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演唱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思考

2024-03-24赵柏赵颖

轻音乐 2024年3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教学策略

赵柏 赵颖

[摘 要] 歌剧演唱课是声乐课程的最高形式,将歌剧表演合理地融合在声乐教学中,能够将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演唱实践相结合,进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艺术修养。本文拟从歌剧演唱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出发,剖析并思索国内声乐演唱教学的现状及歌剧演唱教学所经历的问题,研读前人的经验并结合自身感受,提出一些新的教学思路,丰富以歌剧演唱为终极目标的声乐教学体系。

[关键词] 声乐教学;歌剧演唱;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J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3-0037-03

“歌剧这个词应该更笼统地定义为演员演唱部分或全部角色的戏剧。”[1]由此可见,歌剧是一门以歌唱为基础,集文本、形体甚至舞美等方面为一体的艺术,考验着歌者声乐表演的综合能力。我国声乐教学在几十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歌剧演唱方面经历了长期艰苦的探索,经过不断地优化总结,目前已拥有独立且丰富的教学体系。但我们仍有许多进一步的工作要做,例如剧本解读、发声训练、舞台表演以及听觉系统训练等方面都要做更深入的实践与探索,在成熟的理论与深入的实践基础上,歌剧演唱教育教学才能够得到更充分的推动和更全面的发展。

一、国内声乐演唱教学的现状及歌剧演唱教学

经历的问题

当谈论到声乐教学之时,就不得不去思考就歌剧演唱而言,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音乐表演人才?该如何培养?首先从高校的课程设置上来看,艺术院校的教学内容相对丰富。以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本科教学课程设置为例,课程不仅囊括基础类音乐课程,还对相关性语言类学科开设了专门课程。不仅如此,该系十分注重台词、形体等表演类课程,甚至是化装课。他们采用集体授课和个别技能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联系艺术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探索研究和创新实践的空间。

而综合类院校与专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前者更注重培养音乐通用性人才,后者更具针对性,培养专业的歌剧演唱人才。从普遍现象来看,多数综合类院校音乐系在理论课程上开设基础和声、音乐史、曲式与作品分析等,在實践课程上开设合唱指挥、声乐、钢琴、器乐以及舞蹈基础训练等。基础音乐课程之后,并没有更深入的关于歌剧表演方面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可能不具备表演基础,或是缺少舞台实践的机会。鉴于此,综合类院校可以适当地开设一些针对歌剧演唱的基础课程,如语言课、舞台表演课和歌剧欣赏课等,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每学期布置汇演任务,教师指导排练。还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课程时长,教师鼓励并培养学生参加声乐类比赛,丰富其舞台实践的经验。

当下,国内歌剧演唱教学仍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通过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能够看出,艺术歌曲演唱和歌剧表演是声乐演唱中的不同类别。那么,在声乐课堂中不可忽略歌剧选段与艺术歌曲或其他歌曲的演唱差异性,但不少综合类院校的本科生还是容易将两种类型的歌曲混为一谈。根据前文所述,歌剧是难度最大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而艺术歌曲与歌剧有明显差别,它们的风格较为细腻,并且不需要表演,具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和文学性,通常不似歌剧演唱那么具有张力,在音量和力度方面不需要那样宏大与夸张。因此,在歌剧演唱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好引路人,指导学生对待不同类型的作品时需要变换不同的音色与发声技巧。同时,引导学生多聆听配器音色的变化,合理变化音色来为歌剧演唱所服务。

其次,针对我国综合类声乐歌剧教学中,鲜少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较好的音乐教学情境,多数声乐课堂只是重视歌唱声音的质量,缺乏对舞台表演、情感调度等教学的重视,无法充分激发学生演唱的表现力和创新力,不利于学生对角色的把握和塑造。由此,作为声乐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发声技术,还需要多开设歌剧表演相关课程或排练,注重舞台美术场景的设置与还原,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作品的活力,提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思路。同时,很多学生自身综合素养较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层次较浅,无法深入理解歌剧作品的内涵。那么就更需要重视基础课程、声乐技术、聆听和感受、演唱实践和自我风格五个维度。音乐基础知识的储备和声乐技能的训练是最初步的,在此基础上需要大量聆听对比不同演唱者不同版本的同一曲目,不仅局限于音频,还例如多参加大师班、音乐会等线下活动。只有通过大量的歌剧演唱实践来积累经验,学生的表演能力才能由量变引起质变,不断地提高艺术水准与音乐修养。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许多演唱者蜕变的关键在于找到自我风格,而不是原搬照抄,也许学生的风格较为稚嫩,但教师不能立刻否决,而是及时帮助学生调整方向,一步步走向成熟。

最后,由于我国的声乐歌剧教学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不仅存在共性的弊端,还有许多不确定的个性问题,这也是歌剧教学必然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师要尊重和鼓励每一位学生,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快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教育手段、教育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每一种问题和情况都值得声乐教学工作者的重视,笔者希望在未来教学的实践中能够挖掘出更多深入的问题。

二、西方传统歌剧作品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更迭和艺术的演变,西方传统歌剧也不断被注入新的生命力。结合前文所述,本章将具体探究西方传统歌剧作品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教师对歌剧作品音乐文本的引导

了解和研究音乐本体是歌剧演唱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在演唱时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声乐教师可以从创作背景、曲式分析、角色塑造和语言训练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对歌剧作品的音乐特征进行具体的学习。首先是创作背景研究,艺术作品是现实生活的投射,一部歌剧作品的创作往往与作曲家的生活经历以及所处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无论演唱哪一首歌剧作品,都应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不同时代的作曲家风格是不同的,每一部歌剧作品都有着不一样的创作背景与文化内涵,如果歌者对歌剧作品没有一定的理解,便很难完美地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无法产生心灵的共鸣。因此,教师在布置曲目时便需要指导学生挖掘作品,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和独立地进行思考,更直接地体会内在情绪感受。

其次,声乐教师在指导演唱时应当关注作品的曲式结构与各大音乐要素,这样能够更细腻地进行歌剧演唱的处理。不同的曲式结构在音乐情感表达上也是不同的,例如单乐段的歌曲结构短小,情感也相对单一。单二段结构的乐曲情感之间就存在变化,我们可以用音的强弱对比等方式来凸显乐段间情感的不同。对于单三乐段曲式结构在情感变化方面则更为丰富,既有对比又有统一,作为声乐教师,我们便要思考如何帮助学生理清歌曲中的层次结构。同时,还要关注旋律、节奏、伴奏织体等要素的变化,这些也可能代表歌曲中情绪或风格的转变。

再次,歌剧与文学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绝大部分西洋歌剧的剧本都是由世界名著、历史传说或史诗等改编而成。只有深入研究文学内容,才能全方位地把握角色。因此,在接触歌剧演唱时,需要关注和追溯那个时期其他与音乐有关的艺术,不能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割裂,加强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关注多领域的艺术。

最后,西方歌剧中的语言也起到决定性因素,歌唱者既要满足歌唱共鸣和声音的传播,又要清楚自然、准确无误的咬字发音。就我国综合院校的现状来看,许多學生唯声音独尊,完全忽略语言的重要性,这是个误区。语言不仅是声乐的根本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发音还能够帮助学生将发声技巧运用于歌唱当中。但只靠声乐教师在课堂上的语音纠正是远远不够的,学院还可以开设相关语言类课程,最好邀请音乐类外教或者留学博士进行专业的教学。除此之外,学生需要在课后多聆听范本及朗读歌词,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韵味,唱出独特的美感。

(二)声乐发声技巧与歌剧演唱的结合

歌剧作为声乐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特别需要我们注意到演唱不同时期的歌剧应当在声音的运用上有所不同。巴洛克歌剧咏叹调的艺术处理很有特点,要有足够的气息支撑以保证音乐线条的平滑连贯,注重和强调主题的音乐性和旋律性。例如亨德尔的《让我痛哭吧》,其中第一小节第三拍的前半拍休止,是主角在表现哭泣和无奈,这就要求演唱者气息连贯,声断气不断。这首作品中还有大量的花腔跑动、快速乐句和装饰音,更需要演唱者一定的气息支撑和灵活性。而这装饰性的华彩段演唱则是巴洛克时期声乐艺术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如果声音力度重、点不够集中以及戏剧性过强,就比较难胜任。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当调整音量,聆听声音力度方面是否适中,保证喉咙的空间不像演唱浪漫主义及以后时期的歌剧那么扩张,尤其要注意不能为了旋律跑动而随意变化喉头位置。在演唱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时,气息要求平稳,不能有过大起伏,音色也尽量统一,强弱对比、速度快慢对比的幅度都没有那么夸张。浪漫主义时期比古典时期要显得夸张,音色变化也较丰富,对演技要求更高。教师在选曲时要根据学生现阶段的理解力进行选择,通过作品的不断积累,让学生慢慢地深入体验剧中人物的情感表现,逐步提升声乐技巧,最终达到能够把握和塑造好整体的人物形象,驾驭歌剧演唱作品。

(三)将歌剧表演实践融入声乐课堂教学

歌剧表演实践不仅仅要求学生要熟悉演唱歌剧选段,还要逐步提升表演能力,对多方面感官进行同步的训练。例如参演戏剧、话剧、音乐剧片段,来加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声乐技巧以及表演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的指导,鼓励学生沉浸于表演实践中,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艺术上的享受。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以生命力的创造性活动,歌剧表演作为综合艺术表演形式,是多人共同合作完成的,需要学生彼此间学习和磨合。他们在声乐课堂中学会演唱部分歌剧选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选段中几乎没有对手戏,在舞台上便会暴露出许多配合方面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调度弥足重要,可以用二重唱作品作为引导,既有合作的锻炼,又可以在情绪互动上有所增强,从多维的角度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中国民族歌剧唱段在声乐教学中的探究

“民族歌剧是中外音乐戏剧艺术有机嫁接、高度融合的产物,既有人类歌剧艺术都具备的戏剧音乐性和音乐戏剧性这一共同特征,又具备其他优秀中国歌剧都应具备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2]居其宏先生把中国歌剧的特征与创新之处总结为几点:一是对民间音乐素材的使用接近于音调原型,并运用独具中国特色的变奏和加花等方式。二是歌唱以民族唱法为主,其他唱法也需服从于中国民间戏曲演唱的吐字、润腔等习惯。三是演员需要向戏曲表演的虚拟表演学习,强调演员与所演绎的角色在“精、气、神”方面的一致性。我国歌剧发展的历史虽然不长,但都是基于中国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再借鉴西方伴奏音乐的创作手法,创造出独树一帜的新艺术风格。这是历代作曲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艺术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因此,在高校的专业音乐教育中重视并传承民族歌剧是我们势在必行的责任,立足中华美学精神,不断推动民族歌剧在高校的创新与实践。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特别关注唱法的问题,将美声与民族唱法进行科学性的结合。美声唱法对中国歌剧的演唱影响颇深,将其融入中国歌剧演唱教学中,有利于革新学生的中国歌剧演唱技法,创造出更符合中国风格的艺术作品。例如施光南先生的歌剧作品《伤逝》,剧中演员多使用美声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演绎,这对美声唱法技巧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教学运用有着一定的启示。美声唱法较中国传统的民族唱法会更有爆发性和力量感,更需要注重呼吸与共鸣腔体的运用。传统民族唱法的声音一般较细且泛音较少,虽然这样的发声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高位置,但是会缺少声音的柔和度和穿透力。由于中国传统戏剧演唱的发音讲究字正腔圆,在歌剧演唱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演唱技法的影响和沿袭,便不如美声唱法的咬字那样圆润松弛,真假音转换的轻松自如。基于此,教师需要将两种唱法进行结合,为学生开展科学的发声训练,通过美声唱法来表现作品中的矛盾点是非常实用的,注重学生气息的饱满度和控制力,同时要求学生始终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使共鸣集中在头腔中,并在讲授过程中为学生进行适时、正确的示范。

其次,中国民族歌剧不仅是听觉艺术,亦是视觉艺术。舞台表演能够赋予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更多的灵感,通过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将不同民族、不同音乐特色演绎出来,促使民族歌剧作品的呈现更加完美。若要提升民族歌剧的表演水平,则需要通过多维度和多层次的训练,表演方面的练习也必不可少。对于一场声乐表演来说,从演员登场开始就应当十分注重形体和目光,代入设定之中,每一个动作和眼神都应该贴合角色。

回顾民族歌剧发展的历程中,许多经典作品如《长征》《沂蒙山》等等都被大众所熟知和传唱,但有些作品却销声匿迹。仅仅靠表演演员的传唱是不够的,更需要作曲家、创作家等等多方面的力量去发现和挖掘更多中国特色的原料,编创出符合国人审美的作品。我们也要向世界推广自己的艺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歌剧的形式进行传播,为世界音乐艺术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但这种传承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秉承传统、勇于创新。作为高校声乐教师要肩负好这份使命,给予民族歌剧演唱高度的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的歌唱状态与方法,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演唱教育,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民族歌剧唱段演唱方法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年轻一代学生们的文化自信,这是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

结 论

综上所述,歌剧表演是检验学生声乐演唱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准。作为声樂教师要熟悉系统的歌剧演唱教学步骤,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歌剧演唱教学计划,促进学生歌剧演唱的成熟。在声乐课堂中,不能仅仅追求完美的声音技巧,还要增强学生歌剧舞台表演和听觉系统训练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才能保证较好地歌剧演唱教学。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学习西方的成熟技法,更要传承好属于自己的民族歌剧作品。在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上始终以开放的姿态积极贴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大众的喜好,逐步进化、改善中国民族歌剧的审美,最终推动民族歌剧走向民族化、时代化的顶峰。作为音乐传播的一分子,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们都应当肩负起使命,热切关注中国民族歌剧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斯坦利·萨迪,约翰·泰瑞尔.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二十九卷)[M].麦克米兰出版有限公司,2001:303.

[2] 居其宏.民族歌剧的历史轨迹及其整体研究——“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研究”课题总序[J].中国音乐学,2021(01):134-141.

(责任编辑:韩莹莹)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