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视域下高校音乐通识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的实施路径

2024-03-24毛康

当代音乐 2024年3期
关键词:美育

毛康

[摘 要] 随着我国对学生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得到了深入发展,很多高校对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高。若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其能够综合发展,那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在课程中融入一些思政内容。本文将针对美育视域下高校音乐通识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的措施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之后的教学提供帮助,同时提升高校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思想素质。

[关键词] 美育;高校音乐通识;思政内容

[中图分类号] J6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3-0019-03

近几年来,艺术教育领域的很多人都非常关注“美育”这一话题,有些人会问什么是美育,在进行教学时如何开展“美育”,而这也是艺术教育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20年10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该意见中明确的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1]。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对美育教学重视起来。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为学生开展了音乐通识课程,而开展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及音乐审美素养,而将思政内容融入音乐通识课程中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高校音乐通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美育工作以及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很多高校也已经将一些思政内容融入了各个课程的教学中。有些高校会为学生开展音乐通识课程,希望通过此类课程让学生更加了解音乐相关知识,同时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有积极意义。甚至有些高校会建立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管理学校公共艺术相关工作。很多高校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思政内容的融入,比如有些高校会让教师写思政方面的論文以及研究报告,同时还会在高校内部开展一些思政教育主题的讲座,鼓励教师以及学生参加[2]。虽然现在很多高校对思政教育方面非常重视,但是一些高校思政内容融入音乐通识课程中仍然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接下来将会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详细的叙述。

(一)音乐通识课程教师的思政能力较弱

多数高校的音乐通识课程教师来自专业的音乐院校,这些教师都具有较强的音乐能力且掌握了较多的音乐相关知识,但这些教师思政方面的教学能力可能会相对较弱,而且由于思政教学近几年才引起高校的重视,所以大多数音乐通识课程的教师都缺乏思政教学的工作经验。近几年来,高校对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视,音乐通识课程教师也已经意识到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识。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会在教学内容上添加一些思政相关的知识,其并未深入挖掘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政知识,因此音乐通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并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音乐通识课程设置尚不完善

很多高校并没有为学生设置专门的通识课程教师,甚至有的高校并未设置专门的通识课程。音乐教师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为学生选择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这就会导致音乐通识课程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以及连续性,导致思政内容不能有效的融入音乐通识课程中。

(三)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学习音乐通识课程的学生可能会存在基础不同的情况,教师并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很多高校音乐通识课程的教师会为学生采取音乐鉴赏的上课方式,教师会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这样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很多学生并不会对课程产生较大的兴趣,所以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不高。而且有些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并不能很好跟上教师的步伐,不能深入的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此时学生会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丧失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

二、高校音乐通识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的重要性

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很多人都喜欢在空闲的时间听音乐,音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音乐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形式,高校的学生通过学习音乐通识课程,能够了解到更多音乐相关的知识,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将思政内容融入音乐通识课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力

音乐具有一定的传播性以及流行性,很多音乐都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音乐审美,而且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能够不断的培养自己乐观进取的品质[3],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能够将这些审美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将思政知识融入音乐通识课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

(二)有利于学生了解传统音乐文化

传统音乐在我国已有了很长的一段历史,在我国古代,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音乐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而且通过传统的音乐能够展现出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4]。学生通过学习传统音乐文化,能够加深其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其能够积极弘扬以及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将思政知识融入音乐通识课程中,能够让学生从思政的角度,来发现音乐的魅力。

(三)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高校的任务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近几年来,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以及音乐人才,让音乐变得更受人们欢迎。而高校通过开设音乐通识课程,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音乐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学习音乐,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美育视域下高校音乐通识课程中

融入思政内容的措施

(一)建设优秀的音乐通识课程教师队伍

音乐通识课程的教师若想更好的为学生传授思政内容,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思政主题的讲座以及分享会等获取相关的思政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深入的了解音乐背后蕴含的思政内容,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求进行思政知识的融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需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以及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实际的教学需求,制定出更加适合学生的、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5]。高校还需要定期的为教师开展思政主题相关的教学培训,在该培训中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分享自己思政教学的经验,并且也可以从其他教师身上学习到课程思政教学相关的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音乐通识课程的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一些政治理论知识,教师需要将自身的发展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更好的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好课程思政教育。

(二)建设良好的音乐通识课程

在进行音乐通识课程的教学时,不仅需要在课程内容中加入一些思政内容,还应该将其融入教学中。音乐通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聆听美、发现美并且创造美,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6]。而将思政内容融入音乐通识课程中,能够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接受思政知识,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在这些思政内容的引领下,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音乐通识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性以及思想性的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主题可以是歌颂我们的祖国,弘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红色经典音乐,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他们陪伴着中国共产党一起见证了我们新中国的成立及发展。而且这些红色经典音乐在抗日战争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们鼓舞了很多人,激励着人民不断的奋进。现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些外来文化进入到我国,给我国的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此种情况下,让学生们欣赏红色经典音乐,有利于为学生进行政治教育,使得课程思政教学变得更加有效。比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选取《黄河大合唱》这一经典的歌曲,这首歌曲中融入了我国传统的船夫号子,在我国的音乐史上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该首乐曲在演奏时较为慷慨激昂,其中蕴含了我国人民顽强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学生在学习该首乐曲时,能够对我国传统的船夫号子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能够感受到乐曲中蕴含的民族精神。除此之外,该首乐曲中还有较为庄严伟岸的音乐主题,从其中能够体会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学生在听完这首乐曲之后,会产生很强的情感共鸣,心潮澎湃,再联想到现在的生活,能够让学生对中华崛起产生一定的骄傲以及自豪感。教师在进行音乐通识课程的教学时,可以多为学生传授一些中华优秀音乐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学到中华传统音乐相关的知识,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让学生建立起文化自信,之后让其积极主动的弘扬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为其讲授一些中国传统的乐器,并且详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以及经典的器乐作品,通过这些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民族音乐的了解,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民族音乐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喜欢上中华传统民族音乐,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因此音乐通识课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且有规划性为学生建设音乐通识课程,并且需要将思政内容深入融合到课程建设中,挖掘音乐中蕴含的思政内容。

(三)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多数高校音乐通识课程选课的学生音乐基础不一样,有些学生可能之前并没有接触过音乐,没有音乐基础,而这些学生相比于那些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以及审美力较差。此时音乐通识课程的教师需要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还应该思考,如何在丰富教学活动的同时加入一些思政内容。比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了解学生的兴趣,有些学生可能对于音乐的演唱感兴趣,此时教师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教授学生演唱的技巧,让学生分成小组演唱,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不同的音乐知识,还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体会到音乐的魅力,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可能会对乐器的弹奏有兴趣,此时教师可以选择班级中有一定乐器弹奏能力的学生进行乐器的演奏,通过此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聆听其他学生演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演奏的乐曲进行详细的讲述,可以讲授乐曲创作的背景,或者乐曲创作者的生平事迹。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还能够从乐曲创作者的生平事迹当中挖掘思政精神丰富课堂。

(四)将第二课堂的思政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课堂指的是在第一课堂之外的時间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与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相关。第二课堂并不是像第一课堂一样会受到教材以及形式的限制,其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而且第二课堂有较大的学习空间范围。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第二课堂为学生教授相关的思政知识。

在开展第二课堂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以及其音乐的喜好,之后从这一方面入手,为学生开展一些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音乐教学活动,比如可以开展一些音乐活动或者社团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音乐通识课程在美育环节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学习课程能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在高校音乐通识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能够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音乐通识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课程,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进行教学。只有提高对音乐通识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视度,才能够帮助高校形成大思政格局。

参考文献:

[1] 余厚春.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通识音乐课程思政建设的机制研究[J].大众文艺,2023(15):187-189.

[2] 纪素艳.“大思政”背景下大学生音乐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22.

[3] 边吴丽.课程思政视域下音乐通识课对高校师范生师德培养的实践研究[J].大众文艺,2022(10):166-168.

[4] 唐颖,刘云天.综合类高校音乐通识课程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J].乐器,2022(05):37-39.

[5] 喻林.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以“安徽民歌赏鉴”课程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22,32(01):79-84.

[6] 赵雅馨,赵涛.美育视野下打击乐通识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公关世界,2021(15):127-128.

(责任编辑:刘露心)

猜你喜欢

美育
美育之声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别让体育和美育沦为一纸空文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美育史料·孟宪承演讲《美育原理》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孑民美育研究院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