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作业设计如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2024-04-01徐佩佩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作业设计

徐佩佩

【摘 要】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构建低年级识字与写字能力评价框架,并以此为依据,探索了“以前置性作业为‘引,提升识字写字学习兴趣”“以课堂作业为‘点,指向识字写字思维的提升”“以课外作业为‘面,助力自主识字习惯养成”的作业设计策略。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 识字与写字 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减负增质。负担减了,“质”从何处来?一定是从课堂中来。“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代表没有任何家庭作业;同时,“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也不代表不需要进行书面练习,而是要将必要的书面练习放在课堂上完成。课堂上不仅要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要有必要的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检测当堂所学,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学习重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现,能够解决识字与写字教学中依然存在的问题,但是到底该如何“评”,以什么样的标准评,评的形式是什么?结合实践,笔者尝试进行了系列探究。

一、构建低年级识字与写字能力评价框架

文章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理念为引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秉持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构建原则,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从“情境维度”“内容维度”“过程维度”三个维度,搭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与写字能力评价框架,进一步丰富具体指标内容,便于准确把握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此改进教师的“教”,优化学生的“学”,科学化地“评”,从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见表1)

(一)情境:集“载体”与“桥梁”于一身

学生识字与写字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多情境的交互和协同。新课标提出“创设学习情境”“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独立识字与写字”“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常用的字”“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等要求。

语言运用情境是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发生地”,同时也是能力考查的“终点站”。这里的“情境”,既是教学情境,也是命题情境,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载体,同时也是连接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实践活动的关键桥梁。语言运用情境包含新课标中提及的日常生活情境、文学体验情境、跨学科学习情境。

情境维度具体分为日常生活情境、文学体验情境、跨学科学习情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三个三级维度,具体指标包括完成课堂上的识字与写字任务,在家庭、社会生活中认识常见和常用汉字。

(二)内容:考查“成分”与“数量”

内容指学生在进行识字与写字语文实践活动时所需要的各要素总和,即识写的内容、数量及态度、习惯。具体评价指標:①识写知识,包括字音知识、字形知识、字义知识;②识写数量,包括识字数量、写字数量;③识写情意,包括识写态度、识写习惯。

新课标中特别指出,第一学段应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合理安排识字与写字的量。在一线教学中,存在“二会字”“四会字”都要求会写的问题,教师一味地追求写字数量,而忽视了学情和学段特点。因此,内容维度就识写的知识和具体识字、写字的数量细化了明确的指标,避免“超前”和“过量”。“识写情意”指标的考查重点关注识写习惯—学会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爱护文具,不咬笔头,尽量少用橡皮;识写兴趣—对汉字学习是否充满兴趣,在一些情境中能主动识字和写字,还能围绕汉字与他人交流。

(三)过程:重在“自主”与“运用”

过程是学生在识字与写字过程中经过的思维程序、阶段等,以汉字的音、形为起点,经历观察、理解、比较、辨别、记忆等阶段,逐步在头脑中建立对汉字音、形、义的统一联系,并将所学进行运用。具体指标:①汉字识记,包括能感知汉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能根据图画、生活实际和汉字演变过程理解字义,并能对汉字进行记忆加工;②汉字巩固,能够正确书写,可以借助工具书查检生字词;③汉字迁移,能够回忆再现汉字,正确书写,能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初步对课内外汉字进行分类整理,能将汉字进行迁移运用。

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低年级识字与写字作业设计策略

表1“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识字与写字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搭建,为教、学、评提供了更为细化的依据。基于此,本文探索了从前置性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三个角度提升学生识字与写字能力的策略。

(一)以前置性作业为“引”,激发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

前置性作业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识字与写字的兴趣,吸引学生走进汉字的殿堂。如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课,教师设置了前置性作业: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下面这些古文字分别对应着本课的哪些生字?说说你的想法。(如图1)此项作业,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只要求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去查一查,激发对本课生字学习的兴趣。上课时能带着兴趣、想法进课堂,在学习生字时能唤醒课前的认知,提升学习的效果。

(二)以课堂作业为“点”,全面提升识字、写字的素养

课堂作业,指向学生识字与写字思维的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运用是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基础,而语言积累是语言运用的前提,在识字与写字语文实践活动中也遵循此规律。学生识字与写字思维提升的前提是语言积累,因此课堂作业设计的重点是对课内汉字积累和对构字特点的体认,直指本课识字与写字的重难点,重在巩固、检测课堂所学,促进对汉字字义的理解和运用。

1.基础性作业,巩固识写内容

基础性作业指向字音、字形、字义,重在突破当堂识写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及时巩固。

如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一课,教师设计了一项课堂作业(如图2):

“老师知道了玲玲创作这幅画的过程,画获奖后,特地给她写了一封信表示祝贺。请同学们将信的内容补充完整”。学生根据拼音、情境,将信的内容补充完整,巩固了当堂所学生字词。

2.运用性作业,促进字义理解

运用性作业指向对字义的理解,从而促进对字形的准确把控,能够准确辨别、区分形近字,并能正确运用。

如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一课,教师设计了一项课堂作业(如图3):

“娃”“挂”是本课的生字,“蛙”已经学过,这三个字都有共同的部分“圭”,且读音也很像。做此项作业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三个字,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能够发现它们在字形上的相同与不同。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关注这三个字读音方面的相似,让学生初步感受形声字的奥妙,最后将这三个字放进词语中,请学生再读一读,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朗读变成三个词的组块存储在其脑海中。

3.拓展性作业,归类整理汉字

拓展性作业用于引导学生发现一定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分析、归类、整理汉字,在识字与写字这一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抽象思维能力,让思维更加结构化,便于汉字储存和运用。

如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一课,教师设计了一项课堂作业(如图4):

“玲”是本课二类字,含有“令”的字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了一些。此项作业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还有哪些含有“令”的字,随后将这些字规整到一起呈现,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这些字不仅有“令”,在读音上韵母也是相同的,不同的偏旁代表不同的含义。如此,学生便能根据不同偏旁理解每个字的意义,进而做到区分。最后教师再出示小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此项作业旨在教学生形声字的归类整理方法,课后学生便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自主学习其他汉字。

(三)以课后作业为“面”,助力自主识字、写字习惯的养成

课后作业走向真实生活的延展,将课内所学汉字运用于具体情境中,强调在实践中理解汉字、运用汉字,并能用课内习得的方法自主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更多汉字,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习惯,发展独立识字能力。课外作业是将一个个课堂收获的“点”串联编排起一张张“面”,让识字写字走向学生广阔的生活。

1.合作性作业:分类整合,深化思维

学生将自主探究的结果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促进对汉字的分类整合,这一过程也是思维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加工程度越深,记得越牢固。如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课,教师设计了如图5的课后作业:

在这项作业中,教师还配了五幅图,第一幅图对应的是“舰”,即“舟+见”,舰是一种船,所以是舟字旁;第二幅是“苋”,即“艹+见”,苋菜是一种草,所以是草字头。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图和哪个偏旁有关,便在“见”字基础上加上相应的偏旁,接着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进一步查证,如此便用学习形声字的方法,自主合作进行汉字的探究学习。

2.分层作业:关注差异,各美其美

设计分层作业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现状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梯度、不同功能的层级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分层作业不是学生优劣的标签,其本质是减量提质、保底增效,让每个学生的学习真实且高效地发生,各美其美。

如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一课,教师设计了如图6的分层作业:

教师设计了“作业超市”,让学生自行选择作业。“正餐类”作业指向基础,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达标;“营养品”作业指向提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择。

3.跨学科作业:链接生活,积极语用

针对二年级上册内容,教师设计了“你好,亚运会”主题跨学科融合作业,围绕识字与写字能力提升,设计了三项自主体验活动作业:认识亚运会项目—学生通过剪贴、绘制亚运会项目,并用汉字写上项目名称、简单介绍等,制作成小卡片,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介绍亚运会运动员—学生用绘画、剪贴等方式将喜欢的亚运会运动员形象绘制在纸上,在旁边写上运动员的姓名、擅长的项目、比赛的成绩等,利用上课时间介绍给大家听;体验亚运会项目—学生体验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并将活动过程拍摄成照片或录制成视频,可以以手抄报的形式或电子文档等形式呈现。

此项跨学科作业,基于语文学科,紧贴学生生活,利用重大、真实事件,链接了学生与社会生活,除了纸笔外,学生穿梭于多媒介中,此时识字与写字不再仅是目的,它成为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如此便讓汉字活脱脱地在学生生活中律动。

前置性作业以“趣”为前提,课堂作业以“点”为基础,有了课堂作业中的一个个“点”,才能助力课后作业形成一个“面”,三者融合使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这一语文实践活动经历“基于汉字体认—发现汉字规律—依律拓展积累—主动分类整理—运用反促体认—发展核心素养”螺旋式进阶的学习发展过程,真正实现识字与写字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燕婷,胡靓瑛.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王彤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2022(1).

[3]章新其.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作业设计[J].语文建设,2021(21).

[4]吴晗清,高香迪.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偏差与实践困境及其超越[J].教育科学研究, 2022(2).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作业设计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