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4-03-03陈淑婷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字金融影响分析

摘  要:面对日益增长的应急金融服务需求,业界必须采取行动来满足这些需求,数字金融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此,文章对数字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揭示其现状,并对数字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推动数字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金融;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手机网络等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金融蒸蒸日上。由于信息时代产生的海量信息具有繁多的新型特征,如涉及范围较广、涵盖信息范围较大、传播速度较快等均能够带动模式、理念、技术及应用创新实践的发展。金融机构能够通过信息专业产品大量支配可视化数据的传播,并借助信息技术使此类相关数据能够在科学有效的程序设计下进行评估和预测,借助信息途径合理分配金融投资,并在较高投资回报率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收益[1]。

一、数字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介绍

(一)数字金融

数字金融是一种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金融科技创新模式,它将互联网与金融服务实现深度融合。在数字金融的发展进程中,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都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加快了向新兴金融业态的转变[2]。

1. 银行业的数字化。银行依托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开发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理财服务,依托互联网平台整合金融服务供给。银行业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客户消费、交易、经营等行为,提供定制化信息产品和服务。运用互联网平台整合产品和服务供给,建立“用户—银行—第三方”三者间的交互机制;积极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和区块链技术提高风控能力,为解决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难题,推出网上小额信贷服务。

2. 保险业的数字化。传统保险公司应用大数据技术,借助移动终端技术开发保险产品、提供在线理赔服务。通过在线上开展保单托管、智能核保等,解决保险行业运营成本高、投保成本高等问题。

3. 证券业的数字化。运用大数据分析证券市场行情,优化融资方案,开展网络投资业务。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分布式数据库,构建公开透明的监管和信息披露平台。利用智能投顾平台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投资理财产品,并积极探索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创新。

(二)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应用现有生产技术或开发新生产技术,不断开发、设计、制造出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创新具有如下特征:创新过程是一个复杂系统;创新结果会影响一系列复杂系统的产生或发展;创新受到现有技术水平和外部環境条件的制约;不同行业对创新的要求差异性很大;各种技术存在交叉性,相关领域之间互相影响。

二、数字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

(一)数字金融发展现状

1. 数字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共有银行机构6300余家,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400余家。全国已有各类非银行支付机构4700余家。全国已经形成了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体系。此外,还有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度小满、微众银行等众多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参与其中。

2. 传统金融业与数字金融融合度不断提高。自2016年开始,我国开始推行“互联网+”和“大数据”战略。在“互联网+”战略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金融机构对传统金融业务模式、盈利模式和监督体系进行了重构。与此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技术也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支撑。而在“大数据”战略下,金融业与其他行业进行对接,通过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降低交易成本等。

3. 监管科技得到快速发展。数字技术的进步不断地推动着金融体系的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体系的运营模式与盈利方式,让互联网金融平台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智能风控、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并促进了我国数字金融监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二)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1. 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结构升级、供给侧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的实施让我国市场需求持续扩大。随着国内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与优化,许多传统行业都在积极寻求转型升级。而“互联网+”战略深入推进,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空间,这些行业在技术研发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3]。

2. 政策环境与创新投入。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非常重视技术创新,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随着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鼓励和支持政策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大对研发投入。2020年,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支出约3.39万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50.2%。

3. 人力资源与技术创新。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人才的竞争越来越大,不仅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也将面对巨大的挑战。我国高层次人才、优秀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象日益突出。中国的科技工作单位在掌握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后,也越来越注重技术革新,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

三、数字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主要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三个维度对数字金融进行衡量,其变化情况主要见图1。从图中可知,在2011—2020年的变化中,无论是总指数,还是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均呈现增长态势,且数字支持服务程度指数增长最快,覆盖广度指数次之,使用深度指数增速最慢[5]。

创新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力量。通常,描述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来进行。文章从企业创新投入的角度,选取2011年至2020年我国R&D经费支出和R&D人员数据,如图2所示。整体来看,我国的R&D经费总量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且最近几年增长速度加快,增速在全球保持领先。2020年,我国的R&D经费支出为243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连续几年增长速度保持两位数。R&D人员的数量也能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如图2所示,R&D人员从2011年至2020年都保持增长的趋势。无论是R&D经费支出还是R&D人员,从图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创新意识越来越强,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6]。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金融不断增加,数字金融通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实现技术创新,具体分析如下:

1.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普及,企业生产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外界信息,并将其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产品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市场需求方向。另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利、快捷的支付方式,还促进了社会资源有效配置[7]。

2. 促进企业研发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在数字时代,数字金融的发展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快捷的支付方式,还促进了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此外,数字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产品的生产流程和经营模式,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精准营销。数字金融的发展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创新资源,还能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8]。

3. 促进资本形成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金投入比较多、时间周期长,而在此期间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也非常大。因此,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投资者越来越关注公司的长期价值[9]。

四、对策建议

(一)优化数字金融服务

目前我国的数字金融服务体系仍处于早期阶段,仍存在较大差距和短板,例如数字化水平不足、缺乏相应的监管、互联网企业利用其优势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10]。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 改善监管制度。首先要规范数字金融相關业务行为,加快建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监管制度体系。其次要加强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监督管理,促进其合法经营。最后要强化对平台企业利用信息优势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行为的监督和查处。

2. 促进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提升数字金融监管的科技水平,提升数字金融监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其次要创新数字金融服务,鼓励平台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除此之外,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利用大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减少经营成本,减少经营中的风险。

3. 优化风险管理。首先要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其次要强化数字技术的风险管理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的供给

数字基础设施是指那些直接对生产、流通、分配等过程产生影响的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进程的前提,数据收集和储存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据统计,截至2020年末,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1.6%,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到461.3万个,较上年同期增长10.8%。5G网络基站总数量达到35.4万个,占全球70%以上。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494万公里,是全球最长的光缆线路。全国数据中心机架数量达到320.1万架,说明我国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1]。

数字金融市场空间广阔。目前,我国已有一批数字金融平台逐步兴起并初具规模。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研发的各类科技金融产品也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数字金融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技术创新。

(三)加快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水平

1. 政府应该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金融的普及度。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缺乏完善的数字化运营体系和技术支持,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2. 在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数字化应用场景方面的同时,政府应给予企业大力支持和帮助。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出台相应的数字金融发展政策,提高政府支持力度[12]。

3. 企业应该发挥数字金融的优势。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数字化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应该借鉴国外优秀经验,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订发展战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此外,数字化转型还要依靠产业互联网技术平台推动[13]。

(四)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

1. 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探索不同的监管模式,要准确界定数字金融创新的范围,不能离开线下实体产业,而应该将二者进行配合,对利用数字金融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抵制,最终构建起一个多个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的模式[14]。

2. 要结合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来进行管理,融入数字金融的自身特色,优化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要对管理的门槛作出明确规定,包括相关主体需要承担的信息披露责任以促进相关决策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能获得民众信任,还不能忽略对相关平台的监管,要保证能够规避一定程度的未知风险,能够对信息库进行保护,有这个能力的平台才能被准许从事这一行业[15]。

3. 要进行创新,既要拓宽金融科技的适用范围,对相关的风险防范机制进行完善,推动多个平台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相互配合,又要借助远程技术促进商业银行与相关部门间的交流,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

(五)提高银行发展数字金融的积极性

银行可以通过进行大量的数据对比,适当地改变评审机制,以综合的方式将其呈现,保证信用数据在各个银行之间有效的信息互通,减少重复审核时间,并且定时的更新信用评级,提高信用准确性和安全性,有效提升银行信用风险审查机制的效率,需要积极为金融产业的长效运作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体系健全贡献创新科技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持[16]。

(六)建立复合型人才体系

要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选拔机制,筛选出储备的科技人才,为数字金融的发展不断稳定供应人才。具体来说,公司、企业要改变自身的管理模式,一个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于那些专业人士来说,更应当通过工资、奖金等形式提升员工活跃度,通过这个模式塑造良好的行业口碑以此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度,这样才能增加科技人才的储备数量。具体来说,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吸纳专业领域的人员进入,只有专业人士才符合公司发展的需要,但即便是专业人士也不能忽略对其进行一定标准的教育和培训,不断增强自身与实际需要的适应度,银行也要重视员工的内在素质,员工应当兢兢业业、不做违法违规之事,减少自身不良行为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注重引进外部人才,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和留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建波,文雯,王德宏. 海归高管能促进企业风险承担吗:来自中国 A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财贸经济,2017,38(12):111-126.

[2] 陈斌开,林毅夫. 金融体制、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J]. 世界经济,2012,35(01):3-23.

[3] 崔耕瑞. 数字金融能否提升中国经济韧性[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12):29-41.

[4] 翟华云,刘易斯. 数字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绿色创新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7):116-124.

[5] 翟胜宝,易旱琴,郑洁,等. 银企关系与企业投资效率:基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会计研究,2014(04):74-80+96.

[6] 封思贤,郭仁静. 数字金融、银行竞争与银行效率[J]. 改革,2019(11):75-89.

[7] 傅秋子,黄益平. 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证据[J]. 金融研究,2018(11):68-84.

[8] 何瑛,于文蕾,杨棉之. CEO 复合型职业经历、企业风险承担与企业价值[J]. 中国工业经济,2019(09):155-173.

[9] 何宗樾,张勋,万广华. 数字金融、数字鸿沟与多维贫困[J]. 统计研究,2020,37(10):79-89.

[10] 唐松,伍旭川,祝佳. 数字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结构特征、机制识别与金融监管下的效应差异[J]. 管理世界,2020,36(05):52-66+9.

[11] 萬佳彧,周勤,肖义. 数字金融、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J]. 经济评论,2020(01):71-83.

[12] 汪亚楠,叶欣,许林. 数字金融能提振实体经济吗[J]. 财经科学,2020(03):1-13.

[13] 王娟,朱卫未. 数字金融发展能否校正企业非效率投资[J]. 财经科学,2020(03):14-25.

[14] 王一鸣. 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J]. 管理世界,2020,36(12):1-13.

[15] 魏志华,曾爱民,李博. 金融生态环境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2014(05):73-80+95.

[16] 吴非,向海凌,刘心怡. 数字金融与金融市场稳定:基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J]. 经济学家,2020(10):87-95.

(荐稿人:王甜甜,安徽三联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作者简介:陈淑婷(1997—),女,硕士,安徽三联学院专职教师,研究方向为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数字金融影响分析
数字金融时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探析
析我国数字金融的法律管理
普惠金融视角下县域数字金融发展研究
区块链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影响
中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全面营改增对路局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乌兰察布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