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风乐派领军人
2024-03-24单红
单红
[摘 要] 东北风乐派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一种特色存在,无论从语言上,还是在歌曲旋律中以及戏曲音乐方面都有着东北地域的特殊风格,在东北风乐派中,杨柏森老师绝对是领军人物和东北戏曲音乐践行者。他的音乐作品深受老百姓喜爱,在社会各个层面人们认知当中,都有其喜欢的理由和标准。杨柏森老师的音乐作品让大部分人喜欢,说明杨柏森老师是成功的,是值得歌颂的音乐家。本文将老百姓喜爱杨柏森老师作品的原因浅显地做一下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 东北风;杨柏森;二人转;吉剧
[中图分类号] J6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3-0001-03
杨柏森,国家一级作曲家,原吉林省戏曲剧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戏曲音乐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第七批突出贡献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杨柏森老师音乐创作领域广泛,业界给予极高的赞誉,先后被评为“观众喜爱音乐人”“吉林省著名二人转音乐家”“吉林省‘二人转音乐风格著名作曲家”“最具影响力戏剧艺术家”。五十多年创作出三百余部作品:代表作有《大姑娘美大姑娘浪》,电影《男妇女主任》,电视剧《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希望的田野》三部曲和《圣水湖畔》等二十余部影视配乐曲和满族新城戏《一米阳光》《哈达山下》《首辅范文程》《铁血女真》以及龙江戏《马旭》《鲜》《松江魂》《萧红》、吉剧《站醒台》《贵妃还乡》《小村故事》《宝贝回家》、商南戏《闯王寨传奇》等戏剧音乐。这些音樂作品被老百姓广为传唱和观看,深得百姓喜爱。作品获得文化和旅游部文华奖、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十余个国家级奖。其中有关二人转方面的音乐创作成绩显著,影响深远,在全国的东北音乐创作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笔者从小生活在东北农村,那是辽宁西部地区,三省交界。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经历过集体社会,那时候在生产队为农村集体最基层组织,每天都是由生产队队长组织农民生产劳动,农民吃喝都由生产队分发,村民文化生活也是听队长安排,农民文化生活处于极度贫乏之中,每天就是在晚上六七点钟听家家户户广播匣子。广播匣子里播出的都是那个时代流行的现代样板戏和革命歌曲。改革开放后,笔者就来到东北中部省份吉林省长春市,那时候笔者也才十五岁左右,接触的音乐是当时流行的港台歌曲,那叫一个好听。邓丽君的、罗大佑的,每天都听,并跟着唱。后来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又让人们焕然一新、耳熟能详。这首歌给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百姓听惯了港台歌曲,一首具有浓郁特色的东北原汁原味的歌曲让人听了耳目一新,纷纷传唱。由于当时对音乐不太懂,就以为歌曲好听就算是好歌曲,也不去看词曲作者是谁。直到后来笔者创作歌词的时候,才关注到那些具有浓郁东北特色的歌曲,词曲作者是谁。《大姑娘美大姑娘浪》这首歌的曲作者正是杨柏森老师。
一首好听的歌曲让笔者记住了杨柏森老师的大名,后来让笔者对杨柏森老师最有印象的是2002年,那时,随着电视剧《刘老根》的热播,《刘老根》电视剧主题曲《圆梦》让笔者记住了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谁,词作者是何庆魁,曲作者是杨柏森,直到后来,《马大帅》《乡村爱情》等电视剧主题曲《一个情字活一生》《咱们屯里的人》这些经典歌曲在全国唱响,笔者有幸接触到了杨老师,也曾多次当面听他演唱自己谱写的歌曲。从中也了解了杨柏森老师走进音乐创作的经历过程,杨老师自己讲:“写老百姓愿听的歌,谱老百姓愿听的曲,说老百姓的大实话,做老百姓的贴心人”。杨老师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杨老师在音乐上取得这样的艺术成就,除了杨老师本人有这方面的天赋之外,更在于有名师点拨和好的创作环境。杨老师中学时候就遇见了他的贵人刘潭老师,刘老师在学校组织了宣传队,让杨老师当宣传队长,杨老师在中学时候就得到了极大锻炼,为以后创作打下了基础,创作音乐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杨老师好学,他家前院有个王家大院,大院里有喜欢群众文化生活的民间音乐爱好者,他们吹拉弹唱,这让年轻的杨柏森老师特别喜欢往这个地方溜达。那时候杨柏森老师也会来事,把这些民间艺术家哄得十分高兴,老师高兴了,就愿意教学生,杨柏森老师的音乐生涯就从这里开始了,这些民间艺术家就成了杨老师的启蒙老师。
一首歌曲多么美妙,不管歌曲描述的多么动人,都无法将听完这首歌的感觉完全讲给对方,对方也无法感受。一首歌曲让所有人都喜欢那是不可能的,让大部分人喜爱,愿意听,闲暇之余还和亲朋好友品味一下,哼哼几句,那就是成功的作品,是老百姓喜欢的歌曲。杨柏森老师的作品是让普通百姓喜爱的,每当杨老师出新作品时,小区广场上,一群退休的老头老太太三五成群的围在一起,听着杨柏森老师的作品。老百姓用最朴实的语言对杨老师的作品给予评价,有的给予赞美,有的也会找三两缺点,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说好,最常用的一句话是,“你看人家杨柏森整的东西,真是那个啊,听着得劲”。比如,2011年,电视剧《拉拉屯风情》主题曲《庄稼院的歌》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这首歌也成为百姓喜欢的歌曲,小区里、广场上,随处可以听到百姓哼唱,“高粱叶子窄哟,苞米叶子宽,看不见那羊肠小道能有几道弯”。有人在唱,有人在评,“杨老师谱曲的这首歌真接地气啊,把歌词里面的百姓熟悉的农村生活环境用音乐唱出来,让我们这些下过乡的人听了,仿佛回到了那个下乡的时候”。尤其是农村百姓最喜欢的乐器唢呐融入歌曲伴奏中,刚开始听就让这些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感兴趣,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这种切身体会被杨老师的作品诠释得淋漓尽致。
杨老师的作品是具有典型的东北地域特色,他创作音乐的曲风几乎都是东北的风味,杨老师创作歌曲的时候,都是在夜深人静时进行创作,拿到他喜欢的歌词,脑海里就会闪现曾经与百姓交往的时候,那个地方百姓平常哼哼的小曲,符不符合歌词要表达的意境,来灵感了,瞬间就会找到歌曲风格和曲调,随手就拿起笔,用纸记录下来。杨老师谱写的歌曲都是用随手抓的纸张记谱。看过杨老师曲谱的人,第一感觉就是曲谱写得潦草,那也就恰恰说明,杨老师把脑子里装的东西赶快记录下来,晚一点就怕忘记了。有一次,杨老师的爱人半夜突然感觉床晃悠,像发生地震了,醒来一看,杨老师在床上打拍子呢,这是来灵感了,自己边打拍,边哼哼曲调。杨老师有的时候创作作品来的快,三五天出作品,那跟杨老师平常深入百姓生活,与百姓打成一片是密不可分的。年轻时候的杨老师就跟邻居学习乐器,参加工作后,到乡村演出,演出到哪,就虚心学习到哪,把当地百姓流传的民间小调记在心中。退休后,杨老师和爱人到海南旅游,参观完一个景点,杨老师爱人发现杨老师还在景点没回来,走回去一看,杨老师蹲着听苗族老太太唱苗族歌曲,并与之交流、学唱。杨老师为了追求艺术完美,多次拜访吉林音乐界名家。那炳辰、刘振邦、常维奇、江巍老师家中杨柏森老师是常客,有时候为了一段音乐,不管天黑,路好不好走,冬天雪天路滑不滑,就是找那炳辰老师请教,有一回,那老师见杨柏森老师穿的裤子屁股后面湿了一片,明知道杨老师是来的路上滑倒了,坐雪水上了,就逗杨老师说:“有好词了啊,激动的泪水甩到屁股后面去了啊”。东北人特有的幽默这些艺术家是拿过来就用,被说的人也不觉得尴尬,一笑了之。杨老师是真诚地向这些老艺术家请教,这些艺术家也毫不保留地教,慢慢地,这些老艺术家们就发现杨老师真是对音乐痴迷啊,见面就请教,只要听说哪位老师有新的东西,那马上就想把老师的东西学到手。即使是现在,杨老师已经退休十多年了,仍然在学习。2023年10月份,应吉林市戏曲创作学会会长陈静波邀请,笔者和杨柏森老师一起参加了学会采风活动,和杨柏森老师闲聊时,笔者就说“我小时候生活在辽西农村,我们老家那里百姓喜欢的是喇叭腔,皮影戏,唐山落子等”,杨老师问笔者,“那你还记得怎么唱吗”,笔者回答说:“当然记得,我小时候跟着我大姨父学唱过驴皮影,会耍”,杨老师就让笔者唱给他听。笔者凭着记忆唱几句,看杨老师听得还津津乐道,这么大年纪,艺术上取得那样大的成就,杨柏森老师何许人也,那是吉林省作曲大咖级别的人物,还这么虚心的学习,多么让人敬佩。这样敬业,能不出好作品吗,天道酬勤,这话用在杨老师身上,多么合适。
杨老师的作品来源于老百姓,还给了老百姓,老百姓也说,杨老师的作品没有大气磅礴的作品。他们希望杨老师创作几首旋律激昂、气势恢宏、荡气回肠的歌曲,有的人就说了:“创作不属于他的风格作品,那也不是他干的啊”。这就说明,老百姓还是体谅杨老师的,一个人不可能是面面俱到,在某一领域,达到巅峰,那就是相当优秀了。
最近笔者和我的本家单丹聊天的时候,笔者就问她:“你怎样评价和你合作过的杨柏森老师?”单丹和我说:“初识杨柏森老师是先听到他的歌,电视剧《乡村爱情》主题曲《咱们屯里的人》、《刘老根》主题曲《圆梦》,后来才知道原来小时候就听过的那首《大姑娘美大姑娘浪》也是杨老师的作品,终于感受到这股浓郁的‘东北风的‘杀伤力了。本山叔拍的电视剧主题歌几乎都是杨老师写的,真没想到后来我和杨老师竟然还有了一次难忘的合作。2003年11月19日,我进了电视剧《马大帅》剧组,本山叔把写《马大帅》片尾歌的机会给了我,那时我写歌还不到一年,也是我开始写歌以来第一次为电视剧写歌,压力有些大,杨老师与我交流很多,也给我很大鼓励。在剧组15天,看剧本,每天写出一稿歌词。最后那几天,本山叔让我就写自己,后来才写出了《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记得在创作期间,杨老师还带衡越姐来看我,那也是我第一次见衡越姐,她从北京刚赶来,想看看那首歌。当歌词《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定稿后,我又多待了一天,等杨老师谱曲。那天一早,杨老师突然来了,进门就说‘曲子出来了,连夜写的,还没等我说话,杨老师就唱了起来:‘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他一开口就像拳头打到我心里,又把心给揪起來,那一瞬间,我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词曲的碰撞,感觉真超出想象。杨老师唱歌时脸都震得通红,连脖子上的青筋都鼓了起来,看得一清二楚。好像整个房间都在他的歌声中震颤。我感受到,原来音乐赋予生命还可以有这样强烈的表达,那种力量直击心底,撼动灵魂。让我更震撼的是杨老师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和敬畏”。通过单丹的切身体会,就知道杨柏森老师在百姓心目中是多么有影响力,老百姓多么喜欢他具有乡土气息的音乐作品。
杨柏森老师的作品在选用歌手的时候,是有严格要求的,他的每一首作品,歌手演唱的情感都很到位,在选《刘老根》第一部主题曲《圆梦》演唱者的时候,歌手衡越讲述整个入选过程,那是历尽千辛万苦的,一开始,衡越从武汉到北京试唱的时候,杨柏森老师是把衡越排除在外的,衡越为了唱这首歌,央求杨柏森老师再给一次机会,衡越等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才录制,也许是衡越太喜欢这首歌了,真是用心,动情演唱。当杨柏森老师把衡越唱的《圆梦》给赵本山听的时候,赵本山听完,就拍板定下来了,这首歌就让衡越演唱。从此衡越就走进了杨柏森老师的视野,以至于后来,适合衡越演唱的歌曲,杨柏森老师都让衡越演唱。上面讲的《庄稼院的歌》也是衡越演唱。
杨柏森老师对音乐有着这样的追求,又严格认真把关,他的作品怎么会不让百姓喜欢。杨柏森老师创作音乐的风格已经被国内音乐界定位东北风乐派典型代表,领军人物。笔者虽然是对歌词创作有点爱好,但是对作曲是一窍不通的,评价一位国家著名一级作曲家作品,评不了,那些专业术语笔者不懂,只能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去评价杨老师,看看周围的人是否喜爱杨老师的作品,通过观察、交流,发现杨老师的作品在百姓心目中是绝对受欢迎的。杨柏森老师是百姓心目中认可的、敬佩的从黑土地走出来的当代音乐家。尽管杨柏森老师年纪七十有之、年近古稀,但杨老师对创作音乐作品兴趣不减,他依旧对东北风音乐进行探索,最近他到大庆和当地戏曲创作人员进行探索研究大庆地区音乐特色,哪里有值得杨老师感兴趣的音乐,杨老师真是不顾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积极参与创作。目前杨老师正在吉林省松原市对满族新城戏曲进行挖掘和创作,杨老师辛苦了。杨老师在与笔者聊天时说:“他今后要注重徒弟的培养,多教给学生们点东西,不能让黑土地文化丢失,要有继承人,虽然是退休,创作热情不能退”。杨老师还鼓励笔者,要多看书,多增加知识点,早晚会用到的,杨老师的话语笔者会铭记在心。愿杨柏森老师这棵音乐常青树年年葱绿,佳作不断继续为老百姓创作出喜爱的音乐作品。
(责任编辑:韩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