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架构创新的大健康产业互联网发展规划研究
2024-05-23王汝林
摘要:本文探究了基于架构创新视角的大健康产业互联网发展规划。结合大健康产业互联网的现状,阐述了其现有的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体系、营销推广策略及数据应用模式,并根据架构创新视角,对大健康产业的互联网发展规划进行了架构优化设计,包括预备阶段、需求调研、愿景设计、业务架构设计、平台架构设计、数据架构设计、技术架构设计和迁移规划设计的八个维度,从业绩能力、商业模式、行业前景、市场竞争力四个基本方面对大健康产业的互联网发展预期能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架构创新;大健康产业;互联网发展规划
引言
产业互联网已经成为数字经济领域的一种重要商业模式,尤其在医疗健康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更是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安全的医疗健康服务[1]。大健康产业普遍以科技赋能健康为理念,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旨在打造一流的医疗健康产业互联网平台。本文将围绕大健康产业互联网发展规划设计主题展开,探讨大健康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运营架构,并提出相关的设计方案,以期为大健康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大健康产业的互联网发展概况
从面向客户中心化业务服务模式角度出发,大健康产业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全面、便捷、优质的健康服务体验。从购买药品到健康咨询,大健康产业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健康管理体验。大健康产业的互联网平台提供了全品类的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产品,支持在线下单、配送、退换货等服务,同时提供了专业的药师咨询服务,让消费者购药更加安心。此外,大健康产业还提供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专业的医疗咨询、健康风险评估、健康管理方案等,让消费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总之,大健康产业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专业化服务,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安全、专业的健康管理体验。
综上所述,大健康产业的互联网平台建设在供应链管理、消费者体验、数据分析和B2B/B2C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用户提供了优质的药品和健康管理服务,同时也为医疗机构提供了高效的采购和配送服务。
2. 大健康产业的互联网发展演化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智能互联时代,持续发展的行业战略优化、工业互联网与大模型技术发展、数字化轉型等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1-2]。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将影响行业从管理流程到产品和服务等多方面的结构优化。行业数字化建设是通过使用数字流程来集成信息基础设施,从而在整个产业链中实现更高效和有效的协作,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实现高质量的业务发展,打造行业稳固的无边界发展数据流[3-4]。
产业互联网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化的产业生态系统,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的优化和升级[5]。大健康产业主推医疗健康行业,力求实现传统医疗健康行业与互联网的进一步深度融合。大健康产业作为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业互联网,呈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发展演化需求。
一是进一步提升产业级业务标准化水平。为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亟须建立一整套业务标准,参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建立严格的医疗服务标准和流程。
二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在本平台流转的各项业务数据整合在一起,包括医院、医生、患者等相关方,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三是参考国家相关规定,制定医疗服务专业标准,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和质量。
四是进一步提升产业大数据标准化水平。数据标准是保证数据一致、准确地交换和共享的一系列规范性约束。具体可从数据编码,名称、术语、语义、计算口径、字段、数据类型和数据格式等统一数据标准化。大健康产业希望将医疗健康产业各个环节数字化,建立数字化的健康生态系统,实现医疗健康数据的共享、流通和应用,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质量,那么就必须建立数据标准。大健康产业以业务为驱动、数据标准化为基础,加强数据的质量和内容管理。
五是进一步促进平台服务智能化水平,自实施新医改以来,为推动医疗服务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革,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制定多项政策。这些政策的推进将进一步加快医疗服务数字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进程,既为公众提供更为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也为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健康产业进一步希望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等技术手段,实现医疗健康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包括智能导诊、智能预约、智能诊断、智能用药等,提升医疗健康服务的智能化程度和精准度。同时,大健康产业希望推行智能化管理,引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从而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基于架构创新视角的产业互联网发展规划研究
当前,全球国际开放组织提出了一种架构开放的主流标准,简称TOGAF标准框架。TOGAF是一个面向顶层设计层级的架构创新框架,旨在帮助未来变革进行设计、规划、实施、治理与持续改进[6]。因此,TOGAF标准提供了一套通用的框架、方法和工具,用于有效的变革设计,核心包括业务、数据、应用程序和技术架构创新设计。截至目前,TOGAF标准被认可为一种有效、可靠的架构创新指导方法,可以帮助行业实现业务目标,提高效率和灵活性,同时降低成本和风险。因此,针对大健康产业的产业互联网运营架构的建设,本文依据TOGAF所提供的框架进行设计研究。根据该标准所包括的架构愿景、业务架构、信息系统架构、技术架构、机会与解决方案研究、迁移规划、实施治理与变更管理的阶段域划分,本文研究了其中五个方面内容。
3.1 愿景设计
产业互联网建设的核心愿景是构建产业生态共同体。大健康产业想做的并非仅仅是连接医患,而是更“难而正确”的事——打造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健康管理平台,即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医疗健康服务平台,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手段,将医疗服务作为抓手、作为入口,将医疗健康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化的健康生态系统,实现上下游环节的打通和产业链的高效运转。
3.2 业务架构设计
业务架构助力产业各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实现端到端的产业全链路数字化。业务架构为各类行业所提供的不仅是解决局部问题的工具,而是关系到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性、全面性的赋能。开展产业互联网的“产业家”很多来自实体产业,其对产业链上下游的痛点、价值诉求、利益诉求、运作规则更清晰,从而可以有效地选择切入点。大健康产业的业务架构应规划设计与其他产业链环节的高效连接和互动,如与药品生产商、医疗设备供应商和保险公司等的合作,提高自身的产业重构能力。业务架构设计有利于优化运营管理能力,卓越运营是平台保持长久竞争力的核心,本质是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落实到产业链上的产品品质保证、供应交付保障、客户服务体验等。平台是否盈利和能否建立壁垒,最终还是要靠精细化的流程设计和运营管理能力。
3.3 平台架构设计
平台架构是描述了平台系统功能和技术实现的内容。产业层面的平台架构起到了统一规划、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承接了产业战略发展方向和业务模式,向下规划和指导产业互联网前中后台各个IT系统的定位和功能。按照目标平台架构对大健康产业进行架构设计,分别是前台架构设计、中台架构设计、后台架构设计。
前台架构设计用于描述赋能创客行业的應用服务愿景,关注全渠道产销服务运营的能力。中台架构设计用于描述赋能多元化产业互联网业务延展所需要公共服务的支撑能力。后台架构设计用于描述产业共同体管理信息化蓝图,描述支撑持续运营变革和综合运营管理的能力。
3.4 数据架构设计
任何产业都要形成公共信用资本,既数据的透明性与流动性;任何产业都要拥抱商业智能资本,即源自数据的预测与智慧。需要研究将数据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包括在线问诊、预约挂号、药品购买、健康管理等功能。数据架构重点明晰在大健康领域数据服务的总体需求、数据生产的来源分布、数据要素资产化的加工原则、数据要素之间的血缘关系及其数据要素跨来源的分布与流转及其数据流通所需的数据治理保障体系。
3.5 技术架构设计
大健康产业的技术架构应坚持以数据为核心,积极发展新一代数智技术持续深化应用。作为坐拥海量C端用户的行业,大健康产业旗下互联网医院沉淀的诊疗数据、案例大药房积累的用药和随访数据。技术架构总体上围绕大健康产业平台建设及其数据资产运营所涉及的新一代数智技术进行布局,形成总体技术战略,包括技术框架设计、技术组件设计、技术平台设计、平台集成设计及其基础设施底座规划。
4. 大健康产业的产业互联网发展展望
一直以来,大健康产业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号召,致力于推进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普惠化发展,大力助推“普惠医疗”落地,为更多用户提供居家全流程服务。与此同时,大健康产业广泛开展健康公益活动、服务“双碳”目标,携手各方合作伙伴,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易得、便捷、优质和可负担的医疗健康产品与服务。
一是以技术赋能创新,推动医疗健康服务创新发展。在医疗健康服务安全保障方面,大健康产业不断完善医疗健康服务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保障,为用户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医疗健康服务;在医疗健康服务数字化建设方面,大健康产业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医疗健康服务数字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为用户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
二是拓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边界,助力医疗资源扩容。当前,我国互联网诊疗规模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互联网诊疗,并逐渐养成了在线寻医问药的习惯。互联网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还有利于推动分级诊疗、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提供更丰富的供给选择。
结语
未来,随着相关监管政策不断完善,将引导“互联网+医疗健康”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可以预期的是,大健康产业将通过持续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打磨更高效、更专业的服务体验,满足更多用户健康需求,加速助力“健康中国”落地。大健康产业的合作医院将不断强化自身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体验,切实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同时探索更广阔的互联网医疗边界。大健康产业也将连接医院、医生、消费医疗机构、药企等各方,引领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的规范、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医药产业互联网白皮书[EB/OL].(2020-12-11)[2024-03-20].https://www.iresearch.com.cn/Detail/report?id=3698&isfree=0.
[2]孙戈兵,安鑫.互联网平台经济、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第十八届(2023)中国管理学年会暨“一带一路”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2023:626-641.
[3]龚莉,宋科,陶李悦婷,等.“互联网+科技”造梦产业转型升级[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2社会发展论坛(贵阳论坛)论文集(一).2022:5-6.
[4]申学武.移动互联网助力中医药产业腾飞[C]//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第六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创新驱动·融合共享·安全可控论文集.2019:363-366.
[5]王永利.互联网+金融+产业,场景经济新生态[C]//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研究动态2016年合辑.2016: 1334-1337.
[6]刘祝生.基于企业架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11):148-154.,
作者简介:王汝林,硕士研究生,经济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数据资产化与产业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