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4-04-13袁丽君

秦智 2024年3期
关键词:措施建议国际金融教学改革

[摘要]基于对当前国际金融本科课程教学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梳理和分析,发现目前教材内容与中国发展现实结合不紧密、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实践薄弱、考核方式不尽科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代入感、融入感不强,学生对国际金融知识的掌握与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距较大,有必要探索推进该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匹配当今国际金融人才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国际金融;教学改革;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3.064

专业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核心,是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人格品德的重要平台,国际金融人才的培养是要在考虑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符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的教学设计,扎实的专业内容讲授,丰富的教学呈现形式及深入的典型案例剖析,从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出发,遵循发展规律、符合学生成长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培养具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征的合格大学生。

一、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研究综述

近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缘政治动荡,大国博弈加剧。同时,伴随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国际金融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我们发现,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设计越来越多的以OBE理念(韩莉等,2020)[1]、PBL教学法(刘红梅等,2021)[2]为主,教学模式逐渐由课程教授为主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姚彩莉等,2022;单文韬等,2022;林淑理,2023)[3]-[5]、整合式案例教学(陈小艳,2023)[6]、“SPOC+钉钉”混合式教学(张珊珊,2021)[7]等多元化的形式转变,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节点,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通过翻转课堂、视频学习、课堂讲授、案例开放式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国际金融相关理论,客观分析时事热点、具有广泛影响的金融事件,深入解读重大金融政策及制度。此外,还有学者探索分层教学模式(陈默,2019)[8]、构思-设计-实践-运作(CDIO)模式(刘晓磊,2019)[9]的应用等等,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时事热点问题的客观、正确的把握,有利于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金融专业人才。

二、本科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现状

国际金融是金融学的一个分支,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专注于研究涉及不同国家之间的金融交流、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国际投资的领域,是世界各国间通用性最强的学科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内容涵盖包括国际货币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投资、外汇风险管理、金融政策、跨国公司金融、金融全球化等方面,内容多、理论性强、需要与时事紧密联系。基于课程的综合性、国际化、跨学科跨文化等特性,在授课和教学设计等环节,通常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教授、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小组讨论、模拟交易和在线学习工具等形式,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领域的复杂主题。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领域的挑战。

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高等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让学生正确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时政金融形势和金融政策及金融事件,必须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提升”相结合原则,将学生导向深度学习,坚持内容建设与持续改进并重,着重对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历程、发展战略、实践经验等进行分析和讲解,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新时代高素质金融人才。

三、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内容与时事特别是与中国发展现实结合不紧密

国际金融课程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国际金融领域的知识和实践通常受到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和金融事件的影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外国直接投资(FDI)的重要目的地,现行课本教材内容与时事特别是与中国的发展现实结合不紧密,在教学内容及重点的选择、教学设计等方面需要综合考量。

(二)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关联度不高

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课中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课后观看相关线上相关课程、影音资料等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能够运用智慧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国际金融课程重点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但同时也存在线下授课过程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参与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的环节直接引用现成专家学者观点,由于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在信息的甄别和观点的引用方面存在较大偏差,没有真正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学生对国际金融知识的掌握与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距较大。对股票、期货等很多实践中的常识性概念、专业性术语及交易流程,缺乏专业实操平台实践,对相关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认识不深刻,造成学生理论和实际相脱离,知识的掌握全靠想象和识记且易混淆,对热点事件的跟踪,缺乏敏锐度。

(三)課程体系中思政内容融入不足

现实开展教学过程中由于授课教师的思政能力不足,加之专业课思政内容缺乏体系,出现虽然教师精心设计“目标-元素-专题”的课程结构,但还不能实现“情感-态度-价值”的认知深化,不能把课程思政目标分层、分解,还不能通过思政案例素材和思政教学方法两个工具手段将课程思政目标全面“融入”课程内容和环节,没有达到课程思政价值塑造的“盐”有效溶于专业知识讲授和能力培养的“水”,离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效果差距较大,进而制约专业课教师队伍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职能实现和发挥。

四、教学改革的重点及建议

(一)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和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要求授课内容必须要与时俱进,课本教材更多的是聚焦已发生事件的影响路径、原理,需要根据实时发生的该领域的重要事件和重大政策等不断更新课程授课内容、丰富教学素材和案例。特别是当前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金融风险管控难度增大,叠加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加快,国际金融发展最新趋势、新兴技术和全球金融事件的最新动态内容均需引入新的课程模块、课程材料和案例研究来实现。通过学习课本教材、学术论文、在线资源和行业报告,及观看前沿学术讲座、国际高峰论坛,以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国际金融重点领域前沿学术观点及成果。

(二)多元化教学手段

采用“阅读课前学习清单+课堂提问+课堂在线测试+课堂案例分析+课后拓展讨论”的模式。在线上平台持续更新教学资源,根据热点金融话题,定期完善案例或者专题讨论内容,鼓励学生关注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提供学生所需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资源、在线数据库、模拟交易平台和数据分析工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占有相关内容学习资料,激发求知欲,从而在线下深入研究。线下课堂讲解课程关键知识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金融理论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維习惯。 鼓励采用互动教学方法,如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交易、实地考察等,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并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采取技术辅助教学,如在线模拟、虚拟交易平台和数据分析工具,来增强教学效果。

(三)将课程思政做深做实

讲授国际金融课程需要坚持服务对外开放政策、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形成和建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涵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四史教育”及职业素养培育等在内的课程思政体系,授课教师要通过阅读大量资料、挖掘事件背后的本质,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讨分析、开设模拟实践课等方式方法,既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综合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做实课程思政。坚持“应用经济学视角”和“中国视角”,及时融入来自于中国金融开放实践和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发展,引导学生结合重大事件讲好“中国故事”,结合专业领域知识“读懂中国”,结合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共命运”。

(四)充分利用知识图谱实现精准教学

知识图谱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是提供了创新的教学工具和资源,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系统地组织和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实现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目标。一方面,教师可利用知识图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关系和桥梁,实现跨学科的学习和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知识图谱的分析和推理,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并实现个性化评价,为学生提供智能化的学习辅助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达到分层教学效果。

五、结语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需要教师破除固有的课程教授模式和固有的思维框架,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培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掌握系统化和前沿金融知识的创新型、实干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莉,傅巧灵,赵睿.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 ——以《国际金融》课程为例[J].金融教育研究,2020,33(1):67-74.

[2]刘红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国际金融》课程PBL教学法探析[J].科技风,2021(31):135-137.

[3]姚彩利,方若曦.线上线下教学改革难点与突破路径研究——以国际金融专业课程建设为例[J].对外经贸,2022(12):142-144+149.

[4]单文韬,文龙娇.新经济形势下国际金融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科技世界,2022(5):74-76.

[5]林淑理.数字金融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国际金融课程为例[J].上海商业,2023(9):192-194.

[6]陈小艳.基于整合式案例教学模式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以国际金融为例[J].品味·经典,2021(11):169-172.

[7]张姗姗.基于“SPOC+钉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国际金融》课程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3):136-137.

[8]陈默.基于蓝墨云班课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以民族院校“国际金融”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25):85-86.

[9]刘晓磊.国际金融专业CDIO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4):176-177.

基金项目:2024年度新疆师范大学教改项目,项目名称:国际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项目编号:sxy2024jy3)

作者简介:袁丽君(1987.7-),女,回族,甘肃秦安人,博士,讲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区域经济合作。

猜你喜欢

措施建议国际金融教学改革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区绮雯:水城魅力·环湾之芯 洞见国际金融岛的湾区竞争力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浅淡如何发挥交通基础作用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国际金融课堂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