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效果研究

2024-02-18李迎利

婚育与健康 2024年1期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诊断价值

李迎利

【摘要】目的: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94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实施血常规检验)和观察组(n=47,实施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准确率(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水平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结论: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单纯血常规检验明显更高,且能够对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有效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检验;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价值

Study on the effect of whole blood C-reactive protein and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in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LI Yingli

Xuzhou Cancer Hospital, Pailo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Gulou District, Xuzhou City, Xuzhou, Jiangsu 22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theapplication effect of whole blood C-reactive protein (CRP)and blood routine test in diagnosis of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Methods:94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April 202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7,blood routine tes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n=47,blood routine test combined with whole blood C-reactive protein test).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7.8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0.85%),(P<0.05);The levels of CRP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levels of CRP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severity of infection (P<0.05).Conclusion:The accuracy of blood routine test combined with whole blood C-reactive protein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imple blood routine test,and it can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degree of illness of patients,with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Whole blood C-reactive protein test; Blood routine test;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 Diagnostic value

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是由于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会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必须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但引起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细菌种类复杂而多样,不同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症状及治疗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及时、准确地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是患者获得有效治疗的关键所在。细菌培养是临床公认的一种准确的诊断方法,但该诊断方式存在培养周期较长,确诊所需时间较久的弊端,无法保证患者在发病后能够得到及时治疗。细菌培养虽然准确率较高,但却并不是一种理想的诊断方式。鉴于细菌培养所存在的不可克服的缺陷,临床提出了应用血常规检验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实施诊断。血常规检验虽然能够即时得到检验结果,但在检验过程中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温度等,从而导致检验结果的精准性降低。由此可见,单纯应用血常规检验也不是一种理想的诊断方式。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超敏蛋白,机体在受到创伤或感染时,CRP水平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急剧升高,可为早期判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提供参考,并能够为临床进行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1]。因此,临床认为可考虑将血常规检验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相结合用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中,以下就此实施了相关研究。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诊疗的94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4月,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男女比例25:22,年龄10岁~69岁,平均年龄(33.65±4.17)歲,包括脑膜炎11例、肠炎14例、肺炎9例、尿路感染13例;观察组47例:男女比例26:21,年龄9岁~70岁,平均年龄(33.71±5.32)岁,包括脑膜炎14例、肠炎15例、肺炎9例、尿路感染9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血常规检验,叮嘱患者采血前1d晚上睡前要禁食。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mL,血液样本置于加入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2K)的抗凝管中,轻轻震荡并摇匀,冷藏待用。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

1.2.2 观察组:血常规检验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3mL共2份,一份用于血常规检验,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另一份用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使用全血C反应蛋白分析仪进行检验。

1.3观察指标①诊断准确率:统计血常规检验与血常规检验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对脑膜炎、肠炎、肺炎、尿路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②CRP、白细胞计数水平:统计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 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准确率(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比较两组CRP、白细胞计数水平 观察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水平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如表2所示。

血常规检验是当前临床上非常常用的一项检验手段,通过血常规检验能够对患者的血液细胞数量、形态及分布情况进行观察,这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与评估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临床上已经将血常规检验作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进行了应用。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血常规检验虽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却无法凭借单一的血常规检验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这主要是由于单一应用血常规检验的准确率不佳,血常规检验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检验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临床诊断[2]。

C反应蛋白是肝脏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的合成与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因子的调节有密切的关系,能够反映机体的炎症程度。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C反应蛋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状态,但一旦机体遭受到外界刺激后,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或是形成炎性反应,就会导致机体内的C反应蛋白分泌发生异常。在炎性反应的作用之下,肝脏会促进C反应蛋白大量合成,从而导致机体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急剧升高。基于C反应蛋白的这一特性,临床将其作为一项敏感炎症指标,患者在发病后大约6h左右,即可检测到其机体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在发病24h~48h时,C反应蛋白水平可达到峰值[3]。且机体炎症程度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可根据C反应蛋白水平判断机体的炎症程度,进而评估病情程度。通常情况下,当患者机体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在10mg/L~99mg/ L之间时,考虑为浅表性感染或局灶性感染;而当机体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在100mg/L以上时,则考虑为侵袭性感染或脓毒症。由此可见,通过对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验,不仅能够判断感染发生情况,同时能够对感染程度进行有效评估。不仅如此,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检验过程中不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其检验流程简单、便捷,检验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这是血常规检验所无法达到的。C反应蛋白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炎症标志物,通过检验C反应蛋白水平,对感染及炎症反应的判断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4]。由此可见,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有理想的应用。因此,临床建议,将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与血常规检验进行联合应用,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

本次研究中,通过比较单一应用血常规检验与血常规检验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血常规检验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准确率(97.87%)显著高于单一应用血常规检验(80.85%)。这表明,血常规检验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可明显提升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在该疾病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克服单一应用血常规检验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同时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到,联合检验的CRP、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显著高于单一血常规检验。这表明,联合检验能够大幅度提升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检出率。且联合检验下,不同感染程度的患者,其CRP、白细胞计数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CRP、白细胞计数水平与感染程度呈现正相关。这表明,联合检验不仅利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检出,且能够对患者的感染程度给予准确反映,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由此可见,临床在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时,需综合血常规检验及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提升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能够对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有效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阮小霞.全血C反应蛋白诊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85-87.

[2] 刘颖,林荣文,陈宏飞.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2022,32(1):103-104.

[3] 关莹莹,李云慧.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8):61-63.

[4] 李翠.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9):187.

猜你喜欢

血常规检验诊断价值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脂肪肝与健康人血常规的检验结果比较观察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