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4-04-13李梦晨

秦智 2024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高校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凭借着共享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给予网民接收更多信息的途径。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信息泛滥的情况,西方的价值思潮也对网民造成一定影响,大学生还未踏足社会,处于思想不成熟时期,易受价值观念侵袭。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重中之重。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重大变革,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3.037

引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手机网民规模达10.65亿,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8%。可以得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的重点人群,但因其涉世未深,还处在懵懂时期,易造成思维混乱的局面。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为阵地,在潜移默化中针对大学生的观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帮助其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善于发现、利用新媒体的本质属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

(一)内涵

新媒体是一种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互联网、社会化服务、智能化应用等,提供快速、便捷、可持续、多样化的传播服务的综合形式。新媒体突破了时空限制,呈现出多元化的内容形式,极大地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论为指导,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当今的环境,掌握基本的知識、培养良好的品行,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现个人的全面成长。

(二)特点

1.共享性与丰富性。受第三次信息革命的影响,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并且出现了“文、声、图”等形式进行传播,丰富了内容的多元性,提升了网民的体验感。新媒体的出现,加深了全世界的交往程度。

2.交互化与去中心化。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发声,让社会感知到自己的存在,以平等的关系来了解社会百态。新媒体促使信息更加高效传播,从前靠纸质媒体进行单方面传递信息,如今各大媒体入驻新媒体平台,传播具备“零时差”的时效性,提升了传递信息的即时性。

3.依附性与务实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也逐渐丰富,社会上出现的“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日益广泛追求民主、公平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二、机遇与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给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

(一)机遇

1.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在新媒体背景下,存在着丰富多彩的信息,能够给大学生带来实时更新的信息。结合新媒体特点,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创造性,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信息收集与检索能力。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可以高效利用课余时间,灵活借助新媒体平台,结合自身需求学习相关知识。

2.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来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一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二是通过团日活动、社会实践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相比,存在巨大区别,它打破了时空界限,给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较大冲击,但同时也为高校开展思政课提供了一个全新途径。

3.创造了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新媒体给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平台,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全新途径,而且也为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了便捷高效的桥梁。高校借助多种形式作为辅助手段,改变了传统教育手段单一化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平台随时掌握大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常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各大高校公众号,微博等,大学生可以根据留言板、公众号小窗在虚拟世界中更加随心所欲的反馈意见,更利于大学生对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表达。

(二)挑战

1.思想观念受到冲击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信息时代,“90后”“00后”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同步。随着自我意识的提升、言论表达的自由化,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平台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些大学生无视道德修养,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得失,更有甚者,一些西方国家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对我国大肆宣扬自由、民主等观念,实质上是输出西方意识形态,逐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渗透,使其对政治信仰产生动摇。虽然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媒介素养还有待提高、价值观尚未定型,对“糖衣炮弹”下的不良信息自我鉴别能力较弱、易受腐蚀。

2.信息碎片化导致缺乏系统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且连贯性的系统工程,然而新媒体呈现出的却是“碎片化”的状态。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常常以短视频的形式使用新媒体,学习只停留在表面和粗浅分析上;在新媒体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缺乏系统性,从某种程度中说思政课仅局限于某一方面,没有系统的把握思想连贯性、发展整体性。

3.教育者的权威性遭受挑战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育工作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掌握了教学信息、教学过程的主导权,而大学生居于客体地位。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惑在新媒体中寻找问题答案,从某种意义上削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附性,使得教师的权威性遭受了挑战。目前,我们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双向互动为基础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需要教学双方彼此尊重、配合其思政课工作的完成。

三、实现路径

(一)以教师角度

1.在新媒体时代,教师不仅要坚守原则问题,也需要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此外,高校应当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工作,重视教师的理论能力,并强化对新媒体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的综合水平。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深化。新媒体具有共享性、即时性等特点,在实施思政课的时候可以增加彼此的互动,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以便促进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增加。如教师可利用QQ、微信等形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发布适当的与大学生需求所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还应与具体情况相结合,倾听学生的想法,以多种形式进行了解学生动态。

3.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重大变革,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中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政类热点紧密联系,在以先进性的课程创新中也要具有趣味性,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大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帮助大学生切切实实的解决实际问题。在新媒体时代,运用双向互动的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门别类的教学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实施环节的课程研究。

(二)以学生角度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毫无疑问,大学生肩负着推动国家进步和民族復兴的使命,他们的精神状态、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念都将直接关系到未来的成败。所以,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与媒介素养意识,提高其鉴别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设置有关媒体素质的课程,让他们深入了解当下的社会热点和时事,并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教师也要帮助他们做出客观、公正的分析,以此来提升他们的逻辑推理和独立思维的能力。

(三)以网络空间角度

为了避免学生在新媒体中收到错误思想的影响,高校党建宣传部、团委、学生工作部应当积极尝试开展净化网络空间的行动,给予大学生一个以正确思想为导向,坚定理想信念的干净健康的网络环境。加强宣传力度,对学生社团活动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进行积极宣传网络安全知识,使得大学生能够自觉的认识到网络信息的复杂性与错误思想的隐蔽性。

在信息传播中会出现一定的负面信息,易造成大学生思维混乱的局面。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新媒体为阵地,以思政类公众号为捕手,及时引导、善于利用,在新媒体中要弘扬红色主旋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重视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顺应时代潮流,使新时代思政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探索出在高校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一观点为我们探索和推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为我们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做好贡献。高校应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将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将其纳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中,以推动其跟上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32(2):39.

[2]陆海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3(31):9-11.

[3]郭茂霞.重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22.

[4]任泓璇,任绍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创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4):113-117.

[5]路健.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延边大学,2023.

[6]解逸轩.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7):207-209.

[7]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5-7.

[8]王卫国,梁捷.新媒体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域、特点及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8):61-64.

李梦晨(2002.10-),女,汉族,贵州六盘水人,本科,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