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12-06朱阳莉李薇任利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问题

朱阳莉+李薇+任利

摘 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作为高校资助工作的首要前提和重难点,其认定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社会能否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和教育平等,也关系到大学校园及社会能否保持长期持久的稳定、和谐与进步。本文立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实状况,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并且在此基础上建设性地提出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优化策略,以期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规范性和公平性。

关键词:高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认定工作 问题 对策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实状况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却又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甄别与认定工作作为高校资助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实施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的前提、基础和重要保障。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并制定了一系列资助政策,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在高等学校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助、勤、贷、补、免、缓”等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政府初步建立起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之后,学校就成为资助政策的落实者。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进行有效资助的前提,对资助的效果将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对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根据政府的文件制订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案,并依照相关方案来确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此项工作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是,目前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仍存在标准模糊、准确性差、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因此,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当前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定环境欠缺,信息本身缺乏真实性

学生家庭基本信息的真实性是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依据。目前,我国收入申报和收入监控等方面相关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高校及社会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经济情况,难以客观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困难程度。在进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时,高校不得不把学生本人当作家庭经济信息的主要提供者。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提供的信息不客观、不准确,甚至还存在故意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这就给认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认定方法简单,信息界定缺乏规范性

目前,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方法不尽相同,但其基本途径通常是:学生本人反映家庭经济情况,乡镇(村)、街道办事处 (居委会)等出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辅导员通过学生干部了解相关情况进而确定其是否属于家庭经济困难并认定其贫困程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相应的资助。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费用与生源地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受学生家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生源地民政部门并没有认真考察申请人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不足,把关不严,造成了虚假的“困难证明”材料,使得一些非经济困难学生混进了申请资助的队伍,而一些家庭情况确实困难但未能够顺利开到“困难证明”的学生,却因被划为非经济困难学生而得不到资助。

(三)认定标准模糊,信息采集缺乏全面性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认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具备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标准,以确保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认定工作的可操作性。目前,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标体系,其量化标准也比较模糊,导致认定工作在实践中难以有效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实质是在综合分析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家庭经济是否困难及其困难程度进行的判断。因此,必须全面地采集能够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有关信息。目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大多数高校都逐渐形成一套相应的做法,但在认定过程中主观性较强,主要凭借经验、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业务能力,从而直接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结果。

(四)认定模式落后,信息处理缺乏科学性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认定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的支撑。目前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模式普遍比较落后。没有运用相应的认定软件系统,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在进行信息处理时,如何确定不同方面的信息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影响的程度、赋予多大的权重、用什么工具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等,都是高校实际认定工作中普遍面临的问题。

(五)认定过程机械,信息考察缺乏实时性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往往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要实现信息的动态管理困难重重。目前,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一种静态的认定过程,即学生一旦提出困难申请并被认定,学校就不再对这些学生进行动态考察,这些学生每年都可能得到资助。这就导致高校忽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有可能改变的事实,而资助对象并没有随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及时做出动态的调整。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

生源地认定应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式中较为可行和有效的一种方式,但生源地认定仍需要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以保障。国家应该尽快出台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认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生源地认定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及时公开披露相关信息,定期开展调查,严厉惩罚造假的当事人,将造假行为记入个人信用数据库,以及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做到规范认证,提高家庭困难证明材料的可信度。

(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指标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在执行国家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标准的前提下,要力图明确贫困和贫困程度两个方面,即定性和定量相统一。在定性方面,在依据贫困证明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评议小组成员的作用,进行全方位考察。在定量方面,力争设计出一套科学的量化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家庭收入来源及收入状况、家庭成员相关情况、自然灾害、意外事件、受资助状况、家庭负债率、月生活费、学生饮食和娱乐消费、文化和道德水平等。

(三)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数据库

建立起全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信息库,是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过程和认定结果应该是动态的、可调节的。高校应该在新生刚入学时根据其“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新生报到交纳学费情况进行初次认定,建立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而后定期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变化情况,再进行动态认定。高校要对学生家庭情况定期进行了解,特别是对因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要及时补进;同时,要多渠道、多方面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受资助和资助金跟踪使用情况;另外,可以借助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契机,到贫困学生家庭所在地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进行实地了解调查。每年助学金发放以后,学校应该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回访和座谈,对助学金的使用进行监督。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监督作用,畅通意见反馈渠道,加强保密措施,保护反映意见学生的利益。若发现弄虚作假者,一经核实,立即取消其资助资格,同时追回其已受到的各项资助金等。

(四)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民主评议制度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民主评议是认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由于各班级同学之间彼此联系密切,相互之间了解比较深,班级意见能较好地反映民情民意,有利于认定过程中的公平公正。班委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选应该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班委会在收到申请后应采取各种途径调查该生及其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可以通过向申请者同宿舍和其接触频繁的同学了解情况,也可直接向申请者家里或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打电话核实。进行班级考评前,小组成员应通过各种渠道,如走访宿舍、个别访谈和召开座谈会等,全面了解被认定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家庭和勤工助学等情况,以此作为民主评议的重要参考。

(五)加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用制度

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既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进行正面宣传,同时也要加快学生信用制度的建设,建立起一套健全有效的学生信用档案。要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建立反映其各个方面诚信程度的信用档案,同时在社会上也要建立健全统一的信用体系,并让两者接轨,从而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以及失信约束机制,并用法律加以规范、约束。

(六)转变资助观念,创新资助模式

一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观念要从传统的只注重“物质资助”向“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并重转变。在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经济问题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不断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与心理压力,教育他们正确面对经济困难,鼓励其树立信心、自强自立、刻苦学习,为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早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模式要实现从“无偿式资助”向“回报式资助”的不断拓展。所谓“回报式资助”就是受资助的学生在享受国家资助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如让受资助学生参加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从中取得相应的报酬,这样既可以有效缓解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又有利于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关键环节,是保证资助的公平、公正、公开的首要前提。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总结工作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认定方法,建立起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以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从而更好地维护好高校学生的切实利益,昀终实现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进步。

参考文献:

[1]袁媛.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难点分析及对策思考[J].科教文汇,2010(3).

[2]汪大喹.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8).

[3]王春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探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3).

[4]刘秀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及对策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9(3).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问题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