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与路径探析

2024-04-18理阳阳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传播路径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大学生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多种价值观念在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这给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带来了深刻影响。红色文化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传播和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阐述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概括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维度,提出红色文化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指出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普遍存在认知不足的情况。同时,文章在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三观”培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理想信念教育同样存在形式主义等困境,必须从根本上更新理念,创新手段,推进红色文化教育与新媒体的有效结合。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和载体,提升传播效果;二是强化对大学生的新媒体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其信息辨别和处理能力,引导其在新媒体环境中进行正面价值选择;三是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环境的教育模式;四是建立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教育氛围。文章旨在为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红色文化;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大学生;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5-0033-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数字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多维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GXSZ178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方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数字化浪潮和碎片化阅读成为新常态的今天,大学生在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和挑战。作为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1]。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承载着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工具,传播红色文化,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深入,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特征

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现代化的教育内容不仅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还更加注重现实问题的案例分析,而新媒体技术的融入则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和多样性。互动化的教育模式破除了传统单向灌输的局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参与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教育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创新的教育方法,如情景模拟和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和模块化的学习内容,能够适应快节奏的学习需求[2]。

二、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是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和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也在多个层面得以显现。在革命历史价值上重温革命历史,可以提取和弘扬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牺牲精神的革命传统[3]。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培养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4]。

三、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态度

大多数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有一定的基础认知,这种认知主要来自中小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堂以及家庭和社会的无形熏陶,往往停留在理论知识和历史事实的层面[5]。新媒体时代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的特点,使得大学生在面对红色文化时,采取片面浏览、快速消费的态度,缺乏深度学习和思考。大学生的信息接受方式以“扫读式”“跳跃式”为主,习惯通过抖音、B站等新媒体获取娱乐性信息,观看红色题材影视作品时也存在追求视听刺激的心理,而非深入理解作品内涵。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充满敬意和自豪,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愿意主动学习红色文化[6];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因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多元文化冲击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对红色文化有一定的距离感,甚至产生红色文化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错误观念[7]。

四、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冲击

互联网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现实世界,同时它也是一张网,编织着复杂的信息流。在此环境下,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接受着多方位的冲击和影响。新媒体时代,多元文化的大量涌入、各类不良信息的泛滥,使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动摇,沉浸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一些大学生,更是受到网络亚文化和畸形价值观的严重影响。此外,网络上的消费主义思潮还令部分大学生产生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社交媒体的兴起重塑了人际交往模式,“点赞”“关注”成为新的“社交货币”[8],导致大学生忽视了深层次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社会责任感的树立。

(二)红色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传播效果欠佳

新媒体的特征如即时性、碎片化和互动性,与红色文化的深度、系统性和严肃性俨然形成了一种对立[9]。新媒体平台作为典型的信息传播工具,其运作模式遵循商业逻辑,内容生产迎合市场热点和用户偏好,以“流量为王”,这与红色文化传播的教育价值和精神传承的要求产生了根本性的冲突。信息过载的现实环境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尤为微弱,而算法推荐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趋势。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在数字化转型上步伐缓慢,未能有效利用新媒体语言进行再创造和包装,传播力和吸引力不足[10]。传统的叙事方式与新媒体用户的阅读习惯存在巨大落差,信息的快速迭代与红色文化内涵深度的传播需求不匹配,加之新媒体传播路径较为单一,限制了红色文化多维度体验的可能性。

(三)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

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问题,这一现象体现在教育方式的单一化上,即许多高校仍旧沿用传统的说教模式,忽视了互动性和参与感的重要性。同时,这种形式主义也表现为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生活实际脱节,许多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停留在表面宣传和理论讲授等方面。此外,学校对理想信念教育评价体系的设计比较功利化,学生的参与往往变成了一种为应对考核、拿到学分的被动行为,而非源于内心对红色文化的自发追求和认同[11]。

五、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一)创新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形式,丰富传播载体

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显著特征,通过构建线上互动平台,引发话题讨论,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还能激发其参与感和体验感。高校应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线上互动活动,使红色文化教育不再仅是单向灌输,而是通过话题讨论、互动问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在国庆节、建党节等重要节日,校方可以设置微博话题与学生互动,利用视觉化表达方式讲述红色英雄事迹,使红色文化符号在学生心中重现[12]。在传播载体上,移动端应用的开发是关键。高校学生大都是“手机控”,因此可基于微信小程序、微博等平台进行红色文化专题推送,或是开发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APP,如基于校史的“红色足迹”应用等,从而为学生提供学习红色文化的多元途径[13]。

(二)强化大学生新媒体运用能力培养,引导正向价值选择

面对信息碎片化与价值多元化的双重挑战,强化大学生的新媒体运用能力,对其进行正面价值的引导,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高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重视媒介批判与反思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媒体的社会责任,坚守文化自信与道德底线,成为拒绝低俗、抵制谣言的“排头兵”[14]。在实践应用方面,鼓励学生参与新媒体实践项目,如参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校园网站编辑、社交媒体账号运营,制作微电影、动漫、短视频等数字化内容,培养具有红色情怀的新媒体创业者。

(三)更新理想信念教育理念和方法,探索与新媒体融合的教育模式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高校必须更新理想信念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积极探索与新媒体相融合的红色文化教育新模式。首先,教育理念要转变为问题导向,针对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思想困惑、红色文化认同缺失等问题,主动设置相关问题情景;其次,改革创新教育方法,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采用红色文化微课、网络讨论、数字虚拟仿真等形式进行教學,提高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最后,教育理念的更新应立足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学生的个人成长紧密结合起来[15]。

(四)建立“校园文化+红色文化”结合的长效机制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中,建立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还能促进其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坚持。首先,高校需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让红色文化成为校园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举办红色文化主题学习周、红色经典诵读会、红色影视展播等活动,整合校内外红色资源,如红色经典课程、红色影视作品、红色主题实践基地等,构建起红色文化学习的立体网络,不断提高学生在校园中对红色文化的接触频次。其次,高校要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的改革,使红色文化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在专业课程中嵌入红色文化元素,积极开展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的课程思政,设置红色文化与专业课程交叉的创新模块。最后,高校新媒体矩阵可以在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开展线上红色故事分享会、红色主题征文比赛、红色知识问答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红色精神,在互动中传承红色基因。

六、结语

新媒体时代,高校必须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更新教育理念,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创新教育方法和载体,构建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只有让红色文化在新媒体语境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并与大学生的理想追求和成长需求真正契合,高校才能培养出一代代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青年力量,才能在新的历史方位推动红色基因传承,提供坚强的精神力量,引导大学生增强理想信念,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汪为.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22.

[2] 毕冉.基于媒介逻辑的“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研究[J].传媒,2023(17):91-93.

[3] 侯美华.新媒体环境下湖湘红色文化传播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

[4] 饶宝美.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探究[J].今传媒,2023,31(10):138-141.

[5] 王婧惠.网络视域下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J].今传媒,2023,31(8):147-149.

[6] 马金鹏,石姝莉.基于文化结构理论的红色文化IP创新传播研究:以“亮剑”为例[J].传媒论坛,2023,6(19):82-85,101.

[7] 徐功献,谢竺轩.红色文化网络话语权的建构困境及破解进路[J].行政科学论坛,2023,10(8):65-70.

[8] 魏晓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J].活力,2023,41(18):8-10.

[9] 黎珂君.新媒体时代校园红色文化与教育的融合性[J].互联网周刊,2023(22):53-55.

[10] 刘灿璨.新媒体生态下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探索[J].新闻前哨,2023(21):69-70.

[11] 胡澜.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探析[J].新楚文化,2023(24):63-66.

[12] 杜小峥.河南红色文化IP塑造和传播力提升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3(10):92-94.

[13] 杨凡.融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创新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3(10):98-100.

[14] 丛旭文,黄晶梅,刘遵龙.新时代视域下红色文化网络传播路径研究[J].学术探索,2023(12):59-65.

[15] 李东坡,肖宁.媒体变革视角下红色文化创新性传播的策略[J].长征学刊,2023(5):25-33.

作者简介 理阳阳,副教授,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猜你喜欢

传播路径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大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特点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