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

2024-04-29唐思绮杨琳李怡怡夏潞潞

秦智 2024年2期
关键词:PBL教学法运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唐思绮 杨琳 李怡怡 夏潞潞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各种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PBL教学法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而大学阶段作为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道重要关卡,起着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如何运用该教学法在大学思想政治课堂中发挥其效果,同时提升思政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和吸引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鉴于此,笔者将通过本文向读者们展示PBL教学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和针对性策略,以期能给更多的大学思政教师乃至整个大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PBL教学法;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2.057

在目前的大学思政课堂中,不可否认,思政教师的教学方法显得有些单一,而PBL教学法则能很好地填补这部分的空缺。从两个角度来说,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互动就是师生互动,因为思政课本身的课程属性,导致其趣味性会大大减弱,而PBL教学法则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加入更多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师生关系并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当今社会一直在强调的教学理念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尽管大学还是一个校园环境,没有使学生真正步入社会,但大学课堂的知识传授也绝不能只局限于书本,而应逐步扩大到日常的实际生活当中。

通过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们有机会将自己从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PBL教学法尽可能地减少教师在问题解决这一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从而把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交到了学生手里,真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将来他们步入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作用。

一、发现问题

通过笔者对上海几所高校的实地调研,并和相关思政专业出身的高校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之后,发现还是有许多大学思政课堂在使用PBL教学法的。基于笔者对思政课堂的旁听记录以及与相关思政教师的经验交流,大致总结出了目前比较显著的几个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情境质量不高。关于问题情境的质量标准确实是很难进行把握的,这需要思政教师付出很大的心血去做课前准备工作,这些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都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同时,又不能缺少一定的挑战性,要让大部分的学生有愿意投入进去的兴趣。问题情境的质量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决定了整堂课的学习效果,思政教师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来说,更需要去实时跟进各类时事新闻,因此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课堂的整体教学节奏稍显混乱。正常来说,一节完整的思政课堂至少需要40-50分钟的时间,在这么长时间的课堂中,教师所设计出来的每个问题之间都需要有很好的衔接才能保证整堂课的顺利进行。但据笔者的实地考察,大部分教师没有办法完成良好的衔接,这就导致了课堂节奏的混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下降。另外,部分教师也表示,尽管他们深知PBL教学法需要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但教师主体这一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还是很难做到完全转变,这与目前大环境下的应试教育模式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学生的整体课堂参与度不够。课堂参与度归根到底就是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程度。鉴于思政课程本身的属性,是极具综合性的人文社会学科课程,但又与普通人文社科课程有着极大的区别,思政课的覆盖面广,涵盖整个社会的各方各面,其理论性也极强,距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若是教师只是一味地使用讲授法来进行课程教学,很容易使课堂氛围变得沉闷,从而使学生也逐渐丧失课堂兴趣。尽管大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都已较为全面,但对于新鲜事物的感知力却也非常强烈,因此,思政教师若是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便很难调动起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兴趣,那么课堂参与度自然也会降低。

(三)课堂的反馈评价机制不全。对于一门课程来说,教师除了需要在课后对自己的整节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也绝对不能忽视在课堂之中与学生之间的反馈评价。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某位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之后,学生进行回答,若教师只用简单的词语进行点评,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事实上,很多教师为了得到自己心中较为理想的答案来推进整节课的教学节奏,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关于如何在课堂中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师生双方都能处于一个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从而使整节课变得生动有趣,也是一个值得慢慢探讨和学习的过程。

二、分析问题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笔者经过与相关思政专业出身的高校教师进行交流和分析之后,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的提问技巧不足。根据笔者对于几所上海高校的实地考察和交流,发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大部分教师并不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问题作为PBL教学法的核心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如何将这些问题巧妙地穿插在整节课堂之中呢?这就需要考虑到每个问题之间的衔接点,这个提问时机不能显得过于突兀,而是能够保证在合适的课堂节点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呈现。教师的提问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这里面包含的内容却是很丰富的。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说的大抵便是如此。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在应试教育这个大环境下,许多思政教师总会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在设置问题情境,在多数情况下,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尽量往标准答案的方向靠,这其实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用。长此以往,PBL教学法的意义也会逐步消减,学生会不自觉地削弱自身在该教学法中的主体地位,转而把主导权又重新交回到教师手中。若是长时间维持这种状态,学生最终也只会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灌溉的学习工具,而无法真正消化这些知识,这何尝不是一种遗憾。

(三)学生的自主性和团队性均较弱。就自主性这方面来说,根据笔者和相关教师的沟通中不难发现,尽管已经成为大学生,但真正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还是不多。自主性和团队性是PBL教学法展开过程中最需要学生所具备的,而目前的状况对于该教学法的展开是不利的。

(四)课程的反馈评价机制急需改进。针对课堂中教师给到学生的反馈评价问题,大致的原因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教师为了完成所安排的教学进度,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学内容上,而忽视学生的回答和情绪问题,这么做的结果则会导致学生失去对课程的兴趣;二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更倾向于用相对而言更为简单的语句进行点评,缺少了人文关怀。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一点:除了要教书,更要育人。传授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的心理成长也绝对不能忽视,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使用课堂语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和点评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解决问题

鉴于笔者对于以上这些状况的分析和总结,粗浅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完善策略,希望能够给目前的大学生思政课在运用PBL教学法上一些有用的帮助:

(一)提高问题情境的质量。首先,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很好地结合目前大学生的兴趣导向,多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在课堂中穿插一些他们比较耳熟能详的记忆点,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从学生自身的日常生活当中入手,是可以得到很惊喜的教学效果的,特别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用课堂之中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和社会生活中的较多困难。其次,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入到大学阶段之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都处于一个极其旺盛的时期,他们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会非常热衷于去做各种新奇冒险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对他们的心理变化引起高度重视,另外,大学生的生理状态也很重要,各种身体上的变化都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方方面面不同程度的影响,不但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况,也会对他们的日常行为举止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用他们能接受的表达方式去进行引导。教师在学生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权威地位,一个良好的教育模式会对学生之后的身心发展起到主导性的作用,乃至他们之后进入到社会也是如此,这种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久和深远的。

(二)提升教师的课堂设问能力。关于设问能力,大致可分为三部分来说:一是提升语言内涵,说话之道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须要认真钻研和学习的,这点放在课堂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作为一个需要和学生进行高强度交流的职业,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因此,若是能有丰富的语言内涵,必定可以让教师的课堂提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内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前提是能够清楚准确地表达,同时也能让学生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尽量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变得更为生动形象,让学生的关注度和兴趣度提升,若是能使课堂氛围变得风趣幽默则更锦上添花,这一切都依赖于教师平时对于语言功底的积累。二是恰当把握提问时机,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从学生感到疑惑的地方切入,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感到困惑时,其求知欲和好奇心便会大大提升,因为渴求得到答案,学生就会在课堂中呈现出比较积极的探索状态,这个时机是需要教师去好好把握的。另一方面是从学生的新旧知识连接处入手,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当教师给他们传授新知识时,由于有旧知识的铺垫,对于学生来说会更容易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他们理解起来也会更轻松。因此,教师在对这方面问题进行设置的时候,必须要多投入一些精力进去,使学生的知识连接更为牢固。三是拓宽提问形式,一节完整的思政课必定是由许多个问题情境串联起来展开的,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若是总采用同一种类型的提问方式,则会使课堂的节奏显得单一沉闷,应当运用多种多样的提问方式来丰富课堂结构,从而使课堂变得更有活力。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想拥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知识是发展所有能力的前提。思政课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其他学科相比,思政课更为抽象一些,里面包含许多日常生活中不常用到的专业名词,需要学生对每章节的内容有一定的概念并形成思维导图,才能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于思政课来说,课前的预习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去做的事。若是没有做好预习工作,那么教师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情境便无法顺利推进,而质量太低的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整体的个人综合素质培养都是毫无益处的。其次,在做好预习工作之后,就进入正式的课堂环节,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在课堂环节中培养问题意识呢?最关键的就是要让他们学会开口说话,学生如果只把疑惑存在心里而不提出,只是作为旁听者在聆听教师的发言,他们的进步会很缓慢。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就是敢于提问的学生总是特定的几个,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这个提问的过程中。究其原因,据笔者和相关思政教师的交流之后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不敢进行提问,害怕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认为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针对此类现象,教师很有必要和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务必要让他们认识到尊重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要积极鼓励每位学生投入到课堂之中,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最后,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来营造一个和谐融洽民主的课堂氛围。在许多学生的眼中,教师往往都有着较为强烈的压迫感,被他们视为权威者,在这种气氛之下展开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不会好到哪里去。在这里,并不是要否定教师的权威地位,而是更希望教师能转变一下课堂氛围,使用一些较为亲切的语言表达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使他们能够大方真实地展现自己的观点,这么做更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与学生进行一些近距离的肢体互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四)完善PBL教学法的反馈评价机制。关于反馈评价机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在课后的作业中适当融入PBL教学法的相关元素,该教学法的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及培养他们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遵循这些原则,使学生对于章节的知识点能有更为清晰和明确的理解。另外,作业布置的方式也可以更加多元化,充分把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使得学生在课堂之余也能够积极思考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点,甚至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头脑风暴,真正将PBL教学法的理念贯彻始终。二是建立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考核机制,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较为权威的一方的这一传统理念根深蒂固,也由此带来了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从教师层面来说,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加强对于教师团队的考核力度,使他们不断进步,不会安于现状,在学术钻研这方面更加精益求精。从学生层面来说,则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考核条例,此外,除了学校之外,教师也应和家长保持必要的联系,双方共同努力来帮助学生学习。三是采用多维度的PBL教学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目标的改革,现在的课堂教学也不仅仅只局限于线下,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各类电子设备,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第一时间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让更多的学生都能投入到这个学习过程中。跳脱于课堂本身,教师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其他高校,学习其他思政教师的上课模式,取其精华,并与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总结,以此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结语

如何能够把思政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两者紧密有效地进行结合,不仅仅是PBL教学法所追求的,也是所有思政教师正在致力于研究的。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战略任务。PBL教学法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开始渐渐走入大众的视线,而该教学法与大学思政课的结合也给诸多大学思政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并与相关大学思政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之后,针对目前大学思政课堂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关于PBL教学法运用的策略,希望本文能给各位教育界的教师们一些小小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792-795.

[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凤琴.论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7-30.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23年建设任务基层项目,项目名称:PBL教学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2023-A-3-4-44)

唐思绮(1996.3-),女,汉族,浙江舟山人,硕士,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

杨琳(1984.11-),女,汉族,浙江宁波人,硕士,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美育研究方向;

李怡怡(1993.8-),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学、经济学、创新创业;

夏潞潞(1994.5-),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PBL教学法运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PBL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改革的探索及应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