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2017-01-04丁有钢
丁有钢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是企业审计工作的关键控制点和最终追求目标。它在整个审计工作的进程。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好坏,企业内部审计与工作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过程中,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和审计质量几个方面。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需要有效的组织保障机制、审计项目过程质量控制和审计队伍建设。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 质量;因素;措施建议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含义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好与坏是审计工作的成与败,它在整个审计工作,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素。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包括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和企业内部质量审计结果两个方面,企业内部审计行为直接影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质量结果,没有良好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行为,就没有高质量的企业内部审计结果。因此,企业内部审计结果的质量企业内部质量审计行为的表现和反映。全面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实现增值。
二、控制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意义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企业管理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进行有计划地监督检查的实现全面控制的行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是实现审计目标,规范的行为审计,审计责任,保证审计的质量符合要求的企业内部审计标准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企业内部审计活动和特定的个体审计服务,专注于各种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建立和实施,确保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增加组织的价值。因此,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好坏,企业内部审计与工作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企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和信誉。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限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比在独立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
1.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是为企业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提供监督和服务,是在本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 根据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当企业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审核,如果发现重大问题,以反映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
3.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各具特色,如有设在企业办公室,也有与企业企业内部其他相关部门合署办公的。
4. 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组织中只是充当了“中间人” 的角色,少数组织往往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摆设”, 视为可有可无的部门,不受组织领导重视,开展审计工作难以得到组织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支持配合,认为审计就是找“茬”,不愿意将本部门的问题在企业内部审计中暴露出来。显然,以上各种情况的存在削弱了审计独立性的要求,难以规避审计风险和保证审计质量。
(二)项目审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有待提高
1. 审前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对被审计单位的深入调查,充分了解。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往往认为开展本企业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基本情况有所知晓,审前准备工作可以简化,忽视了对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业务特点和其他审计环境的充分了解,然而制定的审计实施方案比较笼统,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致使方案的具体操作指导性不强。
2.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较随意,缺乏谨慎性。审计工作底稿是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记录,是一座桥连接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 审计工作底稿中存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编制不规范,审计取证不完整,不能揭示审计发现问题的全过程,没有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性复核,甚至有的审计人员不认真仔细分析可能存在的重大问题,存在简单复制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审计资料,对提供的资料不做进一步分析性复核,就作为审计证据,记录于工作底稿。
3. 审计报告质量不高,表现为审计项目深度不够,审计结论缺乏准确度,审计决定事实不清,法规制度引用不准确甚至不引用现象,审计建议缺乏可操作性。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1. 审计项目复核流于形式,甚至出现审计质量控制检查复核的“真空地带”,复核仅限于对底稿编制人员是否签字,底稿各要素是否齐全、准确,报告结构和措词是否规范等方面,没有对审计查出问题、提出建议等实质性问题进行进一步确认落实, 偏重结果而忽视对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由此极易造成审计项目“错报”和“漏报”风险,导致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审计成果不明显,容易造成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审计期望值的下降,影响审计形象。
2. 责任划分不清晰,落实责任制度不到位,因其职能原因,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部门责任制,建立责任体系但不执行,有些不清楚,主要责任责任划分不清楚,使责任追究制度无法得到真正落实。
(四)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1. 表现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目前大部分企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只具备对财务与审计知识的掌握,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各生产业务流程、 信息化应用、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等还存在明显不足, 无法适应企业内部审计对现代企业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管理的需要,在面对简单的审计业务工作时可以从容应对,一旦面对多元化的复杂审计工作就显得捉襟见肘。
2. 审计人员职业素养欠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少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倾向, 认为审计和被审计之间都相互熟人熟面比较了解, 审计中查出的问题能化解的就化解没必要上纲上线。 反映的一个问题是在职业中不能谨慎、客观地对待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坚持原则,这样随意性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百害而无一利。
四、关于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保障机制,内部审计组织的建立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设置水平更高,更独立,权力更高,企业内部审计角色扮演更充分。英美国家公司治理的实践证明,企业的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双向报告系统是现代公司理想的审计组织模式,内部审计部门报告管理和审计委员会与此同时,在行政领导的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出差,接受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内部审计人员独立于不同的职能部门, 如此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模式的建立能使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保障,同时又与国际企业内部审计师协会的《企业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要求相一致,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功能,改善审计权威和独立性,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的质量。
(二)加强审计项目过程的质量控制
1. 认真做好审前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周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做到科学、合理、全面思考。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本单位的情况虽然了解,但是审前准备工作仍然十分重要。
2. 严格按照审计部门制定的《审计业务流程》 和《审计项目质量评分办法》的要求控制项目质量, 明确责任,落实 “三级审理”制度。同时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上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积极开好“三会”:即审前准备会,现场定期碰头会和报告讨论会,会议要重实质轻形势。
(2)确实抓好“三级责任和分工”:即审计人员、 审计组和审理的分工及责任。
(3)认真做实“三大要件”:即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底稿和审计报告。
3.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通过各种合理合法的审计程序。
企业的进行内部审计,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改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内部审计是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适当的行为,因此企业监督评价机制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孙光国,杨金凤,郑文婧.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2013(03).
[2]孙光国,杨金凤.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文献回顾、述评与未来展望[J].会计研究,2012(03).
[3]王颖.高等学校企业内部审计运行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1.
[4]张宁.关于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5]霍跃娟: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9(05).
[6] 韩春丽,尹庆伟: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1).
[7]刘维: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7).
(作者单位:安徽金智会计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