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的演唱分析及教学实践

2024-03-24李浚圻

当代音乐 2024年3期
关键词:演唱分析茶花女教学实践

李浚圻

[摘 要] 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是作曲家威尔第所创作歌剧作品《茶花女》的经典唱段之一,其多数音位于换声点附近,非常考验男高音的演唱水平。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在深入分析该选段的故事背景、人物性格以及音乐特征的基础上,从语言表达、气息运用、音准把控、情感表现等方面,进一步探究了《沸腾激动的心灵》的演唱技巧,并围绕高校音乐教学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实践策略,以期为相关的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花女》;《沸腾激动的心灵》;演唱分析;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J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3-0025-03

咏叹调是展现人物情感、揭示歌剧主题的重要独唱段落,其为演唱者声乐功底与音乐表现力的集中体现,借助对歌词、伴奏、旋律三要素的有效整合,能够更好地展现演唱者的整体音乐素养。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依托科学的教学手段,以及对于相应乐曲的细致分析,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演唱能力,进而满足高校音乐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

一、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作品分析

(一)选段剧情概述

《沸腾激动的心灵》为歌剧《茶花女》第二幕第一场出现的男高音作品,由歌剧男主角阿尔弗莱德演唱。该选段出现时,故事中男女主角已经相爱数月,并一同居住于郊区的住所,沉浸在幸福生活中的阿尔弗莱德,怀着满腔的爱意,为薇奥列塔演唱了这首作品。因此,该选段具有较为饱满的情绪,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歌剧男主角此刻的感恩以及愉悦。

该选段中,曲作者设计了细腻的宣叙调与激昂的咏叹调,直观地刻画了男主角的深情,以及对于家庭的责任感。此外,作为衔接后续剧情转折的铺垫桥段,该选段具有较为重要的映衬作用,演唱者将《沸腾激动的心灵》演绎得越是深情,越能突显后续故事中主人公在遭遇挫折时的反差感,这对于男高音演唱者在情感与技巧方面的把控具有较高难度。

(二)阿尔弗莱德的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是人物形象的集中体现,对人物性格的深入解读,能够辅助演唱者精准表达演唱情绪以及合理运用演唱技巧[1]。

在歌剧《茶花女》中,男主角阿尔弗莱德是一位生性热情,且兼具浪漫主义忧伤的青年,其对待爱情是执着而单纯的,但由于初入社会,男主角身上的稚气也令其鲁莽而冲动。在遭遇挫折时,阿尔弗莱德容易丧失理智,这与久经风霜、饱受世态炎凉的女主薇奥列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注定了二人情感的悲剧走向。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出现于歌剧《茶花女》前期,是阿尔弗莱德较为重要的独唱段落,集中展现了男主角面对爱情时的热情,以及主人公此时的幸福感受,是人物性格的直观展现,并且也是后续剧情冲突的基础。

(三)选段的音乐特征

1.结构旋律特点

《沸腾激动的心灵》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2小节的引子,为主调a小调的一段曲式结构;第二部分为宣叙调部分,共25小节,借助频繁的变调来体现主人公的窃窃私语,以级进式旋律为主,带有朗诵性质;第三部分为咏叹调,是带再现的二段曲式结构,共30小节,以bE大调为主,旋律色彩较为明亮,融合了大量附点节奏,旋律感较强,以此刻画了一幅真挚的爱情画卷。下面以咏叹调部分为重点加以分析。

咏叹调部分的音程跨度较大,旋律富有律动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愉悦以及对于未来的期许。此部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38—46小节,以三度音程的跳进作为主旋律动机,配合二度级进作为辅音,借助抑扬顿挫的旋律线条形成较为强烈的情感对比;第二阶段为47—50小节,此部分旋律进入转折,以四度音程跳进作为起始动机,通过多个重音记号来渲染情绪,形成在小字一组bB与小字二组F之间来回运行的旋律线条,为后续旋律发展做铺垫;第三阶段为51—67小节的回归部分,借助从G到bB的三度音程跳进作为起始,随后在旋律上行至小字二组bA时达到高潮,并于之后逐渐下行,直至稳定在bE时,乐曲力度与旋律同时减弱[2]。

2.力度速度特点

咏叹调部分与宣叙调的节奏形态一致,并同样保持断音的形式,但在速度上咏叹调部分则有所加快,为行板(Andante),曲作者通过将三组十六分音符划分为一小节的形式,融入3/4拍的乐曲节拍中,进而体现主人公情绪上的沸腾与不断翻涌。并且,乐曲每小节结尾,几乎都设计了三个半音的过渡,以此调动听众情绪,让观众对后续的旋律产生期待。为表现男主人公的激动情绪,乐曲以三拍子的节奏不断推进,进入咏叹调部分之后,乐曲的伴奏变为融合了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的柱式和弦,使得乐曲旋律更加活泼且富有张力,并且与宣叙调部分的长音不同,乐曲咏叹调部分旋律性的伴奏并不多,伴奏织体几乎每一拍都设计了右手三组十六分音符与左手八分音符的八度低音协同行进的形式,使得整首乐曲的情绪呈现一个层层递进的状态。

咏叹调部分的力度变化较为频繁,这与主人公在此部分时情绪的变化较大有关,此部分起始力度为弱(p),在行进至第46小节处,乐曲力度变为极弱(ppp),并于第60小节变为很强(ff),由此进入高潮,但却在乐曲进入高潮部分时,力度瞬间变为极弱(ppp),强烈的力度對比让整首乐曲更具感染力。

二、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的演唱技巧分析

(一)清晰的语言处理

熟练的语言处理,是保证发音与气息控制的前提,同时也是情感表达的关键。《沸腾激动的心灵》多数唱词均以意大利元音结尾,例如:其中“vedea”虽然是较为简单的词汇,但是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将其看做“ve”“de”“a”三个音节。因此,演唱时要针对相应单词加以划分,保证每个元音结尾的清晰度,特别是在遇到双元音的单词时,如“giav-vez”这个单词,需要保证演唱时“i”与“a”两个音的清晰度,避免“吃字”的情况出现。

此外,要注意歌词中双辅音单词的演唱处理,如“dilette”这个单词,可将其划分为“di”“le”“tte”三个音节,遇到“tt”这样的双辅音时,需要在“dile”与“tte”之间拉长时值,并适当重读,以此找到意大利语言中停顿与爆破的特有语感。因此,清晰的发音是完成演唱的基础,这首《沸腾激动的心灵》中整体力度变化较大,则需要特别关注其中双辅音单词的演唱时值与停顿,这对于精准的表达演唱情绪十分重要。

(二)合理的气息控制

关于吸气,《沸腾激动的心灵》的咏叹调部分速度较快,需要保证吸气的灵活性。乐曲中长句较多,如第51小节出现了一个较长且伴有渐强力度的长句,为保证演唱过程中气息均匀地吐出与迅速地转换,需要在演唱前吸入足够支撑演唱的气息。演唱者可以采用稳定的慢吸气方法,将胸腔下部尽可能地扩张,隔膜下降,过程中适当调节气息量级,以保证后续吐气时气息的流动性[3]。

关于换气,其需要与吸气协调运用,以保证演唱的连贯性。该唱段中节奏较为密集,但在曲谱中并未看到明显的休止符或者时值延长符号,这就需要在每句的结尾采用迅速的偷偷换气的方式,以贴合演唱中节奏的切换速度。如乐曲第50小节具有较快速的三拍,可以在前两拍之后偷偷换上半口气,再串联第三拍,以保证演唱的完整性。

(三)精确的音准把握

乐曲在51—55小节进入高潮部分时,出现了整部乐曲的最高音,即小字二组的降a,并伴隨着一定的华彩成分,此时主人公的情绪达至顶点,借助音调的提升,演唱的难度也随之增大。为此,可以采用划分段落的方式,将高潮部分的五个小节做分段处理。第52小节的小字二组降a处设置为第一个换气点位,第二个换气点位在第53小节小字二组的“re”,第三个换气点位在后续音程完成大跳后的小字一组f。通过设置三个换气点位的方法,将五个小节的乐句划分为四部分,以此来逐步调整气息,把握演唱节奏,提升音准的控制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乐曲58—61小节处,出现了小字一组g到小字二组降a的音调,但是相比于第53小节处小字二组降a的强(f)力度,第60小节处同样的音调则变为了很强(ff)力度。因此,在演唱时针对不同力度的相同音调要有所区分。在演唱力度较强的部分时,需要加大腹部肌肉群的对抗性,以增大气息流量,进而呈现出所应有的演唱效果。

(四)契合的情绪表达

演唱情绪的表达与演唱过程中力度与音色的控制有关,同时也需要演唱的节奏与对于音调的处理,在演唱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剧情内容与人物的情绪阶段,做相应的处理。

这首咏叹调的最后几句是《沸腾激动的心灵》这首乐曲的点睛之笔,结尾处的渐弱(dim)以及柔和甜美(dolcissimo)两个记号充分体现了主人公此刻的幸福感。曲作者以再现的形式,重复出现“仿佛生活在幸福的天堂”这句歌词,但每次重复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第一句是阿尔弗莱德的有感而发,第二句则应稍带犹豫,以体现外界因素对二人感情的干扰,最后唱出这句歌词时,要持有非常肯定的语气,并唱出结尾的三拍延长音,以此向观众传递这份感情的真挚。

三、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的教学实践探究

(一)教学理念

提升审美情趣。声乐演唱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剧《茶花女》无论是对人物的刻画,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咏叹调选段《沸腾激动的心灵》更是以优美的旋律以及较高的演唱难度,成为声乐演唱的经典曲目。通过对该乐曲演唱技巧方面的教学实践,能够满足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美学表达,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

在实践中成长,借助此次教学实践,旨在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满足学生的声乐实践能力,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艺术思考广度,调动学生对于歌剧舞台的表演兴趣,在实践中磨练学生的演唱水平。

(二)教学目标

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乐曲《沸腾激动的心灵》蕴含丰富的创作元素,借助对其讲解以及实际的舞台排演,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乐理知识。并且,借助对于声乐演唱部分的教学,可以从吸气的运用、音准的掌握、情感的融入等方面,增进学生在音乐艺术领域的综合素养。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为基础,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课后实践热情。借助相应的引导手段,可以增进学生在浏览音乐作品时的辨识能力,进而满足自主性音乐学习的要求。

(三)教学步骤

1.基础学习

注重谱面信息,突出演唱情感。由于咏叹调部分为3/4节拍,在演唱时要注意“强弱弱”的三拍子韵律,在教学时,可以在引导学生熟识谱面信息与细节的基础上,强化相应的韵律教学,以三人为一组,组内学生分别扮演每一拍,以此突显节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演唱乐感。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乐谱内的记号与连线,例如:乐曲43—44小节处,乐曲的力度与音高同时加强,此时要逐步提升腹部肌肉群的对抗性。可以通过将乐谱记号归类的形式,通过对比,强化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认知,教师再以钢琴演奏出不加记号时同样的一段旋律,进而加深学生的辨识能力。

强化技巧训练,提升演唱能力。气息的流动是吸气与换气之间的衔接阶段,演唱时要注意按照乐曲的情绪,有分寸地把握气息的流动量级与流动速率。特别是针对《沸腾激动的心灵》这样音域较高的乐曲,可以在演唱时采用边吸气边唱的方式,加快气息的流动性,保证后续演唱时能够有足够的气息作为补充。同时,要注意气息流动的均匀程度,无论人物情绪如何变化,均需要维持气息流动的稳定性。

2.难点突破

《沸腾激动的心灵》的咏叹调部分拥有大量的长线条乐句,这对于演唱者的技巧把控与情绪运用是一大考验。例如:乐曲中经常会出现在两个长乐句之后,再以渐强符号将乐曲带入高潮的情况,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于乐曲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划分,并标记出每一个乐句所需的演唱情绪,将自身气息做好合理分配,以此完成演唱这首乐曲所需的层层递进的演唱技巧。

此外,《沸腾激动的心灵》的咏叹调部分音域较高,并且唱词很多都由意大利e元音组成,这对于演唱者来说具有较高难度,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明亮的演唱质感。在教学中,要着重训练学生对于气息输送的掌握能力,可以引導学生将发音位置向口腔后方略做偏移,进而使鼻腔与头腔尽可能的拉近,以此在保证腔体尽可能扩张的同时,提升发音的共振强度[4]。

下滑音是威尔第所作咏叹调乐曲的常用旋律,在这首《沸腾激动的心灵》中,其第54小节与第61小节均出现了由小字二组降e到小字一组f的下滑音形态,这类旋律跨度较大,在演唱时要注意对于音准的良好把控,并提升音准切换的连贯性,以此体现一种叹息式的演唱风格。

3.舞台呈现

形体表演与声乐演唱在歌剧的舞台呈现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针对阿尔弗莱德这一角色,其被设定为二十多岁的青年,在歌唱家弗洛雷兹的表演中,可以看到人物含蓄而浪漫的特点,歌唱家维拉宗的表演则更为重视肢体呈现,其表现了角色风流不羁的特点。无论何种表演,均要达到自圆其说,并保证表演内容与舞台布景的完美契合,以此将自身唱腔融入故事发展过程中。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演唱与表演能力,需要在舞台呈现环节中引导学生熟练的切换歌唱姿态,避免肢体动作的僵化。按照选段的剧情发展,舞台布景可以尽可能地做到明亮与温馨,演唱者在演唱至高潮部分时可以将双手合拢放置于胸前,以此体现阿尔弗莱德这位沉浸于幸福喜悦中的单纯青年的立体感官。此外,演唱者要认识到乐曲中相应的附点节奏与大跨度的连线所表达的情绪,进而适度的以相应的肢体语言来呈现主人公的心境,进而契合自身演唱,将肢体语言和演唱情绪做到具象化与有机的统一。

结   论

歌剧《茶花女》选段《沸腾激动的心灵》的咏叹调部分具有较为复杂的音乐构成,演唱难度较高,需要通过基础性的乐理知识层面加以积累,逐步增进学生的音乐素养。歌剧不仅需要良好的声乐演唱功底,还需要恰当的舞台表演能力,借助此次教学实践,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程度,引导学生适应与热爱声乐表演,并将舞台歌剧表演中所培养的乐观精神运用于今后的生活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李珂.美声声乐体系历史探源与技术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20.

[2] 陈国东.论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与表演策略研究[J].音乐生活,2022(10):76-78.

[3] 李伟浩.论歌剧《茶花女》选段《沸腾激动的心灵》作品分析与演唱处理[D].湖南工业大学,2022.

[4] 徐亚琳.歌剧《茶花女》的人物塑造与演唱诠释研究[J].艺术评鉴,2023(07):151-154.

(责任编辑:刘露心)

猜你喜欢

演唱分析茶花女教学实践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茶花女吊灯
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分析
声乐套曲《冬之旅》第十一首《春梦》歌曲演唱分析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歌剧《茶花女》剧照
歌剧费加罗婚礼《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演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