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入学适应期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4-04-27毛海岩

教育家 2024年9期
关键词:适应期入学数学课程

毛海岩

“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路上的重要阶段,对儿童后续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5—6岁的兒童在语言表达、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等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然而,这个阶段的儿童对数学的认知还停留在直观、形象和具体的层面,尚未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变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时期的特点,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引领学生平稳度过入学适应期。

合理设置学习内容,消除陌生感

增加“数学游戏分享”活动。为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在学生入学的前1—2周,教师可以安排“数学游戏分享”主题活动。首先,让学生想一想在幼儿园都玩过哪些和数学有关的游戏;然后,让学生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并与同学们进行分享;最后,组织大家一起玩游戏。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形成初步理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调整教材的学习顺序。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以活动为主的学习内容,如比较、分类等。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调整教材的学习顺序,将以活动为主的单元适当前置,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在开学之初,先组织学生们玩一玩“比较”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慢慢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顺势变革学习方式,激发兴趣点

数学课程游戏化。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会在认识10以内数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此时,教师可以借助游戏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例如:准备0—10的数字卡片,开展对数游戏。玩法一:先确定总数是几,教师出一个数字,学生快速思考后出示第二个数字,两个数相加为总数。玩法二:先确定加法或者减法,两名学生同时拿出一张数字卡片,快速计算出结果。通过课程的游戏化,帮助学生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引领学生走向理性的数学学习。此外,数学课程游戏化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合作活动或任务,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集体互动,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数学课程生活化。在幼小衔接的适应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应得到关注。为此,教师可准备一定数量的图画书、玩具和操作材料,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如在学习“认识图形”单元时,教师可统一为学生准备学具,确保大小、形状标准;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准备学具,为学生提供观察生活的机会并参与辨识图形的全过程。为兼顾教学便利与学生参与度,教师亦可采用两者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自行寻找相关立体图形,再进行筛选,最后交流讨论。此过程不仅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锻炼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数学课程综合化。在入学适应期,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综合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互动和实践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有“认识时间”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的概念,教师可以设计综合化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时间、用时间。首先,引入情境,让学生向父母介绍自己在学校一天的生活,感受时间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如“时间在哪里?”“时间是什么?”“如何认读时间?”等,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时间知识介绍自己周末的一日生活,感悟数学的实用性,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应用意识。

入学适应期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第一步。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确立清晰的教学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我能行”的力量,增强学习的兴趣与自信,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挑战。

猜你喜欢

适应期入学数学课程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缩短进城农民的“适应期”——千阳县抓党建引领进城农民融入城市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入学面试
如何应对中职酒店专业学生实习适应期当中存在的问题
入学第一天
零适应期教育模式对双语师资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