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实习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研究

2024-04-29袁叶叶徐华勇

秦智 2024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师范生

袁叶叶 徐华勇

[摘要]教育实习是师范生“职前—职后”的重要衔接期,是其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第一步,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本文通过问卷分析,从教师职业认知、情感、价值和效能这四个方面进行实习前后对比研究,从而得出:一是师范生职业认同在实习前属于相对中等偏高一点的水平,教育实习后在各个职业认同维度得分的均值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升;二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在实习学校的位置以及实习期间的上课次数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本文深入分析并总结影响其职业认同提升的因素,以期为促进更多小学教育专业职业认同的提升,愿意积极投身小学教育事业提供一定的支持与帮助。

[关键词]教育实习;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小学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2.052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优先发展是国家的伟大策略,而人民教师教育事业更是教育的基础和源泉。基础教育事业作为贯穿整个现代国民教育学习体系框架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则是最终决定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培养体系的必修课程,也是促进师范生职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特别强调,“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半年”。新颁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的也明确指出要通过教育实习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

教育实习一直是教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实践训练活动内容,也是师范生接触和了解基础教育一线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途径。教育实习作为实践类课程,给实习教师提供了真实教师的直接体验。对于小学教育师范生来说,教育实习是否为师范生提供了足够的准备,以应对未来在小学教育中的角色挑战,其对教师身份的认同会影响其教师职业的抉择和教师专业素养的自我培养。教师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多维视角的认知概念,指教师对自身职业的一系列积极正面的个人认知或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基于此,本文从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职业效能等方面调查分析教育实习对小学教育师范生职业发展的影响,为小学教育师范生的职业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文献梳理及访谈的基础上,得出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结合师范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理论模型,以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为样本调查对象,参照现有文献编制师范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提出了职业认同(PA)、职业情感(PF)、职业价值(PV)与职业效能(PE)这四个维度的问题。问卷分为基础信息和职业认同两个部分,大范围的电子问卷和小范围的纸质问卷同步发放,利用SPSS24.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李克特五点式计分法。

2.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鄂西北某高校小学教育毕业班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认同进行实习前后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13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为92.3%。

三、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一)信效度分析

运用SPSS版本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问卷整体信度为0.923>0.8,效度KMO=0.862,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实习前后各维度职业认同平均值

通过表1得出:在教育实习前,师范生认同的平均值为3.71分,其中PA维度为3.92分,PF维度为3.46分,PV维度为4.32分,PE维度为3.83分。PV>PA>PE>PF,各个维度得分均值都超过了理论中值3分,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在实习前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属于中等偏高的水平,通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对师范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可。

实习后职业认同的平均值为4.07分,同时各个维度得分均值都高于实习前,师范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处于偏高的水平,且教育实习对其职业认同感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PF维度和PA维度方面有很大的提升,说明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通过在小学校园里与学生和指导老师的相处与学习,对小学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置身于真实校园中对学生有了更多的喜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体验有了很多愉快的体会。

2.实习前后各维度对比分析

为更好地分析教育实习对小学教育师范生的职业认同,以厘清职业认同感的变化因素,本研究从实习前后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具体结果如下:

①教育实习前后总值分析

通过对教育实习前后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实习前显著P值为0<0.05(表2),实习总值在实习前后对比有显著的差异性,经过实习后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总值有了显著的提升。

②实习前后各维度配对样本检验

通过对教育实习前后的PA、PF、PV和PE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通过结果发现:实习前后对比的职业认知维度对应的显著P值为0.037<0.05,小学教育师范生由于缺乏实践经历在教育实习前对于教师职业还存在敬畏感,但是通过教育实习后在职业认知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同时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和校园文化中,PA维度(p=0.008<0.05),维度(p=0.001<0.05),实习后都比实习前有了显著提升,师范生们在校园中收获了情感,同时也见证了学生和自己的共同成长。PV维度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同时根据均值可以看出女性的职业价值感高于男性,说明女性更容易在教师这个职业实现自己的价值、更容易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就感。而PE方面对应的显著P值为0.183大于0.05,在实习前后对比中没有差异性,因为师范生的实习时间较短,对教师完整的工作情况了解不透彻;在实习过程中依然以学习者的角色进入校园去学习如何上好一节课,而不是把自己当做实习教师的角色进入校园学习如何做一名好老师,囿于“教师”和“学生”角色之间的矛盾;在实习期间很少走上讲台,所以在实习后的职业效能感依然很低,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

③实习学校位置

教育实习学校的位置深刻影响着师范生职业选择,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的数据得出,不同维度在实习学校位置上存在差异性:PA维度在实习学校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为0,明显小于标准的0.05,在城市小学参加实习的师范生的职业效能感高于在农村的;与此同时,情感、价值、效能维度在实习学校位置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城镇学校交通便利、教学设备先进、生活设施更完善、更能够改善学生的情感态度。

④实习期间上课次数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小学教育师范生积极参加听课、试讲、上课、反思、总结等一系列活动,但是通过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职业认同感的四个维度在实习期间的上课次数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05)。另外,职业认同感的四个维度在实习期间的上课次数上的对比分析中,上课大于16次以上的认同感大于5-10次、10-15次的认同感大于0-5次,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参与课程教学的机会较少,学生的身份定位不清晰,上课次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研究数据显示,在教育实习前职业认同各维度处于中等水平,在不同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同时个人角色转变和学校位置对于小学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都存在较大影响;通过教育实习后职业认同处于较高的水平,职业情感和职业效能维度的提升较为显著,职业认知维度和职业价值维度也有轻微的提升。为此,基于外部因素,有必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建设,体现其职业的外在价值;基于内部因素,高校教育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并传递积极的职业态度,有效提高职前教师的教师专业素养。

(一)实习前增强师范生教师职业认知,做好实习准备

师范生的个人经历也是影响其职业认同感的首要原因。在校学习期间学习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知识,但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前,高校可以多开展各项教学技能考核及比赛,例如说课大赛、三笔字大赛、制作PPT比赛等活动并设置相应奖项,从而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水平;可以开展教育实习动员大会,明确教育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比如要求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时需要完成听课记录及反思、撰写教案、学习班主任一日活动、参加班会活动、教研活动等;可以举办与往届的优秀实习生之间的经验交流会、教师职业认知座谈会,让师生们围坐在一起讨论“对教师职业的看法以及你眼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引导师范生们认知思考、畅所欲言发表自己想法,最后一起归纳总结出一名好老师所具备的各项内容,从而明确自己的身份角色的基础上深切体会教师工作的辛劳与神圣,从内心真正认可教师职业。

(二)实习中关注师范生实习情况,做好困难解决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教育课程中的必修课。师范生由于刚开始从专业理论教育课程逐步过渡到实践阶段,身份发生着很多变化,一方面是必须要去尝试做一名教育者,进行讲课、辅导学生不会的难题、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工作;另一方面又是学习者,进行听课学习、如何上好一门课以及学习班主任工作等。在教育实习中,充斥着“学生”和“教师”角色矛盾,师范生可能会产生紧张、恐惧、迷茫的心理情绪。因此,实习指导教师要注意适当的多关心师范生的实习状态,给予一些鼓励和支持,调查显示:与实习教师沟通次数越多,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越高。另外,高校实习带队教师定期来学校听实习生讲课,了解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同样也会增加其教师职业认同感。

(三)增加教育实习时间和兴趣

我国的教育实习制度一直存在实习时间短、指导教师作用不明确、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实习作为师范生体验教师角色的重要时机,高校要和实习基地密切联系,保障实习生正式上课次数不能太少;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实习动力,鼓励学生积极走上讲台、参与班级管理,尽量做到每位学生在教育实习实践过程中有所参与、有所反思,从而增强其职业认同感。

(四)持续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更是乡村教育乃至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全科性教师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多才多能的“T型”人才。全科性教师是乡村教育至关重要的力量,需要建立高校-农村实习基地、培养学生乡土情怀,构建综合待遇保障制度;同时给予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构建城镇-农村教师发展共同体,提高乡村教师的幸福感和价值感,从而形成身份意识自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1(001).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8-09-17)[2023-12-24].

[3]张盈盈.从教师辞职信探析教师职业认同感缺失的现象[J].教书育人,2019(8):56-57.

[4]陈志芳.小学教育公费男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以福建省两所高校为例[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9.

本文系汉江师范学院校科研项目,项目名称:基于深度语义相关的跨模态检索研究(项目编号:XJ2022014)

袁叶叶(1995.8-),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小学教育、知识服务、教育大数据;

徐华勇(1979.7-),男,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实习教师自我效能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
实习日记在师范生专业成长中的应用
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
从大学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的设置看如何培养儿童教育专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对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实习改革的建议
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研究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