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课,让教育重归生态

2024-04-27徐雪明

教育家 2024年9期
关键词:正位图景主体

徐雪明

做教育很多时候是痛苦的,因为会面临一些两难的问题。很多教育管理者心中,都有一幅生态、多元、发展的学校教育图景。但这幅始于初心的教育图景,有时候会被现实裹挟,迷失在脱离育人本质的功利主义中……

教育者的良知是为孩子的未来负责。教育者不应做愚蠢的勤勉人,而要做睿智的独立人,从教育的“旋涡”中挣扎出来,找到完成教育图景的勇气和路径。“唯分数论”与课堂低效的矛盾,促使学生学业负担加重,学生的睡眠、休闲、運动时间不足,教育生态遭到破坏。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从何处着手?我们权衡分析后认为:改课是最根本、最有意义的“破冰”之举。

为何改?怎么改?改课效果如何评判?这一个个问题成为改课过程中一步步艰难的“行走”。

“为何改”是教师比较抗拒的问题。我能理解教师对自己教学经验的自信,也能理解他们对课堂改革产生的畏难情绪。为此,我带着教研组观察、记录、诊断课堂:教师一节课提出近百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只有个位数、课堂作业无法当堂落实、朗读总时间平均仅有3分钟、课后学习效果无法达标……数据和现实就像镜子照出了课堂教学的“蓬头垢面”,让教师们不得不承认改课势在必行。

“怎么改”,是教师问得最多的问题。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中师生必须找到自己的“正位”(在瑜伽练习中,正位指一个体式理想的样子)。主导一堂课靠什么?任务驱动。在课堂上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任务,以此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主体做什么?任务下的“习”。“习”是动词,《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習(习),数飞也。从羽,从白。”会意字。本义是鸟类频频试飞。延伸到教学层面,我们这样理解“习”:“飞”,即实践,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进行学科实践,突出“习”是主体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即频频,一次又一次,指学生形成能力需要多次练习和一定的时机,突出“习”的频次与时机的重要性;“试飞”,既然是试飞,就会有失败或成功,突出“习”的过程性价值是体验。由此,我校推出“习课堂”教学模式,将其视为教师主导课堂和学生主体“正位”的契合点。

如何评判课堂教学效果?“习课堂”提出了三个数据目标,即课堂上“习”的时间60%、作业完成量70%、80%的学生能达成目标。历经五年的改课之路,我校“习课堂”从1.0版迭代到了3.0版,表现出四个基本特征:板块结构——用时间赢得课堂结构的变革;习为中心——学而时习之;生为主体——问题驱动、全员参与、习得监测与反馈、达标有数;功在课堂——要素到位、支架助学、驱动明确、典型反馈、分层指导。

如今,我校办学质量在当地名列前茅,多次在全区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中获得优秀评价。改课改出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学校顺势而为,开展了“解放午间”“大阅读工程”“嘉年华系列”“电影节”“风筝节”“四色大课间”“周五无边界学习”等活动,为“双减”落地注入强劲动力,重构教育生态。

“习课堂”是一条可以走,也可以走好、走远,走出成效、走出捷径的路。但前提必须是想走、敢走、坚持走。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在探索实践“习课堂”的过程中收获成长:前进一点点,离生态课堂就近一点点;失败一次,就为成功多积累了一次经验。相信我们认定的一条路,走到头的绝不会是黑,走到头的肯定是柳暗花明。给自己点亮一个探索的小光源,照亮自己,也照亮学生的前程。

猜你喜欢

正位图景主体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关于铁路货车制动管系漏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在沙碱地绘出幸福图景
艾家河描绘新图景
青岛新图景
金融委的意义在于为金融“正位”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媒体监督在司法领域的“正位”回归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