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形态构成课程思政内容创新研究与实践

2024-04-29徐晓颖苑宏刚

秦智 2024年2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

徐晓颖 苑宏刚

[摘要]形态构成课程是建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以理性为主导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学,且兼容现代美学的设计能力。通过对形态设计、构成原理及形式美法则等知识模块的深入学习和创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力求从多维度培养专业能力过硬、具有民族自信、爱党爱国、积极进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课程内容,例如任务书的设置与引导振兴乡村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例如方案对比分析鼓励学生创新与进取精神;教学内容的延展与深挖,例如我国传统美学设计特色和方法的讲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与爱国情怀。

[关键词]建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形态构成;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D03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2.05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保持国家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

一、基于建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定位确立形态构成课程思政内容

(一)建筑院校办学特点及培养目标

建筑类院校以工为主、土木建筑为特色、理工文管法艺经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和造就“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环境设计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

坚持“夯实专业基础,拓宽艺术视野、加强工程实践、彰显建筑特色,倡导设计创新”的原则,培养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具有较强工程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市场需求的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为达成上述目标,需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巧妙加入思政内容,以达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环境设计专业形态构成课程思政内容创新及实践

(一)形态构成1课程思政内容创新

形态构成1包括两部分:一是平面构成,二是色彩构成。课程讲授的全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将思政内容融入建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实践中:

1.平面、色彩构成相关课程知识点紧密结合思政内容润物无声

在授课过程中着重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发学生对其自觉传承和弘扬,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提炼及转化,更好地结合时代发展特点,鼓励引导学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引入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及美学,以此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根植中国人文理念,以增强民族自信。例如,宋代美学以简洁、雅致、深邃的设计特色和强烈的人文精神,成就了中国传统审美的文化之源,鼓励学生从中探寻设计的方法、灵感以及创作意境。

传统元素能够打造有深度、有内涵的中国精神,以中国传统配色为课题设计方向,对其继承与发扬,以达成更具时代语言的设计。例如在配色方案、色彩调和时可采取低饱和度、清新淡雅的色彩搭配,以表达我国特有的人文情怀。在设计过程中,表现不仅仅在于色彩,中国美学尤为注重意境的表现、耐人寻味的境界,因此要注意恰到好处地结合光影变化、明暗对比的手法营造空间感和层次感、打造虚实结合的空间氛围和意境。

2.形态构成1训练中鼓励学生扎实积累,熟练运用恰当的设计手法

①设计前期完成相关设计的收集与积累,资料的查阅与思考

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设计前期调研,大量充分的资料收集可以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寻求出设计的突破口、寻找到设计灵感,逐步指引确立设计主题,即设计草图的形成。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学生以专业的视角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和思考,通过上述积累而产生理想的设计理念。

②设计优化过程中合理运用构成方法,理论与设计实践结合

基于设计课的授课特点,首次课程应进行总体的理论讲解,由于学生很难一次性的吸收和掌握,这就需要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地强化设计方法;更重要的是结合方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考方法,最终针对性指出最恰当地设计方法,这利于学生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逐步建立敏锐的设计思维。

(二)形态构成2课程思政内容创新

形态构成2即空间构成,不仅要解决和专业特点的有效结合,也要在授课内容的设定上充分融入思政内容。

1.空间构成相关课程知识点紧密结合思政内容润物无声

①文化与空间美学的继承与发扬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空间美学理念会带给我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东方文化注重平衡、和谐和自然,它的空间美学反映在传统的庭院、禅宗建筑和风水学中;而西方现代主义则更强调功能性、简洁性和个体的自由空间。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空间美学,均反映了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空间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在授课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空间的解读,并鼓励对其继承发扬。

②设计美学、形式美讲授中可将中国传统美学文化引入与再造

直线和曲线构成的中式古窗连通内外,将自然的灵性纳入空间。圆窗体现了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世界观,半遮半掩之间便将外部景色变作诗情画意,一步一景、步移景异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中式美学。

③授课紧密结合专业特色

做好设计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的积淀作用,在教学中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加以引导。例如,景观设计专业,如果着重研究内部空间的构建,而忽视外部形态及景观关系,在教学上就会有所偏颇,因此在全年级统一的课程大纲、任务书的基础上应酌情在设计及设计分析中对外部景观环境和灰空间环境设计加以强化。

2.形态构成2训练中鼓励学生积极努力,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

①设计前期充分调研,资料收集力争深入

鼓励学生设计课题结合“为振兴乡村建设”而设定特定地域,对该场地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及资料收集,并针对性的以地理特点、历史文脉、风俗习惯等方面为切入点,寻求设计立意及设计元素与此相契合,并以此展开服务于当地发展的空间形态设计的新路径。

积极推进学生设计思维创新,结合时代特点及社会现状自命选题,要全面而深入地进行各种调研。例如,二十大中提出“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鼓励学生以营造弘扬和展示为目的的展厅空间形态组织。又例如,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状,提供为老年人休息等空间形态设计等等。选题定位需要学生在设计前期对该定位的全面调研与分析,才可形成好的设计方案。

②设计优化过程中不畏困难、深入思考、力争完美

培养学生不怕挫折、敢于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每个方案的确立都历经多次推敲及优化,在这个过程中的教学方式以鼓励为主,以调动主观能动性;并正面指出存在的问题,先让学生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如未能有较好的设计想法,教学过程中应以启发式为主,目的是锻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及解决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也验证了此种教学方法能更好的达成以“学生”为主的培养目标。

③设计创作与表达中培养激发学生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环境设计专业要求每位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除统一理论授课外,更多的是针对学生的作业方案进行一对一教学,营造互相赶超的“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微信群与课上课下并举的教学模式,例如形态构成2需要学生既要设计方案、图纸表达、又要模型制作,如何进一步增加沟通的直接性,学生就可以把自己在su模型旋转一周录成小视频发到课程群里,大家共享、共评,即直接有效地加强了互相学习。

此外,在模型制作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需要专业视角的拍摄水平;在图纸的表达上,版式设计与设计主题相契合,板式设计有设计感、美观;在教学的各环节,通过成果共评取得激发学生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的教学效果。

三、环境设计专业形态构成课程思政内容创新实践不足及优化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不仅需要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创新创业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更要提升学生文化修养、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一)形态构成1课程思政内容创新实践中出现的不足及优化举措

1.以往课程思政建设重点聚焦于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基本停留在整体授课中,但对爱护、激励每一位学生不足。

优化措施:在单独指导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学习能力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致、对未来职业生涯没有规划、没有努力方向的学生,通过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树立斗志,以达到积极进取的学习状态。

2.以往课程思政内容重点关注相关知识点如何与思政建立联系,而忽略了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与培养。

优化措施:课题题目设置力争服务乡村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设计实践中强化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3.以往课程思政在设计指导过程中落地不足,对学生创新性的水平提升有待加强。形态构成是学生大学生涯的第一门需要设计完成的课程,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且有畏难情绪。

优化举措:在设计主题的定位上要求全部以思政设计内容为设计主题,在课上课后的设计指导过程中,主要集中在方案主题地设定和方案推敲,进一步潜移默化的将思政内容引入到单独指导和共同讲授之中。

(二)形态构成2课程思政内容创新实践中出现的不足及优化举措

1.在教学实践中的局限与不足

授课过程中会出现强调专业知识点的讲授,同时要完成手绘草图、电脑图纸绘制、实物模型制作、图纸排版等多项内容,学生确实会深感压力;引入可以结合的思政内容深度和广度不足,学生做设计时对思政的结合性弱,真正的设计服务社会性不足。

2.优化举措

①通过课题设置的引导性,探寻学生专业学习之初建立“实现以社会福祉为目标的价值追求”。

②在设计指导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服务乡村、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引导学生可考虑特定乡村地域性特征等方法,使其落实到实际设计中,以达成设计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首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力求对建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形态构成课程思政内容创新研究与实践进行探索,并得到有价值的举措,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丹,刘炳胜,汪涛.“大思政课”背景下科研育人路径探索——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23(11):48-52.

[2]张秋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N].2019(07)

[3]高锐.基于教学文化层面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的思考——以《大学英语》为例[C].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论文集(十九),2022(5).

[4]石艳春.基于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以《市场营销学》为例[J].财富时代,2021(5):237-238.

本文系吉林建筑大学2022年度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名称:新时代建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形态构成课程思政内容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09)

徐晓颖(1980.4-),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苑宏刚(1978.10-),男,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浅谈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创意表现能力的培养
环境设计专业竞赛的辅导模式与运行机制
环境设计专业技术科学类课程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模式研究
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当前环境设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