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音乐欣赏课设计与实施

2024-04-24刘茜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舞曲乐段瑶族

刘茜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将“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项音乐实践活动有机衔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唱念奏演,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审美感知力和想象力;要通过分段聆听、音画联想,引导学生感悟音乐内涵,增强艺术鉴赏力和理解力;要通过身势律动、自制长鼓、即兴表演,引导学生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欣赏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入手,分析音乐要素和音乐的风格特点,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趣味导入,体现知识融合

《瑶族舞曲》是湘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欣赏曲目,用民族管弦乐合奏来展现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五年级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的学习中已经对民族管弦乐作品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欣赏能力,能初步感知并表现乐曲情绪、速度、力度等音乐元素,明晰演奏乐器的音色、演奏方式等。因此,笔者将教学目标设置为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各主题音乐,从情感体验入手,分析音乐风格特点,提升音乐感知力。

导入环节,笔者借助希沃白板开展“麦霸争夺赛”音乐游戏,以《赛马》《我的家乡日喀则》《阿里郎》等民族歌曲“抢话筒”的形式开课并激趣——先通过游戏训练学生的音乐欣赏力和反应力;然后引导学生简要分析这些民族歌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特有的衬词等元素,并融合音乐与历史、地理、民俗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升音乐审美和文化素养;最后引导学生借助“百度百科”认识瑶族长鼓,并借助微课视频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民间艺术等,探索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欣赏辨析,强化审美感知

音乐是审美的艺术,感受音乐美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所有的欣赏活动都要围绕《瑶族舞曲》的音乐元素开展,让学生沉浸式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美。由于乐曲较长,音乐主题富于变化,所以,笔者采用先分后总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聆听、辨析。乐曲为单乐章的复三段体ABA结构,A段是欣赏的重点。

乐曲引子部分以中阮、低胡等乐器拨奏出舞蹈性节奏,笔者引导学生想象月光下瑶寨的男女老少从各自家中纷纷进入寨中旷地的场景。

第一乐段(A段)有“抒情”和“欢乐”两个主题,笔者通过听赏法教学:初听,学生感知旋律的情绪和速度;再听,学生自编身势律动,找出主题旋律;三听范奏,学生模唱主题旋律并思考主题出现了几次,思考每次出现时音调高低有什么变化,力度、速度、情绪有什么变化,由此联想到什么画面等。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和联想进行曲式分析,感受到抒情主题出现了三次,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好似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翩翩起舞,年轻小伙子带着长鼓加入晚会;欢乐主题出现了两次,音调一次比一次高,旋律变成快速,情绪更加热烈欢快、粗犷豪放,由此联想到年轻小伙子们敲击着热烈的长鼓,引来越来越多的瑶族人民加入舞蹈行列的情景。笔者用课件展示动态图谱,学生一边模唱旋律一边用手画图谱,并对比辨析图谱变化,在听赏中感知鲜明的人物形象,领悟音乐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第二乐段(B段)较之第一乐段,主题变成了三拍,速度渐渐回归中速,力度与之前比有所减弱,旋律宁静而富有歌唱性。笔者引导学生一边通过聆听分析音乐的特点,一边想象画面。学生想象出人们在宁静的夜幕下亲切交谈,憧憬着美好未来的画面。

第三乐段(A段)是第一乐段(A段)的再现,浓缩了第一乐段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听辨。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分辨第三乐段较之第一乐段有什么变化。学生用身势律动感受速度加快、声响和情绪越来越高涨的变化,并想象人们纷纷加入舞蹈队伍,跳跃着,旋转着,气氛热烈,感情奔放的场面。乐曲在强烈的节奏中被推向高潮,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

尾声部分(长鼓静静的、轻轻的声音),笔者引导学生想象人们欢歌热舞之后踏着月光散去,瑶寨恢复宁静的画面。

审美感知是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必备能力。在分段欣赏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场景的联想和想象,学习图谱、身势律动等,加深对音乐特征和审美特质的感知、体验与理解。完整聆听环节,学生用以上方法准确地找到对应的乐段,感知各主题音乐,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三、艺术表现,注重创意实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跨学科多元化艺术表现,鼓励学生创新创造。“音画联想”是欣赏课中学生较喜爱的教学方法。第一乐段欣赏中,学生通过音画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瑶族小伙子和姑娘击鼓歌舞的场景。笔者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把抽象的音乐感受变成直观的视觉画面,调动学生多元感官协调发展。同时,笔者鼓励学生即兴填词,把语言变成歌曲。“长鼓咚咚敲,鸟儿声声叫”“小伙舞腰刀,姑娘把舞跳”……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口成“歌”,并通过小组赛歌掀起课堂高潮。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语言艺术的融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听辨不同主题音乐的情绪情感变化是欣赏的难点,笔者引导學生用自己创造的身势动作(拍手、拍腿、拍肩等)为主题乐曲音乐伴奏,降低欣赏难度,突破学习难点。当主题音乐反复出现,旋律的力度、速度、情绪与音乐形象发生变化时,学生紧跟节奏,加入合适的身势动作伴奏。通过手势、步态的变化,学生在“表演音乐”中训练了聆听专注度和音乐表现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笔者让学生按“抒情”和“欢乐”两个主题分为两组,从情感、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乐曲。笔者在学生讨论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乐曲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

最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进一步感受音乐节奏。抒情主题小组以“X X X | X — | ”节奏为主,欢乐主题小组以“X X X X | X X X | ”为主,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作品。这样的创作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课前,学生用饼干桶和食品袋自制了长鼓,课堂上鼓声阵阵。笔者被热烈的氛围感染,情绪激昂地表演瑶族舞蹈,学生跟随笔者进行了即兴表演。

四、拓展延伸,加深文化理解

拓展环节,笔者以微课介绍乐曲创作背景——《瑶族舞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该曲脱胎于刘铁山以传统歌舞鼓乐为素材创作的、展现瑶族民众欢歌热舞场面的《瑶族长鼓舞歌》,后由茅沅将该曲的部分主题改编为管弦乐,使之成为如今的《瑶族舞曲》。接着,笔者通过两段不同版本的《瑶族舞曲》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音乐风格,拓宽音乐视野,加深文化理解:视频一是广东连南千年瑶寨开展“丰收音乐节”,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歌唱幸福生活,歌颂党;视频二是布达佩斯街头,中国留学生演奏民乐《瑶族舞曲》,人们纷纷驻足欣赏。

最后,笔者小结:“视频一展现了千年瑶寨在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迎来的新生活,视频二展示了中国民乐、中华经典民歌的文化魅力。”这样教学增强了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中华美育精神和民族审美特质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者单位:襄阳市第41中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舞曲乐段瑶族
瑶族织锦
冬的舞曲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烂漫舞曲
音乐作品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非常规”曲式类型
——以乐段范畴为例
读瑶族经典 为盘护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