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脾止嗽散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
2024-02-26张巨明
李 洁 张巨明 王 楠
(1.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儿科,北京 100009;2.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名医馆,北京 100009;3.北京市东城区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 100050)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儿童常见的因接触过敏原导致的鼻黏膜慢性炎性疾病,临床发病率可高达10%~25%[1]。本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喷嚏、鼻咽痒等,严重者可继发阻塞性呼吸困难,对患儿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记忆力均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鼻窦炎、中耳炎等疾病[2,3]。西医对儿童AR 以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对症治疗为主,药物主要有激素、β 受体激动剂、抗组胺药等,但存在着不良反应多、停药后易复发等问题,且对部分患儿效果也不理想[4]。中医药小儿AR 的治疗中具有不良作用小、作用持久、辨证论治等优势[5]。中医理论认为小儿AR 为外因作用于内因而发,外因为感六淫之邪,以风邪为主,内因为小儿肺脾不足,治以宣肺疏表、化痰调脾[6,7]。本研究应用中药调脾止嗽散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AR,并与西药治疗作对照,进行疗效观察,调脾止嗽散治疗成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5 月—2022 年4 月就诊的小儿AR 患者6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4~14岁,平均(7.52±3.43)岁;病程2~9 个月,平均(4.76±2.11)个月;病情程度:轻度10 例、中度20 例。治疗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15 岁,平均(7.44±3.51)岁;病程2~10 个月,平均(4.88±2.16)个月;病情程度:轻度8 例、中度22 例。2 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本研究在获得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伦理批准后开展[批号:GL(伦)字(2021-01)号]。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年,重庆)》[8]及《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9]中小儿AR的诊断标准和病情程度评价标准;(2)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证;(3)病情程度为轻度或中度;(4)年龄4~15岁;(5)法定监护人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协议书。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的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内科疾病者;(2)对治疗不能配合者;(3)正在接受特异性脱敏治疗者;(4)过去1个月内曾使用相关西药,影响疗效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西药治疗,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330),4~5 岁每天4 mg,6~15 岁每天5 mg,每天睡前服用1 次。7 d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
1.3.2 治疗组 给予调脾止嗽散,方剂组成(中药免煎制剂由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提供,以下剂量为原生药物剂量,免煎制剂为每剂制成2 格):炙紫菀10 g,炙百部10 g,白前10 g,陈皮6 g,荆芥4 g,桔梗6 g,蝉蜕3 g,僵蚕6 g,皂角刺6 g,砂仁3 g,白扁豆10 g,鸡内金10 g,淡豆豉4 g,连翘4 g,生甘草2 g。用法用量:上药温水冲服,3~5 岁患儿1 格/次,6~15 岁患儿2~3格/次,每天2次。7 d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 年,兰州)》[10]评定疗效标准。将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得分按照下列公式计算: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结果:≥66%为显效;26%~65%为有效;≤25%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主症和次症积分 主、次症症状分级评价标准参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 年,兰州)》[10]制定。见表1、表2。
表1 变应性鼻炎主症分级评价标准
表2 变应性鼻炎次症分级评价标准
1.4.3 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和炎症水平 于治疗前及停药后采集患儿指尖血,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清EOS,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U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P<0.05)。见表3。
表3 2组肺脾气虚型AR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2组患儿主症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鼻痒、阵发性喷嚏、流涕、鼻塞主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症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主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肺脾气虚型AR患儿主症积分比较 (± s,分)
表4 2组肺脾气虚型AR患儿主症积分比较 (±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鼻塞2.15±0.23 1.54±0.201)2.21±0.26 1.24±0.211)2)组别对照组例数30治疗组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鼻痒2.52±0.43 0.86±0.381)2.56±0.41 0.75±0.331)2)阵发性喷嚏2.59±0.32 0.95±0.351)2.61±0.34 0.58±0.291)2)流涕2.45±0.36 0.87±0.251)2.48±0.37 0.68±0.231)2)
2.3 2 组患儿次症积分比较 治疗前2 组患儿次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儿各次症积分均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纳呆、气短、乏力、自汗次症积分及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肺脾气虚型AR患儿次症积分比较 (分)
2.4 2组患儿血清EOS和CRP水平比较 2组患儿治疗前EOS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EOS 和CRP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组肺脾气虚型AR患儿血清EOS和CRP水平比较(± s)
表6 2组肺脾气虚型AR患儿血清EOS和CRP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对照组例数30治疗组EOS/(×109个/L)0.81±0.12 0.36±0.461)0.94±0.14 0.18±0.191)2)CRP/(ng/L)10.47±2.53 4.96±1.421)9.54±3.62 3.19±1.311)2)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3 讨论
AR 是威胁儿童健康的常见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生与环境致敏原、大气污染、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而家族性变应性疾病史、个人过敏史、近期房屋装修、饲养宠物均为AR 发生的危险因素[1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巨大变化,AR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本研究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调脾止嗽散加减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鼻痒、鼻塞、阵发性喷嚏、流涕等主症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纳呆、气短、乏力、自汗次症积分及总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EOS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AR 归属于中医学“鼻鼽”“鼽嚏”等范畴,乃禀质特异,肺、脾、肾三脏虚损,感受风寒异气,鼻窍受邪所致[12]。鼻为肺之窍,是呼吸清浊之气与外邪入侵之门户。AR 发病不外“寒、热、虚、实”几个方面,表现在肺,而又与脾、肾相关。AR 病因与自身正气不足、外邪浸淫密不可分,又与环境、生活压力息息相关。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肺脾气虚证是AR 较为常见的一种证型。中医辨证论治小儿鼻鼽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入手,强调感受风邪是发病的关键,肺脾不足是重要的发病环节,内外兼治,以宣肺疏表、化痰调脾为主要治法。本研究所用调脾止嗽散组方中,紫菀、百部归肺经,味甘、苦,性微温,开泄肺郁、止咳化痰;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白前长于降气开壅以止咳,四药有调整气机升降出入之功。陈皮理气燥湿、调中化痰;甘草调中,缓急止咳,与桔梗配伍更能清利咽喉;荆芥疏散表邪、宣发肺气,开其闭郁;蝉蜕与僵蚕相配伍,祛风散结。在宣肺止咳化痰的同时,亦侧重于对中焦脾胃的调节,砂仁、鸡内金、白扁豆、连翘、淡豆豉同用,其中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二经,善于化湿行气,为醒脾和胃之良药;鸡内金善于消食并有运脾健胃之功;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具有补脾不腻、除湿不燥的特点,为健脾化湿的良药,三药合用共奏行气消食、健脾化湿之效。佐以连翘、淡豆豉,其中连翘味苦,性微寒,既可散结以助消除积滞,又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淡豆豉味辛、甘、微苦,性凉,可疏风解表、宣调气机,又有调和胃气之功,二药相配取栀子豉汤之意,采辛开苦降之法,一能入脾胃清泻食火,二能助气机调达,三能和胃调中。外感初期,鼻涕难出或咳吐不利者,加皂角刺消肿排脓,以助患儿咯吐痰液。全方以宣肺化痰为主,兼顾健脾益胃,共奏宣肺疏表、化痰调脾之功,使邪去正安,疾病向愈。
综上所述,予以调脾止嗽散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AR,效果显著,有利于患儿症状的缓解,并能改善伴随症状,降低过敏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