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探究

2024-05-22米海古丽·艾山江

华章 2024年7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摘 要]高职院校为了培养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需要以产教融合理念为指导,不断改进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文章阐述了产教融合的内涵,分析了俄语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并从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强化专业特色;优化招聘和培训,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重视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加强语言培训,强化人才语言技能等方面提出了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措施,旨在创新人才培养渠道,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是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融合而成的有机体。产教融合以教育和产业为主体实施教学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满足产业需求、促进职业教育實现持续发展。基于此,高职院校俄语专业应基于产教融合理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并以产教融合理念为指导,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在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都可以满足产业需求,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的融合,是一种在教育体系和产业界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和合作关系的模式。一方面,产教融合强调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使教育体系更好地满足产业的需求。学校通过产教融合可以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为学生提供与产业相关的课程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教育和实习项目,让他们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获得经验和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产业运作,并培养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1]。除此之外,产教融合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使他们更容易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由此可见,通过产教融合可以实现教育与产业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互利共赢,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并相应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二、产教融合模式融入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对于学生而言,俄语专业基于产教融合理念进行人才培养具有以下重要价值:

其一,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学生为了获取就业竞争力,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高职院校通过将教育与产业相结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职场锻炼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实际工作技能,积累实践经验,增加就业竞争力,为快速找到理想工作奠定基础。

其二,产教融合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实习、项目合作等活动,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技能,这一模式的有效运用不仅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还为他们快速适应职场环境增加了助力[2]。

其三,高职院校俄语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需求和趋势,获取实际的职业信息,帮助学生更明智地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职业环境,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二)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俄语专业基于产教融合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并相应带来多重发展机遇。

一是该模式通过“俄语+文化+实践”的课程体系,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素养、实践性的文化传播能力,强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传播文化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能够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了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高职院校通过将教育和产业进行融合,能够帮助教师了解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便于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这一举措有助于保持高职院校教育的前沿性,确保学生毕业时可以具备最新的职业技能。同时,高职院校保持与产业的紧密联系,也为知识及时更新提供了保障,有助于推动知识和技术的共同进步。

三是学生往往更倾向于能够提供实际职业机会和拥有就业保障的学校,因此,高职院校通过这种模式能够吸引更多生源,增加自身知名度和吸引力,这进一步提升了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学校声誉。

由此可见,该培养模式可以使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产业需求,为学生的跨国际交流能力的提升和文化素养的养成提供支持,有助于高职院校提升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

(三)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俄语专业实施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对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俄语作为全世界八大语言之一,在全球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培养俄语专业人才,发挥人才优势,能够有效促进国际沟通和合作,使国家在国际事务和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确保国家更好进行国际化发展。可见,该模式有助于为国家提供坚实的国际交往的人才支撑[3]。

2.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下,俄语专业可以培养更多具备实际职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员工,为产业实现创新发展注入鲜活力量。而且在国际市场中,真正掌握俄语运用技能的人才也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大产教融合力度,为提升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注入更多力量。

3.在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理论知识,还可以掌握实践技能,了解产业人才需求,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职业机会的可能,便于他们快速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也有助于学校提升学生就业率,这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会产生极大的

益处。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措施

俄语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人才具备语言能力,也要求人才具有多元思维能力、跨文化思维能力和高尚的文化品格等。基于此,高职院校在俄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加强产教融合,以学科建设为支撑,通过整合各方面的教学资源,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强化专业特色

为了使学生在职业领域中具备竞争力,高职院校俄语专业应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在专业化职业环境中胜任各种岗位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应做好的工作包括:其一,开设特色课程,满足学生特殊需求,并提供深厚的专业知识。例如,设置专门的俄语商务沟通课程,以培养学生在商业领域中运用俄语的能力;其二,强化实践教育。学生需要有机会将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高职院校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这些机会,可以通过实习、实际项目和模拟情境培训来实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其三,与相关产业合作,提供与产业需求相关的培训,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职业生活[4]。通过这些措施,高职院校可以构建一个具有深厚内涵和鲜明特色的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职业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二)优化招聘和培训,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能否成功,关键是需要有一支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获取相应的职业技能和行业知识。为了实现“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第一,积极招聘有实际产业背景的教师,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将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中,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第二,高职院校需鼓励现有教师积极参与产业实践和研究,让教师能够融入一线,使其掌握最新的产业人才需求,具备更强的专业素养,这有利于教师及时根据产业发展趋势更新课程知识,调整教学计划。第三,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来授课、参与项目指导和提供实际的培训,教师由此可以获得与产业对话和互动的机会,更好地了解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需求[5]。通过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可以确保能够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俄语专业人才,使他们顺利进入工作领域,为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重视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实施教学改革时,应从学生就业角度创新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中心,优化和调整俄语专业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等,使其可以形成更加完善、更符合专业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如某高职院校,在构建俄语专业课程体系时,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为基本思想,构建思路为从“岗位内容—能力要素”过渡到“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结果考核—效果评价”方面,形成全新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是在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人文素养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经过全面考虑构建而成,其中的课程内容在构建时以职业岗位任职资格为参照,并将企业的一些技术规范和标准引入其中,充分体现产业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岗位的最新任职要求。此外,课程设置需突出学生培养目标,具有科学合理性,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受益,在“双核”能力培养方面彰显效果。

(四)加强语言培训,强化人才语言技能

俄语作为全世界八大语言之一,不仅在俄语专业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还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学生需要在俄语语言技能方面具备高水平的能力,以胜任未来的工作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一,语言课程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并覆蓋语法、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等多个方面,以此促使学生全面提升俄语语言技能;其二,加强口语培训。在实际职场中,同以俄语为母语的人员进行沟通需要具备较强的口语技能,而为了提升学生的俄语口语表达能力,高职院校需要通过组织口语角、模拟面试和实际对话等活动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其三,学生需要理解俄语国家的文化差异,以便更好地融入与俄语相关的职业环境中。基于此,应该将文化课程和文化背景学习也纳入培养计划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俄语国家的习俗和价值观,通过突出语言技能的培养,促使俄语专业的学生更好地适应产业需求,为国家的国际交往和合作做出积极贡献。同时,高职院校也应与企业和行业保持紧密合作,以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与职业相关的实际语言技能,能够为自身的职业成功和国际交往做贡献。

(五)订单式培养,实现校企双赢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俄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为了更好体现产教融合的优势,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具有岗位专业技能,还具有专业素养,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在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时,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实习锻炼和项目合作,可以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升知识运用能力,积累实际经验,以应对职业领域的要求和挑战。另一方面,订单式培养模式可以增进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便于学校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获知学生的实际表现。根据获取的反馈信息,俄语专业教师可以不断优化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毕业时具备最新的职业技能。此外,订单式专业培养以产教融合为出发点,为企业培养更加契合内部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也为学生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这不仅为学生实现就业愿望创造了条件,也为企业提供了有竞争力的员工资源,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可见,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不仅企业可以获得实际利益,高职院校俄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可以获得更大的活力,拥有清晰的培养导向,最终实现校企双赢,推动产教融合成功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展示了一个为学生、学校、国家和社会带来广泛价值的综合性教育模式。对学生而言,产教融合模式意味着更好的职业机会、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培养,有助于提高他们在职业领域的竞争力,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职业视野,使他们能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和趋势;对学校来说,产教融合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保持知识的快速更新,有助于高职院校时刻保持前沿性和实际性。

参考文献

[1]何春月,于晓丽.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河北职业教育,2023,7(3):49-53.

[2]张奇,祝欣月,何良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托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3(26):177-180.

[3]赵静宜,聂远征.产教融合背景下省属高校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传播与版权,2023(16):95-99.

[4]朴燕淑.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13-115.

[5]王飞.产教融合背景下广东民办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四川劳动保障,2023(6):93-94.

作者简介:米海古丽·艾山江(1972— ),女,维吾尔族,新疆乌鲁木齐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俄罗斯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