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一流高校智库的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2024-04-22倪好余好刘存钰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高校智库

倪好 余好 刘存钰

摘 要:高校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智力支撑。作为位列第一梯队的世界一流高校智库,美国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对国家重要外交事务和国内公共政策问题提供高质量研究和分析,其成功的建设经验在于以需求为导向,扎根公共政策;以人才为根本,健全培养机制;以制度为保障,经费来源广泛;以议政为己任,多元成果推广。我国高校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借鉴其有益经验,提高站位,研究方向聚焦国家战略,服务治国理政;重视人才,人才引育形成良好生态,效力经世致用;整合资源,智库治理深化机制改革,实现自给自足;扩大影响,合作研究推进二轨外交,加强成果推广。

关键词:世界一流;高校智库;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

问题的提出

智库(think tank),也被称为“思想库”“智囊团”“智囊机构”,是汇集来自多个学科的专家学者组建而成的咨询研究机构,智库成员发挥智慧谋略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出谋划策,在理论、策略、方法乃至思想层面提供最佳方案或优化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智库建设。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智库建设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4年2月,教育部发布《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1],明确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建设目标和主攻方向。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强调“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深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推动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同年12月,25家高端智库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后因国家机构改革(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合并)缩减为24家。2020年3月,第二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名单公布,共有5家高端智库入选。目前,全国共有29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其中高校智库有8家,分别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高校牵头建设了38%的国家高端智库,承担了90%以上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

高校智库已然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因功能定位不够清晰,致使智库研究难以跳出传统学术研究的思维窠臼,学术成果与智库成果之间的转化率不高;有的因沿用传统学科人才招聘的方式招揽人才,致使人才团队缺乏多元化学科背景,不少青年才俊到岗后发现难以胜任,不利于高校智库构建稳定、可持续的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大部分高校智库的资金来源单一,受制度约束较大,在国际合作、境外调研、社会化招聘人才等方面缺乏灵活性;还有一些高校智库向外拓展能力不足,在扩大全球影响力方面举步维艰。面对建设教育强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使命,我国高校智库建设如何解决现存的难题从而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交出高水平答卷,既要找准定位加强内涵建设,也要汲取世界一流高校智库的发展经验。

纵观全球,越来越多的高校智库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科技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咨询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来自世界一流高校的智库表现尤为突出,美国莱斯大学的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Rice Universitys Baker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以下简称贝克研究所)在全球最佳大学智库排行榜上位列第一[4]。能在全球诸多高校智库中脱颖而出,贝克研究所有其独到之处,本研究旨在探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以期为我国高校智库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功能和更高价值提供借鉴。

功能定位精准:以需求为导向,扎根公共政策,聚焦国际议题

高校智库与政府智库、企业智库、社会智库等其他智库类型的根本区别是其功能定位与所在高校的基础研究实力、学科门类、学术优势等息息相关,高校智库功能定位的精准程度直接影响到其能否最大限度地将高校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作为世界一流高校,莱斯大学在材料科学、纳米科学、人工心脏研究以及太空科学等领域都占世界领先地位,贝克研究所也凭借着学校卓越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声望,拥有来自世界各地学术界、私立机构和政府的二百多名顶尖专家,智库建设的定位非常明确,即为重要外交事务和國内公共政策问题提供最高质量研究和对策分析。贝克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其核心研究涉及能源、卫生政策、公共财政、创业精神和经济增长、国际经济、总统竞选、科技政策、中国研究、太空政策和药物政策等领域。作为该研究所的创始人,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三世(James Baker III)在研究所成立伊始便对其做出了清晰的定位——致力于架起思想和行动之间的桥梁,推进务实、可实现的政策,改善民众生活,改善共享的世界。对于贝克研究所的学者专家来说,要从政府机构洞悉影响政策的实际需求;对于政府决策者而言,能够听取贝克研究所学者专家围绕改进政策提出切实有效的学术建议;对于有望成为未来学者和政府人员的莱斯大学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贝克研究所的政策研究提升自己,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5]。从贝克研究所的职能定位可以看出,该机构清楚界定了学者专家、政府人员和在校学生这三类群体与研究所密切相关的身份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无论是哪类群体,在与贝克研究所的互动关系中,公共政策需求始终放在首位,以需求为导向的清晰定位对贝克研究所的机构设置及研究内容产生直接影响作用。

1.根植政策研究领域深耕细作

贝克研究所下设六大研究中心,分别聚焦能源、健康与生命科学、中东问题、公共财政问题、美国和墨西哥相关问题、私营企业发展问题等方面的政策研究(见表1)。常设研究项目包括中国研究、药物政策、国际经济、总统竞选、宗教与公共政策、科技政策和太空政策七个方面。贝克研究所六大研究中心和主要研究项目有交叉跨学科合作,不仅能够拓宽其研究视角和研究结论,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的国际知名度以及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

当前,研究议题设置的国际化是高校智库应对全球化变革的重要特征之一,贝克研究所的研究议题不仅涉及美国公共政策领域,而且涉及全球重大议题,通过主动设置全球性、战略性的研究项目,持续拓宽其研究范围,促使主动设置议题的能力和全球叙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随之提升。

2.借助区位优势建设品牌项目

贝克研究所发挥自身的地理优势,推动独具特色的能源研究项目快速发展。借助坐落于美国的能源之都休斯敦这一区位优势,贝克研究所于2012年10月成立了能源研究中心,为政策制定者、企业领导者和公众提供高质量、以数据为导向、影响能源市场的问题分析,“能源论坛(Energy Forum)”也是该中心的学术品牌活动。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贝克研究所能源研究中心跻身世界能源与资源政策智库榜首,力压英国牛津能源研究所和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并因连续三年排名第一而被评为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据贝克研究所2022年报显示,随着俄乌冲突不断升级,能源研究中心以能源为视角切入美国的地缘政治和能源安全议题,为能源和经济政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建议[7]。

同时,能源研究中心结合美国加强能源转型的现实需求迅速做出反应,将2022年能源议题下的研究重点转向对中国的研究,通过剖析在能源供应链上中国的角色以及即将面临的挑战,试图打破对中国的能源依赖,并且聚焦太阳能和其他替代能源供应链的废弃物管理问题。2019年2月,能源研究中心首次发布了中国石油地图,该图提供中国关键能源基础设施在线、交互式和全面可视化信息,包括现有的石油基础设施,还有原油管道、精炼产品管道、炼油厂、原油和产品储存设施以及石油港口。自2020年7月以来,能源研究中心在原有基础上绘制了能源附加地图,包括天然气基础设施、煤炭和核电站以及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等信息,意在更准确地呈现中国完整能源系统,该中心即将发布中国能源地图(2023年版)[8]。

3.高度重视区域国别问题研究

除了对中国的关注,美国—墨西哥关系和中东问题也是贝克研究所关注的国际重点议题。2013年10月,新增设的两个研究中心——墨西哥研究中心和中东研究中心是贝克研究所根据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专门设立的,旨在密切围绕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热点问题展开各项研究,为美国国内决策者、学者和公众提供关于该地区热点事件及其发展的全面分析。例如:作为2022年十大亮点项目之一的美国—墨西哥关系研究,其主要成果包括出版发表一系列论文,探讨美国和墨西哥的经济与能源问题,同时聚焦墨西哥的教育改革、潜在的贸易协议、预测墨西哥主要经济和政治问题以及思考能源转型对美国—墨西哥能源政策的影响等。

内生动力强劲:以人才为根本,发挥高校优势,健全培养机制

人才建设是决定高校智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高校智库能否持续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能否在服务社会发展这一使命上实现更多的成果应用与转化,落脚点在于高校智库是否拥有人才培养的内生系统,借助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汇合点的优势,为智库人才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基于高校内外系统形成稳定的智库人才输送渠道

贝克研究所注重以人才为根本,倾向于构建多元化学科背景的人才团队,在人才引进方式上注重多渠道引进人才。贝克研究所将人才按照不同特性和岗位特征分为研究员和学者(Fellows and Scholars)、非常驻人员(Non-resident)、萊斯学者(Rice Faculty Scholar)、一般研究员(Research Staff)和行政人员(Administrative Staff)等类型。贝克研究所现有各领域专家学者200多名,这些研究者的身份背景涉及政界、外交界、新闻界及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众多行业,还有来自莱斯大学校内各院系及其他高校不同院系的教师。这些研究人员通常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深耕于各自的行业领域,并已在相关行业领域开展大量研究,这些经验有助于对各类公共政策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在研究所从事能源和全球石油研究工作的马克·芬利(Mark Finley),他在能源、经济和公共政策的交叉领域拥有超过35年的工作经验。在加入贝克研究所之前,他曾是英国石油公司的高级经济学者以及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分析师。在新冠肺炎疫情与俄乌冲突的国际大背景下,他不断跟进在此影响下全球能源市场的反应,并以多种形式分析美国未来的国家能源战略[9]。除了从社会各界招揽人才外,贝克研究所得益于莱斯大学为智库发展提供的人才、学术和组织等方面的优势,积极聘用莱斯大学各院系人才,组成了阵容强大的莱斯学者团队,为各领域研究筑牢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2.基于“旋转门”机制增进政府和智库人员双向交流

在人才管理方面,贝克研究所注重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让人才流动“活”起来。贝克研究所善用“旋转门”机制,即通过智库学者和政府官员身份的转换,促进智库和政府的双向人才流动。因此,其人才队伍中不乏多人曾在政界、商界等社会机构担任要职。例如:前任所长爱德华·杰瑞简(Edward P. Djere Jian)曾担任美国助理国务卿和驻叙利亚、以色列大使,拥有30多年的政府工作经验。现任所长戴维·萨特菲尔德(David M. Satterfield)也具备40多年的外交和领导经验,曾任美国助理国务卿、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和美国驻外大使等要职。“旋转门”机制,一方面,能让这些即将卸任或离任的熟悉政府决策的官员为智库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智库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智库人才也有机会进入政府部门,直接参与政府决策,推动智库产出更具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提升高校智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10]。

3.构建“学科—智库”发展生态协同学科培养人才

高校智库不仅肩负国家政策研究的职责,而且还要履行人才培养的使命任务。尽管人才培养情况并非高校智库的核心评价标准,但世界一流大学均将人才培养视为智库发展的重要任务[11]。贝克研究所致力于培养下一代政策领导者,不断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方式,构建相互促进的“学科—智库”发展生态,建立了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贝克研究所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开设政策类课程,设置硕士学位,举办学生论坛、提供国内外带薪实习机会,并联合莱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系分别开设了全球事务专业和能源经济学两个硕士学位项目,将全球政策制订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实训相结合,将智库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协同起来,为培养该领域的未来领导者做足准备。

第一,全球事务专业硕士学位项目。贝克研究所与莱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共同开设的全球事务专业是为期两年的专业硕士学位,也是该校最具特色的社会科学类专业之一,为学生提供与全球能源公司、财富500强组织、地方和联邦政府实体以及国际非营利组织接触的机会。该项目开设了较为丰富的美国研究课程,如20世纪美国史、美国与世界、美国经济发展、美国与全球化、美国与各区域的关系等主题模块,其培养的全球事务人才在美国甚至世界范围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第二,能源经济学硕士学位项目。该项目由贝克研究所能源研究中心与莱斯大学经济学系跨专业合作,是为期12个月的全日制专业硕士项目。通过提供计量经济学、企业金融、能源转型、微观与宏观经济学、风险管理、能源交易、能源与环境、政治经济学、地缘政治、能源项目管理、运输、税收等方面的课程,为能源专业人员提升业务发展、战略规划相关的人力资本开辟了新的途径。该硕士项目聚焦于能源战略规划和能源资本决策分析,培养学生对能源市场进行深入分析的技能,在能源行业的所有领域提供战略性、洞察力和数据驱动的见解,以便为未来市场定位、资本资产决策和公司战略方向提供信息。该项目的最后一个学期要求学生进入实习机构,从而有利于就业。

该硕士项目共四个学期,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遵循标准的莱斯大学学年日历。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是在夏季连续举行为期7周的短学期。第一学期的所有课程和第二学期的两门课程都是必修课。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为学生提供专业选修课程。学生们也可以选择在第二学期选修额外选修课以加快学习进度。

第三,实践实习机会。贝克研究所定期举办学生论坛,给学生提供参与线上小组讨论和演讲、专家学者讲座与圆桌会议、公共政策竞赛、出版公共政策刊物等实践活动机会。鼓励学生在贝克研究所提供的实践项目中充分运用公共政策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激发他们未来从事公共政策领域职业的潜能。与此同时,贝克研究所还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2022年,贝克研究所输送了50多名学生担任实习生和研究助理岗位,学生深度参与到政策建议制定、项目报告撰写等过程中[7]。贝克研究所给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无论是从培养学生政策制定的专业硬实力,还是在这过程中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对培养下一代公民知情权和政策领导者都起到关键作用。

管理机制灵活:以制度为保障,经费来源广泛,财权相对独立

灵活的管理机制能够有效激发组织创新,同样也适用于高校智库,无论是经费筹措还是内部管理上,给予高校智库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增强独立性,也能促进智库研究项目更快更好地应对国家社会重要关切。

作为高校智库这样一种特殊的科研组织机构,贝克研究所的管理机制体现出灵活性。尽管其与莱斯大学之间属于隶属关系,但它拥有相对独立的财权。一方面,贝克研究所沿袭学术机构的特点,与母体大学治理文化保持相对一致;另一方面,在内部管理上,贝克研究所采用企业管理方式,相对更具灵活性。智库由研究所所长负责,下设顾问委员会,成员都由政府要员或企业高管兼任,建立起研究所与决策核心必要且对等的沟通[12]。专家学者依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在研究所各研究中心交叉任职,由专职人员组成的管理和行政团队辅助研究所日常运营、办公、沟通与协调等事务。

庞大的经费总量和相对稳定的来源渠道,对智库维持日常高效运转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贝克研究所探索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研究所经费来源的稳定性提供保障。贝克研究所在2022年度总收入为1,255万美元,支出为1,241万美元。其中,捐赠基金和支持者的捐款为该年度最大的两项收入来源,占据所有经费来源的85%。两项收入分别为574万美元和490万美元,各占研究所总收入的46%和39%;研究资助收入达182万美元,占研究所总收入的14%。相较之下,贝克研究所从莱斯大学基金中获得的总收入最少,仅10万美金,在总收入占比不到1% [7]。

在美国,由于受到“乐善好施”的宗教文化以及经济政策的影响,社会捐赠较为普遍[13],加上贝克研究所的机构性质是符合《美国联邦税法501》(c)3条款的非营利性组织,来自美国国内的各类捐赠都可以享受免税条件,这也极大推动了企业和个人的捐赠热情。贝克研究所全部的经费来源不外乎经由六大渠道——捐赠基金收益、基金会捐赠、企业捐赠、个人捐赠、政府资助以及莱斯大学拨款。其中,捐赠基金收益和基金会捐赠成为研究所最主要的经费来源渠道,这也有利于在保障研究所日常运营的同时,兼顾研究工作的独立性。在接受诸如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政府所属机构的科研资助时,贝克研究所也明确了不接受限制研究自主性的资助,始终恪守无党派立场,政治家和学者在卓越的知识和严格的无党派氛围中工作,制定更新的、知情的政策方法,学生们通过协助研究和参与对话获得宝贵经验,从而成为更好的学者和领导者。

而智库所隶属的母体大学拨款占比最少,已然是美国智库适从的事实,这也是莱斯大学在不干涉高校智库日常研究的情況下,对其工作给予相应的支持。贝克研究所并不局限于现有的经费来源渠道,而是积极地创新其他捐赠方式[14],如莱斯大学员工可以直接通过从工资扣除来进行捐赠,捐赠人在捐赠收益完全归智库所有之前,可在指定时间内甚至终身享有该捐赠的收益。由此可见,贝克研究所在财权方面拥有极为灵活的自主性,并且积极拓展多种渠道增加经费来源,能够有效避免对单一渠道经费的过度依赖,在保障课题研究独立性的同时,也为开展重大课题预留备用经费。

对外交流广泛:以议政为己任,注重外部传播,多元成果推广

世界一流高校智库在国际话语权和外交博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话语权的获得与其成果传播密切相关。因此,高校智库不仅要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更需要注重面向公众尤其是政府决策者宣传,进行成果推广。张新培(2018年)认为,将研究成果向外进行有效输出和辐射,开放和多元的文化特征是高校智库组织模式特征之一[15]。贝克研究所注重研究成果转化,转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直接参与并影响决策过程;二是通过媒体传播扩散政策理念。

一方面,贝克研究所借助“旋转门”机制,聘用前任政府官员到研究所任职或请现任官员参与内部会议,实现了让决策者和研究者角色之间的相互切换,将研究成果更为直接地运用到政府决策的过程中。在总统大选期间,总统候选人会聘用政策精英担任顾问,这对美国未来总统的政策理念有着直接影响。而贝克研究所作为美国第一个专门研究美国总统竞选与选举的智囊团,长期活跃在美国总统政治中。借助其创始人詹姆斯·贝克三世在总统政治方面的丰富经验,贝克研究所在参与总统竞选活动中积累了深厚经验和广阔人脉。此外,贝克研究所还会通过举办研讨会、圆桌会议、辩论会等各种会议与论坛,邀请学者、决策者、媒体等对内政外交问题进行讨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几年线上会议更为普遍。2021年,贝克研究所共举办137场会议与研讨会,出席观众高达16,225人次[7]。在国会听证会上作证,也是贝克研究所的学者直接参与影响政策制定的重要方式,能进一步了解政府对颁布政策的舆论管控与引导以及如何影响公众舆论。

另一方面,贝克研究所借助不同形态媒体辅助传播研究成果,扩大其在学术界或同行业内部的影响,同时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研究所官网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贝克研究所共公开发表了322份出版物,媒体引用量达37,714次,影响范围覆盖214个国家及地区[7]。其成果类型主要包括图书专著、研究论文、政策报告、时政评论等,并且这些成果在其网站面向公众开放获取。除了图书专著需要付费购买外,其余出版物形式均可免费下载。除了在传统媒体的传播推广,贝克研究所对其成果在新媒体平台的使用与传播颇为及时。研究所会在推特、脸书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实时共享研究进展。在2021年,研究所推特账号总浏览量达646万次,播客累计下载16,524次,优兔网账号关注者115万人[7]。凭借社交平台的影响力,贝克研究所可以更精准地进行成果推广,提升智库的全球影响力。同时,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形成与公众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及时了解公众的反馈和声音。

启示

世界一流大学必然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也应率先垂范。既要充分发挥高校智库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对外交流广泛等传统优势,也要向政府、企业、媒体、社会组织等借力,形成教育系统内外协同发展合力,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国家战略,完善内部治理,优化人才生态,拓宽国际合作。

1.提高站位,研究方向聚焦国家战略,服务治国理政

世界一流高校智库的使命和定位不同于一般智库,而是要通过融汇世界一流高校卓越的学术思想来引领国家的决策,体现“答疑解惑”“见招拆招”“指点迷津”的功能,其研究方向一定要聚焦国家发展宏观战略,密切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基础性、趋势性战略主题和改革热点难点问题,才能走在决策之前。我国建设世界一流高校智库,其正确的研究方向必定是以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能够科学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这也是国内高校智库与国外高校智库的本质区别。世界一流高校具有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等优势,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使命,在咨政启民方面积淀深厚,高校智库要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以研究项目为载体将学术研究与决策研究紧密连接,促使高校顶尖专家学者重视智库研究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以不同的学科视角为研究中国实践问题提供理论指导方案。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治国理政是我国高校智库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高校的性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我国高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高校的性质正是决定了高校智库在服务治国理政上有五个基本方向:一是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决策,增强咨政建言能力,賦能国家治理现代化;二是服务教育改革和发展,主动构建促进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自主知识体系;三是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全面赋能,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把论文和调研报告写在中国大地上,真正做到为解决现实问题把脉支招,确保智库报告的高质量与高水准;四是服务国际合作,强化支撑引领和参谋助手作用,推动智库交流合作网络建设;五是服务“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贡献智库力量。

2.重视人才,人才引育形成良好生态,效力经世致用

建设世界一流高校智库,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校智库既要对顶级专家学者、退休政要、行业领军人物等人才在引进上发挥强磁场的虹吸效应,还要善于利用母体高校的优质资源,如与高校一流学科、科研机构协同培育新生代智库研究力量。高校智库作为政府科学精准施策的最强“外脑”,要善于从不同的群体角度对决策的各个层面加以思考,从年龄和资质等维度上搭建人才梯队,构建良好的智库人才生态,开辟高校智库研究人员上升通道,有助于更全面科学地发挥智库人才集体力量服务政府决策,开展更多经世致用的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重大理论问题和决策咨询研究。

与美国相比,我国高校智库的人员“旋转门”现象并不常见,这种差异源于行政体制和人事制度方面的区别[16]。因此,我国高校智库要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旋转门”通道,促进政府部门人员、高校智库人员互动协作机制的形成,为高校智库的年轻学者提供参政议政机会,拓展教师干部赴部委、企业、国际组织等任职、挂职、兼职、借调、交流的锻炼机会,从而更加熟悉决策过程,经由参政议政积累丰富实践经验。

3.整合资源,智库治理深化机制改革,实现自给自足

深化高校智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对标先进,瞄准一流,切实学习借鉴世界一流高校智库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创新内部治理体系。在组织形式上不断创新,如智库的组织架构、质量评价与监督、经费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通过“智库+高校”优势叠加整合优质资源,在课题研究中用活“望闻问切”,真正做到“把好脉、选好题、写好文、讲好理”,不仅能够为国家战略决策提供真知灼见,而且也能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提供科学方案,使高校智库成为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新型智库。

经济上保持相对独立是高校智库治理的目标,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探索高校智库多元经费筹措机制,从而在财务上逐步减少对政府和母体高校的依赖,创设开放包容的研究条件,促使高校智库的成果更具独立性和客观性。此外,产出高水平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是高校智库能否跻身世界一流的根本保障,研究成果的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了高校智库的水平和层次。高校智库要始终将调查研究落到实处,坚持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将对政府决策产生意義和作用视为判断高校智库研究成果是否具有价值的基准线。

4.扩大影响,合作研究推进二轨外交,加强成果推广

相对于政府间的“第一轨外交”,高校智库可以通过民间形式,以学者、退休官员等为主进行智库外交活动,由于其方式更为灵活、广泛,起到“缓冲带”和“助推器”的作用,往往被称为“二轨外交”。以“二轨外交”助力双边和多边关系,可以发挥公共外交的独特功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并在促进国际对话、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话语体系中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国内“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汇合点上,我国建设世界一流高校智库要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格局放眼全球,增进融合交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科学回答时代关切,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为“世界之问”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智库核心竞争力,逐渐锻造出增进全球福祉、促进共同繁荣的“国际化高校智库品牌”,发挥辅助公共外交、提升国家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和维护国家利益等重要作用。

当前,世界大学智库联盟、“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研究联盟、“一带一路”工程教育国际联盟等国际化高校智库品牌纷纷建立,但由我国高校主导、长期运营并活跃全球的智库联盟还不多。发达国家高校智库的影响力始终位居前列,并且呈现出全球建立分支机构、深度参与国际事务等趋势。因此,建设一批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基地、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仍是我国一流高校智库肩负的重任,建立我国高校主导的智库联盟品牌有利于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必将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参与并影响全球事务。

在研究成果的国际传播上,除了高校智库牵头发起国际会议、专题论坛等形式之外,还应主动提炼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基于数字技术加快实现一流高校智库的数据驱动,提高智库成果精准化水平,基于网络新媒体、数字出版等更多元化的推广渠道面向全球传播来自中国高校智库的观点、策略和思想,构建成熟的研究成果国际传播机制和体系,逐步掌握话语的定义权和定制权,让我国高校智库逐渐成为强有力的思想动力源。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项目“高校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IA20020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EB/OL].(2014-02-12)[2023-07-2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s7061/201402/t20140212_164598.html.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EB/OL].(2015-01-20)[2023-07-25].

https://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

[3]“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第十五场:介绍从数据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效[EB/OL].(2022-09-27)[2023-07-25].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875/.

[4] MCGANN J G.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R].Philadelphia, P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21.

[5] About the Baker Institute [EB/OL].[2023-07-27]. https://www.bakerinstitute.org/about-baker-institute-0.

[6] Centers & Programs [EB/OL]. [2023-07-27]. https://www.bakerinstitute.org/centers-programs.

[7] 2022 Annual Report [EB/OL]. [2023-07-27]. https://www.bakerinstitute.org/node/71676.

[8] Open-Source Mapping of China's Energy Infrastructure[EB/OL]. [2023-07-27].https://www.bakerinstitute.org/open-source-mapping-chinas-energy-infrastructure.

[9] Mark Finley [EB/OL]. [2023-07-27].https://www.bakerinstitute.org/expert/mark-finley.

[10] 田山俊,陆军.一流大学智库高速崛起的内在成因——以莱斯大学贝克研究所为例[J]. 现代教育管理,2019(8):8-15.

[11] 倪好,周谷平.与学科协同发展:英国高校智库建设经验及启示——以苏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院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5(2):57-62.

[12] 邓志超,宋美.美国高校智库对政府决策影响研究——以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为例[J].高教学刊,2019(19):23-24,28.

[13] RICH A. Think tanks, public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expertise [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102-105.

[14] Other Ways to Give [EB/OL]. [2023-07-27].https://www.bakerinstitute.org/other-ways-give.

[15]张新培.连接学术与政策——一流高校智库组织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84.

[16] 何振海,刘尚月.世界一流大学的智库治理策略及其观照——以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为例[J]. 中国高教研究,2018(8):74-79.

(作者单位:倪好,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余好,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刘存钰,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高校智库
高校智库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中的作用及服务模式
论高校智库建设的伦理逻辑
高校智库:学术立场与社会关切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路径分析
激励视角下高校智库协同决策机制研究
建言献策如何影响政府决策
教育研究推动政府决策的问题及路径
面向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智库信息服务模式研发
关于加强天津高校智库建设的研究
高校智库服务教育综合改革的价值、困境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