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
2017-01-09林菊
林菊
【摘要】目的:分析使用血液检测仪对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检验,比较其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到2015年6月于本院进行普通体检测血常规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集静脉血)和对照组(采集末梢血)患者各80例,使用血液分析仪对其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检验数据。结果:通过对两组进行检测,得出静脉血的白细胞(7.03±1.42)低于末梢血(8.22±2.74),但其他指标PLT、RBC、HGB平均值高于末梢血。两组RBC、HGB、PLT、WBC的相关系数依次为5.15、5.12、1.29、2.99,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使用血液分析仪对两组进行采集,能大幅度提高血液检测准确率,同时采用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中血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变异系数比较大,而对患者采集静脉血,其检测的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及较高的准确性。因此,观察组的检验方法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医疗中广泛使用,具有使用价值。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静脉血;末梢血
在临床医疗中,常规的检查项目主要为RBC、HGB、PLT、WBC等多项指标。通过采取检验方法能发现其细胞数量及形态的变化,以便及时诊断并医治。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使用血液检测仪对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检验,比较其检验结果。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6月于本院进行普通体检测血常规的1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22-83岁,平均年龄(53.3±4.2)岁;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55.7±4.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各项指标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1.1检验前准备
①在血液常规检验前,入院患者应该避免食用油性重的食物。②清晨时间,对均处于空腹状态的患者使用无菌真空试管进行采集血液。③准备血液分析仪(sysmexKX-21),以及选用稀释液、血液分析仪配套容器、血液质控液、防凝管。
1.1.2检验方法
观察组:①抽血前期保持平躺或者静坐姿势,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真空采集压管进行肘臂前侧采集2ml静脉血;②采集后使用稀释液对其稀释;③轻摇混匀后注入防凝管中等待检验结果。
对照组:①准备工作同上,检测前对患者的检查手指部位用酒精轻轻擦拭。②使用微量吸管,对患者的无名指采集2ml末梢血;③采集后注入500μl稀释液对其稀释,比例为1:25;④轻摇混匀后注入防凝管中,等待检测结果并详细记录下来。
1.2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静脉血与末梢血细胞检测结果: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含量,并详细记录下来。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各列数据进行分析,组间率对比应用t检验,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比较两组检验结果得知,详见表1。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2012年8月到2013年6月于本院进行普通体检测血常规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比对照组(采集末梢血)与观察组(采集静脉血)的检验结果,得出静脉血的白细胞低于末梢血,但其他指标PLT、RBC、HGB平均值高于末梢血。末梢血白细胞平均指数高于静脉血,主要是由于采集末梢血的时候,由于其抽血部位的温度较低于静脉血,当刺破末梢无名指后,发生强烈的局部反应,继而使白细胞的数量剧增。而末梢血中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平均指数比静脉血低,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疾病因素、应激反应、情绪波动、局部瘢痕等多种情况,导致末梢血循环受到阻碍,抽取血液的时候,常常受阻,挤压力量不均而导致组织液渗入,以至于血液被稀释。因此,采集末梢血的稳定性低于静脉血的采集。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患者(新生儿、严重烧伤),不宜用静脉血进行检验,这时可用末梢血代替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