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党建+”模式下的医学博士研究生党支部党建工作创新

2024-04-13邵健羌建峰耿文静

秦智 2024年3期
关键词:党建+学科建设高等教育

邵健 羌建峰 耿文静

[摘要]本文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积极探索新时代党建引领医学博士研究生党员发展策略和实践路径,构建了多元化的“党建+”工作新模式,通过三维协同机制,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水平学科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

[关键词]党建+;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3.033

博士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最高层次人才,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高度,且博士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全局中具有标志性、引领性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博士研究生教育工作中更是起着主导和核心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和一体部署,这体现了党中央对协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战略思考。

如今,随着博士研究生录取率的逐年提升,博士生党员数量日渐增多,博士研究生党建工作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性、示范性也在逐年提升,如何通过党建引领博士研究生党员全面发展已成为各类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医学专业方向繁多更赋予了他们培养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一、医学博士研究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掣肘成因分析

(一)医学博士研究生党员群体的特殊性

从年龄分布特点来看,医学博士研究生党员平均年龄已超过28周岁,并且他们当中有应届硕士研究生党员,也有具有多年工作经验又回校深造的专业医生,他们年龄跨度较大,因此他们对党的认知程度并不相同,而这也为医学博士研究生党支部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

从入党动机来看,医学博士研究生入党动机相对比较功利化,他们的三观已经趋于成熟,因此在入党时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很多都是为了以后工作做铺垫,同时医学博士又分为很多不同的专业方向,管理难度较大,这也是党支部的建设及管理中存在较大困难的地方。

(二)医学博士研究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

医学博士将大部分时间及精力都投入在临床中,很多还需要处理家里的各项事务,较少有时间及精力投入党支部的各项活动中去。此外,医学博士研究生党员在医学博士研究生群体中的荣誉感并不强烈,实用主义盛行,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从而导致集体荣誉感较低,较难在该群体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对医学博士研究生党员的管理缺乏系统性及个异性

医学博士研究生党员具有非常鲜明的专业特色,团结起来可以很好地发挥基层堡垒的优势,但是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导师责任制,由导师直接管理,支部间接管理,而导师更注重他们临床水平的培养,这就导致党支部对于他们的管理较为松散,缺乏系统性。医学博士研究生党员专业方向不同,社会阅历有差异,学习目的也不同,因此在管理时除了系统性地规范管理以外,也要兼顾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实施个异性管理。

二、“党建+”模式下的医学博士研究生党支部党建工作创新

(一)创新背景

当前,党建工作已成为高校重要工作之一,而“党建+”被视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党建引领,促进学生党员全面发展,已成为做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时代命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再结合党建引领的时代要求: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党员群众的“主心骨”、让党员干部成为促推社会发展的“领头羊”、让各界力量成为参与公共治理的“生力军”。为此,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党支部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积极探索新时代党建引领策略和实践路径,构建了多元化的“党建+”工作新模式。

(二)“党建+”模式分析

在实践中,我们党支部将这一理念融入到博士研究生党员培养中,构建了“党建+阵地建设”、“党建+社会服务”、“党建+成果转化”等多元化的党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博士研究生党员在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中的优势,推动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创建“腾讯会议—微信公众号—党员纪实平台”三位一体全方位的“线上”阵地链,这是我们党建创新工作的根本保障;发挥医学博士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一支“骨干”队伍,由社区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志愿者共同参与,这是我们党建创新工作的组织结构;医学博士生党员们结合自身专业开展医疗问诊行动计划,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将成果及时转化为科研论文、发明专利等,这是我们党建工作的创新成效。

支部在贯彻落实学院党委“融合党建”工作理念下,牢牢把握“支部建设”和“作用发挥”两个重要方向。聚焦“阵地建设”,创建“掌上课堂、纪实系统、党员之家”三级“阵地链”;聚焦“社会服务”,拓展“导师引领、骨干带头、全员参与”三级“服务链”;聚焦“成果转化”,打造“学术交流、科研论文、创新项目”三级“成果链”;通过三维协同机制,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水平学科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

(三)创新举措

1.党建+阵地建设

要将医学博士研究生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推陈出新,首先要从思想上将医学博士生党员们武装起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同时打通教工党支部与医学博士研究生党支部的壁垒,纵深结合,发动导师一起学习理论知识,以直接、间接的方式全方位引导医学博士生党员们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构建全方位学习网络,强化理论武装。创建“掌上课堂、纪实系统、党员之家”三级“阵地链”,“掌上课堂”可以帮助医学博士生党员们随时随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扎实理论知识;“党员纪实系统”可以如实记录医学博士党支部党员的声音、凝聚公众共识、传播正面力量;“党员之家”主要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消息公告、推送支部特色活动,展示“微言大义”。

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组织教工党支部及医学博士研究生党支部集中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等,引导博士研究生党员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宏伟征途中奉献自己力量。

2.党建+社会服务

青春在奉献中彰显色彩,医学博士生党员依托专业方向选择合适的志愿服务平台,由导师带头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建设一支优秀的党员骨干队伍,带头发现问题、处处留心问题,结合自身专业开展医疗问诊行动,为患者们带来“个性化”服务。同时通过社区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公开招募志愿者共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众人划桨开大船、志愿精神薪火传”的良好氛围。

支部先后前往居民社区、敬老院、建筑工地等不同单位开展义诊活动,居民社区的群众受慢性病困扰较多,故前往居民社区参与义诊的以内科学、眼科学博士生党员为主,同时为居民们宣讲“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等疾病的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等;敬老院以70周岁以上老年人为主,主要由肿瘤学、内科学博士生党员为老人们讲解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预防措施等;建筑工地工友们主要的困扰为肢体损伤,主要由外科学、骨科学博士生党员为他们提供个性化义诊及讲解。

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转化组织优势。医学博士生党员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跟随导师的引导,依托社区搭建的志愿服务平台,定期前往社区等单位开展“个性化”义诊服务,发挥医学博士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实践中不断擦亮红色育人底色。

3.党建+成果转化

医学博士研究生党员在具备创新的理论武装及“悬壶济世,甘于奉献”的志愿精神以外,还需要学会将实践行动转化为“学术交流、科研论文、创新项目”等理论成果,在导师及党支部的引领下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以创新性的党建工作引领科研水平的提升,推动高校高质量的学科建设。

支部博士生党员们积极响应“万千硕博下基层”的号召,曾数次带队深入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乡村走访当地百岁老人,开展具有医学博士生特色的系列党日活动,为百岁老人们提供定期义诊服务,宣讲常见疾病的预防等,并以《江苏如皋长寿地区百岁老人生存状态的健康评价》一文荣获第五届中国老年医学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将学术做在祖国大地上。

强化高品质精神浸润,推动学科发展。支部党员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的滋养与浸润下,坚持科研报国初心,在导师及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南通大学-苏州大学研究生论坛”、“青博论坛”等品牌学术活动,激发接续奋斗活力,不断提升将实践活动转化为科研成果的能力,加快推动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

三、主要成效

医学院博士生党支部创建了“掌上课堂、纪实系统、党员之家”三级“阵地链”,纵深结合,打通教工党支部及医学博士生党支部之间的壁垒,不仅让支部党员们深入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创新理念,厚植爱国爱党情怀,提升了支部黨员的集体荣誉感,还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全方位展示了支部党建工作的进展和成果,进一步推进了“三全”育人的目标,宣扬了“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志愿精神。

拓展“导师引领、骨干带头、全员参与”三级“服务链”,由导师引领,优秀医学博士生党员组建骨干队伍,联合社区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吸引了更多的志愿者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到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中来,并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建立了“个性化”问诊系统。

打造“学术交流、科研论文、创新项目”三级“成果链”,实现了科研成果的高质量转化,推动了高水平大学高质量建设学科的目标。三维协同引领科研、育人业务,创建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优势,为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及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水平大学学科内涵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四、结语

医学博士研究生党支部应发挥出自身的专业优势及组织特色,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康中国等创新性理念武装自己,由导师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及社会资源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不断提升科研成果的高质量转化能力,以创新性的“党建+”引领科研、育人业务,推动高校高质量的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蔡秀军.高水平大学要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23(5):14-17+48.

[2]罗花南,马思敬,杨慧,等.浅论教学医院研究生党建工作模式创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20):66-67+75.

[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J].中国肿瘤,2019,28(10):724.

中国医药学研究生在线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名称: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B-YXC20200201-04)

邵健(1995.1-),男,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党建;

羌建峰(1975.6-),男,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党建;

耿文静(1996.10-),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博士在读,南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研究方向:党建。

猜你喜欢

党建+学科建设高等教育
实施“党建+” 释放党建新活力
“党建+”助力贫困县摘帽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党建+”模式助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的“党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