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4-05-23郭萌迪

互联网周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互联网+

摘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建设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探讨愈演愈烈。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传统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已不能互相匹配,如何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互联网+”在教育教学方面要求职业院校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高职院校科教创新教育模式转型。此外,还需要一线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丰富教学技巧,融合“互联网+”融媒体教学技术,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引言

职业院校之间应打破陈旧的院校架构,进行数据共享、资源互换的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大数据共享的高等职业教育架构。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对专业的垂直度和可行性都有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院校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建设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探讨愈演愈烈。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尤其是大数据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前提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当下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出生于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甚至拓展所学知识的主要媒介,他们在运用网络技术和理解网络信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1]。此外,由于疫情的影响,依托于互联网的线上教育不仅消除了跨地域获取知识的必要性,同时也获得了全国性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优势。但是,这与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相悖。

一方面,实践类教育教学课程需要教师以面对面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就要求师生必须在共同时间段于同一地点进行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技术型课程学习的同时,需要通过教师一对一指导的方式来进行,并通过自己大量练习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这是仅依托于互联网的线上教学模式满足不了的。如何融合线上线下的教育资源,研究出符合时代发展特色的教学培养模式,是全国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课题。

另外,当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首先,部分职业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定位不够明确和清晰。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校企合作为导向,将市场需求作为基本准则。在专业定位不够明确的前提下,人才培养模式就缺乏垂直度更高、更深层次的指导,从而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其次,高职院校存在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的问题。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来看,大部分以专业划分作为大方向来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基本上不存在跨专业、跨领域的教学模式。这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只能局限于本专业去择业,对于这一点,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力并不占优势。如何通过在校期间掌握不同学科的技术知识,从而培养出专业技术全面、综合素质更强、更具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需要去探讨的问题[2]。

最后,从高职院校学生角度来看,在校期间的课程体系建设缺乏垂直性和针对性,具体表现为理论知识没有形成一定的课程系统,同时实践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院校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培养综合性技术创新型人才。

2. “互联网+”时代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在教育教学方面要求教师尤其是职业院校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高职院校科教创新教育模式转型。此外,还需要一线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丰富教学技巧,融合“互联网+”融媒体教学技术,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互联网+”背景下对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将给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带来各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融媒体时代的教育改革创新模式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先改变授课者的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着重突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学生为中心,以互联网教学资源为依托,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例如,当下传统文化复兴,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思考如何把握当下局势,利用互联网资源和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促使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在思考过程中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举例说明一些近年来的典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从而使课堂环境相对活跃,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意思维的能力。

其次是教学方式的更新。“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应是“理论+实操”的授课方式,以实操教学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情景化教学。

最后是教学课程的创新。“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在课程内容上结合时代特點进行重构,对职业院校学生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例如,校企合作、未来就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深耕和补充,对于一些无法体现课程思政和不具备典型特征的知识点少讲或者不讲,对一些与“互联网+”相关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原有的专业课程和培养模式,甄选出符合当下时代特征、就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等新的案例。利用所学的系统理论知识指导生活实践,对高职院校学生进入社会后面临的各项问题进行拓展分析,并寻求更为高效的解决办法,让高职院校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应用

“互联网+”时代,也是大数据、资源共享、AI技术等智能化资源快速发展的时代。在互联网与各媒体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然要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要研究并注入符合时代特征与要求的教学理念。同时,增加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举办教学技能大赛、融合多领域专业知识,通过多种调研方式,探究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3.1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院校教学应以实践为中心,即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较强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实操能力,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注重案例教学,如在化妆造型实训课程中,可以模拟新娘结婚当天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提高即时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加大实操实训技能的培养力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实操实训技能,并能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常学常新,从而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校企合作,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实现无缝衔接,这样不仅加强了学校在本领域的影响力,也有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3]。同时,与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积极进取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类竞赛、考取本专业相关证书等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好衔接。此外,通过发放奖学金、增加学分等方式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设计创意等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得到飞跃性的提升。

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高职院校应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实操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应根据时代发展特點和社会需求,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求确立培养定位,制定符合当下社会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未来的人才竞争将日渐激烈,仅仅掌握一技之长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到一专多能,加强校内职教工厂项目的利用,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技术、创新理念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为社会智能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2 依托“互联网+”模式,搭建创新实践基地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领域内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人才培养以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更有利于产教融合的优化完善[4]。与本科教育不同,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因此学生必须在实训室掌握本专业的实操技能,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实训环境,大力发展产教融合。近年来有不少企业入驻高校办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企业与院校之间的壁垒,使学生能够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实训与实操的条件,同时学生通过与企业建立连接,在实际沟通过程中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实践,在校期间就体验到了真实的企业运营环境,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社会,为以后从事本行业工作夯实专业技能基础。

高职院校还可以依托互联网平台,搭建职教工厂的实习创业平台。该平台主要服务于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实训学生,起到督促和监督的作用。企业通过注册可以自主选择相关专业毕业生,学校通过平台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各项流程完整进行,平台引入保险公司,确保学生实习流程的规范化。此外,平台还可以利用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相关的技能培训课程,实现“院校—企业—社会需求”的一系列无障碍沟通方式,以学生作为主体,为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3 打破院校专业壁垒,构建资源共享体系

在“互联网+”背景下,一方面,各个高职院校应打破院校之间的壁垒,构建开放共享数据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5]。当前已有搭建成功的例子,如“中国大学MOOC”,依托互联网平台,以各个院校为导向,推出开放和共享式的专业精品课程,所有职业院校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通过注册报名的方式进行线上学习和教学。因此,各个高职院校要求制作专业精品课程,通过更新教材、课件、插入视频等方式实现“互联网+”时代资源共享的需求。同时,要努力发展高职院校与社会公共资源大数据建设,形成职业院校之间的“大数据”体系,推动院校之间大数据的整合和利用。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共享与应用,通过开展教育改革,促进领域内各类优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6]。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以互联网教育资源为依托,积极寻求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推动高职教育向智能化、未来化、多元化发展。同时,提升一线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如近年来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另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也应加强,利用大数据和各种媒介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例如,可利用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授课,或者集中讲解在线精品课程并进行课后总结,学以致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扩充知识储备,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此外,可构建“互联网+”创新教育试点院校,使互联网资源共享、即时快速的优点得以充分利用,为高职院校师生实现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创业提供可能性。此外,政府部门也应加大相应的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和各个社会机构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符合企事业单位需求的就业机会,打造“学校—企业—政府”一体化的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为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可靠的支撑。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培养符合时代特点、契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高职院校有必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改革,优化教学技术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提供契机。同时,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将市场需求作为基本准则,培养更为优质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雄.“互联网+”高职人才培养动态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1,7(29):156-159.

[2]于洋.“互联网+双创”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6):156-157.

[3]郑泽林.“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21(22):74-75.

[4]高梦.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动画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21(10):230-231,223.

[5]朱钰.“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创新研究——以互联网金融课程为例[J].甘肃科技,2021,37(18):77-79.

[6]何福贵,张梅.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S1):19-20.

作者简介:郭萌迪,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互联网+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