要依靠信息化手段建立实时更新、动态认定的资助育人“数据库”,通过建立家庭经济困难量化认定模型、学院确认等级、学校复核确认三层校验,精准识别并细化资助对象,规范识别过程,才能确保帮助到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体。

2.大力推动协同育人,加强资助育人队伍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具体指导,在育人主体上实现“多向”协同,让“五老队伍”、学院辅导员、朋辈学员均加入育人队伍,大力提升资助工作队伍的育人能力;在活动项目和组织上丰富育人形式,在评优、勤工助学等各环节坚持育人导向,切实提升资助育人工作质量。

3.坚持施行建章立制,完善资助育人体制机制。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要建立资助管理规范,出台指导政策文件,通过建立定期培训交流、宣传引导机制,为资助育人工作提供规章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邓淑月,郝海燕.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优化路径探索[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3,39(12):21-28.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19.

[3]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学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
高校“伪贫困生”现象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探究
新媒体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浅谈独立院校辅导员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