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交流下理工科大学生中国文化自信建立新途径

2024-03-03陈思婧柴艳肖京杭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途径中外合作办学

陈思婧 柴艳 肖京杭

摘  要:全球化時代,多元文化融合加剧,我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理工科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体系则少有论及。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其中华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价值观、文化霸权、专业人才培养和跨文化交流三个方面提出了增强其中华文化自信的新途径,以期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理工科学生中华文化自信建立提供参考,推动中华文化在高校的进一步建设,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理工科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新途径

一、中华文化自信与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大学生抵御西方文化强势,自觉应对多元文化冲突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备条件。大学生群体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更是中华文化未来发展的脊柱。只有树立坚定的中华文化自信,大学生才能成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中坚力量,才能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缺失文化自信的关键因素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为本土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外国科技与文化的平台。学生就读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各专业的一个很大原因是为了将来出国留学做准备。根据《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发布调研统计结果,出国留学的目的主要有学习外语;就读国外名校继续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将来更好地就业;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扩展国际视野;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并移民或海外发展、接触不同文化教育;体验不同的人文生活特色等[2]。

通过问卷调查与收集发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学生的中华文化自信整体较弱。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理科生中华文化自信缺失的因素较多,大致分为外部因素、社会潮流、校园生活、自身原因等。本研究将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程度,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自信程度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程度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理工科大学生中华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自信原因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然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国传统文化似乎被尘封在了角落里。一些商业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开设名目繁多的国学体验课程,以文化之名,行敛财之实,扭曲炒作传统文化。一直以来,深受学业重压的大学生本来对传统文化就了解过少,这样更容易造成误解。

万圣节、平安夜、圣诞节等各类“洋”节深受当代年轻人的追捧。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生与留学生接触密切,更容易受到西方国家过节氛围的影响,从而对中国传统节日产生枯燥无味的想法。受全球化英语思潮影响,大多数大学生会因为时髦中阅读英文原著。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英语语言学习上,课本与教学都是全英文,他们更有机会通过英文原著了解西方文化。中国古代文学本就难懂,该模式下学生更没有时间阅读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一些西方好莱坞大片也以电影形式传递着西方文化价值观,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这无疑是思想价值观视域下的“文化囚禁”。

这种差异性加剧了大学生崇洋媚外心理的形成。在多元文化冲击的当代社会,他们认为西方文化是先进的、科学的,符合他们对梦想的幻想,而中华文化则是缺少创新的、过于老土的。

(二)对红色革命文化不了解的原因分析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安逸,它也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

家庭教育是了解红色革命自信的重要基础。随着生活环境与条件不断改善,家长们忘却了未雨绸缪,认为孩子只需专心学习,无须在社会历练中摸爬滚打,这导致学生安于现状,错误地认为红色精神不再重要,失去了奋发拼搏的斗志,在安稳的生活中迷失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本性。

学校教育是学习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平台。当代大学生接受的文化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专业课程内容较多,分配给思政课程的学时较少,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忽略了思政课程的内在本质,对此课程毫无兴趣。他们对红色革命文化的“了解”仅停留在机械完成青年大学习打卡的表面。

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对于党史,红色文化的理解状况更差。正是缺少对党史和红色教育这方面的重视,导致许多理工科大学生文化归属感较弱。

(三)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自信的原因分析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代理工科大学生普遍更注重理科学习,忽视文科学习与应用,对国家政事、当今时事知之甚少。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护下,部分理工科大学生生活富足,在舒适圈中麻木地度过生活,失去了居安思危的意识,忽略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点。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这个舞台上,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容易产生动摇,逐渐向往和崇拜西方的文化思想与政治制度。

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理工科专业学生中华文化自信构建的有效途径探索

(一)辨清中西方文化价值观优劣,提高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人的价值观不同,人的行动方式、人际关系处理及学习方式也会不同。

行动模式上,中国人崇尚“三思而后行”,力求谦逊,不要傲慢,因此中国人常把有野心看成一个极不可取的做法。西方人却把野心看作一个积极的行动模式,儿童自幼受到自尊和独立教育,形成了“进攻”意识,这个意识体现在行动上是坚决、直接、有野心[3]。与人交往上,中国人非常重视情感;西方人则更注重于实际,更加独立自由。即便是在家长和孩子之间,也可以为了寻求平等机会而展开争夺。在处理关系问题时,铁面无私、不留情面。他们坚持着平等和正义的准则,不会为了某些特定关系而偏向于任何一方。学习上,中国人不太擅长独立思考、更不擅长团队合作,身处团队却以自我为中心。西方人擅长独立思考、更擅长团队合作,对于团队中的个人有着明确的分工界限,每个人的分工都很详细。价值观的差异不可消除,但可区分差异、辨清优势。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在行为方式上,需要“野心”,“野心”能帮助其明确目标,从而果敢、自信,走上最快到达终点的道路,但中华文化的谦虚、细致、“三思而后行”亦不可丢掉,谦虚使人进步,细致使人成长。与人交往上,要明白在国内人际关系必然不可以斩断,要在巩固自身的能力优势,全面提升自身才华的基础上加强情感沟通,讲人情、讲礼仪。学习上,在具备良好个人能力的同时,更要兼顾团队合作,愿意共享成果,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

一个文明自信的民族必须具备坦荡宽广的胸襟,允许多样思想的并存。在主张传承良好的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也并没有排斥西方先进文化。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理工科大学生应该学会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中辨清优劣,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批判思维能力。

(二)通过西方文化霸权安全分析,增强学生文化安全意识

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是指一个阶级主宰另一个阶级的意识形态及文化,通过控制文化内容和建立重要习俗以统一意见达到支配目的。西方文化霸权主义不会善意地改造落后不发达国家民众的糟粕文化,只会通过不断地贬低他国所有文化,神化西方文化,实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全球战略[4]。

“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近年来西方持续不断地推行新型霸权主义战略,加紧对我国文化、思想渗透,尤其是身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理工科大学生,是接触西方先进科技的前沿阵地,在此模式下,西方国家通过教师派送、学术讲座、教育培训、学术赞助等方式,改变中国传统知识教育体系,推行西方学校教学模式。一旦文化安全意识不强,文化自信程度不高,就难以抵制反动分子的“糖衣炮弹”[5]。

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理工科学生文化安全意识,坚守中华文化自信的行动势在必行。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西方文化霸权是意识形态渗透下价值观念的变革,所以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科学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7]。在思政课程中通过比对中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让学生理解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辩证地分辨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在我国传播的各种利与弊,借鉴吸收优秀外来文化。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并维护中华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加强文化安全意识教育。增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势政治教育课程以及文化安全教育课程,使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普世价值学说、西方高等教育教学制度[6]。密切关注文化领域新动向,对互联网环境进行高效监管,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蚀[4]。

(三)在专业人才培养和跨文化交流中提高学生在国际合作交流中的坚定性和包容性

在当今全球化世界,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外知识精英交流的前沿阵地,理工科大学生更需具备良好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决心,才能使中西文化有效融合,更加辩证地包容并吸收西方文化精髓。

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高理工科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国际交流合作中的中华文化自信心和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将专业学科学习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如机械专业学生可通过学习鲁班锁的原理自己绘制鲁班锁零件,运用inventor 3D 建模软件,设计图纸建造鲁班锁零件,发散机械思维。鲁班锁作为中华工匠精神的最佳载体,传承了中华榫卯文化,是古代匠人的智慧结晶。学生可由专业课程教师带领解析鲁班锁的巧妙结构,深刻体会中国古代工科的发达技术,邀请校内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参与鲁班锁的设计与制造,探讨鲁班锁创新的可能性。

将英语语言学习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在锻炼学生英汉互译技巧时,设置中华传统节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等有关中华文化内容的段落翻译;开展英译版中国古诗鉴赏大会,选择《静夜思》《乡愁》等能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的古诗以及现代诗,评选最佳译文。在训练学生英語口语和写作技巧时,设置如“星巴克是否应移出故宫”等辩论和写作话题,引领学生思考中西方文化冲突时如何坚守中华文化自信及辩证包容。

在国内与留学生的交流中,组织汉语桥活动,同留学生包饺子、写“福”字、贴春联、系中国结、着中国传统服饰迎新春;煮汤圆欢庆元宵节;赛龙舟、包粽子纪念端午节,共同营造中华文化氛围。与留学生一同乘坐无人驾驶地铁五号线,体验中国地铁科技发展,欣赏武汉沿途风景。开展“1+1+1”一对一帮扶活动,让留学生感受中华热情,融入中华家庭,给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传播红色温暖。举办双语讲党史比赛,中国学生同留学生组队,共同致敬党的百年峥嵘岁月,让各国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汉语口语能力,讲好红色故事。

创造良好教学环境,着力营造培育文化自信的氛围和空间,在学院内摆放专业学科发展相关的人物雕塑,在楼道、走廊等学生经常路过的地方合理张贴工匠精神相关标识,带领留学生参观工匠精神文化长廊,宣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重视实践教育,有效拓宽培育文化自信的渠道和领域,如创办传统文化社团,在学院举办文化特色长期活动,以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这五个方面相关名词作为文化月的名称,开展视频剪辑大赛,剪辑中国古代历史著名建筑历史、中华手工匠人故事等具有专业学科特色的事迹。

注重本土文化教材编著,宣讲杰出专家事迹,激发中外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土木工程教学中,着眼于本国经典工程案例,发掘中国古典建筑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将先进的知识理论与我国的国情結合起来。如临床医学教学中,结合舆论热点发给学生“李咏与马原的抗癌故事”,一个用西医疗法而亡,一个用中医自然疗法自愈,通过中西医治疗结果的迥异引发学生好奇和热议,坚定学生热爱中医的情怀和信心。

四、结语

文化自信作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大自信,对我国的长远发展与繁荣有着重要作用,中华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团结奋斗的动力。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理工科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自信,有利于坚定其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和国家以及中华文化的信念和热爱,有利于其凝聚中国力量,推动我国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7-10-28). 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17/1028/ c64094-29613660.html?ivk_sa=1024609w&wd=&eqid=8610aa000002699900000004642e7453.

[2] 覃德泽,李立信,李立礼. 出国留学人才流失状况分析及对策[J]. 公关世界,2022(14):69-70.

[3] 郭红. 浅谈中西方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J]. 科技致富向导,2012(20):165-166.

[4] 宋丽萍. 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分析[J]. 林区教学,2019(01):15-17.

[5] 邢媛媛. 坚定文化自信,坚决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东欧中亚国家“颜色革命”的警示[J]. 中华魂,2019(07):20-24.

[6] 吕敏. 西方文化霸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及对策探究[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6):73-76.

(荐稿人:陶晓蓉,武汉科技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作者简介:陈思婧(2003—),女,学士在读,武汉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柴艳(1982—),女,硕士,武汉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肖京杭(2003—),女,学士在读,武汉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

猜你喜欢

新途径中外合作办学
减肥和改善代谢性疾病或有新途径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钾肥企业“走出去”的一条新途径
林下种植三叶青 增收致富新途径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