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探讨

2016-02-23孙永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血液标本血常规检验误差

孙永华

【摘要】 目的 对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问题进行分析, 为减小临床血常规检验误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50例健康体检者, 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液标本, 分别在不同温度、不同检测时间以及不同抗凝剂浓度下, 对这50份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 对比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含量。结果 不同温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 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时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 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抗凝剂浓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 红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时, 血液标本保存温度不一致、检测时间不一致、抗凝剂浓度不合格均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在血常规检验时, 应制定血液标本保存温度、检测时间及抗凝剂浓度的统一标准, 并严格按照规范步骤进行操作。

【关键词】 血常规检验;误差;血液标本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203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主要是对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1]。在临床诊断中, 血常规检验的应用较为广泛, 能够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2]。因此, 减小血常规检验误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特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50例受检者的外周静脉血液标本,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血常规检验, 通过各项指标的对比, 以探讨血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 为减小临床血常规检验误差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26例, 女24例, 年龄23~46岁, 平均年龄(34.89±6.35)岁。所有受检者各项检测指标均无异常, 各组织和器官未发生任何病变, 机体状态均为健康。在研究前, 受检者均对研究方法和目的有所了解, 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配合进行血液采集。

1. 2 方法 于清晨空腹状态下, 采集受检者的外周静脉血液标本, 采集血液量均为2 ml。在不同保存温度(冷藏4℃、室温6~25℃)、不同检测时间(放置10 min内、120 min后)及不同抗凝剂浓度(1.6、2.8 mg/ml)下, 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50份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 对比各项检验结果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含量。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不同温度下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保存温度为冷藏4℃时, 红细胞含量为(2.35±0.12)×1013/L, 白细胞含量为(5.94±1.03)×109/L, 血小板含量为(1.59±0.27)×1011/L;保存温度为室温6~25℃时, 红细胞含量为(2.37±0.10)×1013/L,

白细胞含量为(7.53±1.27)×109/L, 血小板含量为(2.42± 0.31)× 1011/L。不同温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 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不同检测时间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放置10 min内进行检测, 红细胞含量为(2.32±0.15)×1013/L, 白细胞含量为(5.91±1.01)×109/L, 血小板含量为(1.57±0.23)×1011/L;放置120 min后进行检测, 红细胞含量为(2.34±0.12)×1013/L,

白细胞含量为(7.82±1.39)×109/L, 血小板含量为(2.59± 0.17)× 1011/L。不同检测时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 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不同抗凝剂浓度下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抗凝剂浓度为1.6 mg/ml时, 红细胞含量为(2.33±0.19)×1013/L, 白细胞含量为(6.01±1.05)×109/L, 血小板含量为(1.58±0.24)×1011/L;抗凝剂浓度为2.8 mg/ml时, 红细胞含量为(2.89±0.07)×1013/L,

白细胞含量为(6.04±1.07)×109/L, 血小板含量为(1.60±0.29)× 1011/L。不同抗凝剂浓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 红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诊断中最为常用的检测方法, 主要用于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等指标的检测和分析, 通过对血液细胞的情况进行分析, 可对受检者的机体情况进行判断。血常规检验通常可对诊断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 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可能会对治疗方法的选择造成直接影响[3]。近年来, 临床研究发现, 血常规检验结果可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使检验的准确性下降, 无法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4]。因此, 对血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选取50份健康血液标本, 在不同条件下对其进行血常规检验。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温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 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时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 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抗凝剂浓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 红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 血液标本的保存温度、标本送检时间、抗凝剂的浓度均会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 应规范操作步骤, 规定血常规的检测条件, 保存温度为冷藏4℃, 检测时间应在放置10 min内, 尽量选用低浓度抗凝剂[5]。

综上所述, 对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时, 血液标本保存温度不一致、检测时间不一致、抗凝剂浓度不合格均会使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在血常规检验时, 应制定血液标本保存温度、检测时间以及抗凝剂浓度的统一标准, 并严格按照规范步骤进行操作。

参考文献

[1] 邓燕华.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医学信息, 2014, 28(36):310.

[2] 施武辉, 夏小明.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分析.医学信息, 2014, 28(14):494.

[3] 高宏娥.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因素分析.当代医学, 2015, 22(2): 122-123.

[4] 何贤.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41):121.

[5] 姜丽娜.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12):204-205.

[收稿日期:2015-09-02]

猜你喜欢

血液标本血常规检验误差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
利用36B4基因扩增效率评价PBMC基因组DNA的制备质量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精确与误差
脂肪肝与健康人血常规的检验结果比较观察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