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表演的审美特征与情感表现分析

2024-03-24许祎

当代音乐 2024年3期
关键词:艺术实践情感表现声乐表演

许祎

[摘 要] 声乐表演是一门以人声为载体的艺术,通过声音与情感的深度融合以表现声乐作品的内涵,带给受众审美愉悦。声乐表演艺术历史悠久,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人们的精神依托,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体现出人们对情感的创造与需求。文章从声乐演唱的审美特征入手,分析声乐表演艺术中音质、咬字吐字、语言、情感之美以及整体的协调之美。阐述声乐表演的情感表现,重点在于深入情境、理解情感、表达情感,旨在为声乐表演艺术实践提供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声乐表演;审美特征;情感表现;艺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 J60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3-0130-03

声乐表演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与变迁中,声乐表演艺术逐渐成为人类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声乐表演艺术兼具理性与感性之美,讲求声乐演唱技巧的灵活运用与巧妙组合,遵循一定的声乐表演范式以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在注重技艺的同时也重视情感在声乐表演过程中的融合,通过表演者优秀的嗓音条件、声情融合的表演方式,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强声乐表演的艺术表现力。声乐表演艺术有着独特的美学思想与审美价值追求,其魅力体现在音质、咬字吐字等多个方面。深入挖掘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价值,在声乐表演艺术实践中凸显情感表现的重要作用,以此推动声乐表演艺术持续、稳定发展。

一、声乐表演概述

声乐表演是指以嗓音为主,通过人声以传递信息与情感的音乐表演形式,是一种区别于器乐的音乐表演艺术形态。作为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声乐表演最为古老、最早诞生,发源于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并一直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当中,与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密切相关。原始人类用声音与音乐传达信息,用声乐描绘生产劳动场景、过程与经验,伴随着劳动而产生的声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也是人类生活生产智慧的集中体现。最早的声乐表演艺术以自然、生活、劳动为题材,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的歌颂与敬畏之情,也反映出原始人类对安定、富足生活的期盼。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声乐表演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声乐表演过程本质上是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以声乐作品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构思、创作理念以及思想感情等为依据,在尊重声乐作品的前提下高水平发挥表演者的演唱技艺,将静态的声乐作品转变为动态且生动的人声,以此完成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声乐表演遵循着一定的审美原则,要求表演艺术与演唱技艺相统一,把握好再创造的“度”,以富有特色的嗓音生动诠释声乐作品,带给听众以良好的审美感受,体现出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价值与特性[1]。

二、声乐表演的审美特征

(一)声乐表演的音质之美

音质美是声乐表演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声乐表演艺术创造性的集中体现。在声乐表演中,音质有着典雅、多样之美。音质的典雅之美主要体现在腔词融合上。歌词是声乐作品的载体,声音则是歌词内涵与内容传递的媒介。声乐作品的诗词通常具有诗意,充满情致与意境,短短几句歌词便能够描绘出丰富的画面,为观众打造开阔的审美空间。声音则起到深化、强化与丰富歌词色彩的作用。声乐表演中的音质以气息为支撑,富有弹性与韧性,连贯稳定、饱满深刻的气息让音质更加清晰、明亮,随着情绪色彩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在不同的声乐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审美表现,在共鸣腔体的作用下让声音具有穿透力,加之各种演唱技巧的综合运用,打造出立体、饱满的音质。不仅如此,在声乐表演中,音色的质感有着多样性的审美表现。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通俗唱法、流行唱法,音色的质感都千变万化。在我国民族声乐表演艺术体系中,讲求行腔,真假声的相互结合与“无痕”转化体现出我国民族唱法独特的韵味,有效拓展了音域、丰富了声音色彩,让声音更具艺术表现力,并且在表演中融入了时代元素,契合当代听众的审美观念与审美需求,给听众带来别样的审美感受,这也是声乐表演音质之美的集中体现。

(二)聲乐表演的咬字吐字之美

咬字吐字是声乐表演的基本技巧,也是声乐表演的审美特征之一。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都讲求咬字吐字的清晰准确。卡鲁索在《怎样歌唱》中强调了清晰、准确地咬字与声音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声乐艺术理论体系中,将声乐演唱的发音过程分为咬字头、吐字腹、收字尾三大环节。“字头”是指出声部分的声母;字腹是指延长发响的韵母;收尾,即归韵。咬字头,即将字头咬准、咬重。我国声乐表演艺术讲求“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可见咬准、咬重字头的重要性。咬字头时,口腔肌肉收缩,根据字的发音而尽量缩小口腔的空间。如“问”字在咬字吐字时,双唇尽量收拢;“几”咬字吐字时,要保证舌尖紧贴上颚,通过对口腔肌肉的调动与运用,让声音更有爆发力。吐字腹,即吐音圆润,保证韵母发音准确、流畅。如“渡”在吐字腹时使用圆吐技巧,口腔肌肉保持松弛状态,气息进入口腔后可以自由流动,适度延长发音的时间,这样既可以字正腔圆,又能够让声音由字腹自然过渡到字尾;收字尾,即在字音消失之前进行收尾,口腔肌肉慢慢收缩、收拢,带动口腔关闭或接近关闭,时值小于吐字腹,让声音有准确、干净的收尾。声乐表演中准确的咬字吐字不仅可以体现出音质美,而且能够突出歌词的韵律美与意境美[2]。

(三)声乐表演的语言之美

声乐表演是一门基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的艺术,意在将生活语言经过艺术加工后演唱出来。语言既是声乐表演艺术的构成要素之一,又是声乐表演审美特征的来源,与生活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同生活中的交流、沟通一般,声乐表演语言同样有着语气、语调、语速、语态等变化,在表演时如果能够保持说话时咽喉、声带的自然状态,找到生活语言的感觉,便能够助推声乐表演的传情达意。声乐表演中,语调是指表演者声音音调起伏所形成的韵律,语气是情绪色彩与语调的结合,通过语气与语调的调整,可以让听众感受到曲中人此时内心的想法、情绪与情感变化,将听众带入声乐作品所讲述的故事当中,对曲中人的遭遇、命运感同身受,不仅可以带给听众以深刻、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可以调动听众的情感。语速与语态是生活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声乐表演中语言运用的要点。声乐表演是将情感诉诸人声的艺术形式,语速与语态可以给人带来真实的审美感受,在情绪高亢激昂、节奏明快的声乐作品中,语速、语态随着节奏而变化,打造出起伏跌宕的旋律线条,演唱出高亢嘹亮、雄浑厚重的声音,塑造层次鲜明、立体饱满的音响效果,可以为听众打造一场听觉盛宴,增强声乐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四)声乐表演的情感之美

情感是人类对客观现实的真实体验,可以从生活与现实中直接获取,也能够从艺术欣赏等其他渠道间接获取,后者也被称为审美体验。声乐表演依靠审美体验,所传递的不仅仅是声乐作品的内涵与内容,更重要的是将声乐作品创作者、声乐表演者的情感传递给听众,听众将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生命感悟等与声乐表演所体现的情感建立关联,从中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声乐表演是富有情感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情感是声乐表演的技巧,更是声乐表演艺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优秀的声乐表演者总是能够通过声音打动人心,在表演过程中,无论是对作品的个性化诠释,对演唱技巧的灵活运用,还是通过肢体动作、神态表情等传情达意,都能够触动听众的心灵。正如捷克歌唱家曼斯坦所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当声音和情感都达到完美时,歌唱才能被称为艺术。”声乐表演集音乐、语言等艺术要素于一体,情感则是这些艺术要素连接与整合的纽带。声乐表演之所以能够动人心弦,是因为其中包含着远超过个人经历与经验的广阔、深邃的情感,表演者将情感投入其中,与听众产生共鸣,在听众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调动其生活经验与审美经验,以此达到理想的声乐表演艺术效果[3]。

(五)声乐表演的整体协调之美

声乐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表演者站在舞台中间,在乐队的伴奏下深情演唱,以情感带动自己的身体动作与面部表情,自然而然地进行身体的律动或身形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声乐表演者与乐队默契配合,以器乐之声辅助人声,共同营造浓郁的氛围、烘托情绪。声乐表演的整体协调之美体现在人声与器乐之声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之中。乐器演奏一般起到把控节奏、引领情绪等作用,表演者发挥自身的听觉能力以及艺术想象,细致聆听乐队伴奏的音色、音调、速度与力度,结合声乐作品的谱面标记、音乐特点等调节自己的声音,控制好音色,并处理好各种演唱技巧与声音之间的关系,与器乐之声相互呼应,打造出更加富有层次性的音响效果,带给听众以极佳的听觉审美感受。不仅如此,声乐表演的整体协调之美还体现在语言与发声之间。声乐语言讲求清晰优美,离不开发声技巧的支撑。在声乐表演中,倘若表演者可以用声音技巧突出声乐语言的特点,保证声乐语言灵动、准确、色彩丰富,让声乐语言富于变化,体现出语言在声乐表演中的地位与功能,既能够塑造出个性化的声乐表演艺术风格,凸显出声乐表演的韵味与独特气质,又能够深层次地体现声乐作品的内涵、象征意义与意境[4]。

三、声乐表演的情感表现

(一)理解声乐作品的情感

任何一部成功、优秀的声乐作品既是表达丰富情感的载体,又是深刻思想内涵的传递媒介。这些声乐作品产生于特定的时代或历史时期,反映的是宏观时代背景下群体的命运与生活、生存状态,寄托的是创作者在关照社会、人性后的深刻感悟。表演者个人的经历、经验有限,但需要在表演中诠释、演绎不同风格、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者的作品,势必要突破自身视野、经验的局限性,通过对声乐作品的深刻体悟以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唯有理解声乐作品的情感基调,才能够在尊重声乐作品的前提下表现出细腻的情感。鉴于此,声乐表演者需要提高自身艺术素养、文化水平,在表演前查阅与声乐作品相关的大量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者的相关文献以及采访资料。通过查阅资料以了解声乐作品所描述的故事或场景,把握好曲中人的命運、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要注意挖掘声乐作品的“弦外之音”,深入分析声乐作品题材的来源,创作者选取题材、运用各类作曲技法的意图,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借助声乐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涵、情感等。走近声乐作品,是表演者表现情感的先决条件,唯有全面了解作品、深度分析作品,才能够准确把握好作品的情感基调与情绪色彩。

(二)深入声乐作品的情境

声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依靠表演者的音乐想象。音乐想象是指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在头脑中按照近似、对比、因果等联想律,对已有的音乐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组合后形成新的音乐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声乐表演中所表现的情感,并非表演者个人的情感,而是表演者在审美经验、艺术创作经验的支撑下所感知、体验、领会到的人类共有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才能够引发听众的共鸣。声乐表演的情感表现离不开表演者的音乐想象能力,表演者在理解声乐作品情感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感知,将自己带入声乐作品所营造的情境中,代入到“曲中人”的角色,想象自己处于声乐作品所讲述的故事中,或所描绘的画面当中,从“曲中人”的视角出发,思考面对此情此景会作何感受,有何行为?在特定的情境下如何用声音表现出“曲中人”此时的情绪、内心活动?在表演前,表演者通过这样的预设、代入以及想象,将自己与“曲中人”深入融合,在表演时以情感情绪带动声音,在特定的故事框架之下用声音倾诉“曲中人”的内心,用声音反映出声乐作品的内容与内涵,用声音做媒介与听众进行情感上的交互,赋予声音以象征意义与情感内涵,以此助推声乐表演的情感表现。

(三)表达声乐作品的情感

声乐表演中,情感与技巧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缺乏情感的声音技巧苍白、空洞;缺乏技巧的情感表现难以触动人心。因此,在声乐表演中,情感表现的关键在于实现情感与声音技巧的结合与相互促进。声乐表演技巧丰富多样,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对声乐表演技巧有着不同的要求。需要表演者在分析声乐作品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运用声音技巧让声音成为情感的载体。尤其是在演唱情绪高亢的声乐作品时,既需要根据声乐作品的特点把控好演唱的力度与速度,又需要控制好气息,让气息连贯流畅,避免因呼吸动作幅度过大或气息微弱而破坏整体的音乐氛围。在高音演唱时要充分运用头、鼻等共鸣腔体,使用好延音、颤音等特殊的声音处理技巧,让声音灵动并且可以表现出音乐的情绪与情感。除此之外,声乐表演中不仅有声音技巧,而且涉及对动作、表情等技巧的运用。在表演时结合作品的音乐特征、舞台背景、表演需求等运用肢体动作,变换自己在舞台上的站位,用眼神表现出“曲中人”的性格特点、身份地位、情绪状态等,都可以促进情感的表现。

结   语

声乐表演是一门

猜你喜欢

艺术实践情感表现声乐表演
当前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表现力缺失现状与对策探讨
大学生舞蹈专业艺术实践教育的设置及意义分析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法
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改革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从幼儿绘画作品分析幼儿色彩情感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浅议琵琶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及音色变化
声乐表演前的案前准备工作研究
歌唱技巧和情感表现在声乐艺术中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