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
2024-04-29夏倩
[摘要]“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语言服务人才,应当具备不同于普通国家传播的多元化能力,即与“一带一路”区域特殊性相契合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等。然而,由于“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语言服务人才需求的特殊性,以普通国际传播语言服务人才为基础的当前相关人才的培养体系难以充分适应,目前仍存在如培养结构失衡、培养机制不健全和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对此,按照问题导向的优化原则,从调整培养结构、完善培养机制和加强政策支持等不同维度,为“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提高制度保障。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结构失衡;培养机制;政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2.060
目前,隨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在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发展过程中,语言服务方面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需要对沿线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等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对“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有助于解决当前相关人才的严重短缺问题,从而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有序快速发展。
一、“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语言服务人才的能力指向
与普通国际传播中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同,“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涉及到所服务的地区特殊情况,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具有了相对于普通国际传播中语言服务人才的特殊性。
(一)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实现国际交流的基本能力,也是语言服务人才在“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能够胜任工作的基础。一方面,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能够熟练地使用目标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听力方面,语言服务人才需要具备对目标语言的语音、语调、语速等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能够理解并抓住对方表达的意思;口语方面,需要具备良好的发音、语调,能够流利地与目标语言母语者进行交流,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应的词汇和语法,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方面,语言服务人才需要具备对目标语言的文字系统、语法结构、阅读技巧等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地理解并分析文本内容;写作方面,需要掌握目标语言的写作规范和技巧,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另一方面,语言服务人才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语言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和不同的文化背景。
(二)文化素养
语言服务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过程中,因为沿线国家众多、各国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存在显著的差异。一方面,语言服务人才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包括当地的节日、礼仪、饮食、音乐、艺术等各个方面,其可以帮助语言服务人才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和冲突。另一方面,语言服务人才需要了解并尊重当地的价值观念,可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当地人的行为和思想,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与当地人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三)专业知识
在“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推进过程中,语言服务人才首先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包括对国际传播理论、策略和技巧的了解和掌握,以更好地适应和支持国际传播工作;其次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专业知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跨文化交际是不可避免的环节,需要了解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实践技巧,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交流和合作;最后还需要具备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由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围绕经济合作展开的,因此国际贸易知识是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
二、“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问题审视
“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语言服务人才需求具有其多元化的特殊要求,其难以充分适应目前以普通国际传播语言服务人才为基础的培养体系,因此亟待对目前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优化创新。
(一)培养结构失衡
从结构上看,中国语言服务人才存在明显的结构失衡现象。大语种如英语、法语、俄语等相关语言服务人才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小语种如匈牙利语、孟加拉语等相关语言服务人才严重不足。同时,中国语言服务人才在专业领域上也存在失衡现象,如对于国际传播、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在这些领域的实际需求。
(二)培养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培养“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人才方面还存在培养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导致难以充分满足“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人才方面的需求。首先,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高校在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方面,往往只注重语言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于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培养。其次,缺乏实践机会,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机会,以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素养。最后,缺乏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服务人才必备的素养之一。
(三)政策支持不足
政策支持不足也是当前“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首先,政府虽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这些政策存在着落实不到位和政策优惠不够导致的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其次,目前政府在“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支持中,参与的主体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机构和一些大型企业,而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包括各级政府、各类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等。最后,现有的政策支持缺乏系统性和长期规划,导致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截至目前仍未能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对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
三、“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
目前“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结构失衡等问题,对此按照问题导向的研究要求,可以从调整培养结构、完善培养机制等多个维度进行优化与构建。
(一)调整培养结构
从“一带一路”国际传播对语言服务人才的多元化特殊需求来看,调整培养结构已经成为优化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路径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扩大培养范围。高校、培训机构等应扩大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范围,不仅包括英语、法语等大语种,还要加大对小语种的培养力度;这需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了解当地的语言和文化需求,并开展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交换生项目、联合培养项目等,提高中国语言服务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是增加课程内容。在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增加对于国际传播、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等方面知识的课程内容,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增加实践环节、邀请业内专家授课等方式实现。此外,还可以引入国际化元素,如国际新闻报道、国际关系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完善培养机制
完善培养机制是确保“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人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需求的关键举措。
一是优化课程设置。高校应该根据“一带一路”倡议的需求,对语言服务专业的课程进行优化和调整,除了传统的语言技能课程,还应该增加与沿线国家相关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跨学科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沿线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和商业环境,提高他们在工作中应对各种场景的能力。
二是建立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应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与相关企业、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或者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翻译、口译、笔译等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有经验的从业者到校举办讲座、分享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是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高校应积极与沿线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和体验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通过与当地专业人士的交流和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三)加强政策支持
加强政策支持是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优惠贷款等措施,以激励高校、企业、机构等参与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工作,以鼓励高校加强“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此外,政府还可以对参与相关人才培养的企业和研究机构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参与其中。
二是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应提供资金支持,用于教学设施建设、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等方面,以加强高校、培训机构等在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通过政府的资金支持,可以提高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为“一带一路”倡议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
政府应加强对“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官方网站、媒体、宣传册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政策的内容和优惠措施,提高相关企业和机构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对于未能有效执行政策的单位或个人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以保证政策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四、结语
整体来看,加强对“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由于“一带一路”区域内人文环境和政治环境的高度复杂性,导致相应的语言环境的特殊性,采用普通国际传播中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明显不能充分满足其正常需求,因此中国高校、政府、企业与研究机构需要共同努力进一步形成语言人才培养的整体合力。
参考文献:
[1]桑子扬,呙小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葡萄牙矿产品贸易潜力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23(7):24-33.
[2]刘丽泽.“一带一路”背景下非主流语言人才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论内涵与现实价值[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5):41-46.
[3]杨信.国际化人才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多语种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8):87.
[4]张天伟,陈练文.国际组织语言政策与国家语言能力建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4(2):68-76.
[5]郭琦.“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文化企业“出海”知识产权风险关注及策略制定[J].中国出版,2023(1):49-54.
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外语专项项目,项目名称:“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21WYZX12)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项目名称:基于劳模工匠精神的重庆市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K22YG220238)
夏倩(1991.9-),女,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教育传播、英语教育、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