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学科有效教学概念初探

2024-04-18史鑫

高考·下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有效教学

史鑫

摘 要:有效教学是教育理论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高中阶段历史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最应解决的课题。随着高考、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有效教学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同时,对于有效教学的理解,也各有见解。文章主要结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就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概念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有效教学

202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即“一核”“四层”“四翼”三个方面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本源性问题。同时也为研究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理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与特征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源自20世纪上半叶西方对于教学效益问题的争论,即怎样的教学行为才是有效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在我国教育学界蔚然成风。通过对西方已有“有效教学研究成果”的吸收与转化,目前我国学术界形成了两种相对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倾向从教学效果、教学效率等方面来评价教学的有效性;另一种则是以学生能否实现有效学习与个体发展为评判标准进行界定。湖南大学的姚利民教授认为,有效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学习、高效达成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根据这一定义,符合教学规律与促进学生学习,是“有效教学”实现的条件,侧重强调教学实施的具体过程;“教学目的”是指学生的学业进步和个性发展;“预期教学目的”是指学生的学业进步和个性发展符合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是“有效教学”追寻的目的;“高效达成”则重点突出教学投入与产出比,是“有效教学”有效之所在[1]。

本研究认为,对有效教学的界定,应该重点突出四种关系:第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近年来,不同的教育理论都在探讨如何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依然是需要依靠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来激发和维持的。第二,已有教学方式与有效教学实施的关系。有效教学的实施,是在克服已有教学方式不足的前提下,充分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并实现对传统教学的再发展、再优化、再创新。第三,知识传授与素养提升的关系。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有效教学所实现的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更要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第四,策略探索与模式构建的关系。策略,即为达成既定教学目标而探寻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而模式,则是经过一定的教学实践积累,所形成的一整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有效教学必定是经过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积累,而达到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

综上,有效教学就是以学生的个体发展、素养提升为核心价值取向而进行的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二)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有它的特征,也是有效教学区别于低效、无效教学的标志。姚利民教授认为,有效教学的特征应具备正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科学的组织,清楚明了、充满热情、促进学生学习等几方面,其中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高效利用时间、激励学生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特征,它需要通過教师的教学行为来体现[2]。一般说来,有效教学应表现出以上特征。当然,有效教学还可能有符合有效教学含义的其他表现,教师个人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有可能尝试并形成自己的有效教学特征。故此,在有效教学的实现中,教师完全可以展现个人风格。

本研究经过分析,归纳出有效教学的以下四个特征:

1.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有效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与协调性,其根本和核心价值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学应该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开拓精神、善于团队合作、富有国际视野等优良品质的新型人才,为未来的人生发展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2.合乎教育规律

合乎教育规律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有效教学应符合学生个体发展和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同时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表现出的连续性、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等特点。

3.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和全面性两方面理解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即指这种目标的结果和标准。“教育的真实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使他们能够完成那些在教育之前不能完成的事情”[3]。因此,有效教学的目标不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而是学生经由这种行为后所取得的学习进步和素养提升。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指的是教学目标不仅要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能否有效学习与实现个体发展上,而且要让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全面的进步和发展,即“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4.教与学同步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教学状态、教学策略以及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同时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因此,教师在实现有效教学的同时也是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教与学同步发展。

二、我国历史学科教学现状

在我国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导地位,教师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相应知识点单向传授给学生。在这种强调知识掌握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疲于应对,无法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能体现。

随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的颁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得以确立。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促进人的持续发展,成为评价体系中的一大亮点。而高考也从社会发展变化对人才素养需要的角度出发,强化了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呈现出开放综合、灵活多样的特点。基于高考内容的变化,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占据着支配地位,学生的主体因素仍尚未得到应有的体现。

(一)教师垄断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讲授法是历史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述历史事实,描述历史事件所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在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对于讲授法的重视令其忽视了其他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历史情境设置等方法的应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历史教师形成了对教学的垄断,学生只能跟着教师预设的教学思路走,自身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伴随着前期课程改革的推行,许多历史教师有意识地改变了过去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加强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把原本教师进行讲述的教学方式转为学生自学教材,教师提问,或同学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与刻板、沉闷的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这样的课堂气氛无疑更活跃、更热闹,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但是这样的师生互动只是形式上的互动,师生合作也没有深入到探究与发现的层次,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三)家国情怀和人文教育作用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课标》明确要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但是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往往过于强调历史知识的掌握与历史学习理论的形成,而忽略了历史教育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特殊养成作用。过分强调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家国情怀”的提升。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成为当下历史教育的新命题。

(四)多媒体等新兴教学设备利用不当

当下,智慧黑板、手机投屏等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进入了历史课堂,一幅幅真实的历史图片、一段段生动的影像资料增强了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研究表明,由于对多媒体辅助功能的曲解,很多历史教师在实践中出现了走极端的现象,完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演变成观看历史图像、历史资料,这种对新兴教学设备的不当利用显然无益。

三、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内涵

(一)高中历史新课程所体现的理念转变

高考评价体系的颁行,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学科性质呈现基础性、历史性和课程性的新特点。这些新特点打破了以往学科中心的固定模式,确立了学生中心的新思路,体现了有效教学理论与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其次,《课标》的制定使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明确、具体和具有操作性,指导中学教学实际。再次,课程结构呈现开放性、灵活性,课程内容体现包容性、发展性。最后,高中历史教学的评价出现新的变化,由重总结性评价转变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以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升与终身发展为指向的学业评价体系。

(二)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内涵

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是历史教师以史实为基础,以现代历史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历史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适当运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地达成既设的教学目标,充分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和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活动。在高考评价体系的背景下,下面从几个方面阐释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主要内涵。

1.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有效”是有效教学的着重点,教和学的“有效”体现在学生能否有效学习与实现个体发展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通过对学生历史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2.提升学生的生活智慧

传统的历史教学偏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学科能力的培养,导致历史教学变成了服务于应试教育的工具。赵亚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指出:“我们倡导有生命的历史教育。生命是生动的、鲜活的,而且是生长着的。历史教育对生命的认识——无论是作为个人的社会定位,还是作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人类文化的认识——我们力图最大限度地排除固有环境和文化的负面干扰,让学生能够获得自由、超空间、极少偏见观念的发展[4]。”由此可见,脱离生活实际不会找到真正的有效教学,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真正效益是通过历史核心素养的塑造,提升学生的生活智慧,达到服务现实人生,回馈当前社会的目的。

3.全面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标》提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别从历史学习的理论基础、日常教学的知识要求、能力提升的必备途径、思维养成的目标追求与学科教学的价值归属等五个方面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进行了全面解读,进一步明确了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历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五大核心素养的落实,将核心素养与日常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4.建立全面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基本作用是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建立科学、全面、合理、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保障。在这个体系当中,要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确保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对学生做出客观、合理的学业评价,为教学活动提供参考;要把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促进师生之间关于教学效果的交流与反馈,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要把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多方面呈现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概念是:教师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遵循历史教学与学生发展规律,选择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最优的效果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落实,以最高的效率提升学生的生活智慧,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合理评价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5):10-13.

[2]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Cruickshank.D.R.等.教学行为指导[M].时绮,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赵亚夫.历史教育理论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1):学校历史教育究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5):4-6.

猜你喜欢

高考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有效教学
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的心得
落实评价体系 深化教学改革
秉承理念 沿袭风格 导向素养 立德育人
立足全面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