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学科学院协同创新建设路径探究

2024-03-03毛多斌和萍王延峰张杰朱军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学院学科建设

毛多斌 和萍 王延峰 张杰 朱军

摘  要: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学科学院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動地方高校内涵发展,深化学科学院调整以激发内生创新活力研究,文章以河南省地方高校为例,针对地方高校学院对学科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高校学科建设难以取得新成效的问题,对学科学院建设、学院管理机制、学院设置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学科学院建设策略及方法。文章的研究成果可有效推动地方高校学院布局优化,促进学科学院协调发展,切实提高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

关键词:学科学院调整;地方高校学院;学院管理机制;学院设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科建设是高校科研、教学工作运行的基础和载体,是体现其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发展的不变主题。然而,近年来河南省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并未取得优异的成绩。从国家级重点学科视角分析,省内共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覆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总数为8个,远低于全国各省区68.93个国家重点学科的平均水平。

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在学科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学科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是目前河南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校实行学院制除了缩小管理幅度之外,最大的目的在于学科建设[1-2]。然而,地方高校在学院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科建设,进而影响了高校整体的学科建设水平。文章针对学科学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切实促进学科学院建设协调发展,提高高校学科实力水平,加快学科建设步伐。

一、地方高校学院学科建设现状分析

(一)学院学科存在同质化建设现象,学科建设难有成效

河南省高校及学科参评第四轮学科评估数据显示,河南全省参评高校上榜率仅为88.23%,参评学科上榜率仅为56.99%,两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除个别学科外,河南高校在国内同领域的评估档位普遍偏低,优势学科少,高水平学科数量不能满足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双一流”创建需求[3]。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河南高校的学科整体水平不高、影响力不强,学科竞争力有限,提升发展任务比较艰巨。分析参评高校学院设置情况发现,目前河南地方高校设置学科学院时存在同质化现象,隶属于一个一级学科的不同学科方向在多个学院重复建设。根据教育部202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河南的多所高校至少两学院开设了人工智能这一专业。

高校在开设相关专业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国家的建设需求,同时也要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相融合,不能只是“蹭热点”。专业重复建设会导致学科力量分散和低水平运转,学科建设难见成效,难以培养出国家和社会真正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学院管理机制不健全,学院的学科建设主体地位弱

在豫高校甚至全国高校学院的领导通常都具有双重身份:行政管理者和学术研究者。在学院管理方面,他们既要加强行政管理以保证贯彻执行国家、学校的教育方针,同时又要通过学术管理实现高校的科研功能。这两种权利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国大学管理中的特有矛盾,给学院领导者增加了一定的压力[4]。此外,高校院系数量的增多加重了管理者的工作负担,导致管理者过于看重管理效果而忽视了学术组织的重要性,进而降低了管理效率,影响大学的整体发展,不利于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豫高校通常采用“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但在一些高校中“校—院—系”权责尚不明确,从而导致了权利丢失;此外,学校通常实行集权管理,学院在科研、人事、办学等方面缺少自主权,学校虽然在行政上缩小了管理幅度,但仍没有给学科充分的发展空间,限制了学科建设在学院的主要优势,进而影响了学科建设效果。

(三)学院设置与学科关系不协调

自1982年以来,我国高校三十多年不断地深化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将相近系合并升格为学院或者直接把原来的系简单升格为学院,导致各个高校的学院数量快速增加。学院制的改革偏离了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改革目标,影响了学科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政府部门的驱动使得高校之间盲目攀比和机械模仿。对于未合并的高校而言,其他高校合并也刺激了本校学科的综合化,进而加速了院系数量的增长。这一现象在河南以及全国大部分高校均有体现。对河南11所高校的学院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如图1所示),11所高校共设置294个学院,平均每个大学设置26个学院。具体到每一类大学,平均每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一般高校分别有37个和24个学院。

有研究学者对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10所美国著名高校的学院设置进行了统计分析,这10所高校的学院设置数量平均为11个。全球年轻大学中我国排名第一的香港科技大学虽仅有4个学院,但其具有电子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统计学、会计与金融、化学等多个优势学科。学院数量过多,过于追求形式,会缩小学院的学科容量,不适应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趋势。有一些学院表面上看似包含了大量的学科,实际上这些学科相关度并不高,一般都是“各自为政”。

虽然学院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科分化的程度,但学科知识本身有自己的发展逻辑。学院过多不仅会阻碍知识整体性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这不仅对学科发展产生影响,而且局限了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过分追求院内资源的“小而全”“大而全”,造成资源的重复利用,只会引发新一轮的校内资源重复建设和低水平运转。

二、地方高校学院学科设置新探索

(一)以学科为基础,学院学科协同发展

目前,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加快我国的学科建设进程,党中央提出建设“双一流”的战略決策。为了高度契合“双一流”建设目标和指向,突出学科建设的基础作用。高校的主要任务都要围绕“学科建设”这一根本任务。从高校学院的建设历史进程分析,高校学院的学科设置大都是为了学科的持续发展。从历史渊源分析,欧美的近现代大学均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和传承,其管理制度深受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影响,而德国大学的讲座制度[5]无疑是对中世纪大学传统的一种实践,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这种制度期间对多个国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美国受到的影响最为深远,其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的建立就是德国训练模式与原有的英式学院相结合的结果,同时美国还创建了“学系”这一灵活教学科研组织[6]。随着学科的不断分化,高校学院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但是高校学院无论如何变化,都脱离不了顺应学科发展这一基本规律,不能只重视高校学院建设而忽略了学科建设。应当将学科建设与学院设置并行,以学科建设为基础进行学院建设是高校的本质要求。

一方面,学院在建设与调整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发展规律及特征,以适应不同的学科范式;另一方面,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学院需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从高校产生到现在,围绕学科建设进行学院建设这一标准从来没有改变。现在的学科不仅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同时也逐渐走向综合化。学科知识的不断拓展直接决定了高校学院的设置模式及改革方法。因此,学院的建设要遵循学科的发展规律,而学科的发展也需要高校学院进行相应的调整,两者相互交织,协同发展。

(二)推进学院管理机制改革,强化学院的学科建设主体地位

为了有效推动高校学科学院布局的优化,本研究提出两点学院管理改革方案以充分突出学科建设的核心地位,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

第一,完善高校治理结构,转变职能定位。在“校—院—系”的管理模式中,高校通常兼顾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利,这两种权利机制相互制约形成了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中的特有矛盾,阻碍高校建设高质量发展。因此,高校要转变职能定位,平衡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利。高校应发挥行政主体作用,从总体制订学校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以及方针政策,对学院实施宏观管理;学院是集党政、教学、科研、学科等于一体的学校党政领导下的二级单位,兼顾行政与学术权利,其主要职责是基于学校的总体规划以及工作部署等系列方针政策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其作为最基本的单位,以学术工作为主,负责具体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第二,推动高校管理中心下移,夯实学院的主体地位。根据“国内一流大学”建设要求,学院深度改革学科资源配置模式,建立基于学科发展水平和目标定位的资源配置原则与标准,根据学科建设规划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需要按照学科建设绩效动态调整。同时结合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集中高校统一和学院差异发展,扩大学院在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聘任、岗位聘用、职称评定及绩效考核等方面的自主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形成一体化的支持体系。

(三)强化资源整合利用,提升学科学院建设力

各高校学院应当以学科为统领,对学科资源逐步优化整合,通过集中支持形成合力。表1给出了河南部分高校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及采取的相关举措。可以看出,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的部分学院对学科资源进行优化调整后,扎实推进了本校的学科建设进程,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对于其他高校的学科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通过优化整合、盘活资源,重塑升级传统优势学科、培育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抢滩布局未来学科、整合资源调整优化学院、构建多元发展的学科学院形态体系等措施,打造“学院、学科研究院、产业研究院”共同体,形成学科学院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因此,资源的整合利用、优化布局可以强化优势特色学科,激发学科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推进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四)推进学术组织建设创新,推进学院学科建设新成效

抓好学科建设的关键,重点在于抓好“人”和“物”。“人”是需要有优秀人才团队,“物”则是要有物质条件作为支撑[7]。学院的学科建设发展的核心是高端人才团队建设,集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数量充足、梯次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团队,是提升学院学科基础研究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关键。

学科本身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学科建设也要符合知识发展的本质规律和基本趋势。因此,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学院也应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高校可以在学院内部组织开展学科知识的传承,但在研究学科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学院具有一定的开发性和灵活性。然而,学科知识的开发性和无限性与学术组织的封闭性之间存在矛盾。当解决一项重大难题需要多个学科知识时,学科本身的壁垒和学院组织的封闭性会使得学科交融缺少结合点,进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进程。新兴交叉学科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建立的跨学科学院,既顺应了知识发展的趋势,还催生了一些超学科的学术组织。因此,高校在进行学院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处理好学科自身的矛盾,坚持学术组织创新,通过建立各种开放的学术组织,促进学科知识的交叉发展与学术交流。

本研究针对我国高校在推进学科学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展开研究。高校学院建设在参见国外名校成功经验的同时,需要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而非全部原封不动照搬。我国高校要以学科建设为主动力,激发学科学院高质量协同发展创新活力,推进学科学院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梅芳. 我国高校学院设置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95-96.

[2] 陈亚军,张丹. 高校学院布局调查分析:以国内电子信息类学科部分高校为例[J]. 中国新通信,2021,23(16):155-156.

[3] 焦艳婷. 我国高校学院制的发展与类型分析[J]. 科学中国人,2017:167.

[4] 许馨予. 我国大学学院设置与学科关系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

[5] 赵晓波. 超一流管理助力“双一流”建设:浅谈“双一流”建设视野下高校学院管理团队建设[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08):202-203.

[6] 魏进平,于建朝,胡宝民. 地方高校学院学科集成管理及运行机制初探[J]. 河北学刊,2008,28(03):205-206.

[7] 刘荣英,逯忆. 优化学科专业融合地方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J]. 河南教育(高教),2020(11):32-34.

(责任编辑:胡甜甜)

作者简介:毛多斌(1962—),男,博士,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和萍(1980—),女,博士,郑州轻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党建;王延峰(1973—),男,博士,郑州轻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张杰(1986—),男,博士,郑州轻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朱军(1984—),男,博士,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学院学科建设
【学科新书导览】
初等教育学院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超学科”来啦
学院掠影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