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2024-03-03豆中中
摘 要: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我国教育领域广受关注和应用。文章探讨了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核心要点,以及如何基于此理论帮助大学生构建心理健康的“脚手架”机制。通过了解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实际发展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和目标,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有重要启示,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脚手架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非同步问题(Non-Synchronization),即“最近发展区”的个体差异。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确定学生已达到的和可能达到的发展程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沿。利用学生最佳的学习时期,促进学生的发展。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以及借鉴。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要点
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是20世纪早期苏聯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文化历史学派创始人,对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教学理论突破了以往对学生现有水平发展的认识,他提出了“教学先于发展”的理论,其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更是深刻影响了教育教学实践。
(一)两种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又译作“潜能发展区”,即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其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需要教育者指导和协助才能开发。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已达到的和可能达到的。明确两种水平的关系是教师引领学生把握发展潜力的重点,也是教育对学生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的前提条件[1]。
(二)走在发展前沿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不以强化已形成的内在心理功能为目的,而以激发和形成潜在的心理健康功能为使命。维果茨基认为,教育的本质特征是通过教学引起学生的近期发展区域,即一系列内部变化的发展过程,通过教育教学引起、唤醒和启迪学生[2]。这些发展过程最初是学生通过周围环境进行的,也是通过重要他人的合作过程进行。当这些内在启发性的发展逐渐转变为自我发展时,就变成了个人自身内在的精神财富。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个体正处于形成和发展的积极状态比强化已完成的发展过程更具有教育意义。这是教育学理论上的一大进步,它把“适时”定位在了发展的前沿[3]。只有走在发展前沿的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育教学最佳期的把控
维果茨基提出,学生有一个最佳的时间段来掌握某种技能,也就是最适合形成技能的时期。优质的教育教学应处于“教育教学的最佳时期”,即学生的第一发展水平与第二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点燃状态[4]。新的学习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在原有知识和状态基础上不断拓展和深化,而“教育教学最佳时期”由最近发展区决定。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判断辨别学生的原有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并为之提供有效的教育教学支持,以促进学习者的心理健康和智力发展。
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探析
青年心理的不平衡发展和复杂的矛盾交错是其特点之一。了解和分析各发展阶段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矛盾是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由于在校受教育时间较长,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相对不足,其心理成熟度相对于生理成熟度滞后,加上传统价值权威的降低以及现代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处于心理上的“断奶期”,可能失去了外部约束,而自我约束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因此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相互交织。为此,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设立递进式心理健康发展路径,以达到引导实现教育目标的目的。
(一)大一年级求学初期:青年大学生向成人期转化的开始
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一般处于青年初期,其心理发展水平明显带有青年初期的特征,其从依附于父母、师长的安排转变为自我塑造的努力,这一转变是由不成熟的个体渐变为成熟的社会人的过程,需要逐步适应的状态和环境。当然,由于原有的心理状态各不相同,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在这个转折点上,有的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很快就适应了,有的新生适应力差,情绪起伏大。青年的心理特征:充满青春朝气、慷慨激昂、跃跃欲试、想象丰富,追求自我实现和创造性的社会自立,一些学者认为其是“风起云涌”的青春期风暴,情绪特点较明显。
(二)大二大三求学中期:正在走向成熟,尚未真正完全成熟
在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三年级这个阶段,青年大学生开始逐步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这是一个重要的时期,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见解不断成熟,学习目标明确,同学关系变得更为社会化。此时,青年大学生的兴趣范围扩大,成就动机和竞争意识逐步发展,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能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智力发展处于高峰时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抽象思维等能力都处于较高状态。青年大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不断提高,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能力是影响青年大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因素。从韦克斯勒(David Wechesler)的智力量表分数可以看出,20至25岁之间是智力发育的顶点,25岁以后达到言语测验的顶点,并且可以一直持续到40岁以上。因此,青年大学生的智力已发展到最佳水平。
(三)大四毕业进入社会或继续求学深造期:心理发展趋于成熟
在大四毕业进入社会或继续深造求学的阶段,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逐步趋于成熟。他们开始更加关注毕业和工作去向,课外活动和班集体生活的频率逐渐降低,恋爱问题公开发展或稳定下来。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扩展了自己的交往领域,情绪也开始发生积极的变化。他们表现出自主性,在决定自己的需求和权利问题上相对独立。他们能够下意识地通过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感[5],更加尊重社会道德评价的原则,对集体给予的评价也更加敏感。这些表现都表明大学生青春晚期已处于成人之前发展的全面成熟,但进入成年早期仍将继续发展。
在这个时期,一方面,青年的注意力逐渐转向政治、经济、社会和道德体制,并开始将个人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变革联系起来,从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来深入分析与思考问题。另一方面,他们也逐步发现现实的某些实际状况并不与自己的想象一样,理想与现实还不一致。他們可能会在高估或低估自我中徘徊,对自己的现状和前途过分肯定或迷茫。
一项工学院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政治理想方面,有93%的学生关心国家命运与前途。在生活理想方面,大三年级具有“既为别人,也为自己”思想的比例最高,占85%,其次是大四年级占83%,而大一、二年级分别为62%与67%。在职业理想方面,要求“既有一个合乎自己心愿,又符合祖国需要的工作”的人数,高年级比低年级更多。这些结果表明,在大四毕业进入社会或继续深造的阶段,青年学生已经开始思考和探索自己的政治、生活和职业理想,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认知和价值观念。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最近发展区 “脚手架” 机制构建
“脚手架”教学论(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借用建筑行业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论。它通过提供类似“脚手架”的辅助,帮助学生完成超出其现有能力范围的任务,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的塑造过程。教育工作者在这种社会性交互作用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脚手架”的教学过程,是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的塑造过程,而教育教学“脚手架”的拆除是教育和教育工作者价值所在。
有效的、卓越的教育和教育工作者能正确预知学习者正在发展、即将形成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施加积极影响。青年大学生处于心理结构可塑性最强的自我同一性建立时期,大学是青年大学生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迭代。在这个时期,青年大学生逐步掌握符合自己的年龄和身份的社会角色结构,从社会地位、社会态度、职业角色等方面不断重构自我个性品质结构[6]。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识别青年大学生学习和心理特征的最佳期限,以及了解和把握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发展大环境和个体差异。使学习者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并通过适当的教育教学支架(如教师的示范、提问或暗示)引导学生发展,从而达到学习者的训练最佳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的潜能。
(一)求学初期:适应能力和压力应对策略
初入大学的青年学子需要友情、理想、归属感和爱,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欣赏、尊重和鼓励。虽然青年大学生在同一环境下生活学习,但心理距离可能会造成隔阂,教育工作者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情绪特点,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教育工作者应注意指导大一新生稳定情绪,避免因不适应而产生挫折感。教育工作者应循循善诱,引导新生培养集体观念,处理好人际关系,使其在群体生活中获得良好的适应能力。
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青年时期的自我意识发展是必然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并非不良现象。虽然这些矛盾会暂时使得青年学子的情绪、心理和行为产生适应困难,但从另一方面看,矛盾的存在也为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挑战。大学新生在面对矛盾和危机时,也会有更深入的自我反思和全面的自我评价,进而正确评价和看待同伴,理性思考,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尽力解决矛盾,使矛盾成为促进心理发展的积极助推力。
(二)求学中期:渐进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策略
在大学生心智发展、思想理解和内化的过程中,教育教学与学生思维等高级心理之间具有较为复杂的相长关系。因此,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和指导,是大学生思维和心智发展的必要因素。这一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具备了多方面的自我认识和理解能力,能够反复衡量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品质特点。他们不仅经常思考涉及自我认识的问题,还经常有意识地将自己与周围的同学、教师以及社会角色进行比较,并从别人的态度中了解自己。为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为他们搭建各种平台,展示自身能力,并使他们投入锻炼心理承受能力的现实情境中,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不断校正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最佳结合点。虽然青年学生的理想或志向水平不同,但只要与现实环境和条件相适应,就有利于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三)即将进入社会阶段:实践检验和就业择业准备策略
在即将进入社会的阶段,青年大学生已经具备了更强的独立性,他们会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去学习知识。青年对知识渴求强烈,但辨识能力较差,教育工作者应引导他们多分析、多讨论,帮助他们辨别良莠不齐的信息,厘清想象与现实的差异,培养自制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以避免因好奇心而失去对行为的控制。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通过社会化形成意志品质的最佳时期[7],青年大学生个性品质、知识和技能的形成,都与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毕业后的实际需要相关联。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进行就业择业准备,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他们顺利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另外,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青年大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特点,以此增强教育效果。其中,性别差异心理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因性施教,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优势[8]。
从总体上看,“脚手架”教育机制能够有效帮助教育工作者引导青年大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发展阶段。教育工作者通过了解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选取适当的教育内容和难易程度,设置不同类型的“脚手架”,最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社会化,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四、结语
“爱”是教育之魂,是现代教育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人道主义原则。为了让交互式“脚手架”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教育组织者应为青年大学生提供轻松安全鼓励期待的教育教学互动环境,使青年大学生感受到自我发展的意义和尊重,激励青年大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和自我发展动力,使其不断产生认识上的不平衡和探索动力。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服务学习者的理念,教育过程中要明确学习者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其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注重学生个人、个性、整体和终身发展,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调动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其自主学习和健康发展。当然,教育过程中的脚手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需要进行拆—建—再拆—再建—最后再拆的复杂过程,需教育工作者酌情把握。
教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教学活动要遵循多种教育规律。正确、好的教育方法是合乎规律的方法。教育规律包括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维运动规律,以及各学科的学习规律等。而不同学习者又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刻苦钻研,不断认识新规律、发现新规律,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运用恰当的方法,促进学习者健康成长。
教育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越发凸显。现代化的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考虑当代青年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其个性发展的独立需求,以饱满的教育热情和高超的教育智慧,通过“传授给学习者新颖的、合乎自身境遇的思想,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9]。教育和教育工作者应将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习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将教育与育人相结合,注重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的有机结合,探索具体结合的有效途径,致力于形成求实与求善和谐交融的教风,使青年大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身心禀赋、兴趣爱好和人生目标,成长为有尊严、有教养、有道德、独立自由、身心健全的公民。
参考文献:
[1] 孙颖,王芳,杨英英. “最近发展區”理论对工程教育的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6):96-98.
[2] 刘宁,余胜泉.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精准教学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7):77-78.
[3] 王东美,项可嘉,鲁艳桦. 不同流派案例的治疗协作分析:基于治疗性最近发展区理论[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30(04):755-756.
[4] 于友成. 最近发展区: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机制研究[J]. 江苏高教,2015(04):80-83.
[5] 纪阳,黄冰尧. 意义发展区和生成型自脚手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05):187-188.
[6] 陈静. 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价值的深度解读[J]. 教学与管理,2015(09):8-10.
[7] 白雪. 最近发展区理论视阈下的教学超越性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02):17-20.
[8] 吴志华,王思漪. 最近发展区理论下的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及活动教学模式构建[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08):44-46.
[9] 王佳丽. 从最近发展区理论看幼儿体育教育之重构: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幼儿体育教学内容及阶段划分中的运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06):101-103.
(荐稿人: 孙永泰,集美大学《集美大学学报》副主编,副编审)
(责任编辑:莫唯然)
作者简介:豆中中(1981—),男,硕士,无锡太湖学院研究实习员,东北林业大学,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及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